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小孩不爱学习怎么办(转党万民博客)

15年前 [03-29 20:35 周日]
 

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引言:孩子为什么要学习?

我给出下列备选答案:体验成长快乐、取悦他人、突出个性、体现价值、享受成功、享受生活。请大家选择适合自己孩子年龄段的组合,并注意其变化和层次感。

下面就和大家分析:

一、孩子讨厌学习的外在原因。

我先讲几个和孩子成长有关的小故事:

1、吃奶:饥饿--饱构成需求链;吃饱了,孩子也会吐出奶头。有时哭闹也不是饿了。这就是目标背离,孩子想玩,大人逼着学。

2、还有孩子发烧而耽误,小儿麻痹,脑膜炎,肺炎。不是家长不爱孩子,是我们不懂的相关知识,没有关注自己的学习提高。

3、训练模式。教练先讲解,然后说“OK”,及时再来一次,反复强化。这就是教育提高效率,而不是树大自然直。而我们家长往往只是唠叨,又不说怎么做,孩子更迷茫。

4、贪玩-耽误吃饭-追着喂饭。我们往往是直接给结果,而不是关注多元,建立一个思维链。

5、斥责打骂误解冤枉,孩子把学习当成自己不开心的元凶。

 有一个孩子的日记是这样写的:不是我不喜欢学习,而是我不喜欢按固有的教学模式去学习,我觉得老师讲的太死板了,有时候我都很明白了,可他还在讲个不停;有时候我想多听点想知道更多的,他又不讲了。我觉得这种学习太枯燥了,一点意思都没有,我真不想学了。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做的是,引导孩子发现和认识老师通常要面对的是大多数学生,不可能对少数孩子大包大揽,课堂教学的不足正是我们课后自觉学习的原动力,施展我们家庭教育魅力的宏大舞台。家庭教育正是学校教学的补充和提高,课后学习,课后复习正是课堂学习的深入和提高。

但是孩子的感悟往往是缓慢的,随机的。家长要提高教育的效果,提高教育效率,就要引导孩子以多样的形式主动学习,摆脱单一的、被动的、僵化不变的从动角色地位,激发孩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特别是当孩子考试失败和初期犯了错误后,会自责、懊悔,有一种心理焦虑,如果只是一味地批评,甚至打骂,很可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惩罚不可能带来孩子行为的根本变化,惩罚针对的是结果而不是孩子的行为过程,只能带来暂时的、表面的变化而引起较大的副作用,因而惩罚的教育方式是被动的、消极的,必须要有事后的爱心补偿来修复亲子关系,用分析引导来化解孩子的认识误区,如:用孩子喜欢的同伴的正面实例,以及孩子认可的偶像故事作为激励,结合自己的混乱和矛盾,以及家长的评价则更有说服力。这样,孩子才会意识到错误,乐意改变他的不良思想、行为、习惯。否则孩子逆反,故意反着来,那就预示着你的家庭教育危机已经悄然降临。

打不是亲,骂也不是爱,其实他们都是伤害,都是强势一方对自己意愿和结果的关注和强化,孩子可能感受到的不是我们家长的所谓“爱心”,而是无知,是自私。而家长还觉得冤枉,会埋怨好心没好报,自己养大了个白眼狼。

还有,孩子考不好是很正常的现象,甚至是“好事”,父母完全没必要如临大敌。聪明的家长不会伤口上撒盐,会让时间冲淡孩子对于失败的阴影,心情自然平复。智慧的家长还会适时、适当、有效的进行人工干预,帮助孩子发现问题、明确方向、走出阴影、为下次的进步开始行动。比如,试卷分析这样主动有效的人工干预,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体会,怎么实现自己的愿望,一旦孩子具备了心想事成的能力和水平,他就享受到了成长的快乐,建立了愿望-过程-结果的思维链。

二、孩子厌恶学习的内在原因和心理干预。

不同类型的孩子都有学习的潜能。。

孩子大体分成四个类型:认知型-以自我为中心,喜欢争辩,喜欢问事情的来源,学习比较主动,但比较固执,常常不理会别人的感受;逆思型-逆思型的孩子总是以否定别人为自己的快乐,喜欢标新立异,奇思妙想,喜欢竞争与挑战;开放型-主动性不强,随机杂乱,教一点就学一点,不教就不学;模仿型-原则性不强,但模仿能力很强。不过我猜有的孩子可能是混合型的。

