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安全感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

15年前 [09-21 15:49 周一]
安全感是整个儿童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学前期儿童尤为重要。这里所谓的安全感,不仅包括对生理安全的体验,也包括对心理安全的体验。安全,涉及人身安全、活动安全、危险性、威胁与惩罚、尊重、依赖、信任等方面。

一、安全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安全感有利于学前儿童形成积极的认知探究倾向

人都有认知内驱力,婴幼儿的认知内驱力表现得尤为强烈,婴幼儿总是不知疲倦地探索自己周围的环境,对任何事情都要亲自去尝试和操作。这种好奇好问好动的倾向是极其宝贵的认知品质。这种认知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与儿童的安全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它一般是在儿童有安全感或者没有意识到危险和威胁的情况下产生的,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得到巩固的;反之,如果儿童意识到了危险和威胁,那么他往往就不敢去探究,也可能停止正在进行的探究,使其认知需要得不到满足。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和雷诺所做的实验也说明了这一点。实验对象是一个叫艾伯特的4个月的男孩。起初玩白鼠时,他一点也不怕。后来,实验者就在孩子玩白鼠的同时敲打钢棒,发出猛烈的响声。几次以后,这个孩子只要一看到白鼠,即使没有响声伴随,也表现出极度的害怕,以后甚至还害怕与老鼠类似的物体,更不用说抚摸和认识这些动物了。由此可见,给儿童创造一个安全轻松的认知环境是培养其积极的认知探究倾向的重要条件。

(二)安全感是学前儿童乐于交往、与人建立积极情感关系的保证

全感是人与人进行交往、建立信任关系的前提。一般而言,当儿童拥有了安全感,他就敢接近别人,与人交往,并建立信任关系,从中体验到交往的快乐,而这会进一步增强儿童与人交往的意愿,提高他社交的能力;反之,如果儿童对人缺乏安全感,那么他就不敢或不愿与别人进行交往。从另外一种情况看,假如在与别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儿童的安全感遭到了破坏,那么,他的社交意愿也会遭到阻抑。

(三)安全感决定儿童对群体的归属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需要层次论中指出,当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人就会产生归属的需要。显然,婴幼儿也有这种需要,而且,他们由于身体弱小,缺乏足够的应付环境的能力,因而其归属需要往往显得更为强烈,他们需要归属于一个或几个群体。在群体中,他与其他人共同活动,一起娱乐,认识自己,也认识别人;体验别人的关爱,也关爱别人。通过群体归属感的满足,儿童的心理得到了发展。但是儿童是否愿意归属于某个群体,在群体中他的归属需要是否能得到切实充分的满足,这主要取决于儿童能否在群体中体验到安全感。如果儿童在群体中感受到安全、稳定、有秩序、民主,受到尊重和关心,免受惊吓、威胁和惩罚,那么,他往往就会乐于参与群体生活;反之,则容易逃避群体,拒绝参与群体活动,甚至封闭自己。如果儿童总是把自己封闭在群体之外,那么这对其心理的正常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正如马斯洛所说:“对于像安全、爱这样的需要来说,……它们是可以满足的,它们的满足的确会滋生健康,它们的挫折的确会导致疾病。”

(四)安全感会影响儿童的价值评价体系

人既是自然实体,也是社会实体。从出生第一天起,人就开始了其社会化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在需要的基础上,人逐渐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动机,养成了自己的行为方式,形成了自己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等价值体系。很显然,价值体系的形成是个人经验的结果。一个人是否拥有安全感,是否体验到足够的安全感,对其行为方式和价值体系的形成会产生重要影响。来自民主和爱的家庭的儿童较之来自充满冲突和暴力家庭的儿童,往往更有安全感更自信更乐观,对同样一件事,两者往往有不同的看法和体验。因此,儿童的安全感对其人格的健全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其实,安全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远不止这些。

二、造成儿童缺乏安全感的常见做法

(一)不能为儿童提供安全的居住和活动环境

由于经济条件千差万别,对儿童安全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一,因而不同家庭儿童的生存与活动环境也不一样。当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不安全时,有的儿童就会产生畏惧心理;即使只有成人意识到了这种不安全性,那么,在成人的影响下,儿童也会产生不安全感。在不安全感的干扰下,儿童极易缩手缩脚。

