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机(midlife crisis)一词源起美国心理学家埃利奥特·贾克斯(《国际心理学杂志》1965年)。生命在两个重要时期建立的内在系统帮助人们保持20-25年充满自信、激情、创造力的生活,青春期(12-18岁)形成的进取的自我感、友情、价值观、审美情趣与社会认同,成年期(18-25岁)形成积极的世界观、社会责任、爱情、成就欲望、事业心……。到了中年(40-55)人开始清醒认识到死亡的存在与不可回避性,死亡意识把一切生活与追求变得无意义,并激发了一种强烈的内在焦虑与恐慌。中年人的自我感、生命的信任、价值信念会产生一系列瓦解,为了逃离这种无意义感,人们会以完全不同的价值方式去生活。如此看来,中年危机其实是来源于一种信仰危机,过去我们信赖自己,或者信赖自己追求的东西,现在需要更大的情怀来容纳死亡并继续我们的人生目的。宗教信仰可能是解决中年危机最好的途径,当生命属于更大的团体,我们就不再那么害怕死亡。除此之外,专注某种伟大事业和及时行乐也是人们逃避死亡感觉的方法之一。
除了信仰危机,对自己的性能力缺失了自信也是男性危机感产生的原因之一。恐惧自己不再对年轻女性有吸引力,或者性活动中感觉有些力不从心,都会让曾经雄赳赳、气昂昂的男人产生自我感丧失。从经典精神分析思想看,性能力是男性自尊的唯一基础,性欲的实现与满足是地球上所有雄性生命发展的首要任务。假定一个男性对异性吸引力与性欲保持的非常完美,那么他就不会遭遇中年危机。李安导演拍《色戒》后,在香港亚洲电影节采访中承认自己是“中年危机加少年反叛”。《色戒》的确很容易让人联想李安在借梁朝伟的手、汤唯的身体释放一种性的激情与愤怒,那么,片中浓烈的荷尔蒙味道、性的压抑与暴发、肆虐与受虐是导演内在的体现还是他揶揄中年危机中男人的集体渴望呢?坦诚的说没有一个中年男人不迷恋年轻女性的味道与身体,不仅仅为了性欲,更多为了感觉自己还没有落伍。奇妙的是,很多性压抑的中年男性把力量持续的投注在艺术、哲学、政治、科学、文学、经济、权力的获取与创造性上,以获取这些东西来保持一种男性象征。相对来说,女性在性方面的丧失感会被养育儿女得价值来替代。不过,保持自己青春可人是女性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的自我关照。
就生命的内在动力来看,40岁到55岁是一个生命力从昌盛转向低伏的过渡期。正如天有日月,时有白昼,物有阴阳,如果以六十年为一个循环,人到了四、五十岁正好生命由高潮转向低伏的时候。中年人面临生命的克制与收敛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客观上说,我们的生命没有像孔雀那样展开过,我们也不会感觉中年的危机,正如足够的晚婚,人们也可以逃脱中年婚姻的危机。男性16岁开始呈现出生命阳性动力,象蜡烛般燃烧,45岁后是否愿意把生命的烛光调暗是男性生命长久的关键。心理大师荣格说人的内心都有双性的气质内核,中年男性体验到内在女性气质慢慢加强,开始渴望与人维持亲密联系,愿意坦诚自己对别人的需要,愿意示弱、忍让并以更柔软的方式关怀家人与朋友。中年是一个需要把男人变软的时刻,这个软不仅是心理上的,性欲上的,也是价值观,现实感,对错,进取心,审美与物欲方面的软化,模糊化。反观女性中年却是一个逐渐变硬的时刻,由于月经的停止,女性会放弃一些女性气质与从属感,转而理性、敏锐的主掌家庭与职业事务,处理亲友,朋友,孩子的关系。女人这个时候是否需要思考一个相对紧迫的问题,男人的生命年轮普遍比女人短十到二十年,如果男人软不下来,到晚年的时候谁来相伴夕阳呢?给男人一些随心所欲的放松时间,无疑是让自己不至于过早地孤单。如果男性不愿展示脆弱,女性也不愿改变感情用事,这才可能是中年婚姻危机的内在根源。事实上,中年以后男女处事与情感方式更易趋于一致,但凭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说中年不是危机,而是人类生命迎接一种自我更新的美妙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