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王金战《中国英才家庭造》

15年前 [08-04 00:11 周二]
<title>王金战揭秘英才成长全攻略:中国英才家庭造_中国英才家庭造 第三部分(第1章-10章).txt</title>



             知音式鼓励
     我当班主任,最忙就是每次考试完以后,学生们排着队在办公室外面,等着跟我谈话:考得好的,要及时给予鼓励;考得差的,要特别进行提示。这时候,学生对老师的需求是巨大的。
我可不可以放松一下,间隔一段时间,再找学生谈话?到那时,学生就会觉得怪异了:还有什么好谈的?是不是我又犯什么错了?
首先,鼓励要抓准时机,在孩子做对事情、做好事情的一刹那,及时送到位。错过了这个兴奋点,就无效了。
还有一件事,最让我费思量。每次小测验,我都要给表现突出的学生写一条针对性很强的批语:既要含蓄,又不能太平淡,还得追求一语道破,让学生眼前一亮,或者心中豁然开朗,或者产生一种震撼力。
我刚到青岛二中的时候,接了一个班的数学课。这个班里有个男生,长得人见人爱,就是成绩不那么可爱。没想到,在寒假前的期末考试中,他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一激动,在他的试卷上写下这样一段评语:“我在青岛的第一个春节,因为你这次考试的成功而快乐!”
学生看到这个卷子,欣喜若狂,跟他父母说:“你们看,我多重要!我们这个老师第一次到青岛,就因为我考试考得好,过年都过得更快乐!王老师太好了,我一定要把数学学好!”
整个寒假,学生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斗志,把家长都感动了。一开学,夫妇俩就特意来学校看我,说:“王老师,真是难以想象,您就写了这么一句话,竟然对孩子产生那么大的心理冲击。这孩子现在已经完全投入到学习中去了,就像变了一个人,再也看不见他懒散了。”
后来,这个学生学习更加刻苦,成绩大幅提高,高考如愿考上了理想的学校。现在,他担任一家外贸公司的总经理,算是青岛的成功人士了。
其次,鼓励得恰如其分,不能滥夸,不是孩子的优点、进步,你冲到前面去表扬,人家反而觉得挺恶心人的。
在我的博客上,经常有学生留言:“我的父母听了您的报告,看了您的书,天天在家里表扬我呀,闹得我现在都浑身直起鸡皮疙瘩。”这是典型的“马屁拍到马腿上”。根本原因就在于,家长没有真正掌握孩子的情况,没有抓住孩子真实的优点,表扬得漫不经心。
告诉孩子你真棒”,绝对不是泛泛而谈。现在孩子的思想、行为,很有自己的一套,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对家长言听计从。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难以驾驭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家长如果能够注意观察,在别人没有看到的地方发现孩子的优点,说得具体,说得真切,他就会产生一种知己的感觉。特别对于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似乎不太喜欢那些比较浅显的、频繁的表扬:“不错!”“真棒!”他们更多地需要一种激励,一种提示,从而保持清醒。比如:
孩子,我发现你最近越来越善解人意了。”
你的悟性挺高的。”
你现在做事越来越讲究统筹安排了。”
嗯。有思想,动手能力强。”
俗话说:“响鼓不要重锤。”也对也不对。鼓槌敲到哪儿,声音最响?找到这个点,比使蛮劲有效多了。
我有个学生叫朱栟,高一期中考试,以绝对优势名列全班第一,从此飘飘然然。上课不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整天琢磨着做难题。到了期末考试,朱栟竟落到年级100名之后,受到了一次沉重的打击。果然,朱栟在黑板上留下了这样的悲情诗句:“分有高低优劣,人有成王败寇,此事古难全。”
朱栟啊朱栟,你终于清醒了,但也不能一蹶不振啊。本来我想打个电话,鼓励他振作起来,转念一想,人家可是借“诗”叙愁,我只好绞尽脑汁,和诗一首送给他:
水调歌头?人才几时有
人才几时有?俯首看三班。
不知弟子心境,凄凄是何缘?
