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世博为孩子种下梦想 鼓励孩子多问为什么

14年前 [08-12 06:16 周四]
2010年08月09日 09:18 来源:人民日报

  谈起世博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中科院院士王恩多有些激动:世博会特别值得让孩子多看!让孩子在世博会上诞生梦想,但愿有一天,他们回忆成长历程时,能够说2010年世博会成就了我的梦想……

  每个展馆都有好东西

  世博园给王恩多院士留下许多美好印象。“交通、食宿、入场等一系列的事务都是系统工程,没有足够的力量与能力,难以做到这么好。这是一个展示中国力量的平台,也是老百姓素质的集中大展示”,王恩多院士说,“看排队,这么热的天,每个展馆前的队伍都很安静,很守纪律,这不容易,也是一大进步。”

  众多展馆也给王恩多院士留下深刻记忆。“浦西的许多展馆很有科技含量,也描绘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状态。特别是环保概念。”她列举“沪上生态家”说:这个生态家中有许多科技含量很高的起居设施,很方便,让人们看到20年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新能源馆的有些墙面是用竹子和贝壳做的,废物利用。这是很好的环保展示,激发人们爱护地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王院士对省市区馆特别青睐:“每个馆都拿出了最好的东西。河南馆的樟木根雕清明上河图,重达12吨,与中国馆活动的清明上河图不同。它是凝固的,同样栩栩如生。同样值得一看。”

  鼓励孩子多问为什么

  王恩多院士最关心孩子们在世博园里得到什么。

  6月1日,她应邀到公众参与馆与参观世博的孩子们互动,以亲身经历告诉孩子们:我们需要梦想!梦想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自己喜欢的梦都是好梦,但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使梦想成真。

  王恩多自幼萌发了当科学家的梦想,而梦想的种子来源于居里夫人的故事和醉心细胞学的姨妈。姨妈整天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引起了她的好奇心,也跟着一起看显微镜。这给了她很大的鼓励和信心,立志要当一位科学家。

  王恩多的科学之路并不平坦。1965年,一心想做科研的王恩多顺利考研,成为“文革”前最后一届研究生。但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岁月里,王恩多认为收获不大。1978年,王恩多又一次报考研究生,自愿再读一次。“因为读研是当时做科学研究最好的手段。”她这样说。虽然时隔一年后,第一次读研的毕业证补发到了王恩多手上,在那个重文凭的时代,这张证书已经很抢眼,但王恩多却更珍惜再次读研的机会,并取得实实在在的进步。

  1992年,正当科研事业进入黄金期,王恩多突然身患重病,经历了一场大手术。很多人没想到,术后才三个月,王恩多就走下床,动身赴法国合作研究。朋友们大惑不解:命都差点没保住,干嘛要这么拼命?王恩多的回答:科学是自己的第二生命,既然选择了它,就要不离不弃。

  在互动中,孩子们提出了不少问题:自己的梦想怎么才能实现?王恩多语重心长地告诉孩子们,热爱是最重要的,自己的梦想要与自己的爱好相结合,不结合就走不远。就像做科学研究,一定要有好奇心,多问为什么,否则就当不了科学家。

  她建议孩子们,参观世博会时边看边思考,“比如,不同场馆的外形有什么特别?各个场馆的展品都有什么讲究?中国有什么值得骄傲的科技创新?清明上河图上的人物是怎么动起来的?”她还鼓励小朋友们,认真思考城市面临的问题,畅想城市发展的未来科技,通过参观世博会,思索自己有什么梦想,如何实现这些梦想。

  对话现场,王恩多送给孩子们8个字:“脚踏实地、实现梦想。”本报记者 谢卫群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