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学前儿童角色游戏的指导与建议

14年前 [09-17 18:33 周五]

    摘要: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让身心处在积极的状态中。在各种游戏活动中,角色游戏作为幼儿期典型的游戏形式,对儿童发展有着特殊意义。要真正实现角色游戏的教育功能,教师的指导是必要的,且是重要的,它能确保角色游戏教育作用的体现,促进幼儿多方面充分发展。随着角色游戏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关注,怎样正确、有效地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游戏,也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学前儿童;角色游戏;指导;建议
    学前儿童游戏的形式多样,种类不一。角色游戏作为幼儿期典型的游戏形式,在幼儿参与的各种游戏活动中,最受幼儿喜爱,是一种自然游戏。它在婴儿两三岁时产生,在学前晚期达到高峰。角色游戏是幼儿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形式,是一种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十分有益的活动,是学前儿童成长的必经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育活动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动作、语言、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又称象征性游戏。
    角色游戏的指导,归纳起来只有八个字,即:随时观察,适当指导。观察是指导的前提,指导是保证游戏实现教育作用,使游戏更好地开展的一种手段。
    一、环境与条件准备
    角色游戏的准备是游戏指导的前奏。幼儿角色游戏环境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物理环境,即游戏的空间、时间及玩具材料。游戏情境以时空及物质材料为基础,对幼儿来说是开放的和共享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取放玩具材料,游戏的场地是按幼儿的需要和愿望布置并可以随时变化的,游戏时间段的时间是由幼儿自由支配的。二是心理环境,即心理需要的激发。即角色游戏中的人际关系是开放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互动的、和谐的。为此,游戏准备不仅要设置一个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要营造一种适宜的心理环境。一方面,借助游戏情境的吸引力,诱导幼儿进入游戏状态;另一方面,丰富幼儿生活印象,激活已有的感性经验,转化为内部的游戏动机,从而趋使幼儿投入角色游戏之中。
    首先,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掌握和积累社会生活经验是角色游戏的基础。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主题越广泛、情节越深入。幼儿在观察周围世界的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形成社会角色,而角色游戏能使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的世界。现实生活中的日常观察有很多,通过每一次观察,幼儿对不同职业的人们工作有了初步感性经验。因此,应注重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加现实生活的印象,拓宽角色游戏的内容来源以支持游戏的开展。
    其次,游戏材料的提供是角色游戏顺利进行的根据和保证,所以,在游戏材料投放上的指导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教师应为幼儿提供适合的场所、设备及丰富的游戏材料,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创造物质条件。另外,还要注意让幼儿形成并遵守玩具设备的使用常规,确保游戏的安全展开和游戏物质条件充分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第三,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是幼儿深入自主地开展角色游戏的决定性条件。教师要提供充足自由的活动时间,保证幼儿角色游戏的深入开展。从整体观念出发,要确定角色游戏在整个教育日程中的位置,分配一定的时间,保证幼儿每天都有一定的游戏活动时间,且每次时间不少于30—50分钟,因为角色游戏需要时间比较长,一般安排在集体活动之后,只有在较长的时间里,幼儿才可以发现游戏伙伴、准备材料、分配角色、计划游戏等。如果游戏时间过短,幼儿不能在教师指定的结束时间完成游戏,这既影响了游戏的结果,也影响了幼儿以后对角色游戏的兴趣。
    二、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活动过程中的现场指导
    (一)从幼儿的需要中生成新的游戏主题,为幼儿间相互交往创造条件,并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
    幼儿按意愿提出游戏主题表明了思维活动的发展,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发展水平也不同。三岁左右的儿童有着模仿成人的愿望,但还不会明确提出玩什么游戏,只停留在动作模仿阶段,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条件,如玩具,来启发儿童的游戏愿望,帮助他们确定游戏主题,并去实现它。
    当幼儿按主题进行游戏之后,教师就可进一步启发他们独立提出游戏主题。启发的方法很多,如先让幼儿想一想要玩什么角色游戏,或者几个人商量共同提出主题,幼儿独自提出游戏主题的过程也是他们主动性、积极性发挥的过程。
    (二)教会幼儿分配和扮演游戏的角色
    幼儿玩角色游戏最关心的是自己扮演的什么角色,并以扮演角色、模仿角色活动为满足。但在刚开始玩角色游戏时,幼儿只是热衷于模仿某一角色的动作或活动,并不明确自己担任的角色,需要教师给予启发,帮助他们明确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身份,从而更好地模仿这一角色。
