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4月9日函授大学的讲座

15年前 [04-10 13:32 周五]

 

与孩子一起成长

    

----家庭教育函授大学的讲座

 

主讲:王慧辉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

我首先是一名母亲,当我做母亲的时侯,与广大家长一样,没有通过象其它职业的培训、考核等程序,就无证上岗了。我们父母都有强烈的责任心,立志要把孩子教育成才。然而要当好孩子的第一老师和终身教师,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真的必须边干边学,否则难以承担起教育好孩子的重任! 自然属性的父爱和母爱,只有与科学教育理念和方法结合起来,才能称得上伟大的、科学的爱。所以我们家长必须与孩子一起成长!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 学习家庭教育让我和孩子共同成长

我的孩子出生后,我面对孩子就像面对一部《十万个为什么》,比如:为什么婴儿刚出生时喜欢看黑白相界的地方,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彩球?他为什么爱吃手?他为什么喜欢去拣地上的头发?他为什么喜欢不断地扔东西?你捡起来递给他,他会再扔掉?……等等,很多问题搞不清楚,当然我就采取了完全是传统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在儿子三岁上幼儿园时,虽然他已经认识了很多字,但发展很不平衡,直到上幼儿园,他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穿衣、不会自己大小便,什么都不会干,自理能力很差,性格内向,胆小,动作协调性差,等等的问题,被老师认为是能力比较差的孩子。我当时很着急,我看来很多的书,世面上推崇什么,我就看什么,想从里面找出能解决孩子问题的方法,我最喜欢看的是那些“怎么办”的书,我不能说100%没有用,但还是没有找到能够解决根本问题的办法。20017月,我自费到北京学习了蒙台梭利教育法。当时我在北京学习了一个月,对蒙氏教育的理解只是皮毛。所以我从北京买回几千元的书籍和资料,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学是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使我对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认识产生了升华,理解了蒙氏教育理念的精华所在:一是以个体化、以儿童为中心的学习;二是适应发展敏感期的整体教育;三是准备好能迅速引起儿童反应的环境。(举例:指导苗苗妈妈的情况)通过学习,我也找到了儿子存在问题的原因。原来这一切疑问的背后,隐藏着是一个黄金般的贵重概念——就是敏感期,也叫关键期。人类的童年是由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构成的,把握每个敏感期就把握了儿童健康成长的每一个机会。敏感期若得不到正常发展日后将难以弥补,若敏感期得到良好的发展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培养孩子要不失时机,要抓住敏感期实施优质的教育。是我们不了解孩子内在的成长规律,不尊重孩子的成长需求,把我们大人的意志强加到孩子头上,限制和压抑了孩子的成长。

很遗憾的是在此之前儿子出现的许多敏感期,都被我压抑掉了。以至我后来下了很大的工夫再来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和习惯,都收效甚微。比如说,由于在孩子“秩序敏感期”的时候,没有及时培养,后来,尽管我整天给他说“从哪儿拿放那去”、“要养成把东西收拾的整整齐齐的好习惯”等等,我甚至用“管、卡、压”的手段也无济于事。直到现在了,他玩完玩具扔在那里就走了,鞋脱到哪儿了找不着了,有时他画完画或剪完纸,我让他收拾干净,从表面上一看还廷干净,等我打开抽屉一看里面塞的乱七八糟,我给儿子开玩笑说“你这是驴粪蛋蛋搽粉,外光里毛。”又如:在0---1岁时会出现口的敏感期,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用口来探索认识世界,但是,只要我看到儿子往嘴里塞东西马上制止,因为什么?“脏啊,不卫生啊,危险啊”,我还严格限制他吃零食,(举例:在超市里偷拿糖吃)。结果是什么呢?现在,我儿子依然喜欢往嘴里塞东西、把铅笔咬的伤痕累累,他爹一看到就大喊:“吐出来,怎么现在还像小孩一样。”我说:“别吵了,我知道是怎么回事,是我们在他口的敏感期的时候压抑了他,他现在在弥补呢。”有的孩子都十几岁了还吃手、啃指甲,咬被角、咬衣角等,更严重的是,有的成年人贪吃零食、抽烟、酗酒等不良习惯都和口的敏感期没有被满足有很大的关系。

