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坏习惯影响孩子的未来——自私自利(2)转

15年前 [06-10 09:44 周三]

坏习惯影响孩子的未来——自私自利(2

自私自利(2)
     
除此之外,父母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刻意安排一些情景,直接教导孩子应该如何关心别人,如果父母亲出现生病等情况时,孩子就会懂得如何去做。这不但有助于训练孩子克服自私自利的不良特性,还可以培养孩子为他人着想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榜样。父母在平时的言行中,表现出对他人不幸的同情、帮助有困难的人以及对社会的一种热心、关心的态度,就会影响孩子,使他们也关心别人。切记,自私的父母只能造就自私的孩子,别指望他会替别人着想。
     
是否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年人站在一座高高的吊桥上,桥下是湍急的河水。他点上最后一根烟,因为他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他曾经是一个富翁,如今却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体验过各种不同的生活,也曾经纵情感官享受,四处游荡,寻找刺激,酗酒和吸毒,而现在他却遭逢生命中致命的打击———婚姻失败。
     
没有一个女人能与他相处超过一个月,因为他的要求太多,却从不付出。或许河水是他最好的归宿。 这时一个衣衫褴褛的人经过他身边,看着站在黑暗中的他说:给我一块钱吧,先生。他在阴影中笑了起来。一块钱?一块钱能做什么?没问题,我这儿有一块。老兄,我的钱还不少呢!”
     
他掏出皮夹。在这儿,拿去吧!”皮夹里大概有一百块钱,他把钱都拿出来,塞给那个流浪汉。
     “
这是干什么?”流浪汉问。
     “
没什么,因为我要去的地方,用不着这个了。他往下瞥了一 眼河水。
     
流浪汉拿着钞票,不知所措,好一会儿,才对他说:“不行,先生,你不能那么做。我虽然是个乞丐,却不是懦夫,我不拿你的钱。你带着你的脏钱,一起跳河吧!”
     
他把钞票丢过栏杆,钞票一张张随风飘动,纷飞四散,慢慢地 落进了黑漆漆的河水中。
     “
再见,懦夫。流浪汉掉头就走了。
     
想自我了断的富翁,这时如梦初醒,他突然希望流浪汉能得到那些丢掉的钱,他希望付出,可是却办不到!
     
付出!对了,就是这个!他以前从来没有试过这个,付出!就能快乐!他向河水看了最后一眼,然后离开那座桥,去追赶那个已远走的流浪汉。
     
不懂得付出,对孩子来说是极其正常的现象,因为孩子的道德认知发展是直观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没有主观的责任感,这时的孩子很少会考虑到别人,更不可能设身处地客观地看待问题。这是孩子的正常特点,不能以成人的道德标准评价。
     
但有些孩子在三岁以前会表现得大方慷慨,其实那不是真正的大方慷慨,孩子的自私里往往有其正当的理由,而在慷慨中则往往包含着性格怯懦的一面。
     
如果父母不明白这点,而强迫孩子大方慷慨,甚至完全无视孩子的自主性和自尊心,用爸爸妈妈不喜欢你”“不懂事”“不乖”“不听话等话来说服孩子,这样做表面上是为了教育孩子能为他人着想,实际上这种以不尊重孩子的需求为出发点的做法,根本无法培养孩子真正的道德观念。
     
孩子可能为了让父母高兴或避免被父母惩罚而服从命令,但是心里必然怀有怨恨、委屈、不满的情绪。如果以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会导致孩子产生对他人的愤恨、不满情绪或攻击行为,有的还会让孩子认为父母不爱自己,使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变得怯懦、退缩、依附,从而失去自信心和自主性。
     
要想改正孩子自私自利的观念,父母老师就要从多方面,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
     
一、教育孩子不自私
     
这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父母耐心等待孩子身心的成熟和自我意识、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但这并不代表只要父母慢慢等待,孩子会在某一天突然就不自私。父母仍需要把握机会教育孩子。
     
有教育家主张首先要教孩子把东西分一半给别人,这个一半并非指数量上精确的二分之一,而是让孩子逐渐懂得世界上除了自己之外,还有他人的存在;自己有各式各样的需要,他人也有各式各样的需要。一旦孩子有了这种观念,他们就会比父母对人还要大方慷慨,自私自利的毛病自然也就没有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