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幼小衔接讲座
提纲:一:讲座目的。1:孩子上学后出现的问题需要跟家长讲明。2:家长的原因造成孩子的问题。3:为了孩子。让每个孩子爱学习,不痛恨学习。
二:原因分析 1::环境的原因。2:心理的原因。3:内容的原因。4:成长规律的原因。5:家庭的影响。
三:家长应怎么做?1:理智、客观的对待孩子出现的问题。2;用真爱的态度接纳孩子。3:给孩子培养学习习惯。4:培养孩子的责任感。5:积极主动配合学校。6:培养孩子的动手与自理能力。7: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能力。8:上学前的心理准备。
四:家长应注意的问题。1:控制自己的情绪。2:对待老师的反应要理智。3:相信习惯的作用。4:用成长的眼光看待孩子,不求全责备。5:清楚家长的责任是培养孩子成人。6:不陪读。
一:目的。1:问题的表现,(A)课堂上: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不敢发言、写字慢、影响老师讲课。做小动作。(B)课堂下:不合群、不会交往、风跑、打架。(C)习惯上:不整理书包、丢三落四、不按时完成作业、拖拉、粗心。作业脏、乱、差、不会复习、预习、没有时间观念。(D)从心理上:不适应学校的作息、不适应生活方式、不适应学习方式、不适应管理方式。不适应学校的环境。
2:家长的原因,家长不懂配合、不了解孩子、没有做恰当的心理引导、不知道自己的培养责任。没有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只会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强迫孩子学习,却压制孩子的欲望。
3:为了孩子,就是让我们的孩子快乐成长,不要让我们的孩子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就是一次性的教育。没有回头路可走。在孩子的教育上要学习,需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家长没有权利去赌博。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孩子的幸福,我来不是教家长怎样对付孩子,而是提高家长的自身素养,确保家长能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
二分析1:环境的原因。幼儿园时的生活环境和学校的生活环境是天壤之别,孩子们在幼儿园可以自由活动,不受纪律的束缚,多以活动为主,在校的学习时间长,学与写的多,静的多,灌输的多。动的少,感受的少,实践的少。
2:心理的原因。由于环境的变化造成心理的不适应,无所适从,就表现为不知道要干什么?由于学校的学习生活是安静、灌输、严肃的,不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的特点,违背孩子心理发展的程序。促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把孩子培养成视听觉型的人。
3:内容的原因。生活经验和生活知识经验不足引起的。例如:有的孩子能流利的背数字,当你拿5个苹果问他几个时,孩子就不知道,这就是数字符号和事物数量的脱节,疏忽了数和量的感性体验。有关借位,还有口算孩子是数的,而不是算的。学习过程是由易到难,有简到繁,有形象到抽象,如果孩子的生活体验少,经验缺失,对数学学习有如空穴来风。学语文也是这样,孩子手的灵活性受年龄和训练的影响,不是孩子不愿写好,而是大脑对手的控制力不足导致,手、眼、脑的协调还没有达到灵活运用的地步。
4:成长规律的原因。孩子无法从感知学习运程跳跃到理性思维的学习运程。也就是说0——9岁的孩子,他们学习任何的知识,都要有实物来感知,而不是靠空想,靠讲就能明白的,如果靠死记硬背,只能挫伤孩子今后的思维、想象和创造力。1—3年级的知识是认知型的,是死知识,靠简单的记忆就能记住差不多,但孩子们没有感知,他们还是记的不牢靠。或很容易忘却。
5:家长的原因。由于家长见不得孩子写的作业不好,见不得孩子的错误,见不得孩子的疏忽。态度过于严厉,要求过于严格。只希望孩子学习,见不得孩子玩耍。见到孩子就盯着孩子学习,始终陪着孩子做作业,帮孩子看着,有错马上帮孩子擦。写完了帮孩子检查。对老师的告状不能正确对待,回来不问缘由,不是辱骂就是打人。造成孩子心理的过度紧张,和厌恶学习。家长要求过高,过度包办,动作不熟练,就着急。家长给孩子的额外任务太多,没时间玩,造成孩子磨蹭,厌恶学习,把不满都投向学习。对学习,家长没有给孩子追求进步,完善自己的动力。
6:老师的原因。由于有些老师自身的素养也不高,还有教学任务重,也没有时间深入到孩子们中间,了解和理解孩子们。不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特点,眼睛里容不得孩子的毛病和缺点。只知教书,不知育人。告状和转嫁学习任务。
三:怎么做。1:家长需要理智、客观的对待孩子出现的问题。当我们家长看到孩子从学校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玩,还有骗家长说写完了,或没有作业。或少写或不认真或不会做或错很多。这时,作为家长看到孩子的表现不是自己期望的,应该克制自己的情绪,告诉自己这只是暂时的,我一定有办法改变孩子的。再说,这也是孩子的正常表现,在学校关了一天了,该让孩子活动活动了。
2:用真爱的态度接纳孩子。他是我的孩子,有任何的不妥表现,都不要着急,都不要朝孩子发火,缺点是孩子的表现,我不喜欢孩子的错误,但并不是讨厌孩子,我不能让孩子有我不爱他的感觉。所以,面对孩子的缺点,首先承认和接纳,知道孩子有那些不良表现,才能更加知道自己的责任和努力的方向。
3:给孩子培养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培养学习兴趣的必由之路。首先,在做作业之前要复习。自己的作业要独立完成。家长不要成为孩子做作业的依靠。不会的家长不要急于告诉孩子,让孩子自己思考。写完作业自己检查,规定学习时间。有规律的生活。完成作业后要预习,冥想老师一天所讲过的课程内容。