0---2岁中会出现“细小事物敏感期”,是培养孩子巨细靡遗、综理密微的好时机。由于不懂这方面的知识,儿子的这一敏感期很快被压下去了。上学了,他马虎的毛病就表现出来了,每次考试时总会出一些小错误,要么忘标声调了,要么把加号看成减号了。虽然多次给他强调“要细心,要检查”,但,作用不大,我听到很多的家长在说孩子在考试的时候“粗心”,但这粗心是怎么来的?大家想过没有?                               0---6岁还会出现是动作发展的敏感期,但是,我们很多的家长对孩子是不让干这,不让动那,如果孩子喜欢动,还会被指责为:“坐不住,”“多动”等,把孩子限制在座位上,只许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形成了“儿童老人状”,这不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儿童应该有的状态,说明孩子的内心世界受到了严重的压抑。我儿子的运动能力、动作的协调能力、手眼的协调能力,是我最头疼的事情,我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做感统训练,去学武术等等,可以说为了促使他动作、动手能力的发展,我花费了不少的心思,但效果都不理想。平时他做什么都比别人慢,你一摧他,他就手忙脚乱地要出错。在家里,他不是把这个碰反,就是把那个弄打;到水或是到奶时,不是洒在桌子上一点就是洒在到地上一些,你看着心里真替他着急。可以说,跟不上孩子成长的步伐,不懂孩子每个阶段的内在需求,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来说,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孩子从出生的婴幼儿、到少儿、青年,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从生活到学习,从玩耍到成长,各个不同时期,孩子有不同的心理、生理需求。而独生子女家庭的特点,使得家长成为孩子学习、生活、成长的最重要伙伴,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下,家长只有与孩子一起成长,才能做一个好家长。这也是我的教训让我体会到这一点的。

在儿子上学后,我也遇到了意想不到问题,比如老师反映:上课爱做小动作,写字写的不好,错字多,粗心,马虎等等的问题,我打过,骂过,拧过孩子的手,撕过孩子的作业,软硬兼施,不但没有使孩子发生好的变化,反而有些行为更严重了,孩子的自信心也受到严重的伤害,“怎么办?”我查资料,看书,想找到好的办法解决问题,把别人的经验拿过来套到我儿子身上,不能说都不管用,但大部分都以失败而告终,有的方法还引起儿子强烈的抵触。就在我苦恼的时侯,我们关工委为了推动我们油田的家庭教育工作,组织我们到《中华家庭教育网》参加“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的培训,给我送来了及时雨。通过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我豁然开朗。我以前看过很多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但,那都是零星的,在头脑里没有形成支撑性的理念,我看书的动机就是要找到改变儿子的灵丹妙药,从没有想到要改变自己。我把自己放到一个高高在上的教育者的地位,从来没有想到平下身来和儿子一起成长,我没有走到孩子的心里,所以我的教育是无效的。

找到原因后,我从改变自己做起。比如说儿子的字写不好,以前我是着急啊,逼着他练字,星期六星期天上书法班,写完作业描红,看到字写的不好,擦掉要么撕掉,每次我儿子都哭着重写。儿子对写字都要深恶痛绝了。学习之后,我采取菜单式指导方式:

1、首先分析了儿子出现问题的原因:由于男孩的小肌肉和精细动作都发展的比较晚,在加上小的时候没有注意锻炼他的动手能力,致使孩子动手能力发展不足,手眼协调能力不强。这是家长的责任,不是孩子的错。所以家长抱怨、指责只能让孩子更没有自信,对改正这方面的缺点没有任何帮助。正确的做法是想办法帮助孩子,多给孩子提供动手的机会,可以用串珠子、夹豆子、折纸、画画等活动的训练来弥补。

2、与老师沟通,告诉老师孩子手眼发展不协调的情况,希望老师能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标准,多表扬少批评,鼓励孩子,树立信心。(包括学奥数,学画画,都和老师沟通)

3、学会用鼓励代替责备。在孩子的成长中,犯错误是难免的,家长不要把孩子犯错误看成是严重的问题,犯错误恰恰能帮助孩子成长,否则,孩子就不能从犯错误中学习、成长。心理学家李子勋老师说:“敢于犯错误的孩子是很有希望的孩子,只能适应成功的环境不能适应挫折的孩子,反倒是没有出息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鼓励的环境中,就像是一颗小树苗得到了充足的阳光雨露,就自然会抽枝拔节,成为国家的栋梁。如果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经常用责备去伤害他,就等于给孩子的心灵戳了一个个洞,孩子的心会永远饥渴,他的生活就会永远焦虑不安。

