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孙倩:积极暗示是引领孩子成功基石

14年前 [07-03 08:34 周六]

 
 
 

                 积极暗示是引领孩子成功基石

                        孙倩

案例一:

   小刚妈妈告诉心理医生说:“我生小刚的时候不太顺利,医生不仅给孩子吸了氧,还说我孩子以后可能会出现智力问题。他今年9岁了,和一般的孩子不太一样。我担心他有智力低下的问题。”小刚妈妈越说越激动,“我已经带他看了七八家医院,也做了很多检查,就是没有查出什么毛病。”
 结果测定,小刚智力水平完全正常,根本不存在智力低下的问题。之所以会出现学习困难,很大程度上是小刚妈妈这张嘴长期对小刚进行了不良的心理暗示。而小刚妈妈又是接受了医生这张嘴所说的“这孩子可能会出现智力问题”的不良心理暗示。种种不良的潜移默化的心理暗示,造成了小刚生活和学习上的困扰。


案例二:

   爸爸妈妈带宝宝去餐馆跟朋友一起吃饭,饭桌上,宝宝把不爱吃的青菜都剩下了没有吃,妈妈看到后,跟朋友说:“这个孩子,就是不爱吃青菜,真不知道该拿他怎么办!” 爷爷奶奶在带孩子的时候,只要一谈起孩子,就会对人说:“我这孙子不爱吃青菜,营养不均衡,身体不好,可怎么办呀?”

    结果:当大人让孩子吃青菜的时候,孩子随口就说:“我就是不爱吃青菜。”

案例三:

   有的老师从孩子上学开始,就在班级讲台上对学生评头论足:“你好笨啊,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答不出来,你长的是猪脑子?”回到家里写作业,妈妈看到孩子因为马虎也写错了一道简单的题,“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要笨死了。”

   结果:这个孩子的同学把这话当成了笑话,对其进行嘲讽,打击,回到家里听到家长也是如此的对自己的评价,心里就给自己定位了,我就是个笨孩子。当遇到困难的时候,这句话会让他退缩,认为自己笨做不好,没有了竞争力,给了自己一个最能解脱的理由。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试验:在接受试验者的皮肤上贴一片湿纸,并被告之这是一种特殊功效的纸,它能使皮肤局部发热,要求被贴纸的人用心感受那块皮肤的温度变化。十几分钟过去后,将纸片取下,被贴处的皮肤果然变红,并且摸上去发热。真实,那只是一张普通的湿纸,是心理暗示使皮肤局部的温度发生了变化。

一、积极暗示与消极暗示

1 积极暗示使孩子确认身份

儿童时期:婴儿—幼儿—儿童

    暗示的作用对孩子来说,越是早期越有较深远的作用。暗示者与孩子的关系越亲密,作用越明显。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暗示是消极的,那结果一定也是悲剧性的——亲子关系破裂。

    没有良好的关系就不存在教育。家长、老师皆是这个道理,孩子认为身边的人不能理解他,总是批评他,他就会疏远与之的距离,产生反感,从而逆反与其形成对立。孩子认为老师看不起他,对他不公平,就会记恨老师,甚至用报复的心理放弃学习。

       案例:

   从孩子一生下来,智慧的母亲就不断发现许多孩子的优点,并总是以自豪的、不加掩饰的赞赏的口气说出来。比如“这孩子太不一般了,他看一样东西总是目不转睛”;“看看,我们的孩子,他的精力多好,总是手脚不停”;“哎呀,这孩子哭起来像打雷一样,这太神奇了”“看看这孩子真不简单,吃这么苦的药,一声不吭。”“你看,他的力气真大,这么重的东西他都能拿得起” “你看我们家孩子就是脑瓜好用,天生就这样,以后肯定能搞好,我给他算卦都是上上签(最好的),以后肯定能考上大学。”……如此种种。

    几乎所有孩子都有的表现,智慧的母亲都会本能的把它描述成自己孩子不凡的禀赋。她的这种暗示完全出于本能和爱,所以这种称赞本身就毫无夸张和虚饰,让孩子真的以为自己一定很出色。

     结果,这种暗示被孩子所接受,他真的表现很出色。

     这个人就是教育家徐国静的母亲。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就肯定孩子是个意志坚强的人、有自信的人、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战胜困难的人、有责任感的人,那么在孩子的潜意识中就已经确认了自己的身份,我就是这样的人。

青春期:我是谁?

