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别忽略言行 对孩子的暗示效应(转)

14年前 [06-03 13:31 周四]

                                         别忽略言行 对孩子的暗示效应

http://www.youth.cn   2010-06-03 08:52:00 中国青年网

  早起的时候,儿子在客厅拿了一个小面包吃。我问他:“给妈妈咬一口,可以吗?”他把面包咬在嘴里,眼睛看着我笑,然后,原本坐在我身边,还把屁股挪离我远了点,虽然没明确说不,但是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凑巧先生从卧室出来,我就对他说:“你看儿子我要面包他都不给。”先生就说:“儿子真乖,给爸爸吃一口。”结果儿子非常高兴地把面包递到他的嘴边,然后先生又对儿子说:“去给妈妈也吃一口。”儿子开心地把面包递到我跟前让我吃。

  这件事之后,先生对我说:“不要对孩子进行负面暗示。”我点头称是,立刻想起从儿子很小的时候开始,每次先生不在家我们吃好吃的东西,我总对儿子说:“给爸爸留。”所以现在他即使在外面吃东西如果爸爸不在身边,他也会自己说:“给爸爸留。”即使是自己喜欢的食物,只要一说“给爸爸留”,他也会忍住不吃。

  暗示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身为家长,的确不可小瞧了自我言行对孩子的暗示作用。

  在儿子一周岁多的时候遇到的两件事情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一件事情是儿子与一个小朋友一起抢气球,小朋友没有抢到就躲在妈妈的身后,哭着抱住妈妈的大腿不放。我赶紧去商量儿子把气球还给小弟弟,待儿子抱着气球递给小弟弟的时候,孩子还是缩在妈妈的身后哭个不停。妈妈气恼地把儿子从身后拉出来,斥责他说:你真是个胆小鬼,自己不会去抢吗?总是一副熊样。孩子哭得更凶了,我抱着儿子站在一旁真是非常尴尬。

  还有一件事情是有一天我正在小区里跟在儿子身后随他走台阶、过小桥。在小区的一角,突然听到一个孩子的大声哭,接着就是妈妈非常严厉的声音,“你再咬妈妈,妈妈就不要你了!”我定神看去,那是一个小女孩,正在往妈妈的怀里扑,妈妈表情严肃,用手使劲地往外推她。孩子依旧大哭不止,并继续努力扑向妈妈的怀里。

  这两位妈妈给我的感触非常大。在儿子长大的过程中,我和老公从来没有使用过类似的语言,大多都是赞赏的语言。如你真聪明、你真棒、做的真好、做的太好了,即使是儿子有急躁哭闹的时候,也是尽量使用温和的语言,而不是下定义,如你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这对于孩子树立自信心非常重要。在和其他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儿子是能拿到玩具就玩,玩过之后还给人家的时候说谢谢;若是拿不到,也不会不停的哭闹,而是去玩别的。现在则学会了用自己手里的玩具去和别的小朋友交换玩具,学会分享很难,尤其是这么小的孩子,但是别人的玩具也不是你想抢就能抢的,除了要征得主人的同意外,还要懂得需要你付出你所喜欢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似乎每个母亲都会经历被孩子咬到的情况。记得儿子第一次咬我的乳头的时候,我对他说:妈妈很疼。姥姥曾告诉我说如果孩子刚开始咬你,你一定要立刻打他屁股制止他。我没有这样做,而是用了小巫所讲的告诉他妈妈很疼。儿子也再没有咬过我。现在,他对我表现的亲密方式就是亲亲我的脸,因为每次在我向他表示亲密与喜爱的时候都是亲亲他的脸。当我偶尔碰了头表现出很疼的样子时,他就会学我的样子摸摸碰的地方,然后把芦荟胶递给我,因为每次他碰伤了我都是给他抹上芦荟胶。从儿子的模仿行为上可以看出大人表达爱的行为方式对孩子的影响真的很重要。

  在儿子成长的每一天,都在不断地遇到新的问题。有的时候我做得很好,而有的时候我又做的不够好,而且关键的问题是当我做错的时候我自己还没有意识到。

  亏了先生的提醒,让我思考和反思,同时也让我不断地成长,学习去做一个母亲,不仅仅要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而身为父母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就在影响着自己的孩子。也许他本不是一个胆小鬼,但是妈妈的话成为了“咒语”,使孩子日后真的成了一个胆小鬼。也许妈妈的本意并不会“不要自己的孩子。”但是孩子却以为妈妈会离开自己。在爱孩子的过程中,除了有无微不至的呵护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责任,那就是教会孩子能够爱,更要恰当地表达爱,而父母言行的暗示极为重要。

  儿子的身上不是没有毛病,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激励与强化他的积极行为,忽略甚至淡化他的不好的行为。忽略而并非漠视,关注而不是干预。同时,身为家长也要不断反思,也许自己无意识的暗示已经对孩子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积极的尚属幸运,如果是消极的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文/蝶舞轻灵  

 http://news.youth.cn/jk/201006/t20100603_1249333.htm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