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下(李爱敏)
15年前 [06-15 18:49 周一]如何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下)
2、成绩好不等于成材
不久前,一条新闻引起人们的关注,说的是一位母亲千里迢迢从 家 乡赶到北京,为的是给在京读博士的儿子洗衣服。而据这位 母 亲介绍,今年已经30岁的儿子,至今连鸡蛋都不会炒。
博士不会炒鸡蛋,这当然只是戏剧化的个案,但它却像一个置放在阳光底下的多棱镜,明晃晃地折射出诸多社会问题。
博士的 故事 让我想起了神童魏永康,巍永康这个”神童”曾经轰动一时,他的实际被很多媒体争相转载.
这位魏同学相当聪明,2岁识千字,4岁学完初中课程,13岁上大学,他才17岁就考上了中科院硕博连读研究生.从智力方面将,没有说他不聪明,可是,这样一个聪明过人的”神童”却无法适应大学的生活,最后,不得不被勒令退学.
据说,这位“小神童”读高三时还要妈妈喂饭,到中科大独自求学后,连天冷了要加件衣服都要导师提醒,有人曾看见他在大冬天穿着拖鞋和单薄的衣服在天安门看升旗,因为没人提醒他加衣服.考试时间更改了他也不知道,
记得电视连续剧《十六岁的花季》里面有一段著名的对白:学生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道德品质不好是“危险品”。
我们想一下,巍永康这样的神童是什么?严重缺乏生存能力,是不是废品? 不会炒鸡蛋的博士先生呢?而立之年,还让年迈的老 母 为如此操劳,这算不算道德品质有瑕疵的“危险品”呢?
前一段时间,我在中央台十二频道《道德观察》栏目里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大学生毕业后不找工作,整天在家无所事事,夫妻两个带着一个二岁的孩子,完全靠父母的退休金养活。父母意见很大,逐渐不再给他们生活费,儿子夫妻两对老人进行辱骂,老人无奈,将儿子自己告上法庭。像这样的大学生,这样的人才,我们苦心培养他们有什么用?且不说让他对社会有什么用,他自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吗?
所以说,只学习成绩好不一定就是材。
3、成绩不是评判一个人的唯一标准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同样,成功的标准和渠道也是千条万条,学习成绩不在是判断一个孩子的唯一标准。
考试分数高的学生并不表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也一定会成才,而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更不表明他们将来会一事无成,一个人到了社会上能否成功,更多的是看一个人的处事能力、意志品质等因素。
小的时候学习成绩不好,但长大后小有成就的人举不胜举,比如爱因斯坦已经四五岁了还不大会说话,被怀疑是低能儿。童话大王郑渊洁只上了小学3年级,却成长为一个著名的儿童作家。还有刘翔,刘翔在学校期间学习就很一般,但他却做出了了不起的成绩。
你的孩子也许考不上那个考上名牌大学,但也许你的孩子将来会成为成功的企业家、一个著名运动员、汽车修理高级人才,或者一个顶级厨师。360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将来的社会上一定有他的位置。
我们家长不要只看重孩子的学习分数,除了分数,孩子的品德修养、性情习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4、承认孩子存在差异
有的家长说,你看人家谁谁家的孩子,人家的家长也顾不上管,家长也没什么文化,人家的孩子怎么就学习那么好。我在孩子身上下了很大功夫,怎么就不行呢?先不说你下的功夫是不是对路,我们要承认,人和人是有差异的。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家长同志们,如果你的孩子问你,人家别人的爸爸妈妈都升了官、发了财,当了什么大老板,你为什么还是一个普通人?你会怎样回答?我们不得不承认,人天生是有差异的,有的孩子擅长形象思维,有的孩子擅长逻辑思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擅长的,也有自己的弱项。前两天听一个朋友说到于丹,说于丹数学成绩非常差,没有方向感,经常迷路,甚至会闹出很多笑话。但并不影响她成为一个大家非常喜欢的学者。
有的家长会说,既然孩子的智力水平很大程度上是遗传的,那就不用管了,走到那里算哪里吧,那更不行,如果那样做,就是你家长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打个比方,你的孩子智力一般,他最好的成绩能考到班里的20名,再怎么努力也考不到第一名,如果你不管,或者不会管理,那你的孩子有可能降到40名,你选择哪一个?我们不能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只要自己的孩子努力了、应该学会的知识都学会了,就够了,只要孩子身体健康,心理阳光,快乐幸福,那就是假装最大的福气。
三、给家长的两点建议
1、孩子成绩不好时给予宽容和鼓励
每个孩子都有不足之处,更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考第一名,总有孩子会落在后面。当孩子在考试中没有得到预期的好成绩时,他已经非常难过了。这时候,父母千万不能只顾自己撒气,全不顾孩子的感受,更不要刺激孩子,而要拿出自己的宽容和安慰,一定不要在孩子的伤口上再撒上一把盐。
举一个例子。
如果你的孩子这次考试非常不理想,回去后,你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我就遇到过这样一次情况。(自己的例子)当你用自己的宽容和爱接纳孩子的一切时,孩子就能激发出向上的力量。
有的家长说,我文化不高,也没有时间辅导孩子学习。我们说,一个合格的家长不一定要有很高的文化,关键是你对孩子的态度,是你更看重孩子本身还是只看重成绩。
一个农民工教子的例子,我们来看看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农民工是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
一个女孩给远方的爸爸打电话;“爸爸,这次月考得了班级的第6名。”
小雨中,爸爸沾满泥灰的手拿着旧手机,开心了;“不错了,祝贺你啊!我不在家你还考这么好。”
‘爸爸,我想在写一次考试中得第一名。“女儿自信地说。
爸爸说:‘听了你的话,我很不高兴。“
孩子一位有更高的要求,不敢说话了。
“我不要你考第一名,谁保证总会考第一?”爸爸很严肃地说。
“你和妈妈什么时候要我一年必须挣几万元钱的?”爸爸反问到。
“没有,只要你平安就好。”孩子的眼睛优点模糊了,有些抽泣。爸爸小了:“对啊,不要流泪了。考多少分不要紧,只要你尽力了,哪怕考不好,爸爸也高兴。”
一个月后,孩子有打电话了:“爸爸,我这次考了全班第一名。”
爸爸很平静;“丫头,是不是太用功了,别伤了身体啊。”
“没有,我连感冒都没得过。”女儿很自豪。
爸爸说:“我回家过年给你买城里孩子都有的mp3奖励你,要不要?”