4、对孩子多些信任,多些宽容,多一些理解,多一份帮助。如果在写字方面批评的较多,对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发展是不利的。要想让孩子喜欢写字,就要让孩子体会到写字的快乐。即使孩子写得不好,也要天天装着欣赏的样子,让孩子感到自己的字很重要。如果反复在写字上挫败孩子,不仅会使孩子产生畏难情绪,孩子的个性也会受到打击,这样无形中伤害了孩子身心平衡发展的热情。科学的方法是耐心等待和协助。

通过这样的菜单式指导,儿子不仅在写字有了很大的进步,学习的自觉性大大增强。(再举儿子学画画的例子:原来连直线都画不成,现在老师经常表扬,是进步最大的孩子。)

二、与孩子一起成长的主要原则

 家庭教育是学校、社会以及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未来。没有天生就懂得科学教子的父母,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成为好父母、成功的父母。教育孩子,首先是教育自己;改变孩子,首先是改变自己。例如:有很多“网瘾”的孩子,家长把孩子送到专门机构,花很多钱好不容易戒掉了,但很多孩子都又反复了,为什么呢?因为家长没有变,家长依然采取过去的教育方式,孩子又回到了让他染上网瘾的教育环境,所以,家长所有的心血都白费了。

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做呢?我的体会是:

第一、要做学习型的家长。好家长想要伴随孩子一起成长,最重要的是学习,如果孩子已成了网虫,家长还是网盲,试问,不上网的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疏导?又如何体会孩子上网的乐趣?现在孩子所获得信息量之大,是家长难以想象的,家长不学习就会落伍,久而久之就有了“代沟”,有了代沟想再填平就很困难。在孩子的眼睛里你就是“菜鸟”,是“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的代名词)。如果家长在孩子心目中丧失了威信,孩子就会感觉你的话不值得去听,孩子和家长的关系就会比较冷漠,不愿意听从家长的建议。因此,想要成为好家长,就必须与孩子一起成长,让自己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但我发现,有很多家长都喜欢那种以“传授”式的学习方法,很欢迎那种"现开销"的学习,有了问题就问“怎么办”,什么“孩子不肯吃饭怎么办?孩子胆小怎么办?孩子说谎怎么办?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孩子不讨人喜欢怎么办?孩子写作业慢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可以套用的解决的方法,但是,家长们却忽视了一点:没有方法是不行的,只模仿套用别人方法是万万不行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用在别的孩子身上管用的方法用到你的孩子身上不一定管用,比如说《哈佛女孩刘亦婷》曾经风靡全国,很多家长如获至宝,都仿照执行,可是又有多少家庭培养出刘亦婷这样的孩子了呢?一个叫“然然”的小女孩写信倾诉自己的痛苦时说,“我并不想做刘亦婷,我也不想上什么哈佛大学,我只想做我的然然,可我哪里做得了主呢?哈佛女孩她到底施了什么魔法,时时刻刻让我的父母把她记在心间?从背英语单词,早上几点起床晚上几点睡觉,到课外读物的选择,爸妈都在以刘亦婷为标杆。”教育专家针对这种现象认为:教育不能搞“教育模特”表演,也许一个模式适合一个孩子,但绝对不可能有一个模式适合所有的孩子。一个模式对所有的人,那不叫素质教育,那叫谎言教育。