由此可以看出,不管哪种类型的孩子,都蕴藏和闪耀着喜欢学习的种子和火花,都等待着我们施教者去培育和点燃。
    
孩子厌恶学习的内在原因是扼杀了兴趣和挫伤了动力。那么就要:

1、引导孩子多观察、多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标是直接的动力。如果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自然就不会把学习当成苦差事。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孩子对电脑很有兴趣,他就愿意自觉主动地看许多计算机方面的书籍,贪玩的习性就会有很大的改善。

好奇是人的本能,观察是孩子的天性,比如拿两生熟鸡蛋,让他们转动起来,根据转的速度来辨别生熟,激发孩子思考,并学以致用,借机告诉孩子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和知识。

俗话说看到蚂蚁搬家天就会下雨,但是有个孩子看到了蚂蚁搬家了却没有下雨,就很好奇。好长一段时间就迷上看蚂蚁搬家,有时甚至饭也顾不上吃,而家长没有打击孩子的好奇心和观察欲望,也没有嫌脏、怕麻烦,孩子把蚂蚁捉起来放到小瓶子带回家,家长还教他给蚂蚁喂食、喂水,让他在家也能看到蚂蚁,孩子继续去蚂蚁洞观察后才发现,蚂蚁往低处搬不会下雨,而往高处搬才会下雨。家长就适时和孩子讨论,高处干燥,低处较湿润,但下雨时也会被水淹没,任何动物都有通过改变来保护自己生命的本能,否则就不会生存下来。让孩子体会到了观察的乐趣,明白了改变自己的重要性。

2、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
      
孩子的好奇心是他智力发展的动力。他会因为好奇,不断地接触新的事物,启发他积极思考,而变得聪明;会因为善于感知新事物而融入成人世界的文化背景和氛围。有的父母为了培养一个听话的儿子,而不惜扼杀他们的好奇心,束缚他们的手脚,结果是事与愿违,得不偿失。请问,孩子如果什么都不好奇,只满足做乖乖宝,他还会需求什么呢?

有一个孩子,看到门口有很多树,榆树和椿树上都有蚜虫,可檑树上却没有。孩子就很好奇,后来他分别把几种树的叶子摘下来尝,发现榆树叶子是甜的,而檑树叶子是苦的,他就把檑树的叶子捣碎后浸水,然后再喷洒在有蚜虫的石榴花、月季花上,结果蚜虫被杀死了。这是一个孩子注意观察,善于动脑自制杀虫药的实例。

还有一个孩子,在上完物理课回来后,把挂钟拆了,用里面的零件来制作门铃。家长没有因为自己一个月工资才100多块,而将近200元的石英钟被大卸八块而发火,而是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如果他能从一个挂钟开始,喜欢认真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且下定决心做出点名堂来,他就不会平平庸庸地过一辈子,就会有所作为的,作家长的何乐而不为,何苦要斥责、阻止孩子的所谓“破坏”呢?

以上我们分析了孩子厌恶学习的心理,那么怎么帮助孩子呢?

一、培养孩子专注做事的意识和习惯。儿童不爱学习、学习效率低、学习效果差常与其注意力不专注有关。课堂教学要求注意力至少保持20分钟,有的孩子却只能集中注意几分钟,要么做小动作,要么和邻桌孩子窃窃私语,许多内容在"开小差"时没听到、没理解,结果成绩差,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进而不爱学习。这个和我们家庭从小给孩子提供的生活习惯和家庭气氛也有关系。有的家里是边看电视边评论,从而忽视和耽误了后面的剧情,所以要从从生活细节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还有孩子贪玩,玩起来几乎可以废寝忘食。其实贪玩也可以锻炼一个孩子专注做自己喜欢的事的习惯。

二、注意学习强度,重视学习过程,享受学习乐趣。

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特别是成绩中上的学生家长,在孩子课后又安排家教和太多的补习班,想借此来提高孩子的成绩,孩子消极应付,很容易产生事倍功半的恶果。这种"家庭课堂式"的接力学习往往使孩子失去对学习的新奇感,开始厌倦学习。

学差生聪明但贪玩的学生往往都会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对学习丧失兴趣。

学差生贪玩,游离于学习之外,也许一开始并不喜欢玩的内容,只是相较枯燥困难的文化课学习,是百无聊赖的打发时间,释放压力,逃避学习而已。比如有的孩子尝试上网,交异性朋友,打游戏,以致沉迷游戏,都有逃避和麻醉自己,补偿心理失衡,体验积极情绪的因素。

