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让孩子远离网瘾(2)

15年前 [03-08 14:28 周日]

让孩子远离网瘾(2)

[ 2008-12-15 23:15:00 | By: 愉悦神州 ]

 

0

推荐

 


一、家庭暴力促使孩子在网络游戏中寻找发泄的快乐

案例:一对双胞胎兄弟,才十一岁。上网成瘾,不顾家长的暴打,曾离家出走三四天,把家里的书籍等拿出去卖钱。一切原于这家长的简单粗暴教育,一点小事动不动就大打出手。崇尚棍棒下出孝子。家长打两个孩子的工具由扫帚、竹棍到皮带等。

分析:家长施暴时,两个小家伙的确很痛苦,也恰恰因为如此,他们更渴望网络,渴望那些游戏----因为在那个虚拟世界里,俩个孩子可以忘记身上的痛苦,可以给他们带来快乐。上网玩一次,家长知道了,一定是一顿暴打。为什么他们怕打,可是却宁愿挨打也坚决不改上网游戏的习惯呢? 孩子认为:玩一个小时也是挨打,玩三天也是挨打,索性能玩多久就玩多久吧,哥俩互相安慰,互相鼓励打气,互相在游戏中默契配合,大显身手、神气活现、大刀阔斧地随意砍杀“他人”,把他爸爸妈妈打他们时,他们所承受的怨气,憎恨,痛苦都淋漓地宣泄出来。
指导:暴力手段规范孩子的行为是不会被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的。这样的形式反而会刺激孩子幼小心灵的扭曲。家长已经意识到该手段无效应及早停止。

二、家庭冷漠促使孩子在网络游戏中寻求温情

案例:一初中少年,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平时做事喜欢独来独往,不善言谈.家长和学校老师同学都不曾想到这样一个孤独内向的好孩子会出什么事. 偶然机会,男孩接触到了网络游戏,然后便被深深地吸引,开始逃学,学校家里把他当成问题少年.家长把家里的钱看管好,男孩便把家里的电器搬出去卖,后来偷同学的钱.父亲绝望地要与这个逆子同归于尽.母亲悲痛欲绝.

分析:原来男孩的父母感情不和,每天貌合神离,同床异梦.他们每天都把更多的感情和精力留给自己考虑自己的事情.孩子一向很安静,因此也就不用去给他太多的关注了.要吃的,要用的,要穿的,只要能满足他不就可以了.他只要好好学习就好了,父母的心思跟他说也不懂.因此,在孩子的内心深处,他很孤独,其实他并不喜欢孤独,他喜欢被人关注,被人关怀的感觉,他喜欢与人聊天,与人一起游戏-----可是多年的习惯,使他没有勇气跟熟悉他的人诉说心中的渴望.于是他发现了他可以在网络游戏中被关注,被簇拥,被仰慕.在游戏中,他是一个组织的成员并领头.网络游戏中,还可以跟"人"说知心话,可以爱别人,吸引别人爱自己.就是感受让他不能自拔.起初,他也知道这是不对的,可是他陷得很深了,他父母才知道.回到现实,再看父母各自心事重重的样子,他很失望,于是在本来可以回头的时候,他又走进了网络中的"温情世界",从此,他就想与这个美好的世界共生死.

指导:人人都有被爱的需要,包括成人.这种需要一但没有被满足,人自然渴望另一种寄托.家庭生活中,每个家庭成员都不该被忽视,特别是孩子.表面安静,并不等于他内心的平静,因为孩子也有思想.冷漠的现实和温情的虚拟世界,在孩子是非观念不强的时候,在孩子的自控能力不是很高的时候,这个时期很重要.

三、家长过度溺爱促使孩子到网络游戏中寻求刺激

案例:.一个上了高中的男孩子与他爸爸签了一个协议.协议的内容是他爸爸要允许他每天上网玩8个小时的网络游戏,否则他不上桌子吃饭.协议签定之后的七天里,父子俩相安无事.七天后,儿子说8小时不够,老子说已经可以了,于是父子战争拉开序幕,一直打到中央电视台.

分析:.这个老子三十好几才有了这个儿子,于是视如掌上明珠.老子对儿子几乎是百依百顺,几乎分不清谁是谁的老子,谁是谁的儿子了.儿子从小到大凡事没有受到过挫折,凡事没有用自己争取过,只要想一想,基本上就可以得到满足.儿子学会了玩网络游戏,由一个小时到一天,到连续两天,三天,玩得顾不上吃饭,老子就亲手端着在电脑前喂儿子.用老子的话说,他也不想支持儿子玩,可是儿子离开电脑就像断了大烟一样难受,他不吃饭,老子怕饿坏了他的身体.总之,他们也下过好几次决心,可是最终总是心疼孩子的"痛苦",只好他们自己痛苦了.看到这里,我心里想到的是可恨天下父母心!


儿子呢,之所以迷恋上网络游戏,是因为那里有他不断争取的目标.他觉得很刺激,很能彰显他的能力,这是他很久以来也没有的感受.再者,他不玩游戏了,他干什么 他几乎什么都不会干!在家里有他老爸,老妈伺候他,可是到了学校,很多人很多平常事他都惧怕.他没有任何承受压力和挫折的心理准备,他说现实太可怕.

