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做快乐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上)(王英霞讲稿)

15年前 [03-03 22:01 周二]
做快乐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上)(王英霞)
[ 2009-3-3 21:48:00 | By: 悠然 ]
 

 

做快乐父母  和孩子一起成长

 

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好,三八妇女节快到了,首先让我提前祝我们的妈妈们和所有女同胞节日快乐!刚才非常感谢主持人的介绍,非常高兴看到这么多的家长朋友来到这里,共同交流孩子教育的话题,我是一个家庭教育工作者,但首先我是一个妈妈,在开始今天的交流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风靡大江南北的歌:《吉祥三宝〉

 

<小女儿>阿爸<爸爸>
<
小女儿>太阳出来月亮回家了吗?<爸爸>对呀
<
小女儿>星星出来太阳去哪里啦?<爸爸>在天上
<
小女儿>我怎么找也找不到他<爸爸>他回家啦
<
>太阳 星星 月亮就是吉祥的一家
<
小女儿>阿妈<妈妈>
<
小女儿>叶子绿了什么时候开花?<妈妈>等夏天来了
<
小女儿>花儿红了果实能去摘吗?<妈妈>等秋天到了
<
小女儿>果实种在土里能发芽吗?<妈妈>他会长大的
<
>花儿 叶子 果实就是吉祥的一家
<
爸爸妈妈>宝贝<小女儿>
<
爸爸妈妈>爸爸他像太阳照着妈妈<小女儿>那妈妈呢?
<
爸爸妈妈>妈妈像叶儿托着红花<小女儿>我呢?
<
爸爸妈妈>你像种子一样正在发芽<小女儿>呵呵呵
<
>我们三个就像吉祥如意的一家

我好象看到大家的表情了,这首歌很好听,那我想问问在座的各位,大家说他们快乐吗?是的,从歌声中我们感受到女儿问爸爸答、妈妈答,父母快乐孩子也快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幸福场景。

    我们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快乐吗?快乐打1   不快乐打2

     我曾经和很多家长朋友交流过,跟她们聊起孩子时大都总是愁眉苦脸,

有一句顺口溜:好玩的变成了好烦的—— 3岁前好玩,3岁后好烦!

              可爱的变成了可恨的——上学前可爱,上学后可恨!

“我的宝宝太淘气了?怎么办呢?”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家长焦躁的跟我说“我家宝贝不爱学习怎么办?” “儿子刚上初中就不听话了,说什么都跟我顶牛”“我那个小丫头更是气人,现在追星了,周杰伦成了他的偶像,天天听他的歌不算,还要买他的光盘、海报,还嫌我跟不上潮流,唉我可真拿他没办法。”还有的爸爸也抱怨“我的儿子呀小的时候什么都好,这上了初中跟我没话,问什么也没好脸,只有学校交钱的时候才来找我,我都成提款机了,唉”听着父母焦急的声音,看着他们焦虑的表情,我感到我们做父母的太不快乐乐。

    这些做爸爸妈妈的为什么不快乐呢?

    有人可能会说,我一天天工作都累死了、孩子还让我心烦,我哪能快乐呢?而在现实中我们又目睹了一个又一个不快乐的家庭和案例,他们无法达到快乐的状态,无法享受本该属于自己的天伦之乐,我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我们的很多爸爸妈妈,承受着很大的社会压力、工作压力,有的时候将自己的不满发泄到孩子身上。记得看一期CCTV《心理访谈节目》,讲述一位18岁少年小寒的不幸故事。家对每个人应该都是一个温暖的港湾和向往,而对小寒来说就是地狱。他学会了逃避,有时宁愿待在学校厕所里也不愿回家。在家里父母甚至一两个月不跟他说一句话。他还在满月时,因白天睡觉,晚上哭闹就被母亲动手打。这一打就打了18年,父亲会骑在他身上打,母亲能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把他的手掐紫---让他一夏天穿着长袖衣服上学。母亲在演播室里说起和丈夫教训孩子的情景,没有一丝心疼,竟然眉飞色舞。后来专家流着眼泪给她一一点破:你因为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对自己的婚姻不满意,对自己的学历不满意,才将所有的怨气、怒气全部发泄到了孩子身上,你应该向孩子道谦。

