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给淘气的孩子以宽容

14年前 [01-08 11:49 周五]

                                                                                                         
 在《血色浪漫》中,钟跃民、张海洋、袁涛、郑桐等人,

从小就不是什么好孩子。 他们不爱学习,打架斗殴,拦截女孩搭讪,油嘴滑舌,不守规矩。  后来到了部队,几个人还常有打架、不服管、偷鸡

等“恶行”。 即使后来都成人成家成才,还时常显露出以前的“顽主”像,人没个正形,话没个正经。不过,说他们不是好孩子,但也说他们是坏孩子也似乎不妥。他们挺有正义感,讲义气,也勇敢。如果这算坏孩子,那坏孩子真要比好孩子还要好了。
  感觉他们的实质还就是顽皮、淘气。所以要给他们界定,其对立面应该是“乖孩子”,而他们就是“淘孩子”——淘气的孩子。
  所谓淘气的孩子,是那种有旺盛精力、脑子活、鬼主意多、不守规矩、爱搞些恶作剧的孩子。
  淘气的孩子和多动的孩子也不是一回事,虽然两者都表现为“多动”,但后者的“多动”,并非前者那样有目标、有预谋、有兴奋、有坚持(笔者曾有“多动缘于不能兴奋”的专文)。
 在现实中,除了淘气的孩子他们自己,其他人几乎没有对他们能认同的,更别提喜欢了。但淘气的孩子,确实有很多优点。
  在部队时,军长就夸钟跃民是个有创造思维的战士。因此军长特别注意上了他,也特别青睐他。
  所谓有创造思维,还不是不墨守成规,不循规守矩,不人云亦云,不迷信权威。
  而淘气的孩子,由于精力旺盛,思想活跃,现实的生活使其难以获得很多心理需求的满足,现实的约束又使其感到压抑,因此他们非得干点不同凡响的事,获取些新奇的刺激,赢得他人的关注,所以就思想容易出圈,言行容易出格。
  这便是创造思维产生的“沃土”。
他们思维活跃,因此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多,也往往很奇妙,很管用。
  某中学某班的高三级学生马上就要面临高考了,这一段,老师安排的自习课特多,大家都埋头复习,不管其他。
 这个班教室前后有两个门。走前门的同学还挺自觉,一直随手关门。可后门就不同了,总有一些健忘和不自觉的同学视而不见,门常敞开着。坐在后门附近的晓哲,起身刚关上门,一会儿又有人推门进来。一节课里,晓哲要起身关N次门。
  第二天上午上自习课前,从后门进出的同学,忽然都开始自觉地关门了。有人想一定是晓哲告诉班主任老师,给大家提要求了。下课时,好友问起缘由。晓哲笑着说:“这种事还要老师操心,那就太缺乏创意了。一会儿跟我从后门进教室, 你就明白了。”
 伴着上课铃声,好友和晓哲从后门进教室。只见门上贴了一页白纸,上面写着一行字:关门者考北大,不关门者考电大。
 这真乃是心理暗示法的活学活用。
 要是一般好学生,乖学生,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无非就是告老师,或者写的正规的告示。淘气的孩子有活力,他们一般的是闲不住的,总要在围绕着某种目的在“动”着,大脑的,言行的。    
  冬天,维佳一家在壁炉前闲坐。母亲见维佳的哥哥不见了。便问维佳:  “你哥哥到哪儿去了?”
   “可能下河去了。”
   “下河去干什么呢?”
   “有两种可能。”维佳说。
   “如果冰厚,他可能在溜冰;如果冰薄,他可能在游泳。” 反正都不是闲呆着,都是在投入地做着他喜爱的事。
 这样的人容易有热情,有活力,因而就有魅力。
 周晓白为何那么喜爱钟跃民?还不是钟跃民敢爱就敢追,敢追就爱说,爱说就善逗,善逗就抓人。
 死死追求秦岭的楚良,要长相有风度,要成功有财富,要人品有善良,要忠诚有痴情,几乎哪点上都比钟跃民强。但你还是觉得他没有钟跃民有魅力,因为相对来说,他还是显得太正经、死板、文气了一些。
 常说“男孩不坏,女孩不爱”,这里的“坏”,不应是品质道德含义上的,还是活力、浪漫、创造、新奇方面上的。
 淘气的孩子若能有正确的价值观,不偏离人生的征途,往往能成大才。
  在《亮剑》,你记不记得团政委赵刚曾讲过一句话:“乖孩子组成的部队,听话守纪律是没问题,但往往没有淘气的孩子能打硬仗,恶仗,淘气孩子往往能干大事,这样的部队,往往战斗力特别强! 
  以抗震救灾小英雄为主人公的报告文学《震不垮的川娃子》近日出版。以时下标准衡量,这群抗震救灾小英雄中的大多数算不上“好学生”“乖孩子”。他们成绩不算拔尖,表现不那么循规蹈矩,甚至还有些调皮捣蛋。