    孩子的青春期(1218岁)最容易产生的对自己的疑虑,会在心里经常的问自己“我是谁?”

    这一阶段的孩子需要寻求团体加盟和团体认同,关注他人评价。他们要询问自己:“我是谁?”;“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将来的我” “现实中的我,理想中的我” “自己眼中的我,他人眼中的我”等等是否一致?

    家长们常困惑,青春期孩子为什么会“逆反”?其实,自主的欲望并非青春期独有,只是孩子到了青春期,随着生理的成熟,孩子想寻求“自我同一”感,追求独立自主的欲望更加强烈。如果这种身份确认的自主感觉早已拥有,他们就不会有过多的自我疑虑,因为他们你的身份早就在父母、老师长期的暗示中得到了答案。

   与之相反,如果在孩子的幼儿到青春期期间得不到强大的心理暗示,不能确认自己的身份,到了青春期,生理心上对自己的迷茫、否定会让他们非常的痛苦,就会出现强烈的逆反,再得不到理解、疏导、认同,离家出走、厌学、逃学、沉迷网络、青少年犯罪等等现象就会经常的发生。究其原因,是不当教育让孩子对学校、家庭产生了孤立、疏离的感觉,他们要“另辟蹊径”寻求接纳和认同,哪怕会因为自身的不成熟付出沉痛的代价。

2 消极的暗示让孩子失去信心

 “你真笨!”“总是马虎”“你是个不听话的孩子”“你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你老是想着玩,就不能安心的学习吗?”………..

   这些话经常对孩子说,就会让幼稚的孩子形成对自己的最终评价,认为自己就是亲人、家长、老师说的这种人,从而形成不良的思维定势。“我不听话”“我很笨”“我不能静下心来”,在行为上表现没有信心,没有竞争力。


二、不同暗示其作用亦不同

1)表扬暗示:表扬的不同,结果也不同

   另一项来自马丁教授的调查表明:几乎90%在品质、意识和智力方面有杰出表现的人,在自己的童年或少年时期都受到过来自亲人的积极的暗示,最多来自母亲,有的来自父亲、老师、祖父母等等。

   积极的暗示其内在表现就在于表扬、赏识上,但是不同的表扬,会带来不同的效果。

表扬的心理学实验:

第一,让所有参加实验的儿童完成四项任务,在每项任务上均获得了成功。在连续获得几次成功之后,所有的儿童都自我感觉良好,自我评价较高,对自己的任务表现比较满意,心情也比较好。

第二,老师对儿童实施不同类型的表扬。每次成功后,儿童都受到老师的表扬,但老师的表扬方式不同。把儿童随机分为六组后,分别给以不同的表扬。
                         表1    成功后给以不同的表扬

组别

表扬取向

表扬内容

1

个人

你真是个好孩子。

2

个人

我为你感到自豪!

3

个人

你很棒!

4

结果

你做得对。

5

过程

你真的很努力。

6

过程

你发现了一种很好的方法,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吗?

第三,再让儿童完成两项任务,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都犯了错误,如搭出的玩具房子没有窗户,老师向所有儿童指出他们的错误。
  最后,让儿童回答一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考察不同类型的表扬是否会影响到儿童对失败或挫折的应对方式。
  结果发现,在失败和挫折面前,受到个人取向表扬的儿童表现最差,受到过程取向表扬的儿童表现最好,而受到结果取向表扬的儿童在各方面的表现基本上介于上述两组之间。

                             受挫后的反应

孩子的表现

个人取向组

过程取向组

自我评价

消极,认为自己不够好、能力低;

自我评价比较积极;

情绪体验

很糟糕;

比较愉快

能再想想办法完成刚才失败的任务吗?

往往想不出有效的办法,甚至干脆放弃努力;

往往能提出有效的、建设性的方法解决问题;

明天愿意选择哪一项任务?