    二是父母对孩子期望值的不切实际: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就设计很多的美好的蓝图,一个接着一个上兴趣班,曾经有个妈妈给孩子报了十个特长班,学到了点东西,和其他小朋友相比,自己的孩子懂得多一点的就沾沾自喜,以为他们是神童,于是美好的理想好像变成了现实,而这种低层次的知识习得所带来的优越感,到了上学阶段渐渐地没有那么强,有的还会因为其他小朋友的赶上而越来越弱,最后可能还会荡然无存,这个时候的父母如梦初醒,他们的不快乐从这个时候就开始了,现实粉碎了他们的美梦。

    三是父母对孩子错位教育:一个小皇帝和小公主为核心的家庭模式,使我们很多家长在养育下一代的时候失去了方向,找不到健康的教育方式,以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就是爱,孩子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底线,因为小的时候一切都来得太容易了,而到了学龄阶段的学习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包办的,本来和谐的平衡被打破了,而要强的家长在这个时候,可能会一反常态,温情脉脉的养育方式会被恶声恶气甚至拳脚相加所代替,孩子无法接受,于是叛逆则因人而生了,父母这个时候肯定是不快乐的。

    四是单亲家庭父母的教育不当:客观的家庭背景不完整家庭的错爱:对于离异或者是失去父母任何一方的孩子来说,在一般人的眼里是可怜的,周围人惺惺相惜或者真真假假的同情,使这个孩子的家长觉得,不多给点爱给孩子,那简直就是虐待孩子了,于是,因为同情或者是怜悯使这个孩子得到了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久而久之,连这个孩子自己都觉得,得到周围所有人的关爱是她/他理应得到的,甚至觉得是大家欠她/他的,这样啊,天长日久,按常人的思维想一想,这个孩子还会有斗志上进吗?试问,这样孩子的父或母会快乐吗?

    五是父母因家庭高地位和高收入削弱教育而引发不良后果:从小生活在这样的优越的家庭里,要么呼风唤雨,要么要什么有什么,这会给孩子产生一种错觉,以为是他们自己有本事有能耐,小小年纪就养成了养尊处优的坏毛病,甚至还有些世俗的坏习气,这样的孩子到了学校,到了社会,他们会把谁放在眼里?而与这样的心态形成强烈对比的,他们自己的浅薄和无知,听不进老师的教诲,更难以和同学友好相处,矛盾冲突在所难免,这样的孩子,父母怎么会快乐?大概救火都来不及吧。湖北潜江有一富翁,他的饭店开了六家连锁店,家里别墅、高级轿应有尽有。自孩子懂事起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啥家长就给买啥,久而久之便养成了懒惰、跋扈的性格。上学期间不愿学习,掏钱让同学帮自己做作业。没考上大学后整天和朋友吃、喝、嫖、堵,父母的家业被他败掉不说,父亲还因此发重怒而得了脑溢血。这个事例 说明,家庭富裕本来是好事,如果家长教育观念不正确,不能够因势利导教育孩子,不注重孩子品行的培养,不懂得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反而害了孩子。

 

美国最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约翰.布鲁埃尔说过,和谐的家庭环境不仅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同时也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他强调提出了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每一个家庭都要学会宽恕、和睦相处。

而父母快乐是建立和谐家庭的基础。

我国政府现在提倡建立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由每一个和谐家庭组成,而和谐家庭要由每一个家庭中快乐的父母来营造,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方面来交流“如何做快乐的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这个话题。

 