 然而,就是这些不算“好学生”的孩子,却在汶川大地震这样的旷世劫难面前迸发出非凡的光芒:他们在危难关头奋不顾身,在天崩地裂的时刻救助他人,和大人一起住抗震棚、吃压缩饼干、搬运物资、救助伤员。 
  现在经常有家长带着自己的淘气的孩子来找我,很多是学校要求的或推荐的,意思是他们的孩子不正常,在学校太活泼好动,因此要好好测一测,然后再治一治。
  但在我看来,这些孩子没什么不正常的,甚至还可以说很不错。要说他们有什么不正常的,那就是他们在精力、活力、思维的活跃和敏捷、好奇心上,有些太超常了。噢,你小学课堂上形式那么死板,内容有那么简单,这么小的年纪,既不需要为社会做贡献,也不需要为家庭分忧愁,既没有什么社会活动,也不到谈情说爱的年龄,那你说,那他们那些多余的精力该往哪儿放?如果指望他们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在那儿认真地、投入地听他们已经明白的、没有兴趣的内容,是不是到显得很不正常?说来说去,还是我们的看学生的标准有些不正常。
  现在的老师,面对班内几十名学生,面对教学评比和教育管理的巨大压力,无法同时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需要。在课上既要保证教学进度,又要对干扰课堂教学的学生严加管束;课下既要备课、看作业、搞科研,又要处理心智尚未发展成熟的孩子们随时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对那些不听话的、淘气的孩子容易看不顺眼, 失去耐心,将其视为“害群之马”急欲推开。 但这不能怨老师,还是需要我们全民改变孩子的教育观念、成才观念才行。
   冰心说,“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实际上,“好孩子”与“淘气孩子”之分与儿童观和教育观有关。即使是一个淘气孩子,从了解儿童、相信儿童和尊重儿童的观念出发,可能就会觉得这孩子很正常甚至挺可爱;反之便会觉得这孩子讨厌。
   丘吉尔作为二战期间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早已为众人所知。可鲜为人知的是, 他在少年时期竟然是个“淘气包”。7岁那年,丘吉尔被父母送到一所名为圣乔治的贵族子弟寄宿学校读书。每个学期结束时,他就会带着一张“写满劣评”的成绩单和满身疤痕回到家里。从一份1883年丘吉尔9岁时的成绩单上看得出来,他的功课大多都较差,地理成绩也“一般”,只有历史和绘画课的成绩“很好”。此外,老师给他的评语是“淘气”和“贪吃”,是个“资质平平的孩子”。
  有人问主持人王刚:“你小时候是不是特别淘气呀?”王刚狠狠地回答说:“岂止是一句淘气就能概括?!而根本我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孩子!那时我不停地恶作剧,不断给老师和学校制造各种麻烦。现在你可以去我的母校打听,王刚上小学4年级是什么样?所有的教师、同学包括同学的家长,肯定都是嘬着牙花子对我的童年恨得咬牙切齿,那时我母亲都不敢去学校开家长会,因为一去就必然会遭到老师和同学家长的一致谴责。
  
因此,对淘气的孩子,应该给予最大耐心的宽容,并加以最大诚意的引导,这样非但不会使其落后,堕落,而且必会使其成才,成大才。
  我曾经和不少事业颇有建树的医院院长、学校校长、企业经理交流过,他们都提到他们少儿时代颇为顽皮,淘气。但他们同时几乎都还特别提到让他们走入人生正轨、最终能成人成材的关键因素:父母对他们的包容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以及到懂事时,一个好老师对他们的启发和引导。
  未来的社会,充满着竞争、困难、压力、危机,因此,无论是学校、社会,还是家庭,都不能搞现在这种只希望孩子都老实听话的“缺钙式”的应试教育。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所谓“好学生”,大多数是百分加听话的“乖孩子”(我们小时候称之为“五分加绵羊”),唯老师命令是从,缺少个性、韧性和创造性。
  很难设想,一个遇事唯唯诺诺、不敢想不敢言不敢为的人,会在压力和困难面前,表现出优秀的心理素质,以及解决问题所需要智慧和创造力。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