4: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让孩子明白,他学习不是为家长学的,这需要家长有明确的态度和做法。那就是孩子学习不监督,不催促,不帮忙。不怕老师对孩子的批评。不要为自己的脸面或炫耀而逼迫孩子。勇于让孩子承担自己错误的结果。到了规定睡觉的时间即使再多的作业没有写完,也不能再写了。培养孩子的时间概念。
5: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入学前,要做好孩子的心理转变工作。提前说明学校生活,提前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要和老师取得联系,获取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现,表明你对孩子的培养态度和方法。让老师也给孩子成长的时间。对老师反映的在校情况,冷静理智的对待和配合。不求一次能够改变。根据孩子的问题,在生活中寻找教育机会。
6:培养孩子的动手与自理能力。动手能力是提高学习行为的前提,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对任何事情都很自信,学习能力对自信的孩子来说也不会有多大的问题,即使遇到困难他们也有信心去战胜与克服。自理能力是生活习惯的表现,孩子自己的书包自己整理,自己检查,自己削铅笔,养成这些习惯也就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有了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这是难能可贵的,是孩子高素质的体现,是非智力因素的表现。
7: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能力。给孩子放音乐,看图片。开启孩子的右脑。活化左脑。冥想。多和孩子做游戏,做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游戏,有利于孩子对学习知识的感知,从感知到理知。陪孩子阅读、经典诵读。给孩子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跟孩子玩些提高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的游戏。
8:上学前的心理准备。上学前家长多介绍些学校的情况,介绍老师的情况,让孩子在心理上有个转变的心理铺垫。不至于到学校后无所是从,提前领孩子到学校参观,让孩子对学校有个感性认识。使孩子能顺利的接纳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四:家长的注意事项。
1:面对孩子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不要着急,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能拿你的要求和标准对待孩子,要有耐心,孩子也就不会紧张,放松的心情,有利于大脑的活跃。
2:老师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听话好学,都有学习兴趣,成绩好,他也可以轻松点,可是,实际上孩子都各有所长,各有其特点,不可能完全都符合他的要求和标准。所以,他会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对待孩子,反映孩子的问题,可是我们的孩子到学校去学习,只是给孩子自己长知识,不是让老师去拿个模子成批生产某个产品。所以,不能一刀切。要理性,不要认为老师告状了,就是孩子不好,需要修理。老师反映情况这是他的职责,他们需要家长的配合。但不是说希望家长打孩子,也不是一反映情况,孩子就会马上改变。
3:家长急功近利,培养孩子或批评孩子希望一次或两次见效,其实培养孩子的习惯是需要时间的,这需要家长的耐心。并且相信习惯的力量,当家长在孩子刚上学时,给孩子培养出好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将来的学习过程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当你的孩子有了好的学习习惯,今后的学习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需要家长的监督和催促。也一样能很好的完成学业任务的。
4: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所表现出的心理行为是不同的,也就是从幼稚到成熟,从笨拙到熟练。所以,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如此,会出现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要要求一次到位,要有发展的眼光,进步的眼光去培养孩子。当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家长和孩子共同分析,不指责不抱怨这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
5:孩子学习的目的是最终让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而不是学习和考试机器,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应全面而不是单一的。我们家长要知道我们首先要把孩子培养成人,需要个个方面的进步。学习成绩不是唯一的标准。
6:陪读不仅拴住了家长自身提高、学习的时间,也培养了孩子依赖家长,不能自主学习的习惯,削弱了孩子自主独立的能力。由于孩子怕家长责骂,学习时更紧张,使孩子感到非常痛苦,进而造成不愿学习的局面。
家庭教育不单是孩子的教育,更是父母的再教育,没有任何成功可以弥补家庭教育的失败,为了孩子,为了家庭和谐,我们学习、改变、提高。怀着崇敬,接纳孩子,因为孩子成就了家长,是你成长的起点。带着爱教育他们,只有爱才能有尊重和平等,真正的关怀,为孩子着想,从他的成长出发,护送他们迈上自由之旅。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