一、悦纳自己  快乐生活

1、悦纳自己

悦纳自己是一种心理状态,与客观环境并不完全相关。有些人虽有生理缺陷,但很乐观;有些人五官端正,相貌堂堂,但却不喜欢自己;有些人并不富裕,却知足常乐;有些人有钱有势,却并不深感快意。古代有一位皇帝,问一位哲学家,究竟谁是世界上最快乐最幸福的人,哲学家回答说:“他自己认为是最快乐、最幸福的人,那他就是一个最快乐、最幸福的人。”

 

记得有一次看“ 如何减少厌食症”的电视节目,患者大都是年轻的女孩子,因太追求身材苗条、过度节食引发 神经性厌食;患者的特征之一是任何人看来她都已经太瘦了,她仍觉得自己很胖、仍拚命地去减肥。有几幅患者照片看的我触目惊心,让我第一次震撼地懂得什么叫“骨 瘦如柴”。节目中专家对这种病进行了分析一是与时下以瘦为美的导向有关系,另外它还有更深层的心理原因。专家解释说:对身材极度不满是不能接受自己的一种表现,而不接受自己的根本原因在于——从小父母没有教会我们爱自己。
 
    “父母没有教会我们爱自己”,是让我几次想到它想流泪的一句话。那自然不能全怪父母们,他们已尽其所能抚养我们长大,也免不了把他们未尽的心愿寄望于子女。而我们,从小接受的是传统的教育,父母和老师叫给我们如何爱祖国、爱人民、爱亲人、爱集体,年幼时我们还不懂得自己做为独一无二的个体的价值,在家庭、学校的期望与要求下,很多 人会错以为自己必须听话、做好孩子、去做被要求的一切,才能够赢得爱、才能够被爱、才值得被爱。以至于我们总是感觉自己不够好,不是长得不够好就是做得不够好,这些都缘于我们没有悦纳自己。如果我们不能悦纳自己,又如何将更多的爱给予我们的孩子。
就象前面案例中的那位母亲。在场的著名亲子教育专家周正实在看不下去了,对主持人说,对这期节目我不点评了,留给大家去思考吧,后来节目继续,周正教授流着眼泪对孩子说“孩子,我代表所有伤害过你的人,向你表示道谦!”然后对这位母亲说:“你是世界上最恶毒的人”当时这位母亲一脸错愕:“我是个善良的人”后转头问孩子,“我是个恶毒的人吗”孩子低头不语,在一再要求下,才说了一句,“不知道”是孩子错了,还是母亲错了,是孩子没有长大,还是母亲没有长大? 相信大家自会找到答案。

接纳孩子,更要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性格,接纳自己的品行,接纳自己的文化程度,接纳自己的学习能力,接纳自己的操作能力等等,最重要的是接纳自己的不足,自己的缺陷,自己的无能。接纳自己了,也才会有更宽容、平和的心态去接纳孩子,才能让自己活在当下,以一种更从容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接纳孩子是我要尽力学习,尽力去做的,但是,前提是我一定要先接纳自己,只要真正接纳了自己,才可以做到真正的接纳孩子。无论孩子现在是什么样,将来是什么样,他都是你的孩子,完整地接纳自己的孩子,帮助他完成学业,成为自食其力的人是我们一生都要努力的事情。
 

2、教会我们的孩子接纳自己、爱自己。

      一个连自己都不爱得人,他还会爱父母吗?一项调查显示:上海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也占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计划自杀,并有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另外一项调查发现将近1/3的在校大学生曾有过自杀念头。北京大学生自杀率在924/10万之间,即自杀死亡已占至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61.38%。孩子想自杀的原因可能会有很多,主要一点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认为自己是多余的。这很可怕,当我们自己都不能接受自己、爱自己,又如何能以更大的信心和勇气面对社会呢?而这点是需要我们的父母来教会我们的孩子---学会爱自己。

  

