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低声说:“说好弄坏了要赔的。”
我的声音也很低:“弄坏了别人的东西理应赔,可问题是你拿什么赔?”
儿子开始掉流泪,且着急了:“妈,您就给我钱吧,以后我不跟您要好吃的了还不行吗!”
“不要好吃的是小事,王宗成这个四驱车是他姨妈从潍坊买的,咱这有钱也买不到这样的。”
儿子倒转的快,急忙转头问宗成:“给你钱你自己买行吗?”对方点点头。
我觉得这不是问题的关键:“给人家弄坏了东西,你觉着光给钱就没事了?”
“对不起宗成!”儿子终于不情愿地说了句道歉的话。
孩子们接过钱,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默默的离去了。儿子一反常态没有跟随其后,而是低头走进自己的房间把自己反关在了屋里。事情表面上结束了,可我的心里很不好受,双方孩子的做法令我非常的尴尬,如果被弄坏玩具的是我的孩子,我是绝对不允许他索赔钱的,而且是那么轻易的就接受了。我知道这是一个跟孩子交流,一些简单做人道理的好机会。等孩子冷静下来,我走进了孩子的房间。
【案例点评】:
相信孩子当时的心情是非常痛苦和矛盾的,已经无需再责怪和训斥,但无论如何家长必须帮助孩子坚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信念,促成其为自己行为负责的行为。尽管孩子的承诺只能在很短很短的时间内有效,但也必须让他遵守承诺,让孩子实实在在的经历负责任,特别是为自己的过失负责任,这同时也是付出代价、承受压力,经历痛苦和无奈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增强责任感。试想,如果每位父母都事事处处坚持这样的原则,从小事做起,苦心引领,那么,他们的孩子一定会逐步成为一个为自己,为他人,为集体,为国家负责任的人,一定能成为一个能担当大任,能有所作为的人!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