更愿意选择成功的任务,因为他们害怕再一次的失败,证明自己能力低或自己不够好,他们更愿意选择容易的任务来 获取成功,用成功来显示自己的聪明。

更愿意选择曾经失败的任务,因为他们想继续做这些任务,直到自己取得成功。

   这样看来,那些被告之他们很好、他们很棒或者老师为他们而感到骄傲的儿童,就是那些遇到困难时不想坚持的儿童。
   这个心理学的实验告诉我们,当孩子成功时,父母的称赞、表扬可能对孩子产生积极的暗示,也可能对孩子产生消极的暗示,其中的关键是父母引导孩子从成功中看到什么。
   如果父母经常表扬孩子好,称赞孩子聪明,这些孩子在面临众多任务选择时,会放弃那些可能失败但能使自己学习到一些新知识和新方法的任务,选择自己肯定能成功的任务,以便于向他人显示自己能力高或聪明。一个人为了显示自己一时的聪明而放弃了自己能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从长远角度看,这是是一个重大的损失,它会导致一个人达不到他应该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因此,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关注完成任务的过程,表扬他们为取得成功而付出的努力,称赞他们为获取成功而使用的有效的方法和策略,而不是只表扬他们成功的结果和获取成功的个人能力。

2)批评暗示:批评不同,结果也不同

    怎么批评才能让孩子认识到错误而改正呢?

    首先是接纳,接纳孩子就是无私的爱。

    问题:你是爱孩子本身还是爱孩子的表现?

    批评、惩罚往往会带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情绪的变化,这个时候才是真正考验家长,考验亲子关系的时候。

   方式: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首先,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分析问题所在(接纳、理解),倾听孩子的述说。其次,先肯定孩子对的行为,再去和孩子共同分析他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最后,提出处理问题的方法建议,让孩子去选择(放手)。

三、让孩子学会快乐的自我暗示

    爱默生说“一个人就是他整天想到的东西”;马克.奥略留说“一个人的生活就是他想成为的样子”。

   威廉·詹姆斯也说“我们最大的发现就是,通过改变头脑的观念,我们可以改变生活”。

1.、不要让孩子有错误的自我暗示

   以我儿子为例,因为他的大运动发展不好,导致孩子的手脚的小肌肉发展缓慢,在穿衣服或用笔的时候,经常感到手无力而做不好。多次做不好就使他在心里产生我做不好这事的心理暗示。后来我发现他的大运动好多了,手也有力气了,就鼓励他独立的穿衣服、涂色,刚开始的时候,他还是像原来一样依赖于我,我就非常肯定的告诉他原来手脚是没有发育好而没有力气,现在长到这个年龄,手脚都发育好了,有力气了,自己一定能穿好衣服,并让他自己说:“我的手有力气了,我能自己穿衣服了,经过我的努力,我能把衣服穿好”,不到10天的时间,在我的积极暗示和奖励下,他基本可以做到了自己穿衣服,涂色也不会大面积的涂到线的外面去了。

   相反,如果我还是像以前的一样的协助孩子,或者天天的埋怨他,指责他做不好这些事情,他会怎么样了?依然做不好,情绪也会极度的失落。

3.、积极暗示对儿子的影响

      u/5937/archives/2010/2010624234426.html

4、积极暗示激发潜能

潜能,90%在沉睡

潜能的故事

故事一:

    我国有位钢琴演奏家,他的音乐造诣非常高,常常代表中国参加国际音乐盛会。十年动乱时,这位钢琴家被囚禁,关押他的囚房只露出他的头,四肢都不能动弹,但他还是坚持活了下来。后来,他被平反出狱,随后又接到了出席世界音乐盛会的邀请。当他在舞台上弹奏钢琴的时候,居然吓坏了很多人,因为他的钢琴演奏技巧被关进监狱前还要高超,他弹奏的音色比原来还要优美动听。

   于是很多人问他?"你被关押了这么多年,从未摸过琴,为什么你的钢琴演奏技巧不但没有退步,反而还进步了许多呢?"他说:"在我蹲监狱的日子里,虽然没有钢琴,但我的大脑里有个想象的钢琴,我虽然手不能动,可我的思想每天都在弹奏它。"

    这就是自我确认自我暗示的作用。美国的潜能开发大师安东尼.罗宾说:"人的所有改变,都是潜意识的改变。"

    暗示无论是对成人还是孩子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积极的暗示可以让人走出心里的阴暗,消极的暗示可以带给人无限的苦恼。

   当孩子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而强行的去修正孩子,孩子就会产生坏的情绪。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任何教育对孩子来讲都是无效的。

    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环境,离不开父母行为对其的影响,更离不开父母学习家庭教育。

   愚蠢的家长把批评当成了触动和激励,他们认为孩子不打不骂不成材,结果违背了人的成长规律,越打越骂孩子越是不成材。

   智慧的家长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孩子拥有阳光的心态,从而坚强勇敢的直面挫折。

    您希望做那种家长呢?

张惠娟收录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