在今天,很少有家长会意识到要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相反,多半是零散的自由行为,想到了就自己学一学,对孩子抓一抓,缺乏系统性。在中西方的教育比较中,“系统缺乏"是我们的一大弱项。即使一些知识分子家庭,今天也面临着“传统的家规家教早已不见踪影,现代的家庭教育不知何谓真谛"的困惑。所以,我们家长能从家庭教育现代化十大理念,到家庭教育基础知识、人才早期教育、家庭教育的误区和家长教子的能力等一整套的课程进行系统学习,这既是教育孩子的需要,也是成人成长的需要。举例《专职爸爸“怪招”戒除网瘾》讲得是我们河南洛阳有一个爸爸,他的儿子从六年级网瘾了,他采取打骂的方式不管用,他用釜底抽薪—不给钱的方法,儿子就卖书、卖家里的东西,麦自行车,借同学的钱到网吧上网。爸爸实在找不到好的办法,就辞去了工作,到北京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前前后后花费十几万元钱。回来后,爸爸改变了做法,从和儿子的关系入手,儿子去上网,给钱,不回来吃饭,爸爸就去送饭,不到一个月,儿子就向爸爸表示:我再不上网了。儿子解除网瘾后,爸爸为了让孩子找回自信,主动拜儿子为师学习英语,激发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带动了其他课程成绩的提高。爸爸经常带儿子到牡丹广场“外语角“与外国人交流。由于出色的外语成绩,儿子现在作为交换生到美国读高中。大家看看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和不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一样吗?家庭教育绝对不是把学校和幼儿园的教育搬回家来,不是把老师请回家来辅导功课,而是把家庭变为学校,一所行为养成的学校,把孩子当学习伙伴。

第二,阅读一些教育方面的书籍,补充教育孩子方面的知识。家庭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父母不断学习。为了教育孩子,父母要学一些关于儿童生理、心理及教育方面的知识,掌握科学育儿的原则与方法,不断提高家教水平。父母只有时刻记住以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才能更好地把握孩子成长发育中各个阶段的特点,才能正确地教育孩子。比如说对于男孩之间的打斗,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发现:在儿童社会交往,也就是玩耍的过程中,攻击性行为是在所难免的。攻击性行为在社交游戏中,越是能打架的孩子越是具备交际能力,也越精明能干。事实上,能够显示一些进攻性或许是儿童社交的必由之路。儿童交往中,有10%的游戏是打打闹闹。在这种游戏中,孩子体验自己的力量,发现自身的强度和限度,增强自信心,发展友谊。他的身体感觉越强烈,情感的反应越强烈,情感的发展也越健康。特别对大脑的发展,首先发育的是感觉器官,尤其是触觉的发展。身体接触能帮助儿童接触自己的情绪,体验感受自己的情感。什么东西都不摸,什么人都不碰的孩子,会变得没有感情,冷漠畏惧,无法和他人交流。这就是我们家长为什么要经常拥抱孩子,和孩子做扭打游戏的原因,有助于孩子找到自己的疆界,发现自己,建立自信。扭打碰撞特别对男孩子尤为重要,因为男孩大脑的发育,荷尔蒙的分泌,需要身体方面的冲撞接触。离开扭打,男孩的大脑就不会正常发育。男孩对情感的表达也和女孩不一样,男孩是用扭打,推搡,碰撞来交流的。但我们的家长把这种促进儿童正常发展的行为视为“暴力,攻击”,如临大敌,坚决制止。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父母并非与生俱来就能掌握教育孩子这门艺术,必须通过学习。首先是“阅读”孩子,读懂孩子这本“书”。孩子这本“书”,是一本在变化的书,一天一页,一年一章,天天都有新变化,年年都有新发展,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做父母的也许今天读懂了,但明天未必一定读懂。因此,称职的父母应该一辈子读孩子这本书,一辈子学习,才能与孩子共同成长。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断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就需要家长付出个人的努力,不断地进修自己。”

  第三,树立现代的家庭教育观和儿童观。现在,我们常会听到父母的抱怨:“今天的孩子太难教育了,太难管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问题的关键是家长的教育观念没有跟上时代,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但是家长的教育观念没有变。因为在新世纪的新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观念、情感和行为的发展,与上几代孩子有了很大的差异。所以,父母如果还以陈旧的教育观念应对现在的孩子,那么出现教育方面的困惑也就是必然的,不足为奇的。

