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湖北孝感 父亲每天乘火车携脑瘫女看病 3年行程12万公里

14年前 [08-31 07:11 周二]
2010年08月30日 07:23 来源:武汉晚报

  “阿姨,你吃!”昨日上午,在孝感火车站旁铁路职工宿舍楼一套简易的两居室里,面对记者递来的饼干,躺在床上的小女孩左丽炜不忙接,却“招呼”记者先吃。

  今年7岁的小丽炜并不是寻常孩子,一岁多时她被诊断为“脑瘫”,当同龄娃娃能爬、会站、会走时,小丽炜只能像个“布娃娃”一般瘫软在床上。

  她无法说出字正腔圆的拼音字母,也认不得拆分后的“1234”,但她懂谦让,会唱歌,还能背唐诗———即便吐字不清,但有模有样。

  小丽炜的成绩,都来自父母从不放弃的努力和无微不至的照料。7年来,他们一直抱着孩子四处奔走求医,先后在两家医院附近租房4年,只为女儿能按时接受治疗。2008年起,母亲向艳华重返岗位,父亲左俊初是铁路系统职工,干脆每天抱着女儿坐火车来汉看病按摩,风雨无阻。近3年来,总行程达12万余公里。

  折翼的天使

  2003年3月11日,是左俊初永生难忘的日子。这天妻子向艳华阵痛发作,当晚10时,在孝感市中心医院,夫妻俩迎来自己的小天使———大大眼睛、皮肤雪白,6斤1两的小女婴。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可爱的天使,未曾展翅便已折翼。

  在向艳华顺产过程中,孩子一度滞留产道,生不出来。经过4个多小时的漫长等待,当孩子终于落地的一瞬,医生发现孩子的啼哭像缺了一口气,“哇哇”几声便戛然而止。更严重的是,孩子很快出现呼吸微弱,手指也始终保持外翻,医生立即将其转人该院新生儿科。

  这是左俊初夫妇的第二个孩子,意外失去头胎的阴影还没散去,他们又得知了孩子可能“保不住”的噩耗,夫妻俩都懵了。只是他们此时并不知道,日后还有更多艰难的考验。

  一周后,妻子出院了,孩子仍躺在该院新生儿科的温箱里。经检查,医院诊断孩子“脑部积水”,医生建议左俊初带她去武汉大医院瞧瞧。可孩子住院一周,已花费了近万元。本不富裕的左家实在无力继续承受高额药费,只有带孩子随姑姑回到广水乡下。

  漫漫求医路

  当女儿六七个月大时,却连头都扬不起来。一岁多了,还只能躺着。

  2004年中秋节,左俊初说服妻子带小丽炜前往省妇幼保健院。经过检查,医生的诊断犹如晴天霹雳———————————缺血缺氧性脑病,属于典型严重脑瘫!妻子当场恸哭起来。

  左俊初也愣了,但几乎没有迟疑,夫妻两人决定带宝宝住院治疗。两口子将准备在汉买房的六七万块钱全取了,没想到三四个月下来,给花了个精光。听说脑瘫儿按摩及康复训练每天不能间断,左俊初让妻子办了停薪留职,自己则将承包的铁路上红外线维修点缩减至一个,就在医院附近租房,每天送女儿按摩、训练。夫妻俩一个月不到2000元的工资,全投了进去,常常还要借债生活。

  等候治疗的患儿不少,为了早点让女儿接受下一轮治疗,左俊初甚至每天凌晨两点就起床排队,让丽炜能第一个接受按摩。

  坚持了两年后,经人推荐,他们又找到武胜路的市按摩医院儿科主任梁静,这位盲人按摩师检查后,郑重地对左俊初说:“孩子只是单纯痉挛性脑瘫,还有救,你要是放心交给我,我一定尽全力治好她!”夫妻俩信心大增,连忙从省妇幼旁边搬到按摩医院附近,每天风雨无阻,带着女儿治病。