聪明但贪玩的学生会玩物丧志,浪费聪明才华。他们贪玩往往一是因为反应快,手、眼、脑不同步而粗枝大叶,蜻蜓点水;二是学习任务轻飘飘,吃不饱。三是教学和学习方法枯燥乏味,没有新鲜感、刺激感、趣味感。学优生往往是成绩不会差,但很难拔尖。可以适当增加孩子学习的难度和内容,比如参加一些提高班,拓展知识面和慎重跳级等都可以尝试。

随着初中学习难度的增加,小学不怎么突出的孩子也会异军突起。

  孩子贪玩主要是没有深入到学习里面去,家长要从以下各方面注意引导:

  1、及时总结找出差距。每天的作业注意错题改正,建立错题本,考试后做试卷分析,让孩子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提高学习效率,才能真正引导和帮助孩子,而不是简单的训斥和只要指标。如果孩子状态、过程有改变,成绩自然也会提高。这样孩子也就体验到,只要抓住了学习的要害,学习也不是完全枯燥的事。 

2、 执行过程中还会有旧习惯的惯性和反复。家长不要一阵风,时冷时热,要抓好督促检查,善意提醒。不能见反复就急躁,更不能放任自流

3、建立朴素的是非观,审美观,增强判断力。引导孩子兴趣转移,玩学过度。利用孩子玩过头而影响学习时偶尔的懊悔和补救心态,给孩子适时的渗透这种思维。

一方面让孩子学玩结合,另一方面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尝到学习的乐趣,是约束孩子贪玩的关键。把玩耍作为对孩子用心学习的奖赏、鼓励,不断地进行正面强化,进而使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自主学习。

三、使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失败的沮丧会促使孩子改变,成功的愉悦会激励孩子的继续努力。虽然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没有人会喜欢总是失败,因此,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恰当地为孩子确定学习目标,并给以切实有效的帮助,比如引导孩子整理错题本,以及前文提到的试卷分析法,都能使孩子通过努力,改变自己,获得成功的愉快。

对进步或者成功的理解也要有辩证的、发展的视角和胸襟。缓跌-止跌-提升,任何一种都是进步,不光是提升才是进步。

四、为孩子营造一个爱学习的环境。

1、内部环境-学习型、思考型家庭,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要使孩子热爱学习不贪玩,自己必须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改变,努力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民主氛围。如果父母自己整天沉迷于麻将、电视、跳舞、应酬中无可自拔,这种对孩子马列主义,对自己自由主义双重标准的做法,要想孩子"出污泥而不染"是不可能的,甚至导致孩子人格的分裂和矛盾。教育的法则只能是一个:自然规律法则,它约束着每一个人。

家长还要及时地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化,培养孩子由感性兴趣-感知欲望,好奇心向理性(目标)兴趣-趋利避害,取悦别人和抽象逻辑兴趣-成长目标的中长远性过度和转化。也就是人生规划、励志教育。

2、外部环境:学风良好的学校,爱学习的伙伴。

孩子对老师往往是很敬仰和期待的,有的孩子会因老师的误解和冤枉而抵触这个老师及老师教授的功课,引导孩子客观评价老师,包容老师也是家庭教育要解决的问题。

大部分的孩子仿效性极强,一个好的榜样会成为孩子改变的外在动力,逐渐喜欢学习起来。这种同伴的力量有时甚至比家长的说教、打骂更有功效。

3、不良社会风气和现状对家庭的影响、对家庭教育的影响也是家长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如及时行乐,厌学风,大学生就业难等等。要视孩子心理,品格的承受和接受程度而逐个进行,来解决孩子对教育的理论甚至理想状态和现实社会之间的矛盾,逐步培养孩子认识、接受、适应社会的思想和行为能力。

总之,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不能只盯着狭义的学习。没有孩子喜欢特定的学习方式,但也没有孩子不在学习,而且喜欢学习。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还要继续改进和丰富。广义学习是基础,体现一个人的素养,狭义学习是提高,体现一个人的技能,包含了“全”和“专”的辩证关系。孩子的个性,家庭的背景,孩子成长的环境千差万别,都需要我们施教者具体分析、具体对待,才能找出适合特定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形成自己的思维判断链条,行为控制链条,总结反馈链条。而不是我一个讲座所能涵盖和直接提供的。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