“理念决定方法。”比如说:有的家长就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那么一个“说谎、懦弱、孤独、固执、粗暴、怪癖、喜怒无常”的孩子就诞生在这样的家庭里了。如果父母能以今天的眼光看待今天的孩子,认识到儿童有着独立的人格,应该平等地对待儿童,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地教育孩子,在家庭中培养平等、民主的气氛,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前几日,我们曾在周日上午的uc课堂,请我们油田13中的两位家长谈学习家庭教育的体会,其中一位家长哭着讲述了她对女儿的教育方式:“为了让女儿成为最优秀的人。从孩子上小学时,就时时处处以最严厉的方式管教她,只要女儿犯点错误,就让她趴在沙发上,脱了裤子,然后一巴掌下去就是五个指头印。有一次,孩子没记清楚老师布置的作业,妈妈就把她关在卫生间里,卫生间很小只有两个平方大小,没有窗户,门一关,白天里面漆黑一片,孩子在里面拼命地喊着求饶,小手拍打着门:“妈妈,我错了,我改,我害怕呀!”但是妈妈竟然无动于衷,还不让她爸爸去开门,认为这样才能教育好她。因此孩子特别怕妈妈,妈妈让她做什么她从不违抗,只要妈妈一高声呵斥她,她就吓得不知所措。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妈妈认为自己的教育很成功,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的都无所谓。有一次孩子放学了一直没有回家,天色渐黑外面又下雨了,妈妈就去接女儿,一出楼道,看见孩子,抱着书包淋着雨蹲在楼道外面,浑身都湿了,她看到妈妈,吓得连忙站起来往后退。战战兢兢的说:“妈妈,我错了,你别打我,我数学没考好,才考了86分。”在孩子上三年级的一个夜晚,夜里10点多,孩子突然出现抽搐不省人事。将孩子送往医院经过急救孩子醒来了,医生怀疑是脑疾病,妈妈当时不相信。没过多久,孩子这种病症又复发了,医院确认是一种不好治愈的脑病,原因是孩子长期受惊吓心情郁闷造成的。这一切如五雷轰顶,妈妈看着墙上孩子那一张张喜气洋洋的三好学生奖状、优秀少先队员奖状,迷茫了,一边又一边地问自己:“是我错了吗?”从此爸爸妈妈开始了带孩子寻医问药的痛苦旅程,家里再也没有了幸福平静的日子。每年他们都要到北京去二、三次,找专家,挂号。去之前还要电话预约,且不说去北京车费、住宿,光挂号费就100元。孩子一直口服进口药,那药很贵。这样我们花费大量的精力、财力。过了二年,效果一直不好,孩子病情还有反复。在孩子五年级的时候,因和同学发生冲突受了委屈,竟有想自杀的念头。后来这位家长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和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改变了自己,改变了教育方式,孩子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慢慢的我发现女儿变了,变的爱跟我说话了,脸上也有了笑容。经常跟我说,老师要让她参加文艺活动,老师让她参加运动会,说她一定能得奖。她真的得奖了。不久我女儿主动要求当上了班长,学习成绩也提高了。甚至有一次,我在看电视,说穿高跟鞋太累了,女儿不吭声端来一盆水,轻声说:“妈妈,你泡泡脚吧,我一会儿再给你揉揉就不疼了。”女儿说完,真的帮我洗起脚了,顿时我愣了,一股暖流穿进我心窝。我和女儿终于心连心了。

日子过的真快,又到了给女儿检查身体的时候了,脑电图检查一出来,医生惊喜的说:“恭喜你,孩子的脑电图显示已经没事了,再坚持一段时间,这孩子就要康复了,现在可以减药了,这样的病例治好的比例很低,都是你做妈妈的配合治疗的好。”我一听,我不顾人多,激动的边哭边说着感谢的话。四年了,我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我的孩子好了,我的家庭保住了,其实那一刻,我最想感谢的就是家长学校!是王爱灵老师!是他们挽救了我的家庭,挽救我的孩子。“

第四: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的根本,无论你多么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如果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都无法贯彻、实施下去。家庭中有一种相对自由、民主、和谐、相互尊重的关系,孩子就会把家长的目标看成是自己的目标,就会一直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家长处处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代表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就是家长和孩子互相理解、尊重,家长绝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以前,我不知道要和孩子搞好亲子关系,我就知道不能惯坏了孩子,所以在孩子面前要有家长的威严,当然就不能和孩子平等交流了。慢慢地我发现:孩子什么都不给我说了,如果不是老师告诉我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我什么都不知道,孩子出问题了我才会知道。而且我发现儿子对我的教育是左耳听右耳冒了。后来我学习了家庭教育以后,我改变对儿子的态度:每天儿子早上学的时候会把儿子送到大门口,摆摆手说再见,中午儿子放学回来:“儿子辛苦了,饿了吧,洗洗手吃饭。”在饭桌上我从不主动和儿子谈学习。除非儿子再见给我说。上学走时再一次欢送孩子。下午放学,我一般会去接孩子,我们边走边聊,好消息一起分享,儿子有苦恼安慰安慰孩子,鼓励鼓励孩子。走到家了,儿子的气也消了,高高兴兴去作业了。可以说,自学习家庭教育后,我再没有打骂过孩子,以及那些伤孩子心的不良用语。考试不理想时,我会和孩子一起探讨原因(举例)特别是孩子在遭受大学校不良教育的伤害后,我能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保护孩子学习的兴趣。举例:英语)