本应拂其桎梏,只因年少无节,规矩成方圆。
基础记于心,何惧前路险?
不畏挫,敢拼搏,立深远。
谁言有恨,坦途不见磨砺艰。
不经往昔一败,怎求明日精彩?借此箴言:
风雨映彩虹,英雄出少年。
像朱栟这样优越感强的孩子,眼里瞧得上几个人?自己郁闷之时,牢骚两句,没想到王老师还真有那么两下子,跟他对起诗来了。读罢这首词,他的精神为之一振。在新学期的第一次“统练”中,一举拿到99分,终于乐开了花。
朱栟现在就读于清华大学。



             压一压潜能无限
     我曾经执教的沂水一中,在沂河的西岸,校院墙外就是一片农田;城区在河的东边,中间有一架大桥联络东西。
有些家长怕孩子受委屈,每天开着车,运送一日三餐。然而,这些孩子往往并不在乎千里送盒饭,学习也很散漫拖沓。
我就跟这些家长说:“你们要真是关心孩子,想感动孩子,我建议你们骑着自行车,夏天顶着太阳,冬天冻得哆嗦,风尘仆仆地一年给孩子送那么几次饭,就行了。像现在这样,指一个秘书,派一个司机,大鱼大肉地往学校送,你们助长了孩子一种什么习性呢?你们的孩子生活在一大批农村孩子中间,他们的很多同学连馒头、咸菜都吃不饱,你们这是不是在夸耀家长的地位和权势呢?说得不客气一点,纨绔子弟就是这样形成的。他们缺少什么?缺少一种心灵的撞击:爸妈为我真是付出了太多太多。可你们怎么做的?开车送饭,举手之劳,既阔绰又轻松。孩子哪里会珍惜?”
后来真的有家长采取了我的建议,平时不送饭了,遇着刮风大雨天,反而亲自出动,捧着一盒热气腾腾的饭菜,第一时间送到孩子跟前。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用心良苦,学习更主动了,集体活动也更敢于吃苦。
这就是苦肉计加压法。
我的企业有两个员工,一个叫郭梅柳,一个叫季民。季民是主管培训的副校长,北大的学士、硕士。郭梅柳也是副校长,本科、硕士、博士都在清华,负责远程教学。有一次,我就跟刚调来的清华博士郭梅柳谈起了季民。
我说:“季民可是骨干中的骨干。他是北大的,你是清华的,清华较量北大,谁更厉害,大家都瞪大眼睛看着呢!你要是业绩干不过他,清华大学的牌子就该摘了。”
小伙子雄心勃勃:“您放心,清华人从来就没败给过北大人。”
很快,他们就使出浑身解数,展开部门竞赛。在这种友好竞争中,既提高了企业效益,又提升了员工的能力。有了左膀右臂,我的管理工作也轻松多了。
这次,我利用学历背景来激励员工。可称之为荣誉加压法。
我们班的程稷物理竞赛没有拿到保送资格,再过两个月,还可以参加一次数学竞赛。我就把他逼向绝境:“这次再拼不出来,你就没有机会了。”这小子从来都是悠着跑,真正实力发挥不到70%,必须使劲压一下,就能“置之死地而后生”。两个月后,程稷抱回了北京市数学竞赛一等奖,保送北京大学。
这招叫做危机加压法。
还有哪些加压方式?
数学课堂上,突然拿出20个选择题,发给所有学生,5分钟完成。时间到,全部停下来,能做多少算多少。
或者,上课铃一响,马上抛出四道题,不限时间,谁先做完谁先交。交到第十名,不收了,到此截止。
这种超强度的锻炼,要求在短时间内,又快又准地解题,是对学生极限的挑战。我称之为时间加压法。
在美国的一个小酒吧里,每天晚上都有不少人慕名来听一位年轻小伙子的钢琴演奏。一天晚上,一位听众突发奇想:“我们每天听你弹奏这些曲子,耳朵都快起茧子了,不如你给我们唱首歌吧。”大家纷纷附和。
小伙子腼腆地说:“非常对不起。我从小学习奏乐,从来没唱过歌,恐怕会很难听。”
酒吧经理不高兴了,警告他:“要么开口唱歌,要么另谋出路;你自己选吧。”小伙子被逼无奈,只好红着脸唱了一曲《蒙娜丽莎》。不唱则已,一唱惊人,全场都被他流畅自然、男人味十足的唱腔迷住了。从此,小伙子开始进军流行歌坛,成为了美国著名的爵士歌王纳京高。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适当的时候逼一逼,连自己都会感觉惊诧!


