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不做支配欲旺盛的父母【转载】

14年前 [09-14 15:04 周二]
今天是菲菲的生日,妈妈和菲菲都希望度过愉快的一天。母女俩兴冲冲地来到菲菲最喜欢的一家玩具店。

  妈妈:菲菲,你喜欢哪件玩具?今天是你的生日,妈妈给你买你最喜欢的。

  菲菲:哇,太棒了!妈妈,我喜欢这辆小汽车。

  妈妈:不行,不行,这是男孩子玩的。咱们换别的吧。

  菲菲:那,这个组合模型挺好玩的,我要这个。

  妈妈:这对你来说太难了。挑一些女孩子玩的玩具嘛。

  菲菲:那就这只小山羊吧,多可爱呀。

  妈妈:你不是已经有很多毛绒玩具了吗?

  菲菲:可是我没有小山羊啊。

  妈妈:你有小狗、小熊、小白兔了。菲菲,你看那边的娃娃怎么样?它们都挺可爱的。

  菲菲:嗯,那我就买那个娃娃好了,穿白衣服的那个。

  妈妈:不要白色的,还是买粉红色的吧。

  菲菲:不,我喜欢白色的。

  妈妈:白色的一下子就弄脏了,粉红色的多好呀。

  菲菲:不要,不要。我就要白色的。

  妈妈:你怎么这么任性?粉红色的多可爱呀。老板,给我那个粉红色的娃娃。

  菲菲:不要,我要这个白色的。

  妈妈: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再这样就什么都不买了。我们走!

  结果,菲菲什么也没有得到,还挨了妈妈的骂。

  这样的妈妈我们是否觉得很眼熟呢?任性不讲理的,其实恰恰是这位母亲。明明承诺要给孩子买她最喜欢的,可当菲菲真的选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妈妈却又用自己的好恶来判断,挑剔这个不好、那个不行,最后变成不是妈妈选的都不能买,并且反过来责怪孩子不懂事。起初,菲菲勉强忍受了母亲的干涉,但最终忍无可忍进行了反抗。这是必然的结果——支配欲旺盛的父母常常会这样引起自己与孩子的冲突。

  中国的传统文化宣扬晚辈对长辈的尊重和服从,却很少提倡双方的尊重。甚至到了现代,许多父母仍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染上了过于旺盛的支配欲,常常在不知不觉间忽视了孩子的独立个性,有意无意地强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愿望和设计去发展。

  这样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成人后缺少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逆来顺受,被人视作懦弱的胆小鬼。另一种则具有非常强烈的逆反心理,对任何权威都怀有敌意,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处处碰壁,最终变成性格乖戾的孤家寡人

  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有必要省视自身:你是支配欲旺盛的父母吗?

  从本质上没有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来看待。

  总要用自己的想法左右孩子的需求、感觉和喜好。

  越是这样的父母越喜欢假装自己很开明。

  越是这样的父母越容易责怪孩子太任性。

  固然,成人的选择会更有理性,菲菲的母亲每次否定孩子选择的理由也都貌似很合理。但是,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母亲是否应该指导孩子的选择,而在于成人是否具有一种能力和习惯:去理解孩子的感觉、尊重孩子的权利。

  作为成人,请设想一下,如果上司许诺给你一些权利,放手让你做出自己的判断,去独立完成一件任务,但在事情进展的过程中又处处阻挠你的选择,引导你朝着他确定的方向前进,你会做何反应呢?你一定会觉得这样的上司令人无所适从,甚至生厌。他既不遵守自己的诺言,也不信任你的能力,更不尊重你的感觉。

  那么,怎么样在尊重孩子和教导孩子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呢?父母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一、预先坦诚说明自己的立场。

  预先的坦诚声明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对成人如此,对孩子亦然。说明自己的立场,一方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另一方面,也传递出尊重对方的信号:我看重你对我建议的看法,并希望你能合作。