      第四,要树立向想孩子学习的思想。在孩子身上,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两代人要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只有这样才是21世纪理想的代际关系,才是最和谐的教育。不了解儿童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不相信儿童的教育是错误的教育,不尊重儿童的教育是专制的教育。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是新世纪教育观念的重大变革。

    但是,有的家长说“我家孩子身上有不少缺点,怎么向他们学习?”可以说能否向孩子学习,最重要的是父母的观念能否转变。

首先向孩子学习就要了解孩子,了解时代的变化。有个最常见的例子,大部分孩子都喜欢卡通片,看漫画书。有些父母却不明白其中的奥妙认为:“什么东西都不学,对孩子有啥益处?”其实这正反映了两代人的差异:成年人是在读写时代长大的,对文字感情深;而孩子是在视听时代长大的,对画面音响感情深。父母较明智的做法是与孩子一起欣赏。(例如,很多家长不让孩子看漫画书,我就给儿子买了《我的第一套科学漫画书》,是韩国出版,把科学知识用非常搞笑的语言和漫画讲解出来,我儿子看的咯咯咯地笑,看了一篇有一遍,从上面学习了很多科学知识。而我们的科学方面的书都是密密麻麻,板着面孔的说教,孩子能喜欢看吗?)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孩子是一本内容极其丰富的书,父母只有潜心研读,才能理解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才能悟出该向孩子学习什么。

二是要欣赏孩子的优点。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更何况作为尚不成熟的孩子,缺点自然是很多的,常常让有些父母老师忍无可忍。实际上,如何看孩子的优缺点才是问题的关键。在充满失败语言的家庭或学校里,眼睛盯着孩子的缺点,每天指责孩子,体罚孩子,强烈地摧毁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结果问题孩子就这样诞生了。(举小伟的例子)。与此相反,优秀的父母与老师总是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及时热情地欣赏孩子的优点,让孩子心中充满阳光,快乐成长。(举郭敬明的例子:198366日出生,四川自贡人,20022003获得第三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2003年入选年福布斯中国财富名人榜,成为年纪最小的进榜者。最年轻的作家。他在鲁豫有约节目中谈到他的家庭教育说:他的妈妈认为自己生了个世界最棒的儿子,从来都谁儿子这也好,那也好。他说:他最不能容忍的是妈妈不能过上好日,所以他很努力地奋斗。)《全职爸爸“怪招”战网瘾》中的爸爸,不就是挖掘了孩子的优点---小学的时候英语学的好,甘当儿子的小学生,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儿子走出国门的吗?我们科学育儿分会的很多老同志不懂电脑,但是他们回家向孙子学习电脑知识,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利用UC课堂很QQ交流群,传播家庭教育知识,对全国各地的家长进行个案指导,受到广泛的赞誉。我们老同志能做到的事,我相信我们年轻的父母一定能做到!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戴维斯教授曾对近千名成功人士和失败者进行跟踪研究,他的调查和研究表明:人生成功与失败都直接与家庭教育相关。因为,家庭是教育孩子的最重要的场所,父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老师,他们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只有广大父母树立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了科学的家庭教子方法,孩子才能得到健康、快乐成长。

我们常常看到有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应酬,疏于教育孩子,到了事业有成时,回头一看孩子也成人了,心里在说孩子你可不可以重新长一次呀?孩子也不可能重新长一遍,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没有试验田,教育的成功与失败均是100%,失败了再有钱也买不到后悔药,留下的只是终身的遗憾。

  亲爱的家长们,孩子是父母的作品。文章没写好,不是纸和笔的错,而是写书的人的错。同样道理,孩子是否成才,父母责无旁贷。所以,一位知名教育家说得好:“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执政者手里,不如说掌握在父母手里”。教育父母就是从源头上塑造整个民族。让我们用无数双摇摇篮的手、去铸就出无数个世纪栋梁!让我们共同“学做合格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吧!”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