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想要与需要(陶道武)

14年前 [07-01 11:39 周四]

      人是一个会思考的动物,在任何时候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年龄段不同,想法不一样。人的想法有时是消极的,有时是积极的,有时合乎社会规范,有时仅仅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人人在一定的环境之下,都会追求快乐与幸福,尽力远离痛苦与磨难。这是一个自然人的正常的心理需求。

    我们教育能为此做些什么呢?教育其实就是引导大家,把不合规范的人类的欲望收起来,放好甚至绝迹。而对于有助于人类社会健康成长的一些需要进一步得到强化。也就是说,无论是对于自我教育,还是其他三种教育方式,教育的最终结果是为了不良的欲望降到最低,把那些理性的,合乎社会文明的需求最大化。

    这样思考的结果,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是绝不能让他们为所欲为,随心所欲的。如果家长仅仅只是一味地满足孩子,我以为那是一种动物饲养法,无所谓的,反正养大了还是会被人杀掉的。孩子采取这种养法,只是满足了孩子自己的想法,以后大了还是会被社会“吃掉”。

    就是说,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就要分清哪些是孩子自己想要的,哪些是孩子需要的,我想家长必须对此进行理性思考。孩子“想要”的东西,纯属个人行为,只是当时的喜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如果孩子想要的东西都能得到满足,孩子的胃口会越来越大,他想要的东西的级别与档次会越来越高。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人心无尽。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肯定需要一些物质上或精神上的支持与帮助,但我们应考虑自己的家庭条件以及对孩子今后的成长负责,而不是一味地满足孩子。这种满足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有心理上的,需要家长不要一厢情愿或表现得过于充分与不足。

    举个例子:有个电影明星一次笑谈自己与妻子教女观念的不同,妻子也是一位电影明星,只是因为生孩子在家。爸爸外出拍片,偶尔回家一次,逛商场的时候,便会主动问自己的女儿,你喜欢什么,孩子只要小手一指,爸爸就会满足孩子。这就只是考虑了孩子“想要”,没有考虑孩子是否“需要”。

    妈妈对此有不同意见,她认为给孩子买礼物只是在年节或孩子过生日的时候,满足一下孩子的心理需要,体现出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就可以了,孩子只要喜欢就行,也不一定是价格多么昂贵的。这就是理性消费,对孩子的需要的理性满足。有人说,我家有这个条件,干吗要难为孩子呢?一方面,过渡满足让孩子得寸进尺,总有你满足不了的时候。另一方面,让孩子不劳而获(或轻易获得),孩子今后就会不思进取,甚至成为废人。

    道理很简单,需要家长在生活实践中思考与辨别究竟哪是孩子“想要”的,哪是孩子“需要”的,这个过程也是家长两种不同教育观念的斗争过程。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