             激将法因人而异
     (一)
在山东沂水一中工作期间,我教了一个比较有灵气的学生,当年高考落榜了。他的家庭条件不太好,学习态度也一般。那年暑假,这个学生骑自行车到县城去。在沂河大桥上,他左躲右闪,只怨桥太窄,我们狭路相逢了。他赶紧下了车,畏畏缩缩地站在我面前。
我严厉地说:“以你的能力,完全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不必回来复读。你是不是感觉,家长为了你,受的累还不够,付出的还太少呀?复读这一年,你要是不能改变原有的学习态度,对你的家庭就是一种犯罪,你的成绩也不可能有多大进步。”
孩子当时的表情,已经是羞愧难当了。
我还不解气,继续说:“高中三年,你怎么就不能拿出一种拼劲来呢?你留着劲为了干啥?为了将来回家种地的时候,再把你后续的力量用上来吗?”
这句话够狠了。
孩子简直无地自容,没有跟我道别,就骑着自行车,踉踉跄跄地走了。
这个学生复读那一年,我没有给他上课。有时在校园里遇见,他总是悄悄地避开。我也开始反思:那天对他的刺激,是不是太强了?而在老师们的交谈中,我慢慢得知,这孩子复读一年的状态非常好,稳扎稳打,特别能吃苦,成绩有了很大的改观。
最后,这个学生如愿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临走前,我竟然收到了他的一封长信。
那一天在沂河大桥上,您的那一句话,是我平生第一次感受到良心的谴责。原来我这么没出息,当时真想从桥上跳下去,洗刷我的过去。那一句话,让我一天之内就长大了,懂事了。我知道,我说什么也没有用,只有做给您看。是我让您失望了,但不会再有下次了!
回去以后,我把您骂我的那一句话,写在了书上:“你留着劲是为了将来回家种地的时候,再把你后续的力量用上来吗?”没有劲的时候,一看那句话,我就有劲了。一次次在消极中奋起,一次次自我拯救……
我的原则是:我可以原谅你的贫穷,原谅你的落后,但是我唯独不能原谅你的堕落!“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你只要有一种不甘贫穷、不甘落后的精神,所有逆境都是暂时的,甚至会成为你成功的阶梯,登堂入室的支撑力。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心死。自己都不尊重自己了,别人怎么尊重你?自己都觉得自己不行了,别人怎么去拯救你?
看到这孩子落榜了,灰头土脸地回学校复读,我说啥呢?安慰他:
没事。”
没关系。”
复读一年肯定没问题。”
这些话无关痛痒。我生气,不是讨厌他,而是恨铁不成钢。你明明可以学得很好,为什么非要堕落到落榜的程度?你的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在地里忙活,嚼煎饼,啃咸菜,供你上学。你是怎么做的?不上心,不努力。落榜了,没办法了,见到老师,躲躲闪闪躲不过去了,又表现出一副垂头丧气的神态,你给谁看呢?
