主页

用钱教育(陶道武)

14年前 [07-28 17:27 周三]

     案情回放:

    有位父亲在儿子入园后,仔细盘算了一下,儿子一年的时间花掉了他半年的积蓄。除了学费之外,儿子“吃”掉了万元以上。但这位父亲认为自己很值,感到很幸福。他说,什么叫幸福,当我们把自己好不容易挣来的钱都合理、科学的花费在儿子身上的时候,那就是人世间最大的幸福,为了儿子入园一年能够学到我们以前在农村不能学到的东西,我认为就是花掉我一年的积蓄都是值得的,何况只有半年,希望儿子以后能健康成长、一生幸福!

    我的点评:

    对于这位父亲的做法,我们不容易看出不当之处,因为许多家长都在这样想、这样做。我们要倾尽全力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这本无可厚非。可不顾自己的家庭实际情况,盲目冲击“优质教育”,这本身就是对孩子的误导。孩子在园里的感受怎样,他会不会盲目攀比家庭条件好的孩子?父母为孩子选了一家比较“高档”的幼儿园,不仅没有对孩子进行“家情”教育,反而经常光顾幼儿园附近的“快餐店”,每次消费50元以上。孩子会认为家里有这个条件,孩子的心理需求会继续膨胀,等到哪天父母满足不了孩子了,家长还有没有幸福可言?因为你现在已经感到很吃力,你的幸福是建立在家庭经济吃紧的基础之上的吗?

    另外,你说孩子在城里能学到农村学不到的东西,所以你认为你花的钱很值,为此,你认为花掉你一年的积蓄你也心甘情愿。我不知道你说的孩子在城里学到的是不是那些“知识”?那些知识对孩子的后续发展有作用,但不要太高估了它。因为对于学前的孩子来说,玩耍更重要!农村有更广阔的天地,有人说乡下更适合小孩子成长,城里容易让孩子成为井底之蛙。虽然孩子暂时多学了一点知识,但这往往是孩子用自己的童年换来的,不值!这样看来,你所期盼的,用你今天的付出换回孩子明天甚或一生的幸福,我就很为你担心了。教育孩子仅仅用钱,这是一个误区,对于小孩子的成长仅仅看“知识”的掌握,这也是误区,这是家长不懂孩子,不懂教育的表现。

    温馨提示:

    1、“量力而行”是教育

    无论穷富对孩子来说,都可能成为一笔宝贵的教育资源,关键就看家长如何对待“贫富”,如何利用好自己的贫穷资源或富有资源,让孩子长志气、长知识、长才干,而不是穷父母非要富着教育,盲目攀比,苦了家长,害了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家庭状况,孩子想“好”就要靠自己努力,改变家庭命运,让父母过上好生活。家庭富裕的,父母要引导孩子认识到今天的富裕来之不易,还要让孩子清楚“富”与“穷”的辩证关系,父母利用自己的较好的家庭条件,锻炼孩子,培养孩子,而不是让孩子学会如何挥霍,如何败家。“量力而行”本身就是一种处世风格和做事原则,这本身就是需要孩子学习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家长“自不量力”岂不误导孩子?

    2、付出不一定有回报

    案例中的这位父亲认为,“当我们把自己好不容易挣来的钱都合理、科学的花费在儿子身上的时候,那就是人世间最大的幸福”。关键是从文中我们读不到你的“科学、合理”,所以,我们认为家长的认识出了问题,教育观念出了问题,导致家长的教育行为出了问题,教育效果就很难保证不出问题了。“付出不一定有回报”这也许是商业用语,但在教育上同样如此,家长不要认为你只要为孩子付出了,孩子就会成长得很好,对父母很好,将来会更有用。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把教育当成了种田,其实种田也讲究科学,教育绝不是体力活!家长的付出不一定有回报,更不一定有正面效果。关键还要看家长懂不懂如何付出,会不会付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育是一门科学和艺术。

    3、父母成长最重要

    我们应该看到,和文中的父亲有一致做法的父母还有很多。有的家长孩子出了问题也不知原因在哪?反过来会抱怨孩子,我们为你付出了这么多,花了那么多钱,你怎么能这样呢?你这样做对得起谁?显然,这是一种回报心理。家长要求孩子回报,家长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家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好心不得好报”的教育问题,关键还是父母的认知出了问题,认知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一切都在预料之中。所以,改变家长的认知水平最为重要,如何改变?一方面要学习如何做父母,另一方面要学习如何理解今天的孩子。总之,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自身的成长最重要,这是问题产生的根源,也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