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注意力训练 小BABY的注意力特点技巧

14年前 [09-12 02:31 周日]

注意力训练 BABY的注意力特点技巧

孩子注意力、专注力应从小培养。

  0—3岁宝宝对事物的注意是不随意的、被动的,是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所引起的,缺乏目的性。概括起来有4个特点:
  1、注意的目的性
  0—3岁的宝宝还不能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注意,很容易受到无关事物的干扰,致使原来的任务不能完成。比方说,宝宝很可能一会儿玩这个玩具,一会儿又要另一个,将玩具扔得满地都是。
  2、注意的稳定性
  0—3岁的宝宝持续注意的时间很短容易转移注意的对象。研究显示,宝宝年龄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短:一般两岁为6—7分钟,3岁为9分钟。
  3、注意的细致性
  3岁以下的宝宝只注意表面的、明显的事物轮廓,不注意事物较隐蔽的、细微的特征,还不太注意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比方说,让3岁的宝宝比较两个相似图形区别在哪里,他们就不大能说出来。
  4、注意的分配性
  3岁以下的宝宝不可能同时注意很多的事物。如果妈妈指着大楼说:宝宝,你看!爸爸又几乎同时指着小鸟让宝宝看,那宝宝很可能什么也注意不到。
  宝宝缺乏注意力的原因与对策
  宝宝对手上的玩具或从事的活动缺乏注意力,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对于孩子,特别是3岁以前的孩子,不能过分苛求孩子保持很长时间的注意力,家长应先分析孩子缺乏注意力的原因,然后以平和的心态,科学地、逐步地、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原因1:对活动本身缺乏兴趣
  对策:尊重孩子,让孩子自己选择玩具。只有孩子自己选的,才是孩子喜欢的,孩子才有可能专心地去玩。对于一些宝宝初次尝试的游戏,父母也可以进行引导,比如拿出做好的手工引诱宝宝:宝宝,看这个小包包多可爱,我们等会也做一个好吗?
  原因2:学习的内容过举家或过浅
  对策:结合孩子生长的敏感期提供适合孩子身心发展所需求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如,1岁的孩子我们可以让他玩塞球插葫芦娃,培养手眼协调的能力。到了两岁,孩子能力强了,我们可以增加难度,让他穿珠子、钉钉子,同时给予孩子适度的引导。如果孩子自己选择了一样玩具(这表明他喜欢这件玩具),但玩不了两下,就不玩了。这既可能是因为玩具太难了,孩子玩不了,也可能是因为太简单了,孩子觉得没新意。这时家长可以试着介入,引导孩子继续玩下去。玩具太难了,降低一下难度,力求让孩子跳一跳能够得着。玩具太简单,就变换一下玩法,让孩子重新喜欢上它。如,刚开始玩剪刀的时候,孩子不会剪,尝试了几下就想放5弃了,这时我们就该拿着纸条,让孩子剪,这样孩子从原来一手拿纸一手拿剪刀的双手配合,到只需要拿剪刀剪,动作难度就降低了,孩子能剪了,就会越剪越好,自信心也越来越强。(责任编辑:右脑开发)

原因3:家庭环境的影响
  如家里人口多、住房紧张、父母脾气急躁:家庭气氛压抑,父母整天争吵不休等。
  对策: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在家时,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说话时声音要轻一些,并尽量让孩子自己探索玩具的玩法。
  原因4:每次提供的玩具过多
  对策:每次提供给孩子的玩具不宜过多,两三样即可。
  原因5:健康状况不佳
  对策:在孩子身体不适,如困倦、生病的时候,不要让孩子玩得太久,注意多休息。
  游戏训练
  为了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家长可以通过和宝宝做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训练。下面推荐一些适合不同月龄孩子的此类游戏。
  适合年龄:0—1
  刚出生的婴儿还谈不上存在注意。满两个月的婴儿可以集中注意力,但时间很短暂,注意的内容主要是人脸或色彩鲜艳发亮、有响声的物体。4个月的婴儿视线开始灵活,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上。经过持续发展,到1周岁,婴儿能集中注意力2—3分钟,可以找到物体。这个阶段的注意力训练,应尽量延长婴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游戏1:移动的洋娃
  游戏方法:准备一个服饰鲜艳、脸部凹凸明显、形象逼真的洋娃娃作为游戏用具。将宝宝仰放在床上,妈妈一只手拿着洋娃娃轻缓移动,洋娃娃距离婴水平方向移动:移动幅度要小,5—7cm;移动频率要慢,约每秒钟1次。这样进行1—2次后,妈妈可改换洋娃娃的移动方向,如向前或向后垂直移动。
  游戏2:铃铛叮叮当
  游戏方法:对于婴儿的生活环境,父母应该用心创设,可以在婴儿的床头上方两侧以及周围悬挂一些五颜六色的玩具,如小铃铛、小气球、吹气娃娃、彩条旗子、小动物玩具、父母的彩色大照片,这些都可刺激婴儿的视觉。游戏便是围绕婴儿周围的这些物体进行的。妈妈把悬挂在婴儿床边的铃铛拿下来(注意不要让婴儿看到铃铛),在婴儿头的两侧摇铃,节奏时快时慢;声音时大时下。一边摇一边对婴儿说:叮当,叮当,铃儿叮口了当!仔细观察婴儿对铃声有无反应,比如婴儿听到铃声停止哭闹或者动作减少等。再训练婴儿根据铃声找声源,先在右侧摇铃,婴儿头转向右边,并睁眼看铃铛在哪里,再在婴儿的左侧摇铃……如此进行。每天可游戏2—3次。
 http://www.cocochina.com.cn/ynxl/jylxl/201004096547.html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