我不想抛弃他,只是刺激他,让他振奋起来,放手一搏。让他体会到,在我这里:第一,偷懒耍滑不行;第二,只有奋起直追,才能争得做人的尊严。
怎样激励孩子?还是那句老话: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时期,得有不同的激励方式。激将法正话反说,必须因人而异。对于一些性格脆弱或者自卑的孩子,你一刺激,他也许垮得更快。如果孩子有较强的自尊心,不服输的劲头,一定的应战能力,压力又可以转化成动力。
(二)
2004年我带的那个班里,有一个学生很调皮,也很聪明,属于得过且过、小富即安的类型。
有一天下午放学,我走到教室去转转。一看,这个学生竟然坐在座位上写作业,神情还很投入!在我和他交往的过程中,还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么动人的景象,我得好好挖掘一下。
我走到他跟前,说:“难得,难得,实在难得。今天看到你这道风景,我太感动了。”
他强忍着笑意,说:“老师,我学习一下就难得啦?您也太瞧不起我了!”
我说:“好好好,我瞧得起你。那你说,一周以后咱们数学测试,你能考多少分?”
他继续调皮:“老师,您说我能考多少分?”
我说:“你能考及格就很不错了。”
老师,您又瞧不起我!”
不是我瞧不起你,你得用实际行动让我瞧得起你。”
那我下次考个80分。”
旁边还有好多学生没走,我故意大声说:“同学们都听着了!黄瑞超说啦,下一次只要他考60分,我就在班里大张旗鼓地表扬他!”
不对不对,我说的是:我要考80分。”
我佯装体贴:“黄瑞超,你考60分就不错了。”
他说:“不行,我就考个80分给你们看看!”
我无可奈何:“好好好,咱们看黄瑞超的行动了!哎呀,80分,很危险哪!大伙儿作证啊!”
黄瑞超有点不高兴了:“什么啊?小菜一碟!”
试想,如果当初我要这孩子考90分,他会怎样?
他肯定说:“算了老师,我不行。”
所以,加压一定要量体裁衣,千万别把孩子压垮了。
我说:“你考60分就不错了。”
现在,他倒来了个我瞧不起他!
结果,黄瑞超考了83分。
我没有食言,班会上,铺天盖地表扬黄瑞超。我说:“从黄瑞超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人的巨大潜能,一种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这一表扬,孩子整天都乐呵呵的。
小富即安的人就应该刺激刺激。但是你刺激完了,他也考了80分了,你的表扬还得适度,并且及时涨难度,他才能继续进步。
于是,我又找黄瑞超单独谈话:“我非常佩服你!不说别的,就那天那个众目睽睽的场面,我说你考60分就不错了,你硬要考80分,结果你还考了83分!就冲这一点:男子汉!大老爷们!将来肯定有出息。”
小伙子被我捧得喜不自禁,两眼都弯成了月牙儿。
我说:“从此可以看出,你黄瑞超之所以起起落落,始终达不到一个优秀的境界,不是因为你没有潜能,而是因为你不能坚持。当然,从你这次成功,我看到了一种灵光闪现。”
黄瑞超的表情开始凝重起来。
我说:“你要是一直这样抓下去,前30名那是囊中取物啊!”
黄瑞超从此自我约束,奋起直追,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我可没指望这一次表扬,就一劳永逸了。
一个多月以后,英语老师跟我告状:黄瑞超没有交英语作业。
我还没开口,黄瑞超“自首”了:“老师,是我不对。我昨天踢了一下午足球,晚上实在困得不行,没做完作业就睡了。”
我看他态度挺好,就说:“男子汉敢做敢当,下一步你准备怎么办?”
他说:“保证以后按时完成作业。”
我说:“好,有你这句话!以后把时间集中一下,踢球安排在周五下午,行不行?周六没有课,你放心大胆地玩个痛快,回去再结结实实睡一觉,两不耽误,多好!”
在后来的一学期里,黄瑞超虽然也反复过两三次,基本上都是螺旋式上升,期末如愿进步到26名。



             一言九鼎的三要素(1)
     现在很多孩子不愿意跟家长交流,在他们眼里:你是我的家长,给了我生命,给了我物质生活,我必须尊重你。但同时,你什么都不懂,我跟你毫无共同语言,甚至觉得你幼稚、可笑。这种家长给孩子的加压,通常是无足轻重的。
怎样让家长一言九鼎?
