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的临近和志愿填报的开始,考生和家长都进入了最紧张的备战状态。近日一项针对毕业班的调查显示,学生和家长目前最希望得到的不是各科目的复习指导,而是心理疏导。近几天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接待了许多为填志愿而闹意见的家庭,从咨询情况看,在填报志愿阶段,家长们需要避免四大误区。
孩子从小学入学到如今参加高考,苦读了十二年,家长也是日夜操劳,“陪读”了十二年。终于熬到了选择志愿,决定前程的时刻。作为考生家长,心里像碰到了五味瓶,紧张、焦虑、兴奋、茫然……说不清是什么滋味。经常是按捺不住自己焦急的心情想为孩子出谋划策,结果得到的却往往是孩子的冷眼。想放弃不管,随他自己选择,又担心他对自己负不起责任……前来咨询的家长中,绝大多数都遇到这样的情况。但在这样的焦急中,家长需要注意调整心态,避免走入误区。
误区一:争面子选名校越俎代庖
一位在校成绩优秀、个性很强的高考考生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咨询中心面询,原因是父子之间因为在志愿选择上发生了激烈的争执。父亲坚持让孩子把某名牌大学当作志愿的首选,因为这所大学的名气大,条件好。而且孩子成绩优秀,凭借孩子的实力,考上这所大学绰绰有余。孩子并不反感这所大学,但遗憾的是这所大学里没有孩子喜爱的专业。原来,孩子出于个人爱好,从小就对航天特别感兴趣,心中已经埋下了“将来一定要从事此项专业”的想法。而就在填报志愿的关键时刻,这潜藏在孩子心中多年的种子终于“破土发芽”了。父子俩为选择学校问题僵持不下。最终在咨询人员的调解下,父亲终于答应尊重孩子的意愿。
误区二:让孩子替自己实现梦想
还有些家长自己年轻时就一直有从事某行业、考上某大学的梦想,但没能实现,于是到孩子高考的时候就极力主张孩子报考自己曾经心仪的高校。
许多家长劳心费力的为孩子选择学校,个别家长甚至动用了所有可利用的“老关系”,然而孩子却一点不领情。用考生的一句话就是:“他们在为自己的‘梦幻’选择学校,让我们去圆他们旧日的梦想,我应该承担这种义务吗?我有自己的路要走,家长的意见我根本就没想考虑”。孩子的话可能让家长听着刺耳,但讲出了一个事实,将来进入大学读书的是孩子,不是家长,为此,家长必须尊重孩子就学的选择权,要慎重考虑考生自己的意愿。
往年已经有很多惨痛的教训让“独裁”的家长们后悔不已。一些考生在考入父母为自己选择的学校后产生严重逆反情绪,每天玩电脑游戏,等待学校发劝退信。有的拿着父母给的学费自己做起了生意。很多考生因为所考的专业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设法转系甚至退学。
误区三:不了解孩子水平盲目乐观
家长要为孩子选择志愿,就要事先了解孩子真实的学业水平。一些家长经常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很了解孩子的学业情况,其实并非如此。孩子回家常常是报喜不报忧,不能实事求是地反映自己真实的学习表现,由此误导家长是常见的事;周围人顺情说的好话,虽然也在情理之中,但也会给家长一个假象,看不到孩子的真实表现。个别与老师有成见的家长,更是把老师的评价不当回事,甚至会认为老师对孩子有偏见,其实这样会丢掉考生身边最有价值的“高级参谋”。
不久前一位家长找到咨询中心,说老师低估他的孩子,不许他报考香港中文大学。咨询老师了解到,这位家长所说的考生,学习水平仅算中等,远达不到香港中文大学的录取要求。但家长认为,孩子口才好,人缘好,自理能力强,特别适合到香港读书。