(二)对孩子实行过度保护

现今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因而倍受呵护。有的家长唯恐孩子有什么意外,对孩子总是千叮咛万嘱咐,强调这儿不能去,那儿不能到;提醒他们这个有危险,那个不安全;警告他们这个不能玩,那个不能碰。孩子不听从他们的叮咛,轻则被批评训斥,重则遭到体罚。由于对孩子过度保护,过分夸大环境的不安全性,致使孩子不敢面对任何困难情景,即使在没有任何危险和威胁的情况下,孩子也体验到了不安全感,表现为退缩和回避,严重者则出现社会适应困难。这种抚养和教育方式不仅存在于一些家庭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幼儿园中。

(三)对儿童滥施威胁和惩罚

对儿童滥施威胁和惩罚,是当代教育理论所极力反对的,然而,至今仍有许多家长和教师把它作为灵丹妙药来对付孩子。

当成人威胁或惩罚儿童时,或许只是着眼于当前能够控制他们,并没有考虑这些惩罚或威胁会给儿童的未来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它对有些儿童确实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四)家庭冲突和暴力

在影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中,家庭的影响是不可替代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尤其父母之间的关系,会对孩子的安全感产生直接影响。夫妻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有利于孩子保持平和的心境,而夫妻之间经常吵架甚至拳脚相加,则会把家变成孩子烦恼的根源,使他经常处于惶恐不安之中,并进而影响儿童以后的正常发展。

三、增加儿童安全感的建议

儿童的不安全感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那么采取一些措施可以增加其安全感。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一)为儿童提供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

成长环境,既包括物质环境又包括心理环境。学前儿童生活与学习的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幼儿园。因此,不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一方面,应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另一方面,要为儿童的发展创造和谐的心理气氛。物质环境,要重视房屋的稳固,房间的设计布置,室内的采光照明,校园的美化,饮食卫生条件,各种器具和设备的安全等。和谐的心理气氛,就家庭而言,家庭成员之间应和睦相处,互相体贴,互相关心,夫妻之间更应恩恩爱爱,这会给孩子以极大的安慰和轻松感,同时,也有利于儿童通过耳濡目染养成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优良品德;就幼儿园而言,幼儿教师应真诚地热爱和关心每一个孩子,同时要教育他们和睦相处,不打架、不欺负人。父母或教师,都不应单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而对孩子滥施威胁和惩罚,更不应挖苦、辱骂、体罚孩子。

(二)积极关注孩子

父母和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和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无条件积极关注孩子。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看来,无条件积极关注就是不求回报,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关注,它是人格健全发展的条件。不论儿童的言行举止是否令人满意,父母和教师都应积极关注孩子,以避免儿童因为担心失去父母和教师的爱而产生焦虑和不安。

(三)鼓励儿童的探索性行为

婴幼儿的认知内驱力特别强烈,表现为好奇好问,乐于探究。家长和教师一方面要为他们创造安全的活动环境,另一方面还应允许和鼓励他们对一定危险情境的探究,通过对危险情境的适应来培养其冒险精神,增强其安全感。如果仅仅因为怕出危险,就过多地限制儿童的探究行为,那是得不偿失的,势必会压抑儿童的探究倾向,并可能形成退缩的性格。

(四)心理辅导

人在生活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安全感,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不能拥有不安全感。其实,有不安全感是正常的,而且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一个人拥有过多的不安全感,对什么都怕,尤其对不该怕的对象也怕,那就可能影响心理的正常发展。这种儿童有必要通过心理辅导来增强其安全感,这些儿童的父母或教师也有必要向有关专家咨询有关方面的知识,以帮助儿童发生改变。

总之,安全感在婴幼儿的心理发展中具有非常突出的影响,不论家庭还是幼儿园都应该帮助儿童增加安全感。当儿童缺乏必需的安全感时,要分析其中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排除其不应有的不安全感,培养或增加其安全感,从而使儿童的心理得到正常发展。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