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朋友,您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场景一:
公交车上,两个大约两岁摸样的天真可爱的孩子前后座位坐着,一个是妈妈抱着,一个像是爷爷或者是外公搂着。后面的孩子手里攥着一根绳子,绳子顶端飘动着一个大大的葫芦娃气球。显然,前面的孩子被那个花花绿绿的气球吸引了,极力地要去抓那个气球。他挣脱妈妈,下到车的走道上,一个趔趄,差点摔倒,一边艰难地伸着手要抓气球,一边往气球方向靠近。不知妈妈怎么想的,只见她一把抓住孩子,扭了回来,把孩子摁到自己的腿上。孩子更加乱蹬乱动,妈妈边搂住孩子边开始威吓,再动就打你。啪,一巴掌打在孩子身上,孩子在妈妈腿上大哭起来。
专家分析:婴儿生下来就有强烈的好奇心,有好奇的天性和探索世界的欲望,他通过动作来认识、感知、探究这个世界,思维活动离不开孩子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孩子自身的动作。在相对空间里多活动的婴儿日后可见出其智育发展会更好,智商会比一般孩子要高。
场景二:
面包店内,一个三岁大小的小男孩拉住姥姥的手,非买生日蛋糕不可。姥姥把好话说了一大堆,我们是来买面包的,生日蛋糕大,我们吃不了。孩子一点不为所动,照样不依不饶,坚持着,就要买蛋糕。局面在僵持着,任凭姥姥怎样解释和哄骗,小男孩站在那里纹丝不动。姥姥手足无措。
专家分析: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的自主欲求也逐渐提高。他们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展,由对妈妈的全面依赖,向一定程度的自立发展。凡事喜欢自己做决定,喜欢自己来,对父母长辈说“不”,这是第一反抗期,大约在幼儿三四岁时出现。对父母长辈的反抗行为的表现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如果孩子在这一阶段没有反抗行为,大多是因为父母的教育比较严厉,孩子的自主欲望受抑制,或者父母父母过于溺爱,总是有求必应,剥夺了孩子自我发展的机会。研究表明,经历了反抗期的幼儿,其成人后自主性强;而未出现反抗期的幼儿,其成人后有自主性和主动性缺乏的倾向。
场景三:
钢琴课上,小林一边弹琴一边泪水扑簌簌地往下流。一点点地矫正,一遍遍地练习,小林烦躁不已,不耐烦地应付着。妈妈在一旁坐着,每当小林不好好练习,有点懈怠时,就啪地一巴掌朝小林的手打去,嘴里不停地教导着:看人家小雨都练成小钢琴手了。
专家分析:孩子的智力在哪方面有优势,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自身所具有的潜能和天赋也是不一样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会在某一方面有优势。做父母的要善于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发现其兴趣和优势,挖掘其潜能。按照孩子的天性来培养孩子,要顺性而为,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切不可盲目跟风,看见别人学什么也让孩子学什么。
场景四:
客厅里,妈妈和上初二的女儿在激烈地争吵。妈妈:你考了那么一点分,还想去玩?休想!女儿:我在我们班里还是上中等呢!妈妈:看我的同事你赵阿姨家的格格,人家是年级第一!你呢,才考了个年级第八十,你,你快气死我了!女儿:那是人家赵阿姨会管!阿姨从不吵格格,你天天吵我,我都被你吵傻了,怎么会考好!我偏出去玩,你管不着!我已经是大人了!说完,甩门而去。只留给妈妈的一声重重的摔门声,妈妈一屁股瘫坐在沙发上,泪水流了下来:自己的教育彻底失败了。
专家分析:青春期的孩子随着身体的剧变,心理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突然急剧膨胀,要以成人自居,要求父母给自己成人式的尊重和信任。以自我独立为荣,以依附受制于父母为耻,不顾一切地要维护自己的独立和自尊。同时,急于摆脱儿童时的一切,要重塑自我形象,寻找新的处世规则,尝试新的行为标准,在种种探索和尝试之中,往往遭遇挫折,内心十分痛苦;再加上学习成绩的压力,对异性同学的好感、对性知识渴求而实际上造成的压抑等,造成长期的困惑、孤独、苦恼等的消极心境。这一阶段,他们最需要的是理解、尊重、帮助、鼓励、引导,而不是责骂、讽刺、挖苦等打击。评价孩子应全面、科学,不能把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育子观。不能拿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孩子比,因为这会造成他还没有别人在你心目中的地位更重的误会。假如您在单位里,您的领导经常当着您的面表扬您的同事,而总批评您,您的心中会是什么感受呢?
为人父母,您准备好了吗?您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您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否遇到了一些困惑、苦恼,甚至是无可奈何、伤心失望呢?请您快快来学习我们中华家庭教育网的家庭教育专业课程,学习了课程之后,您所有的困惑和无奈就会烟消云散;学习了课程后,您会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家庭教育是神奇的,有着无穷的魅力,她会使您和您的家人变得更幸福、更和谐,她会使您的生命充满活力,焕发昂扬的生机。家庭教育是奇妙的,有着无尽的迷人的风采,她会使您气质不凡,高贵美丽,使您的人生更加有价值、有意义,提高您的生命质量;她的迷人的风采还表现在她能使每个学习了家庭教育的人,投身于她,献身于她,并愿意为之终生奋斗。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