咨询师提醒家长,只有在正确评估孩子的学业水平才能后,才可能分梯度选择志愿学校。家长应该多方收集大学招生的信息,了解学校的招生要求。同时要与学校和老师多沟通,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孩子的真实水平,做到准确定位。
误区四:不顾及孩子爱好只选热门
一些家长对所谓的“热门专业”情有独钟,他们认为,选了热门专业,以后就业就不用犯愁了。但家长们应该清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长、爱好是学习的助力器,身体状况对完成学业的作用也不可忽视。选择未来就读学校,考生各方面的素质条件都应得到充分考虑。不能因攀比而强弩,也不要因屈就而埋没才华。毕竟上大学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纸文凭,大学的学习应该与未来孩子的工作保持相对应的关系。试想,一个人能在自己的一生中从事一项与自己兴趣相投,与自己的特长吻合的工作该是多么幸福。对于那些爱好、特长比较突出,努力方向比较明确,知识积累的指向性和专业意识都比较强的考生,在选择志愿的时候这一因素是一定要兼顾的,除非他们的特长、爱好毫无社会价值或与社会道德相违背。
志愿的选择与考生今后历经数年的学业奋斗生活密切相关,更可能关系到考生未来的职业选择,为此家长一定要与考生协商探讨,认真分析自己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知识积累,资源优势,认真选择志愿。
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温方
http://www.chinanews.com.cn/edu/edu-fmxt/news/2010/05-11/2275452.shtml
明天高考志愿填报工作就将开始了,考生和家长们在选择填报高考志愿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三个原则。
原则一 从个人实际出发
从个人实际出发,这需要从五个方面加以考虑:
1、要正确定位。这其中包括两个定位,一个是给大学定位,另一个是给考生定位,这就是知己知彼。给大学定位,依据是市高招办提供的全市三年高考录取统计资料,从资料中可以找出某所大学所在录取批次中的位置。给考生定位,依据平时成绩和一、二模成绩,找出考生在全区考生群体中的位置,注意不是看分数而是看名次。区县高招办都依据模拟成绩划出参考线,考生可以依据参考线来定位并设计出志愿方案。
2、要正确对待报外地院校。每年外地院校在京计划招生人数约占总计划1/5左右。是否报外地院校要从个人和家庭的实际情况出发,由考生和家长决定,我们需要提醒的是:不要白白浪费这1/5录取的可能性。但是报考外地的考生也要注意,对于热地区、热院校、热专业及招生人数少的学校和专业,最好放在一志愿。
3、要防止出现从众心理。在选择志愿的过程中有的考生不从个人实际出发,哪儿热往哪儿挤,这样盲从会失去或减少录取的机遇。
4、要注意前瞻性问题。既要看到进口,也要看到出口。不同需求的人,考虑和选择的重点应该是不一样的。例如:准备出国的人,学校的牌子、知名度,特别是在国际的知名度是重点;准备继续深造的人,哪些学校、学科对继续读硕士、博士有好处是考虑重点;准备毕业后就工作的人,应重点考虑所学专业、分配前景如何,人才需求前景如何。
5、要把握好心理承受能力。填报志愿时,报高了一旦失误也许会名落孙山,报低了录取结果出来又会后悔。考生在选择志愿的时候,必须慎重地把握好“风险”与“保守”的度,既不可盲目高攀,也不能过于保守。
原则二 选好每批一志愿
每所院校都首先提取第一志愿考生的档案材料审阅,如录取不满时才提取二志愿(平行志愿)考生档案,因此,第一志愿考生处于最佳候选位置,这就是一志愿优先权。如果第一志愿选择不当,不但会很容易地失去最佳候选位置,而且会给下个志愿的录取造成困难。第一志愿既然这么重要,如何去选择它呢?
