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张xx:
我感谢你生育了我,但我不是你的奴隶,我是一个自由的人,从今开始,如果你还要我这个女儿,必须做到以下10条:
1.不许动我的书包抽屉
2.不许看我的聊天记录、日记
3.不许强迫我必须穿你买的超级难看的衣服
4.不许拦截我的电话
5.不许当着亲戚朋友的面说我比别的孩子差
6.允许我每天晚上有一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
7.允许我每周日休息时晚点起床
8.允许我的朋友到家里来做客
9.允许我听孙燕姿、周杰伦的歌
10.允许我反驳你的意见
你做不到其中任何一项,我宁可露宿街头,去做小偷,也要毫不犹豫地离开这个家,让你永远也找不到我!我说道做到!
自由天使
2006年3月20日
——摘《晨报》
这是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的事,张女士说,蓉蓉从上初二开始变得越来越神秘了,不再和她说心里话,抽屉也上锁了。“现在,她一进屋就把门关上。我跟进去,她就用戒备的目光看着我。”读完这个15岁初三女生蓉蓉的宣战书后,心中感慨万分,想与更多的家长及朋友交流有关青春期孩子教育的问题。
绝大部分的家长,都是竭其心智,努力追求一个目标:使孩子成长的最好。可是在我们的
家庭教育中却总是存在以下困惑:
?孩子厌学、逃学、早恋、沉溺于网络世界
?孩子拿钱、撒谎
?孩子常做一些出格的事,让家长出乎意料
?孩子固执、常与家长顶嘴、发生对抗、不听话
?孩子答应的事却做不到
?孩子突然有了小秘密,不愿与家人分享
?孩子自卑、不善表达、缺乏自信
?孩子控制能力差、爱发脾气
?………………
所以今天的家长感叹:
“现在的孩子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只知道享受,不知道表恩,只知道让别人为他着想,只知道爱他是天经地义的不知道爱父母也是应该的。”
——现代教育报《我们的下一代最缺什么》
所以今天的家长无奈:我们的孩子怎么了?
所以今天的老师们叹息:孩子越来越难管,老师越来越难当了。
这不都是孩子的错!……
其实每件事的发生都有它的动机和原因,做家长的你们了解吗?知道吗?我们来分析一下!以便对症下药。
一. 社会原因:
1、中小学教育的弊端:
“当前学校工作不是面对全体学生,而且对少数尖子生;不但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偏重于智育;在智育方面,不但力图促成学生智力的均衡发展,而且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在知识传授方面,不但传授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关的知识,而且偏重于那些与高(中)考相关的知识,这样,教育工作的具体一偏再偏,一窄再窄,结果造就了许多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同时,不少中小学教学的重心锁定在应付各种考试,竞赛上,搞变向的应时教育,加班加点,考生非考不当,老师非考不教,各种机械操练题海战术层出不穷,另外教学手法与形式相对陈旧,陈旧有余,创新不足,机械训练,死记硬背,师传徒爱的接受型学习的仍相当严重,学校教育仍缺乏相应的生机和活力,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未得到应有的开发,并且,师生关系不够和谐,所以今天的学生每天学习,考试、分数、名次压力很大,生活单一,人格扭曲,能力不强,心理失衡……
2、家长期望过高
由于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过单一,过主观,过现实,过狭 ,当孩子的意愿与家长的要求不协调,不致时,分歧与矛盾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都企图说服对方,都不愿意改变自己,刚刚产生自主意识的孩子只能用叛逆来应对家长的专制,所以就形成了一种同学们所谓的青春期与“更年期”的较量。
假期蓉蓉带小学的同学到家里做客,从同学进门到离开,张女士脸上就没有一点笑容并说:你们快上初三了是处在人生的关键期,要好好利用每一分钟的时间,要好好学习呀!“结果同学借口离开了。为了这事,蓉蓉和张女士大吵一架,她认为妈妈干涉太多,让她难堪。张女士却认为蓉蓉的功课太紧,不应该再扩大朋友圈。
为了孩子家庭里“销烟弥漫”。家长什么法都用了,甚至威逼利诱都没用。
父母过重的期望带来的是孩子的企望,父母过多的干涉带给孩子的无奈!
