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家庭教育中的几个误区及对策

15年前 [11-02 16:48 周一]

(转)家庭教育中的几个误区及对策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家长不乏其数,他们希望子女将来能出人头地,但苦于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在教育孩子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特别是现在中学生的家长,多是单位、家庭的主心骨,工作量大、家务活重,因此与孩子交流较少,即使关心,也只停留在孩子考了多少分上。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入学后,教育的任务就交给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了,做家长的只要能保证他吃好、穿好,供他完成学业,就尽到父母的义务和责任了。以上都是家庭教育的误区所在。班主任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沟通的桥梁,只有积极主动地担负起教育家长、指导家长、提高家长素质的责任,才能不断提高家庭教育工作的效果。如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走出教育误区,和家长们共同唱好校内外“一台戏”是班主任一项重要的任务。

误区一:“老师,这孩子我是管不了了,只有交给您了!”——家长误认为能“管”住孩子,就是成功的教育。

这是家访时常能听到的一句话,家长说这话时的心情多半是焦虑的、无奈的。他们错误地认为,父母能管住子女,家庭教育就算成功了,否则就是失败的。甚至在开家长会时,家长们往往在一起切磋如何“管”孩子的经验。家长的观念错就错在一个“管”字上,为什么不把孩子当朋友平等对待而当犯人一样看管呢?有些家长害怕孩子放学不按时回家,每天"跟踪服务",甚至还时常有家长在上课时在教室外张望,看其孩子在不在认真听课,还美其名甲“突击检查”,弄得学生、老师都很反感,也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棍棒出孝子”是一种简单粗暴的封建家教方式,可至今仍有不少父母拿它作为教育的金科玉律。这种打骂等简单教育方式下的孩子自控力差,当着家长的面老老实实,一离开父母就如同脱缰的野马,加上在家中找不到温暖,容易与社会上的不良分子结伙,甚至走了犯罪的道路。

    教育孩子如同“大禹治水”,宜“疏”忌“堵”,对孩子出现的问题需要堵,但更需要导。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逆反心理比较严重,家长的种种管束如唠叨、爱打听行踪等,常使他们感到心烦。长此以往,孩子与家长就服对立情绪,有了冲突与磨擦。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孩子观”,把孩子当作朋友,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主精神,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度”。孩子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生活,感到自己的独立要求得到理解,就能和家长格外亲切,两代人的感情就会得到协调,双方以一种平等的方式交流思想。切忌采用打骂等简单的家教方式。打骂会使孩子形成双重人格,孩子怕挨打就会编瞎话,久而久之,孩子易养成说谎的毛病。家长应讲清道理,让孩子知道为什么受惩罚,使他们心服口服,甘愿受罚,有资料表明,爱护关心孩子与通情达理的父母培养出的儿童善于处理各种冲突,对自己充满信心,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得失,很少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家长应多给孩子一些肯定,人都是渴望得到赞扬的,得到赞扬后,人的心情舒畅,信心倍增,他会喜欢给他赞扬的人,喜爱做给他带来赞扬的事。

    误区二:“儿子,别那么傻,这本你爸从北京买来的资料不要带到班上去,给同学们看了,你考试就得不到第一了。”——教孩子不正当的“竞争”意识。

    这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在日记中写下的一句话,他对妈妈的话不理解,感到很苦恼,但从那以后,他确实不再将那本资料往学校带了,怕惹妈妈生气。忧虑,这个学生还能算是品学兼优吗?这些现象在毕业班更为明显:优生怕耽误自己的学习,不愿帮助后进同学补课;严格保密“参考书”、“习题集”,其至用别的封面包得严严实实;同学问题目,明明会做的,推说自己也不会等等。

    有句话说得好:“体育不好是残品。智育不好是次品,德育不好是废品。”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道德素质。要提高道德素质,首先,家长自身要改变“重智轻德”的倾向,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人的成长受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不应只重视孩子的学习进步,更要关心孩子的思想品德进步。培养孩子高尚的思想情操,胜过任何物质财富。家长是孩子最接近的榜样,不论家长本人的品德修养如何,孩子都把他们看作榜样而予以模仿。家长是孩子模仿的第一个教师,经常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家长的言谈举止、思想作风、为人处事的态度等等,时时都在影响着孩子。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做出表率,不要把社会中的不正之风带到家庭中去。其次,家长要将正确的竞争观渗入家庭教育中去,一方面要鼓励孩子与能人、先进人物较量,正确对待胜负,另一方面要教育孩子懂得只有有益于社会进步的竞争才是道德的,必须凭借自己的真实本领取胜,不能采取不道德的手段来取得暂时的领先。学生有正当的“竞争”意识,是件好事,有利于破除中庸思想,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提高社会生存能力。但上述那位家长教育给孩子的“竞争”意识,恐怕就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一块绊脚石。现代社会分工更细,没有一项高科技成果是能靠哪一个人独立完成的,知识经济时代更需要团结合作精神。