我们要引导孩子接纳自己,我们要告诉孩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如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一样,也不存在精灵神通的完人。要完全接纳自己,任何人总有其优点和弱点两个方面。伟人、名人也不例外。

洛克菲勒是石油大王,他有学习障碍,但他是社交能手。

阿里士多德的沟通能力有障碍,但他是一位内省力很高的哲学家。

梵高受情绪困扰,但他在视觉上的成就却是超凡的。

孙膑腿上有残疾,但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

罗斯福的下肢残疾,但他带领美国人赢得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胜利。

海伦.凯勒失聪,但她的内省里却不凡。

爱因斯坦曾遇上学习障碍,但是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有目共睹。

邱吉尔有沟通障碍,但是他却在国际政坛上号令群雄,叱咤风云。

贝多芬失聪,但是他是乐坛上的巨人。

所以,我们不要为自己的缺陷伤心难过。

    我想我们的孩子这样客观的接受了自己,他就会健康的成长。

曾经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分享给大家。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教授在某个班级选了一名最愚笨、最黯淡、最不讨人喜欢的女生,要求所有同学当她是真正的美女一般赞许、欣赏、奉承和献殷勤。一年后,那女孩 出落得落落大方、十分聪颖,她说:我获得了新生。这是以外界的强力暗示促进内在的成长。所以我们的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要常常给一些积极的、良性的暗示,而不是简单的训斥、打骂。不要总是给孩子贴一些负面的小标签,如你真笨、没出息。尤其对0-6岁的孩子,他们还没有形成自我的评判,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很多是从他人对他的评价中来获得的,如你总是以鼓励积极的心态交流,孩子自然会向你想要的方向发展。

 

   

    3、快乐生活 创设快乐家庭环境

    快乐是什么?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看问题的角度、是一种选择,都是我们自己可以决定的。可有的时候我们却把快乐的钥匙交给了他人。

当我们快乐时,心情是愉悦的,脸上是灿烂的,看什么都顺眼,可当我们情绪不好的时候,看什么都不顺眼;话反过来说就是快乐就在转念之间,她是你自己选择的,你选择快乐你就真的会快乐。

有这样一个故事:南方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儿子,一个嫁给了染布的、一个嫁给了卖伞的(古代的油纸伞),天晴了,老太太会想,我那个卖伞的女儿家可怎么办呀?伞都卖不出去了;天下雨了她又会想,我那个染布的女儿家可没办法染布了,老太太天天长吁短叹、经常愁眉不展,有一天邻居阿娇和小六子知道了这件事,就跟过来非常高兴地对老太太说“老奶奶,你应该高兴才对呀,你想,下雨天大女儿的雨伞能卖出去;晴天呢,二女儿的染布生意又能做得好,难道,你不应该高兴吗?”老太太听了以后,越想越高兴,过了几天,病就好了。老太太选择了快乐所以老太太每天都很快乐!

     如何营造快乐的家庭氛围:

一是父母做快乐传播者。当父母自己是快乐的时候,这种快乐幸福来自于内心,当你接纳自己、爱自己了,你才会快乐;你快乐了,你才会传递给孩子快乐的信息、潜移默化去影响孩子,你才能教会你的孩子如何快乐;二是父母要千方百计营造一个快乐的家庭气氛。同时我们要把所有的烦恼和痛苦隐藏心底,让孩子快乐,不要因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影响家庭的快乐氛围,著名教育家蔡笑晚在中央电视台接受采访时说,我们通过音乐、奖励、竞赛、旅游和文体活动,千方百计地去制造出快乐和轻松,把原本不轻松的事产生出轻松快乐的感觉和效果,并让孩子们在求知中尝到快乐。做一些趣味数学题,、另外我们还经常举行背诗比赛、自制存折进行奖励、自制多功乒乓桌、骑自行车表演,举铁棍比赛、灯光舞场、旅游全国各地。千方百计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学习成长。

 

 

转自:u/yiqichengzhang/archives/2009/200933214841.html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