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谁拿走了孩子的责任心?(高虹)

14年前 [06-08 18:33 周二]

 

 

 

   周末,朋友聚会时,与一位化妆品销售精英李女士相识,当她得知我是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的时候,便热切地与我攀谈起来,在她略显迷茫的眼神中,我得到这样的信息:

她的外甥林,本是一名高一学生,去年迷恋上网络之后,整宿整宿的玩网络游戏,每天凌晨四、五点钟才睡觉,早上便起不来床,因此常常借故逃学。迫于学校的压力,目前休学在家。在家呆的时间长了,林也表露过想考取大学成就梦想的愿望,父母便托关系让林重返学校上学,可是上了没多久,面对枯燥的学习和网络的诱惑,林又管不住自己了,仍是上网逃学。反复几次,只得继续休学在家。父母苦口婆心地劝说无效,打骂惩罚也无计于事。目前亲子之间无法沟通,关系紧张。林天天在家以上网玩游戏为主,眼见着儿子萎靡沉沦下去,家长焦虑万分。

林的父母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家庭条件一般。林妈对孩子百般疼爱。对林的照顾是无微不至。林都上初中了,有时候,妈妈怕林上学晚了,都要给孩子往嘴里喂饭。林爱吃饺子,林妈为了早上让孩子吃到新鲜的热饺子,四点起床和面、剁馅,包饺子。林的鞋子从三、四百元开始,慢慢升级品牌,提高价位,到现在七百元以下的鞋子不穿。为了满足孩子不断上涨的虚荣心,家长只好勒紧裤腰带,节衣缩食。林妈对自己的付出却换来孩子如此叛逆而伤心不已。

听着李女士的诉说,很为这对母子,这个家庭担忧,于是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让李女士传达,我可以尽自己所能帮助她们。

 

聚会回来一直在思考,一个十七岁的阳光少年,一米八的大个头,家长曾经引以骄傲的资本,后来却变得动辄逃学、休学、复学、再逃学、再休学,完全是因为对网络的痴迷,任由自己的性子行事,不计后果,不考虑父母的感受,无视自己身为学生的责任,无视自己身为家庭成员的责任。

那么,他的责任感哪去了?究竟是谁拿走了他的责任心?

什么是责任感呢?

我所理解的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一种精神。

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人,能够珍惜生命,积极上进,为自己追求的理想而奋斗;

一个对家庭负责任的人,能够尊老爱幼,承担家务,为美好的家庭环境而努力;

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人,能够尊纪守法,做好本职,为和谐的社会环境而尽力。

有责任感的人,自己要求进步,也会处处为他人着想,因此在感受到自我存在价值的同时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赖。相反那些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的人,没有自我价值的体验同时也会让别人瞧不起。

 

责任感的重要性,任何人都不会怀疑,可是,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孩子这一品质,却没有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段对话:

“爸妈省吃俭用供你读书,你不仅不好好学习,还逃学、旷课。你对咱家还有一点责任心吗?一位头发灰白的中年妇女正苦口婆心的劝着自己的女儿。我不愿上奥数班,你非得给我报,干吗要我负责?女儿不以为然地扔回一句,噎得母亲半天说不上话来。

很多家长都遭遇过自己孩子类似的责问,感到自己全身心为孩子倾注了爱,到头来却得不到理解和尊重,心里一万个想不通,其实这恰恰是我们没有把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作为自己的职责而造成的。

 就向开头那位林妈一样,许多家长凡事亲力亲为,乐于越俎代庖,给孩子的人生强加自己的决定和选择,这样一来不仅退化了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的能力,同时剥夺了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他们越来越强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使他们总有一种“我的生活,我作主”的愿望,但是由于自小在母亲翅膀下呵护惯了的孩子,做出来的事未免片面与偏激,不考虑父母感受,因此亲子之间矛盾重生,孩子说出或做出种种伤害家长感情的事情来,因此家长们开始抱怨:“孩子越大越没有责任感了,对父母的感情如此漠视”。

家长们有没有想过,这都是我们一手造成的呢?

 

其实,孩子从小到大都是一个大写的人,需要成人平等对待和尊重。只是他们的人生经验少,像一张白纸,需要阅历丰富的父母适时点拨,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启发他们对自己与周围人有个起码的正确判断。孩子自己做出选择,才会心甘情愿地承受各种或好或坏的结果。有了这份责任心,感恩心就会随之产生。

 

我的同学跟我聊天时谈起这样一件事,前些日子,她的母亲脑梗塞瘫痪在床。病重期间她和家人们日夜陪伴照料母亲,母亲大小便失禁,同学不怕脏不怕臭,为母亲端屎端尿,这一切她的女儿宁宁都看在眼里。前几天同学患重感冒,女儿放学回家后,看到躺在床上的妈妈,忙问:妈妈怎么了,不舒服吗?说完,女儿又拿药又端水,像个小大人似的那么体贴。当同学吃了药睡了一觉后,她的女儿又为她端来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方便面,同学吃着这碗面流下了眼泪,然后问女儿:宁宁,你今天怎么这么能干呀?女儿反问:您照顾姥姥的时候为啥不怕脏、不怕累呢?同学说:这是我们做晚辈的义务呀,女儿笑着说,是啊,我也应该这样做呀。

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对社会的责任感,都是在家庭生活中或与社会的接触中吸取到有价值的,宝贵的营养而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父母应率先垂范,用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影响孩子。同时家长应随时了解孩子思想,不失时机地帮助孩子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利用生活中的发生的事件及时教育孩子,启发孩子,提升他的认知水平,形成责任心。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