    误区三:“为了你读重点,我们都省吃俭用,你再学习不好,怎么对得起这些钱呀!”——激励孩子的办法比较消极。

    随着择校生增多,出现了很多不良现象,也给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带来诸多麻烦。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每逢开学,一些重点中学的校长办公室、教务处里挤满了家长,原来他们是在为其子女花高价办理借读手续。初中一般要三四千元,高中则最低为一万多元,成绩低的甚至交纳四、五万元。这些学生多数正式录取在教学质量稍差些的普通中学,却不愿去读,导致重点中学班级容量加大,每班将近七十人,“连根针也插不进去了”。这些借读生进校后,底子薄,学习比较吃力,心理压力大,一进校就带上了自卑的帽子,而且班级人数多,班主任、老师的精力有限,对借读生关注得较少。某些家长常拿这样的话来刺激孩子:“为了你能读重点,家里可是负债累累,你再学习不好,怎么对得起这些钱呀!”家长的初衷是好的,是想让孩子懂得父母的用心良苦,以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但这些话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投下多么大的阴影啊!一些学生在成绩达不到家长的要求时,自信心受到打击,长期这样下去易患精神忧郁症,甚至产生轻生念头。学生的作文中常流露出诸如此类的压力,思想包袱非常重。

    因此,笔者在与这些借读生的家长交谈时,总是希望他们以正面鼓励为主,不要总是拿经济问题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家长首先不要有自卑心理,要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一时的失误并不能说明孩子的智商和能力就差,要允许孩子犯错。在西方,年轻人被认为是“拥有犯错误的权利”的人。孩子入学成绩偏低,说明学习基础还是比较薄弱,难免有跟不上的苦恼,家长应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帮助他(她)一起找原因,树立自信心,并告诉孩子:“你能行!”家长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如果连父母都不想信他,他还有自信吗?这样的例子笔者接触过不少,有位女同学在家长的鼓励和帮助下,克服了种种困难增强了自信心,成绩由入学的倒数第二名提高到毕业时的前五名,如愿以偿地考上了重点高中。而一位入学成绩与她相当的学生,父母觉得花了那么多的钱,很心疼,常常拿经济问题来对他施加压力,导致他心理负担过重,不能继续正常的学习,不得不休学在家。对比两者,就知道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多么重要!树立自信心也是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催化剂。其次家长对孩子应做出恰如其分的要求。如要求过高,超过了孩子的天资或其他主客观条件,良好的愿望难免会落空,家长为此会作出一些不近人情的行为。在这方面,发生的悲剧还少吗?夏斐之死令人痛心,徐力母更是值得深思。不少家长认真分析孩子的智商、学习基础等主客观条件,对孩子做出了恰如其分或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发展目标,而且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及实际情况不断为其制定新的发展目标,并提出合理要求,做到既严格要求,又耐心说服;既允许孩子犯错误,更允许孩子改正错误,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第三,家长应采取恰当的激励方式。这些借读生经过升学考试的打击,大多比较懂事,能懂得父母的用心良苦。可以换一种方式让孩子了解到家中经济的困难,父母挣钱的不易,从而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以报答父母的一片苦心。可以安排学生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陪父母上一天班或做一天家务,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家务活的繁重,并要求学生写出切身感受,让同学从中懂得今天能坐在教室里听课,是多么来之不易,对父母也不再要求这,要求那了,还会与父母分担忧愁,在节假日勤工俭学,以补贴家用,同时在学习上更加刻苦。这样做,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误区四:“孩子成绩不好,花钱请家教,成绩就会上去了。”——不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家长们虽然重视子女的教育,却不甚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往往得不偿失。孩子成绩不理想,父母便不惜重金为其请家教,甚至专人辅导。家教确实会使某些孩子成绩提高很快,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后果,这是家长们万万没想到的。学生因晚上家教时间占用过多,老师布置的任务只有拖到很晚才能完成,因而睡眠不足,上课打瞌睡,没有听懂,再请家教补,造成一种恶性循环。适当补缺补差是可行的,但如果长时间地请家教,只会导致孩子的依赖心里,上课不认真听讲了,心想反正有家教辅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味地强化、灌输只会使学生被动地接受,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对于这类学生的家长,笔者首先向他们解释课堂45分钟的重要性,如果课堂上没有认真听讲,课后两个小时补不回来。其次睡眠不足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青少年阶段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如果不注意劳逸结合,会导致体质下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并且向他们建议适当减少家教。诚然,对一些薄弱学科适当补缺补差是可以的。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课后有不懂的问题可以主动请教任课教师。今后的学习道路还很长,而且到了大学、研究生学习阶段,主要靠自学,如果在中学不培养自学能力,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后,也会感到极不适应。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总之,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协调,若脱离学校教育另搞一套,就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又会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败俱伤。家庭和学校作为儿童教育过程的两种主要的教育力量,如果能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就会推动教育的步伐。

    班主任工作是复杂而细致的,它需要用心去做,用技巧去处理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一名中小学教师不做班主任,就不会尝到真正当教师的滋味。”以上是笔者多年来班主任工作中的点滴体会,不足之处颇多,望广大读者赐教。

           

出自:http://hi.baidu.com/txnjp66/blog/item/d811bb6e454221da80cb4a2f.html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