[指导:惯子如杀子.没有承受挫折的经历和能力,将来怎样能生存得幸福 !深度溺爱使孩子成了废人,这时的父母如果还不觉醒,忍受点小小的痛苦,那么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更多的他们痛心疾首的事情发生.

四、家庭的压力过大迫使孩子到网络游戏中释放

案例1:一个初中的女孩子,从上学以来一直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很好,刚上初中时也很好,可是初中三年开始,女孩子的成绩开始下滑,然后到几乎跟不上,老师找家长,最后到学校要与家长商量留级。女孩子不堪这些压力,索性自行退学,整天泡在网吧,与网络结缘,不能自拔。

 分析:这个女孩子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而且都是高校的教师。他们很疼爱这个宝贝女儿,不存在家庭冷淡或暴力等问题。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就给予了比较好的学前教育。女孩儿到了上学的年纪,在学校里没多久就成为了学校和班级里的各科学习成绩的佼佼者。因此,一直以来,这个孩子生活在鼓励、表扬和阳光之中,生活顺畅。考到了重点初中,女孩的父母更是对她呵护倍至。因为家长也是从事教育的,所以很有能力给她找很多好的老师给她辅导,吃小灶。随着家长给女孩安排的学习时间越紧密,他们仿佛越是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孩子前途无量的希望。久而久之,女孩劳累了,困顿了,也有些厌烦了,可是望女成凤的父母还是不屈不挠地“爱护”她,“帮助”她。女孩压抑得不得了,心里清楚,这是父母为她好,可是这个好有点过分了,她每天都感到全家人关切的目光,那目光热烈得让她无处藏躲,让她有种透不过气的感觉。终于,她找到了一个可以听她心声的人,那人就在网络中。每次与网络的好友聊完,她都感到浑身轻松,总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女孩从此便经常光顾网吧,找她的知音们倾诉自己的烦恼和压抑。学习成绩有所下降,父母一改往日的呵护慈爱,斥责她不努力,不用心,后来女孩上网的事被父母知道了,这下,母亲仿佛大难临头,痛不欲声,就好象是天踏下来,让她失望,绝望----父亲则对她严加看管,几乎不给她一分钟自由的时间。许是物极必反吧,女孩索性在上学期间,偷偷溜出来上网,一上就是一整天----
案例2:是一个省级重点高中的女孩子.在考到这个学校前,这个孩子一直是学习上的佼佼者,是老师和家长的骄傲.考到这所重点学校以后,因为学习好的同学很多,自己的成绩不再十分突出,女孩曾一度踌躇和徘徊过.就在这个时期,一次老师不正确的评价,让这个孩子更加灰心和怀疑自己.可是与此同时,家长并不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苦闷心情,在孩子上了重点高中之后,他们仿佛看到了孩子的特异功能,看到了孩子是他们整个家庭的希望.于是,家长盲目地鼓励和给孩子设定一个又一个不实际的目标.这时,这个女孩的苦闷达到了饱和,她无处发泄,她开始聊天了,她把自己的苦闷倾诉给了网络中的朋友,而网络中朋友也真没有辜负她的期望,给她的一句一句安慰的话,不时地打动着她的心.渐渐地,女孩迷恋上网络聊天,渐渐地,开始厌恶上学,觉得辛苦自己那么努力地拼命读书没什么意义.同时,学习这个东西也太没有止境,也太高深,自己没必要劳其筋骨,去争取那些希望渺茫的希望.就像网友所说,她的家庭还很富裕,她无论怎样,她今后都不会混得太差.再看看她周围熟识的有些孩子,学习真没她努力,也没她那么用功,人家出国的出国,靠家长关系照样上重点的上重点,人家真的混得也不差嘛!于是这个女孩把功夫用在网络,于是她的聪明同样在网络中得以张扬,很快成为网络的高手,很快获得相应的头衔,成为网络中的"大姐大".而学习成绩呢,一落千丈,成为学校的问题少年.被校长劝退回家.

指导: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也就越有独立自主的需求。家长的过分关注和期待,让孩子承受太多的压力,让他们没有了生活的自我空间,这样势必造成欲速则不达,物极必反的恶果。孩子在学习生活有升降起伏是很正常的现象,家长不必大惊小怪,更不必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这样才不会对孩子构成关注压力。

五、其他原因分析:

青少年网瘾成因的几个主要原因.事实上,任何一个孩子在其成长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特别大的异常变化,形成一定的心理问题,这都与方方面面的很多原因有关系,一般不是一个原因就可以导致成心理问题的或者平常人所说的异常变化的.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成因以外,还跟孩子所生长的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关.试想,孩子如果整天生活在周围都是网吧的环境中,或者孩子在学校也能够受到老师同学的正确关注和引导,孩子想必也不会整天泡吧挂网的吧. 
       因此,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相应的关注和温暖是成因;孩子在家庭中得到过重的压力是成因;同样道理,孩子在学校和社会中得不到以上的关注、关心和理解也同样会发生心理失衡的。
逃避现实的压力,也是现在一代孩子最大的问题。上面的种种原因也可以归结成现实与理想的不同步。只有清楚了成因家长、学校以及社会才可以更好配合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孩子的问题,更好地抚育他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