  再回到菲菲的例子。我们说孩子虽然有自己的想法,但有时候难免不够成熟。妈妈完全有理由担心菲菲在购买玩具时可能因为忽视一些因素,做出欠考虑的决定。比较聪明的做法是,妈妈可以预先给菲菲提出一些建议,做些解释和规定,允许菲菲在一定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权和支配权。例如,在买玩具前,妈妈可以规定:玩具的价格应该在多少钱以内;不买危险、易损坏或容易弄脏的玩具;不买标有不适合菲菲这个年龄段的玩具等。然后,再带菲菲去挑选玩具。要知道,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完成一件事情,即使是在一个具体、狭小的授权范围内做出的自我决定,都会令人产生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这样,菲菲和母亲就能很好地合作,最大限度地避免上述令人不快的冲突发生。

  二、在父母掌握的范围内,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

  我朋友的孩子2岁多起,开始早上要自己挑衣服了。这个不要,那个不穿,还有一阵子每天一定要穿绿色的衣服,有时候甚至非要穿昨天穿过的脏衣服。朋友跟我诉苦,说每天早上因为这个,浪费了很多时间和口舌。

  其实这是孩子自主意识发展的一种表现,父母应该尊重他们的意愿。最直接的解决的办法是买衣服的时候带上他,把妈妈看中的衣服放在他面前,让他自己挑。这样,在妈妈掌握的范围内,给孩子一定的决定权。

  有些家长说了,孩子的想法一会儿一变,他决定买来的衣服有时候又不喜欢了,他的决定不靠谱。那么,我们还有另外一个办法:早上起床,给孩子两套或者三套衣服,让他在这个小范围之内决定今天穿什么。这样,父母可以掌握大局,但是孩子也可以有在一定范围内的自主权。

  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机会,尊重孩子就应该从小开始,并贯穿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

  1.“来,过来,你该喝牛奶了。

  2.“来喝牛奶,你想要哪种颜色的吸管?自己挑一个。

  1.“你必须吃药。

  2.“看得出来你不想吃药。你是想把药放在酸奶里还是冰激凌里?

  1.“赶快上床睡觉。

  2.“现在是你的睡觉时间。你是想现在就睡呢?还是先在床上玩一会儿,要睡的时候叫妈妈过去?

  两种处理方法的区别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对孩子来说,每个小小的选择都会让他感觉有机会控制自己的生活。

  又有家长说了:我给了孩子选择啦,可是都被她拒绝了。女儿不愿意吃药,我让她选择用苹果汁还是桔子汁服药,她说,我两个都不要!然后嘴巴紧闭。

  如果孩子对某件事情极度反感,就不会接受任何选择。这里的重点是,作为家长,首先要理解她的负面感受。比如这个吃药的例子,家长应该先表示理解:孩子,你的鼻子都皱起来了,一想到吃药就不愿意。这样的表达能让她放松,觉得妈妈是站在她这边的,这样她在情感上就能听进去妈妈的话。这时妈妈可以站在她的立场帮她想办法:宝贝,我们一起想一想,怎样才能让你不那么难过呢?用苹果汁还是桔子汁?还是你有别的什么办法?办法会有很多:

  你要快点咽下去,还是慢慢咽?

  睁着眼睛吃还是闭上眼睛?

  用吸管还是用勺子?

  用大勺还是小勺?

  关键是,如果有人理解她的感受、她的困难,她也有一点主动权,那么她就能去面对自己的困境。

  三、如果孩子不同意家长提供的选择,那么,让他自己想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

  不要小看了孩子思考和寻求答案的能力,关键是父母要有接纳孩子想法的心胸。

  有一天,爸爸妈妈带3岁的托尼散步。在过马路时,托尼不愿意爸爸妈妈拉着他的手,老想挣脱,于是爸爸说:托尼,你要么拉住妈妈的手,要么拉住爸爸的手。如果你不愿意,那么你自己想一个保证安全的办法。托尼想了一会儿,说:我抓住推车。这个办法被爸爸妈妈接受了。

  在一个家庭里,最怕家长和孩子之间形成剑拔弩张的气氛。这个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一定自主权的办法,可以减少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冲突。重要的是这个方法背后的理念是:家长要尊重孩子,体会孩子的感受。在尊重气氛下成长的孩子,会懂得尊重家长。只有在双方尊重的环境里,家长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孩子,而孩子也更容易心服口服。并且,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懂得如何去尊重他人。这对他们成人后的生活质量会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

  预先坦诚说明自己的立场。

  在父母掌握的范围内,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

  如果孩子不同意家长提供的选择,那么,让他自己想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

    (来自中学校长之家)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