  弯曲的父背

  梁静的治疗室有时让人“害怕”,那里常常传来孩子“哇哇”的哭叫声———那是脑瘫患儿们在进行肢体功能矫形时,因疼痛而哭喊。每次哭喊都让亲人们撕心裂肺,梁静也难过得直蹙眉头,但该做的步骤一个也不能少———翻转、摁压、劈腿、捏揉……每个动作都拿捏准确、到位,这样孩子才能尽快好转。

  陪着女儿治疗久了,左俊初对梁静的手法看得烂熟于心。每天按摩完回到狭小的出租屋,他也丝毫不放松加强训练,继续给小丽炜“上小课”。女儿疼得直哭,她不明白父亲为何这么狠心,每天拉开她僵直的手臂,扳动她无法打开的腿,可是左俊初心里明白:停下来就意味着放弃。为了孩子,现在疼一时,以后好一世。

  见左俊初每天弯着腰一步步扶着女儿来回走动,旁人好心劝他用绳子绑住孩子走,自己在后面牵一牵也省力些,他笑一笑依然坚持。“用绳子我就不知道孩子的力到底出得对不对,我用手扶着能清楚地感觉到她的行动,能随时扶正她。”

  腰酸得直不起来,就捶一捶再继续,从酸到痛,从痛到麻,左俊初就这样挺着麻痹的腰背,一遍遍扶着女儿学走路。他也因此落下腰椎痛的毛病。

  半年左右,初显成效。女儿的手变软了,常常踮起的脚也平了,会喊爸爸、妈妈了,还能说一些简单的词。当小丽炜见到奔流的汽车,会兴奋大叫“车车”的那一刻,左俊初夫妇从心底里笑了出来:“再苦、再累,只要娃娃好,我们都愿意”。

  父爱不言弃

  2008年,因为单位改革,向艳华不得不回到孝感上班,每次随列车出勤,三天才能回一趟家。为了更好的照顾女儿,左俊初请求调回孝感站,一家人搬回了孝感居住。

  为此为了孩子能继续接受专业的按摩及康复治疗,左俊初决定每天“赶火车上武汉”。他每天5点就起床,帮女儿穿衣、洗漱,做早饭,再抱着孩子赶早上6时20分的火车到武汉按摩医院。每天下午回来后,又扶着女儿到铁路货场练走路,父女俩绕着货场一圈圈转,每次都要走上1个多小时。

  若碰上雨雪天,左俊初总是背着裹得严实的女儿一步步慢慢挪,全不顾自己早淋得透湿。从孝感站到汉口站,40分钟70公里路程,到了汉口站再抱着孩子转乘公汽到医院,每天往返,并非易事。几年来,许多人都劝他放弃吧,还可以申请再生一个。可他摇摇头,说:“我这丫头心里清楚着呢,现在不管她,以后我们老了,她可怎么活下去啊!”

  5岁这年,丽炜进步明显,可以独立坐好,在父亲的搀扶下学会了走路,从1数到10,看着墙上挂的拼音字母表,能一顺读一排,甚至背几首唐诗。小家伙最爱看动画片,只要见到“喜洋洋”就眉开眼笑,对体育频道的跳水、打球也目不转睛,逮到了一定不让换台。

  “小姑娘有福气啊!”梁静和同事们、病友家属都对小左赞不绝口,“要不是这个了不起的爸爸,孩子怎么能有今天?”

  谁知,去年病魔再次伸来魔爪。父亲发现小丽炜走路开始摇摆晃动,辗转就医检查,竟是右侧髋节位脱位,需将近3万元治疗费。直到今年6月,夫妻俩才七拼八凑到钱,将孩子送医院手术。

  如今,左俊初最担忧的就是女儿恢复太慢,孩子已经卧床休息两个月,按摩也不得不中断。医生表示,只要孩子的骨头没有完全康复,就不能接受掰腿等高强度的按摩。

  “不治,她以前学的东西也可能很快忘记,这该怎么办?”左俊初不上班的时候,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女儿床边,看着女儿消瘦的脸庞,他很着急:“我们只希望她今后能学会自理,以后万一我们走了,她也能好好活下去……”

            记者 祁燕 周晔 马青       通讯员 刘彬

            录入  陈应俊

http://www.chinanews.com.cn/sh/2010/08-30/2498181.shtml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