一般来讲,拟报志愿要以这所大学录取的平均分为基本参考,不要以最低分或最高分为依据,最好留有一定的余地。文科考生报顶尖名牌最少要高出一批控制线100分左右;报一般名牌大学要高出一批控制线70分左右。理科学生报顶尖名牌最少要高出一批控制线130分左右;报一般名牌要高出一批控制线90分左右。注意今年名牌大学的招生名额在北京有所减少,北大、清华各减10%以上,这个因素报考时需考虑。
对于那些勉强达到或接近一本控制线的同学,在填报志愿时可以把一批志愿报上,因为第一,本市实行的高校录取规则是分批次录取,上一批结束下一批开始,批与批之间无联系,也就是说一批次未被录取不影响二批次的录取。第二,本市实行的是先报志愿后考试的做法,考生的位置分数只是一个估计,一旦高考超常发挥,然而上一个批次的志愿没填报,到那时会后悔莫及。同样道理本科二、三批的边缘考生也可照此办理。对于未达到本科线的同学也应该报本科,因为模拟与高考有区别,有可能高考发挥好得高分,不报后悔无法补。
分数低,未被本科录取或与本科控制线相差甚远的考生,最好在二次填报志愿时能够把专科(高职)也报上,能当年走就当年走,如不会提高很多分数复读意义不大,所以低分同学多务实一些好。
原则三 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需要从四个方面加以把握:
1、选好每批的二志愿。有不足20%的线上考生第一志愿落选,而第二志愿(平行志愿)的设置主要是解决这部分考生的问题。如何选好二志愿,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把握。
一,二志愿校取分要低于一志愿校。虽然在政策上明确规定大学不得拒收非一志愿考生,但同时也规定接收非一志愿考生是有要求的,而且这些要求由大学提出。从以往部分大学招收二志愿考生的要求和做法来看,主要是这几条:①志愿差,非一志愿考生必须高出一志愿几十分且专业服从;②预留人数或按百分比预留;③非一志愿考生分数必须达到已录取一志愿考生平均分;④在一志愿完成计划情况下,可接收二志愿高分考生高50分以上或高出平均分30分以上,不超计划2%-5%。各大学在一、二志愿的录取上是有区别的,所以平行志愿的选择必须把握住一个原则——要低于一志愿,否则等于白报,录取的规则已决定了这一点。
二,把握好志愿间梯度。本科一、二、三批第二志愿为平行志愿可选报A、B、C三所院校。对平行志愿须明确:第一,它是由A、B、C三所学校构成一个志愿;第二,投档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第三,投档检索分先后。所以在二志愿的填写上一定要注意拉开档次形成梯度。
三,当起点低拉不开档次形成不了梯度时不可为拉开档次形成梯度而抬高一志愿。应尽量将平行志愿填满。
四,对于那些一志愿录取率多年达到或接近百分之百的院校,一般不应放在平行志愿上。
五,在选报专业时各专业间也应形成梯度。很多大学在录取时既有志愿差又有专业差,志愿差与专业差是多少,决定权在大学。
2、专业尽量多样化。专业之间冷与热差异很大,即使在同一所院校也是如此。冷与热是不稳定的,相对的,有的专业报考时不热,分配时却很热,这就是常说的“冷”着进去“热”着出来。考生在选报志愿时要冷热搭配,尽量做到专业多样化,以免造成热的到不了手,冷的也落空的局面。
3、要扬长避短。选择志愿从个人实际出发,扬长避短是十分必要的。所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关科目不强的专业要避开,不然影响录取。
选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参看体检情况,千万不能明知不适宜选报的专业非要报。
具备条件的可报一些外地院校,例如西部院校,有机会以低分进入名牌大学学习,对自己一生都会受益。
东城教育考试中心王庆新
链接
填报志愿备好四种资料
考生在填报志愿前应该准备好四种资料:
1、2010年考生必读。里面有今年的政策规定及解释,并回答了考生关心的问题,对于从政策、规定和办法上了解把握高考的全过程有很大的帮助,考生和家长一定要认真阅读。
2、2010年各大学招生章程。刊登在北京考试报高校招生专刊《北京招生通讯》上,此份资料提供了各大学今年招生录取的具体规定和要求考生和家长不能忽视,因为这些都是大学在录取过程中要执行的政策和对考生的承诺。
3、2010年高校招生专业目录(计划),刊登在北京考试报高校招生专刊《北京招生通讯》上,这是填报志愿的唯一依据。 4、2007—2009年的高校录取统计资料。这份资料用数字非常翔实记录了近三年每所高校录取情况,是选择志愿的重要参考。
查阅招生计划 “四看两注意”
刊登在北京考试报高校招生专刊上和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上的专业目录属同一版本,是市高招办发布的,它是考生填报志愿的唯一依据。在查阅招生专业目录时,要做到四看两注意,这四看是:
一看科类。专业目录分艺术、文科、理科三大部分。报考文科的考生只看文科部分,报考理科的考生只看理科部分,只报艺术类考生看艺术部分,科类不要搞错。注意有的院校文、理均招生。
二看批次。专业目录按本科提前、一批、二批、三批、专科提前和普通专科顺序排列,有的学校本科、专科都招生,会在不同批次中出现同一所学校,在填表中要填到相应的栏目中去。
三看院校。在科类、批次已确定无误的情况下,去查看所报院校情况,要看清院校的总体要求。
四看专业。看清专业代码和计划数。
两注意是:第一注意学校的具体要求,如面试、口试、限报语种等,达不到或不具备条件的应该避开。 第二注意认准院校及专业代码,院校及专业名称前面的数字是代码,后面的数字是计划招生数,千万不要搞错。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