3、教育思想的滞后
教育思想的滞后,使家长们面对孩子们的反叛与不屑感到束手无策或力不从心,因为这些家长的潜意识中,自己总是对的,孩子总是错的,自己处处都是在为孩子着想,孩子却完全了疼父母的心,有的妈妈就很明确地说:“我唠叨着,看着他还不听呢,如果不说,不看这孩子不完成什么样呢!”而孩子一点不领情,试问这种方法满意吗?十个家长九个半都回答:不满意,可家长却不知改变一种教育方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青春期教育,性健康教育,都存在着相应滞后的现象。
4、孩子过速的学习与家长的停滞
今天是个信息时代,当信息时到来的时候,地球已变成了一个“村“
美国街舞被孩子们津津乐道,日本动画片让孩子们百看不厌,韩国漫画更是让孩子们爱不释手,想了解性知道偷偷摸摸上网访问,黄色网站,更体验异性交往到聊天室去寻找伙伴,为“超级女生”而疯狂,为周杰伦而痴迷,这一切刺激的是孩子们的神经,影响的是孩子们的思维,改变的是孩子们的行为,尽管他们的“超前”让父母们看不惯、想不通,接受不了,但他们毕竟是一种带有鲜明时代色彩的潮流,堵不住,压不服,唯有疏导才是上上策,所以,今天父母说什么,孩子都有理由反对你,因为,信息时代,父母需要学习,需要改变。
二、人格不平等原因
父母也孩子可能在性别、年龄、知识、阅历、能力、经济上……等有差别,唯独没有人格上的差别。
受封建社会君臣父子观念的影响,中国的父母与子女,长辈与晚辈,成人与孩子从来就与“平等”两个字不搭界,父母不管怎么说,怎么做,怎么要求都是有道理的,都是对的,孩子必须绝对服从,家长似乎永远都是对的,孩子似乎总是错的。
蓉蓉上初三后,张女士为了缓和与女儿的关系带蓉蓉去买衣服,蓉蓉喜欢新潮的款式,张女士却喜欢传统的款式,为此,母女俩发生了多次争吵。张女士每次拿出为蓉蓉买的衣服,蓉蓉都坚决不穿,并做出一副“宁死不屈”的样子,张女士却不理解。
其实父母与孩子有相同的需求,因为孩子与父母一样都是人,所以:
l 家长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孩子也是一样;
l 家长希望得到公平对待,孩子也是一样;
l 家长希望别人对他们和蔼、友善,孩子也一样;
l 家长希望做的好的时候有人赞赏,孩子也是一样;
l 家长希望在做的不好的时,有人谅解和鼓励,孩子也是一样;
l 当感到悲痛、烦恼、颓丧的时候,家长希有人给予支持,安慰。孩子也是一样。
同时家长需要承认自己:
l 会胜、也会败;
l 有心情好的时候,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
l 比一些人聪明也比一些人蠢;
l 在一些事情上能力强,有另一些事情上能力弱;
l 不能拥有所有想要的东西;
l 不能永远没有错;
给孩子一个平等人格,健全心理,正确价值观及人生观,因为教育是一种榜样,行为和平等,它不仅仅是说教。
在现实中,父母放不下架子,“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子不教父之过”、“棍棒底下出孝子”等传统观念挥之不去,使父母们有意无意地居高临下管理和教育着孩子,形成了命令多,协商少,指责多,鼓励少,批评多,表扬少,指挥多,指导少,怀疑多,信任少,打击多,肯定少的教育方式。
调查中学生在上中学后,认为父母用的最多的词就是“不许”“应该”“必须”“轮不上你教育我”之类的话,时间长了孩子就不爱搭理父母了,这是典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之道,能怪孩子不接受,不听话吗?
三、生理发展
一般来说14岁至成人称为青春期,而现在的孩子由于外在信息时代,受各种媒体影响,比较早熟,12岁左右,甚至更早便进入青春期。
青春期是孩子生理迅猛发育期,心理断乳期。
在进入青春期孩子会有一些重大转变,我们有用变化而是用了转变,比阶段对大脑的发展及心理发展,可以说是一个“准成人”阶段,研究认为,此阶段的孩子常会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逆反,孩子会突然一两周内,变成了另一个人,不喜欢与父母外出,而且事事有自己的主意,他们的主意大都不会很好,没有效果,但却总是坚持己见,宁愿事后受骂,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会突然恶化,过去非常依恋,跟爸爸、妈妈都很亲密,现在连碰他的头都不行,进他的房间不行,碰他的东西不行,甚至连说他一句都不行,动不动摔门,摔碗筷,孩子开始“牛”起来。
第二个问题是矛盾性。他(她)们藐视权威,又盲目崇拜
比如说,超女迷的粉丝们,多数都是青春期或青春期后期的孩子,他(她)们否定一切,却又为超女们疯狂,有时会有极端的道德感,喜欢谴责、仗义;有时又极端无视道德,会做一些违背公众道德的事;有时勤奋,同时又懒惰。比如衣服可以天天换,干干净净,房间却混乱一团,遵守纪律,又破坏纪律。在遵守纪律和破坏纪律里都找到快乐。
蓉蓉喜欢周杰伦,走路时唱着,学习时哼着,凡是有周杰伦的新歌一定买回唱会。张女士就不明白了,学业如此紧张,也不知道节制“我告诉过你不要总是听周杰伦的歌,他有什么好?有时间你多看看书不好吗?蓉蓉的嗓门比她还大“我也告诉过你不要侮辱我的偶像!不懂音乐不要瞎评价!”甚至,第二天蓉蓉买了两张周杰伦的海报贴在卧室里!
