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14年前 [07-14 13:06 周三]
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今天的社会环境对孩子们的影响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和想象,而作为社会大环境的细胞家庭,更直接点说父母对孩子们成长中的缺憾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一章 不都是孩子的错
我的一个学生,父母在国外,对孩子只在经济上保障供给,其他一切都由姨妈和姨夫负责,显然在承担家长责任的是她姨妈,而非父母。我的另一个学生,父母离异,母亲在监狱服刑,他的一切由姥爷管理。显然,姥爷是他的家长。
- 不都是孩子的错
- 一、是好父母,不一定是好家长
- 二、孩子身上一定有家长的影子(1)
- 二、孩子身上一定有家长的影子(2)
- 二、孩子身上一定有家长的影子(3)
- 二、孩子身上一定有家长的影子(4)
- 二、孩子身上一定有家长的影子(5)
- 二、孩子身上一定有家长的影子(6)
- 二、孩子身上一定有家长的影子(7)
- 二、孩子身上一定有家长的影子(8)
- 结束语(1)
- 结束语(2)
第二章 了解孩子是教育成功的首要条件
这是一个残酷的调查,记者在发放试卷的时候没有预料到最后的结果竟然是这样:6成以上的中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朋友,9成以上的人不愿意把心里话跟父母说——我们很愿意我们的抽样出了问题。
第三章 非智力因素是孩子成功的重要条件
据我观察,今天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者多。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类拔萃,成为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哈佛女孩儿刘亦婷。形成这种心态当然有多方面主、客观的原因,而我却从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前提
第四章 家校合作是教育的重要环节
许多家长将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学校,认为孩子的教育无论好与不好,完全由学校负责。而实际上,学校无力承担“负全责”的重任。
- 家校合作是教育的重要环节(1)
- 家校合作是教育的重要环节(2)
- 家校合作是教育的重要环节(3)
- 一、走出家校合作的误区(1)
- 一、走出家校合作的误区(2)
- 一、走出家校合作的误区(3)
- 一、走出家校合作的误区(4)
- 二、家校共同探索孩子们内心世界(1)
- 二、家校共同探索孩子们内心世界(2)
- 二、家校共同探索孩子们内心世界(3)
- 二、家校共同探索孩子们内心世界(4)
- 二、家校共同探索孩子们内心世界(5)
- 三、提高素质取得教育孩子的资格(1)
- 三、提高素质取得教育孩子的资格(2)
- 三、提高素质取得教育孩子的资格(3)
- 三、提高素质取得教育孩子的资格(4)
- 三、提高素质取得教育孩子的资格(5)
- 结束语
第五章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在羡慕、攀比,甚至有几分嫉妒心态的驱使下,对自己的孩子其实永远是“不知足”,“恨铁不成钢”,“好……再好……更好”成为对孩子永久的要求与期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