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琚金民
有一个故事:一个夜晚,3岁的罗布跟妈妈到一个朋友家去串门。回家却发现装在自己口袋里的糕点不见了。那块糕点是妈妈的朋友给的,自己家没有这样的糕点。罗布哭了起来,家里人说,明天给他买很多好吃的东西,而他闹得更凶,在地上打滚,非要那块糕点不可。家里人心疼孩子,便“倾巢”出动,打着电筒在路上来回找,也没找到,快半夜了,妈妈被迫硬着头皮敲开朋友家的门又要了一个糕点。罗布长大了,他看上了一个女孩,可这女孩不喜欢他。他割脉自杀,幸亏抢救及时,他活过来又开始绝食。父母哭着说:“天下好女孩多得是,再找一个不就得了。”他固执地说:“我一定要娶她。”
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家庭教育很有启发。在独生子女家庭日益普遍的今天,我们常常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泛滥的溺爱像慢性毒素,会长期渐渐地侵蚀孩子的身心健康,而我们家长却浑然不知。父母无原则无条件地施爱,一味地迁就,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常见。疯狂的溺爱不仅不会促进孩子发展,而且会淹没孩子的前程。父母在生活上大包大揽,该孩子自己做的事家长一律代办,初中生还要喂饭,高中生不会洗衣,大学生还要父母陪读。这样孩子生活不能自理,更不能自立,孩子养成依赖心理,面对挫折无能为力,心理承受能力差,耐挫力小,生存能力弱化,无法适应社会,迟早会被社会淘汰。“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不问对错与否,只要孩子提出了要求,哪怕是不合理的也尽量满足,这样教养出来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偏执任性,骄纵放肆。一个北京少年在英国留学,他以等公交车上学不方便为由(实际上那地方等公交车非常方便),要求父母给他买一辆车,父母也不管他会不会驾驶、够不够法定年龄就给他买了辆车。结果汽车一上路就车毁人亡。溺爱就这样毁掉了一个花季少年。
真正爱孩子,要爱得深,爱得远,爱得有节制。节制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适度的爱。过度的关心,并不能让孩子感到快乐。快乐是一种感受满足的体验,而这种满足感以“感觉缺失”为前提的,一个人在某方面缺失得越多,他的需要越容易得到满足,也越能感受到快乐。过度的关心,孩子不会产生“缺失感”,没有追求,没有企盼,因此体会不到需要满足带来的快乐。欲壑难填,人的欲望不加节制就会肆意泛滥。欲望太多,就会淹没自己。节制的爱让孩子自己在生活中学会自立自强,孩子该吃的苦一定要吃,不可人为代劳。
我们要多给孩子一些逆向关怀,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一个小女孩为了让蛾子免受破茧之苦,将茧子人为划破,蛾子由于被剥夺了磨炼的机会,结果却无法飞起来。挫折教育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课。五味人生,挫折是不可少的一味。挫折是成功的入场券,水到绝境是飞瀑。
如果我们家长怀着好心给孩子过多的爱,就会剪断孩子飞翔的翅膀,就会事与愿违。我们施爱应该是有条件有节制的。爱孩子不是为了哄孩子,不是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欲望,孩子毕竟是孩子,身心发展不够成熟,看不到那么远。你爱孩子,让他成为一个知、情、意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人,为孩子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对社会有益的人。爱他就让他懂得爱,回报爱,由自爱而爱人。爱不是单向注入的,而是多向互动的。不节制的爱就会泛滥成灾,甚至会给孩子带来灭顶之祸。
为人父母者要爱之有度,育之有道。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