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二)
可行性: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势在必行,那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我认为,我们应该按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制订科学的训练体系、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第一,创设语境,鼓励学生“敢说”。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不大敢说话,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传统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师道尊严”、“大人说话小孩听,别插嘴”,“你不说话,别人不会当你是哑巴”,反映在课堂上便是“我讲你听”的教师“一言堂”。另外,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生理变化,尤其是第二性征的出现,导致了学生自我封闭害羞的心理产生,因而,学生不敢也不愿、害怕多说话。
为鼓励学生敢说,我们教师必须创造良好的“语境”,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首先,我们应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培养学生敢说、会说的能力,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摆架子,要充分利用“体态语言”,鼓励学生,允许学生平等地与自己讨论,要欣赏成功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成功。其次,要引导学生打破自我封闭、害羞的心理状态,自觉“对外开放”,训练学生适应“语境”的变化,大胆发言。有些学生在小“语场”敢说,大“语场”不敢说;熟悉“语场”敢说,生疏的“语场”不敢说。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使“语场”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内外结合,反复训练,使学生“敢说”。要鼓励沮丧的学生,让他们保住尊严;要唤醒自卑的学生,使他们发现自己;要爱护出错的学生,使他们多受启发。
第二,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能说”。激励学生敢说,这是第一步。学生敢说,但有时却又无话可说,或者想说而又说不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艺术处理,选准刺激学生说话的兴奋点,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或者非说不可,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思维紊乱的人,一定说不好话。只有思维清晰而又有层次,语言才会清楚而又有条理。所以,思维训练和说话训练应是同步进行的 。
基于以上两方面,我们应把说话能力的培养与听、读、写的培养相结合,整体培训,才会真正使学生“能说”。在阅读教学中,可根据课文内容及教学重点、难点,有目的地提出问题,或复述、或概述、或辩论、或作专题发言。学生每节课都要想问题、提问题、讨论问题,再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反复训练,思维和说话的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在作文教学中,则可让学生口头作文,这是发散思维的训练。 学生会想,会思维,也慢慢会说了。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