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学习共情

14年前 [04-22 17:09 周四]

第一次听到“共情”这个词,是在领女儿拜见来校演讲的一个教育专家,我说:我很理解女儿啊,也很同情她的遭遇的。但专家说那不是共情,于是对“共情”两个字感觉很神秘。带女儿看心理专家的过程中,专家又提到了“高度共情”,让我疑惑了又疑惑,狠下心要去报心理咨询师的时候恰巧看到了中华家庭教育网的函授大学招生简章,走进来才对“共情”这个词及运用有了一些了解,笨拙地学习着应用,也感受着它的魅力。

女儿从小是一个很随和的孩子,喜欢帮助人,很少与人发生冲突,替别人想的很多。但是2009年春季,我却发现她有了很多异常举动,如做作业的时候,外面如果有孩子的吵闹,她很反感,很浮燥,会冲着外面大喊。惊讶的我会大声呵止她。再比如夏天有一次带她和哥哥出门,走到超市停车场,恰巧有一位年轻的母亲不知道什么原因与看车的老大爷发生了争吵,在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女儿已经把手中拿的矿泉水瓶扔向那个年轻人,然后很生气地跑了。惊鄂的我和外甥大声地训斥她:雨儿,管闲事也不能用这种方式,也得注意保护自己。而女儿依然气呼呼地说:我就是看不习惯这种欺负老人的事情,怎么啦?然后每次出门只要是碰上类似的情景,她一定会恨不得跟人家拼命。我却不知道应该如何疏解她的这种情结。

十二月,参加中华家庭教育网的学习之后,对共情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开始学习着应用。有一次,带她买衣服,在一家店门口,看到里面有一件小棉袄很漂亮,专注的我进去直奔衣服而去,然而一回头发现女儿已经跑了。赶紧跟着出来发现女儿已经很生气。再三追问才知道,原来店里面有一个四岁左右的小男孩,因为在外面玩把衣服弄脏了,母亲正在很生气地训斥他。如果是以往,可能我又会埋怨女儿太多管闲事,父母教育孩子是应该的,人家教育孩子嘛,虽然方式不太对。但是这一次我一下子想起了书中提到的共情。跟女儿说:对不起,你看妈妈只关注衣服了,没有注意到。女儿说:你们大人就是这样,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我说:是,就是呢,妈妈接受你的批评。你看到那个妈妈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训斥孩子是不是不高兴了?女儿说:能高兴吗?一点也不顾及孩子的自尊。再说小孩子弄脏衣服不是很正常的吗?是衣服重要还是孩子重要?我说:是啊,当然是孩子的快乐最重要。这时女儿的情绪已经稳定了很多。我说:如果当时妈妈能够早发现,咱们也可以帮那个小孩跟妈妈沟通一下的。女儿说:算了吧,你们大人能听吗?我说:有可能吧,现在确实有一些家长不会教育孩子,需要学习,所以才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正在普及家庭教育,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享受到快乐。你现在还小,也许还没有能力帮助他们,但是长大了,只要你有爱心,学到本领,也可以帮助他们的。女儿说:嗯,我现在没有能力,将来我有能力了,我一定会帮助他们。

进入青春期的女儿,对社会、生活有了很多关注,她不再是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每次出门女儿总会看到社会中一些不公平、不道德的事件,而我不再如以往一样总是否定她,而是在肯定理解之后再慢慢疏导。

女儿现在已经有了很大进步,有一天,她跟我说:妈妈,你说,我今年去学游泳还会和去年一样吗?我说:嗯,我觉得你应该不会了。女儿说:我觉得我也不会了,去年的情绪太不正常了,处在心理亚健康阶段,反应有点太激烈了。

2009年的夏季,女儿和外甥还有好朋友小雪一块报了游泳训练班,第一天非常开心,女儿悟性很高,老师其实是出于好心,本想让她多学点,所以采取的方式严厉了一些,处于心理低潮的女儿开始反抗,跟我说:妈妈,为什么男老师都这么厉害?特别是好学生。我安慰女儿说老师是为她好,想让她练的更好一些,咱们可以跟老师商量一下。第二天早上,我跟老师提了一下,说带女儿来只是想让她体验一下,并没有想让她一定要达到什么程度,希望老师能够多鼓励她一下,多给她一些自由练习的机会,学习是需要兴趣的。但是从随后两天的效果来看我的沟通是无效的,老师还是一次又一次的惩罚女儿,一百二百个动作的罚,最终把女儿的兴趣罚没了,看女儿心情不好,我也没有强求女儿一定学完。当时也还有一个想法,就是通过外甥和她自己的对比,让她明白有一些事情是需要坚持的,人不能总是靠天赋,本来对游泳悟性极高的自己,最终没有成功,而表现平平的哥哥和妹妹却学有所成。

现在女儿重提此事,让我也有一些欣慰,知道她开始反思自己。

近来,看李跃儿的巴学园式的教育,里面曾提到了一个小女孩子,说她有一天上学迟到了,老师要惩罚她。于是有了与老师这样的对话:

  老师:“你怎么可以这样?上学是不可以迟到的。”

  女孩:“请你不要这样对我说话,我可以跟你到你的办公室去解决问题。”

  老师:“那你坐下吧。”

  女孩:“我明天可以不迟到。”

  但是第二天,她又迟到了。敲门进入教室后,她立刻对老师说,“我跟你去你的办公室吧。”结果老师还是让她坐下了。这之后,老师仍会对其他小朋友疾言厉色,却再未训过这个女孩。

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女儿听,告诉她:我们那个年代的老师接受的是传统教育思想,在学校学到是如何传授知识,没有接受过心理学的学习,而且又是在“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中长大的,难免会出现打学生的状况,但是我们遇到了可以像这个小女孩子一样想办法解决,维护自己的权利。老师,我可以改正错误,但你不可以打我。爱人在旁边提示说:前提是得尊重老师,给老师留面子。女儿有些认同,但是并没有完全接受,她说:并不是所有老师都管用的。

其实女儿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在我写这一段文字的时候,同事说女儿学校有一个同女儿一样学习优秀的孩子因为看不惯老师一节课一节课地打学生,休学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