第一,身教重于言传,让孩子佩服你。
女儿考上北大以后,有一段时间显得比较颓废,稀里糊涂地,自我感觉太良好了。后来我备考中科院博士,无意中就和她聊起来。
我说:“我今年准备冲一把博士。”
她一惊:“开玩笑吧?”
我点点头:“真的。今后还得需要你多多指导和帮助啊!特别是英语。”
我开始复习了,经常坐在桌边,一干一个通宵。
女儿被我这劲头吓坏了,说:“老爸,您真的要考呀?”
当然啦!虽然我基础不好,时间又紧。不过,既然报了名,就该尽全力攻一攻嘛!”
女儿惊呼:“完了完了,我这一辈子没有成就感了!”
怎么了?”
她叹了口气:“您要真考上了博士,我将来又不是博士的话,那该怎么办?没事考博士玩儿,您这是干吗呀?”
考完博士,我又及时向她汇报:“我英语考了68分,专业课考了88分……”
随着我嘴里蹦出的一个个分数,女儿敬佩的眼神油然而出。
老爸,我原以为考试是我的强项,您就会指挥指挥学生。没想到您把我的强项也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啊!看来我是不能随随便便拿一个本科文凭就行了的。”
我中年考博这件事,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和刺激,整个人焕然一新,开始主动找我谈前途,谈实习。
第二,适当表现弱势,让孩子亲近你。
美国心理学家做过一项调查:一位彪形大汉,在拥堵的马路上横穿而过,愿意给他让路的车辆不到50%,车祸率很高。而一名老弱病残者横穿马路,却是万人相让,车祸率为零。弱与强,在某种时候,收到的效果截然相反。弱,反而得了强势;强,反而处于弱势。
孩子弱势,家长强势,亘古已有。能不能换位一下,家长也适当表现一下自己的弱势呢?
在学生口中,我是有求必应的“知心大老王”;在孩子面前,我充当无知无畏的“十万个为什么”。其实,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家长在孩子面前出现的错误越多,孩子的成就感就越强;你越是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孩子反而越是尊重你。这时,你的表扬哪怕含金量不那么高,激励作用也是巨大的。
提问:“周杰伦挺牛的啊?他那个唱法叫什么来着?”
回答:“老爸,您跟得还挺紧。人家那叫做‘r&b+中国风’。”
再问:“什么叫‘r&b’?”
不厌其烦:“这都不懂吗?美国黑人蓝调音乐的一种嘛。”
恍然大悟:“真没想到,流行音乐也是博大精深啊!厉害厉害!哎呀,佩服佩服!”
一脸得意:“不要那样讽刺人家好不好?”
我总是以学习者的身份,向女儿问这问那,表现我的无知。这不是让孩子瞧不起我,而是让孩子感觉到我为人特真。
有一次,我拜读了女儿的一篇作文,说实话,写得很一般。但中间有一处引经据典,很是亮眼:“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渺渺而临云。”我一查,竟然用上了陆机的《文赋》。可见孩子的阅读面很广。
我兴奋地说:“孩子,你太有才了,太令我羡慕了!假如我能有机会再上高中,一定要多读诗词,多练写作,让内心的话都能像你那样,顺畅地表达出来。”
孩子还很谦虚:“老爸,其实您的文笔也不赖。”
我说:“哪里哪里,我现在真的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哎呀,可怜白了少年头啊!”
从此以后,女儿读起课外书更有劲儿了,写作能力稳步上升。
上古时代,黄帝带领随从到贝茨山见大傀,半途上迷路,遇到一位牧童。黄帝上前问道:“小童,去贝茨山要往哪个方向去,你知道吗?”
牧童说:“知道呀!”于是便指点他们路向。
黄帝又问:“你知道大傀住哪里吗?”
牧童又回答:“知道啊!”
黄帝吃了一惊,便随口问道:“看你年纪小小,好像知道的不少啊!你知道如何治理国家吗?”
牧童说:“知道。我放牧,只要把牛的劣性去除了,就一切平定了。治天下不也是一样的吗?”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