在盲目崇拜和否定一切里也能享受到同喜同悲的快乐,不管是破坏,还是创造,孩子们都会充满激情,这是家长们不能理解的。
第三个问题是追求神秘主义,有的孩子神神怪怪的,喜欢看侦探片、鬼片,男生女生都喜欢十字架、骷髅头,这是因为从书本和父母教导中看到的世界太过乏味,孩子会通过追求神秘自娱自娱乐。
张女士最担心的是早恋。一天晚上,张女士看到蓉蓉正聚精会神地写信。“不看书写什么信呀?给我看看。”“你凭什么看我的信,这是我的个人隐私。”当张女士抢到信时,信已被蓉蓉撕成了两半。其实信是给一个女孩的问候。
孩子们为什么产生这些现象呢?这是因为,他(她)们进入“准成人”的阶段,此阶段做事都在模拟成年人的行为,不会只是遵从父母的指示、安排,认为自己已经有做成年人所做的事的资格了,并且,他(她)们的脑子里开始了一个预编程序,做自己的事,用自己的双脚走自己的路,这个改变的第一步就是孩子想甩开家长的手,即不再顺从父母的安排,这时孩子会有很多主意,就算是一件做过多次,一向用家长所教的方法做的效果不错的事,现在都不肯照着沿用的方法,而是改用自己想出来的,弄糟后,向他(她)为什么这样做,他也答不出来。因为在当时,内心就有这样的一种冲动,这份冲动就是成长的一个重要部分,属于预编程度的内容。家长若明白,这是孩子成长中极为重要的一步,便不会事事施压,坚持孩子听从自己的指示或用旧方法了,毕竟家长是想孩子他日成为一个完全有能力照顾自己,成功处理人生中种种挑战的人,甩开家长的手,是必然的第一步,刚开始想到的方法当然不够周详,可这正是锻炼独立、自主的机会呀!
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探索,这就是成长,用这样的眼光看孩子,父母就会少一份错怪,多一份宽容,少一份埋怨,多一份释然。
记得李勋说过:作为青少年来说,他们的成长过程必然要走弯路,如果他很多经验都没有尝试到,有些孩子犯的错误没有犯过,也没有挫败,那么这样的孩子实际上是没有能力的,孩子知道父母记得对,但无意还要做一些看起来有些不对的事情,是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就象养分一样,其实,孩子是必须要犯错误的,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必须允许他犯他那个年龄的错误。
若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便以为孩子改变得反叛,处处不听话,事事顶嘴,沟通困难,关系变得紧张,势不两立,就象学生说的“青春期”遭遇“更年期”——没辙,无奈,无助。
四.教育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注意3个原则:
五.教育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注意3个原则:
?第一原则:关系大于教育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的根本,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长理解孩子,孩子理解家长,家长绝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第二个原则:用成长、发展的眼光而不用凝固的眼光看孩子
所以在面对亲子关系欠佳时,首先改变的是家长,只有当家长有积极的改变时,孩子才会改变。
?第三原则:教育方式大于教育内容
教育的正确或错误不重要,有效才重要,我们要告诉孩子一些实用的东西,不要只告诉孩子正确的东西,很多正确的东西,只有在书本上活着,在生活中往往就死了,起不到任何作用了。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五、.给家长一些忠告:
1、青春期的问题多是因孩童时期成长过程中家长对其教养方式不对而产生的,家长必须定下决心改变教育方法,才会有效果。
2、不能期望短时间有效,父母必须有耐性地持正确的做法,直到孩子自觉应有所改变,才会有真正的改善出现。
3、父母时刻记住与孩子是人格平等的,不要处处强调父母的特权,不要强加自己的意愿。
4、家长刚开始改变时,孩子可能更加变本加厉,若父母坚持改变,孩子就会慢慢地察到老方法没有用,于是就会产生顺应改变的动机。
5、批评——一味批评意味着批评的失效。
6、碰到问题需要
? 热处理:理解、关心、呵护
? 冷处理:冷静、反思
? 避免弹簧效应——越压越弹碰到问题
7、疏导:即疏通引导,而不是一味的堵,堵的结果一定是“爆”。
8、应试着按一些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结束语:
“如果说,孩子是一叶小舟,父母就是舵手,为孩子导航,放手,但是不放纵,对于判逆年代的孩子,需要这样的父母。放开手,让孩子去寻找自己,找到的,才是自己的。”
——卢勤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