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好家长不妨“懒”一点(高虹)

14年前 [07-27 08:27 周二]


文:高虹

先给大家讲一则寓言故事:

很久以前,公狼和母狼产下一只小狼崽儿,它们很兴奋,满心希望不久的将来自己的孩子长得像他们一样威猛英俊,驰骋四方。狼爸、狼妈非常爱自己的孩子,只要是小狼崽儿想要的,他们都想方设法满足它的愿望。它们为小狼垒了温暖舒适一个窝,每天给小狼提供可口的食物,好让小狼无忧无虑的生活。时间慢慢过去,小狼慢慢变大,公狼和母狼却发现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像一匹威猛的狼,反而像一只温顺的小绵羊。公狼和母狼有些担心,想让小狼去外捕食。小狼说什么也不肯,并忧心忡忡的对父母说:做一匹狼太辛苦了,还要自己捕食,忍受风吹雨打,劳苦奔波,我还是做只由别人喂食的小羊吧

 家长朋友们,听了这则寓言故事,您想到了什么?

你想要你的孩子将来长大后仍然由你给他捕食呢?还是更希望他们自己能够独立闯天下?

你希望你的孩子将来能够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呢?还是希望他永远守在您温暖的翅膀低下当一个不折不扣的啃老族?

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是希望孩子自立自强的。

现今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家长们对孩子倾注了过多的爱,“生个男孩子怕变坏,生个女孩子怕受害。”当然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在生活中过多的保护,使得孩子的基本生存能力逐渐退化。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报道“某高校大学生,上大学后缺乏独立生活能力,母亲只好辞掉工作,全职陪读照料生活。”

就在前几天网络上就有这样一则报道,今年六月份,刚在中国政法大学家毕业的大学生,要回家乡福建谋职,可是因为买错了车票,跟着火车到了南昌,把手机弄丢后身上的钱也花光了,最要命的这个大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沟通,几次找工作未果,沦落街头。因为天气炎热又吃了霉变的食物晕倒在大街,好心市民报警后把他送到医院。此时他的家长因为无法与他联系,而全家出动到北京找他。这就是一个高分低能的“杯具”,缺乏独立生存能力,缺少与人交往的能力,即使考上了名牌大学又有什么用呢?

目前,现代社会80后,90后有一部分年轻人,不思进取,“啃老”族现象严重。(从小习惯于在家长的照料下生活,成家后仍然脱离不了上一代人的照顾)

这些现象说明什么呢?都反应了孩子在家长不当教养方式下,形成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时时处处不能自立。您要知道,家长最终会有老去的那一天啊。等到那一天,您的孩子该怎么办?

孩子的未来要靠自己去开创,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是一个人面对竞争社会的一种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但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是从小培养和锻炼出来的。父母如果将孩子的一切都包办,等于剥夺了孩子认识世界、锻炼自我的机会。

 我建议:好家长不妨懒一点,这个懒,绝不是为了享轻闲、图自在,对孩子不管不顾,而是一种教育的技巧,更是一种良苦用心,实际上,“懒”家长比“勤快”家长更加费心劳神。让孩子学着自己做事,在很多情况下,不但不能省力,反而更加麻烦,因为孩子往往会“帮倒忙”。譬如,要让孩子自己学着吃饭,她会弄的满身满脸满桌的米粒汤菜,肯定不如我们自己喂食更省事;锻炼孩子做家务,开始也许会摔坏东西或弄脏衣服,弄脏地板,那么就需要我们家长多费力气去洗衣服、擦桌子、拖地板。

其实啊,受这样的累是值得的,劳累一时是为了轻松一世。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增强动手能力。其实正是为孩子以后步入社会,参与竞争提供了必备的条件。做这样的“懒”父母才是真正爱孩子,为孩子着想,对孩子负责。

 

 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做个懒家长呢?

首先:好家长要做到 “身懒心不懒”。通过谈话、讲故事,看书的方式,使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单凭用嘴说是不见效的,要用书中的小榜样来带动孩子,感染孩子。让孩子懂得劳动是光荣的,依赖大人是没有出息的。而且家长通过示范帮助孩子掌握做事技巧。比如教孩子自己洗袜子,洗手绢,洗小背心,小内裤。不要怕孩子慢,动手能力都是这样一点点培养的。

2、为孩子提供独立做事的环境,引导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帮大人扫地,自己整理玩具,到邻居家借东西,下楼买日用品等。而且这也是孩子乐于去做的。不要担心孩子做不好,或怕孩子添麻烦帮倒忙;对孩子的参与应该给予赞赏与支持。既使孩子做不好也不要指责埋怨。这样孩子做事积极性更大,进步也会更快。

3,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和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家长切忌操之过急。家长对孩子应有始终如一的要求,长期坚持,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孩子在生活上独立了,那么今后学习上,就会善于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学业,并善于处理好与同伴的关系,因为好的习惯都是相关联的。

 当家长不是要你为孩子做多少,而是你的力量是否用在最该用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讲,放手做个“懒”家长比大包大揽地当个“勤”家长更高明,孩子也要快乐得多。

那么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为人父母的你们,不访试试“懒”人之道吧!

 

本文截选自高虹家庭教育讲座《好家长教子有方》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