“爸爸,我不要mp3。”孩子立刻拒绝了,“有时间我要帮妈妈做事的。”
爸爸有严肃地说:“这次考了第一名,下次放松一点,以后不要考第一了,压力太大了。”
孩子说:“我知道了,以后不会考第一了。”
一年后,爸爸接到了老师的电话:“祝贺你啊,你的孩子考了全年级第一名。”
“谢谢老师,孩子的身体还好吧?没有未来考试拼命吧、”
今年9月,孩子在做泥瓦匠的爸爸陪同下,跨进了上海一所中的大学的校门。
我们看,这个爸爸是不是有很高的文化?是不是一直陪孩子复习功课?是不是一再教导孩子要好好学习?没有!当你的目光从孩子的成绩上移开,去更多的关注孩子本身的时候,往往能激发出孩子很大的学习动力。
2、讽刺、挖苦要不得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急了的时候怎么解气怎么说:“怎么考这么点儿分,死榆木疙瘩!”;“你还有脸活着,扎茅坑死了算了!”
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他们听到这些讽刺,往往产生逆反心理。他们对待家长的这种刺激,往往产生敌对情绪,形成“抗药性”。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说,“我说什么他都不听的原因。
孩子小,时间长了就会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我妈总骂我笨,我是够笨的” ,我就是不如别的孩子聪明,然后自暴自弃。这种内伤更难医治,表面上看他们对讽刺、挖苦无动于衷,可他们心理负担很重,甚至形成心理疾病。我在心理中心就看到过很多这样的情况,一些家长带孩子去咨询,这些孩子,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都是花一样的年龄,应该挺胸抬头,朝气蓬勃的,可是,看看我们的孩子,一个个无精打采,不用说话就知道,这个孩子肯定是在否定评判的环境中长大的。当我们的孩子遇到了挫折、遇到了困难,他最需要的是我们家长的理解、接纳和支持,而不是唠叨、讽刺和挖苦。比如对于考分低的孩子不是采取武力办法,而是使用感化的力量。
有一位家长是这样做的。
有一次考试后,家长看到孩子低着头钻到自己的小房间去了,心想,孩子考分不理想,心里一定很难受,再雪上加霜可不好,于是两口子商量好,站到孩子屋门口对话。当父亲的说:“今天咱们的孩子没考好,咱们今儿个说的话可别让孩子听见。”其实声音正好让孩子听见。孩子在屋里想,越不让我听我越听。爸爸接着说:“孩子心里难受,咱们今儿个别批评他了。”孩子心想我爸不批评我了,听得更认真了。”这时妈妈说:“别看咱们孩子没考好,可咱们孩子有志气,肯定能吸取教训,咱们孩子正在那儿偷偷下决心哪!”爸爸又说:“孩子没考好,也不全怨孩子,咱们也有责任,要检查咱们俩得先做检查。”妈妈又说:“咱们孩子听话,他会努力的,他不会让咱们伤心……”孩子听到这儿眼泪不觉地流出来,冲出屋子扑到妈妈怀里说:“妈,您放心吧,这次我让你们失望了,下次我一定努力,决不让您伤心……”
我们大家看一看,这个家长有没有一再强调,要孩子吸取教训,下次努力?没有语言上的教诲,而是用亲情来感化孩子,不是家长要孩子学,而是孩子自己要学,发自孩子内心的力量才是真正的力量。
所以说,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每个家长都会关注孩子的分数,这并没有错,问题是如何关注?关注什么?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考好成绩,只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如愿,当孩子成绩不好时,正是需要家长关心和帮助的时候.家长首先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接纳他的失望和沮丧,给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和爱。然后需要帮助孩子找出成绩下降的原因,或者不会做的题目和方向,帮助孩子克服。切不可挖苦、打击,更不能打骂。在你无条件的接纳和帮助下,孩子的成绩自然会逐渐改善。
对孩子学习的看法不仅可以看出一个家长的胸襟,更是一个家长教育观念的体现。正像那位小学生发问的那样,“你到底是爱我还是爱分数”,我们每一位家长也应该问一下自己,你是爱你的孩子还是爱孩子的分数?即使我们的孩子不能考高分、不能进名校,只要心理健康,积极向上,一样可以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好,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如何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这样一个话题,希望我们每一个家长都要用欣赏的眼光、客观的态度、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希望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