    如,当我们看到一个幼儿把橡皮泥切成条状分放到碗中后,就独自坐在那里,过了一会儿,又重复玩那些时。我们会走过去说:“这里有这么多的饭菜,你想开个餐馆吧?”这样就可以帮助他们从对模仿动作的兴趣,转为对扮演角色的兴趣。小班幼儿在游戏中,还时常忘记自己扮演角色的身份,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提醒。如在一次游戏中,当一个娃娃家的爸爸抱着娃娃去散步时,看到别人在玩手机,他就把娃娃放在桌上,自己去玩了。这时老师就抱起娃娃大声喊:“咦,这是谁的孩子?谁家丢了孩子?”当幼儿走过来抱娃娃时,老师适时提醒他:“娃娃家的爸爸应照顾好孩子,不能让孩子走丢了。”教师通过参加游戏的方式提醒儿童,可以保证儿童扮演角色的稳定性和角色活动的多样性。有时针对一些平时较内向的幼儿以及小班幼儿我们就带他们参加游戏,提出角色,让幼儿自行选择角色,如当顾客、当娃娃家的客人等。
    儿童对自己扮演什么角色最为关心,但往往只考虑个人愿望,而不善于分配角色,因此教师可以教给幼儿一些分配角色的方法,如推选、自己报名、轮流扮演等。经过这一过渡,幼儿渐渐就能与同伴共同商量角色的分配,懂得角色要轮流担任,这样不仅可以使幼儿学会谦让,同时也能让每个幼儿都有扮演不同角色和在更多方面获得锻炼与发展的机会。
    (三)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幼儿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
    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了解幼儿游戏的意图、能力及行为表现等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了解的情况给幼儿以帮助或指导。
    幼儿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在体力、知识、能力、行为表现、性格方面均有差异。教师只要善于观察幼儿的活动,便可以了解每一个幼儿的特点,通过游戏教育来培养他们。如一个总爱充当主角的幼儿,他的主意多,也会支配别人做事情,有组织能力,但对人态度不够和气。教师了解此情况后,一方面让他继续发扬长处,另一方面帮助他克服缺点。教师以游戏的口吻提醒他:“这个店里的经理真能干,要是说话再和气一些,来买东西的顾客会更多。”扮演经理的幼儿意识到了自己的毛病,说话的口气有了明显的转变。
    有的孩子胆小,性格孤僻,很少参加游戏,只是自己拿个玩具,时而摆弄玩具,时而看别人玩,这时教师就可以带领他去参加其他幼儿的游戏活动,和她一起当顾客到“商店”买东西、当客人到“娃娃家”里去做客,渐渐地通过参加集体游戏,幼儿的胆子变大了,也积极了。
    (四)通过“问题”和讨论帮助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参加游戏,促进游戏深入开展
    由于幼儿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处理问题能力差,在角色游戏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情况,影响游戏顺利进行和效果,所以,需要教师加以正确指导,使角色游戏更加生动、有趣、健康地发展。
    在角色游戏环境中,教师必须以多重身份指导游戏,以利于游戏的顺利进行。当儿童需要游戏材料时,教师是游戏材料的提供者;当儿童需要帮助时,教师是游戏的支持者和援助者;当儿童需要教师一同游戏时,教师是儿童游戏的伙伴和参与者;当儿童不需要教师介入时,教师是游戏的观察者;当儿童在分享游戏经验时,教师是倾听者和发问者。教师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到“到位不越位”。
    (五)使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并保持再做游戏的愿望
    一个好角色游戏,一般要有良好的开端、有趣的过程、愉快的结束和再做游戏的愿望。因此,教师要掌握时机,在幼儿游戏兴致尚未低落时,根据游戏的内容和情节,运用多种方式结束游戏,使幼儿保持继续游戏的积极性。结束游戏的方式很多,可视游戏情节发展和内容而定,如教师可用游戏的口吻或用信号提醒幼儿结束游戏,有时也可以个别提醒,如请收拾玩具、场地需要时间较长的那组先结束。切忌简单地命令停止,而是要使儿童自然、愉快地结束游戏。
    结束时,教师还应鼓励和督促幼儿收拾玩具、整理场地。这是继续开展游戏的前提,也可以培养儿童爱护玩具、热爱劳动、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品德。但提要求时,教师通常要以游戏中的角色身份,这样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如,当点心店的游戏结束时,教师就以主人的身份说:“今天已经天黑了,点心店要下班了,你们能不能帮我们把食品和餐具都整理好?我们明天会再请你们吃点心的!”这样的要求幼儿们都会纷纷答应,并积极配合。
    另外,根据游戏进行的情况和教育要求,可在游戏结束时,组织幼儿评价游戏。组织幼儿评价游戏,这也是教师间接指导游戏、提高游戏水平的方法之一。中、大班幼儿对游戏的评价是一种自我意识的增长,也表现为对周围事物的态度和认识。如评价时有幼儿提出意见:“玩警察捉小偷游戏时,有人捡‘好’的角色当,‘坏’的角色就不当,叫他当小偷,他不肯,他要当警察。”教师要根据教育要求和游戏特点,对游戏进行的情况进行简短、恰当的评价,使幼儿明确怎样才能玩得更好。还可以引导幼儿评价和讨论在游戏中谁会动脑筋,谁能克服困难,以后怎样玩,还需要哪些游戏材料等等,以指导幼儿提高游戏的质量。对游戏的评价不是每次游戏后的必需环节,可视情况进行。
    三、根据幼儿角色游戏的年龄特点进行指导
    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游戏发展的层次水平各不相同。如小班孩子的角色游戏以模仿为主,大班孩子的角色游戏则以创造为主。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侧重点进行指导,以达到顺利开展角色游戏的目的。
    (一)对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观察与指导:
    小班幼儿处于独自游戏、平行游戏的高峰时期。对玩具或模仿成人动作感兴趣,角色意识差。游戏的主要内容是重复操作、摆弄玩具。游戏主题单一,情节简单,儿童之间交往少,主要是与玩具发生作用,与同伴玩相同或相似的游戏。
    小班观察的重点在幼儿使用物品上。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幼儿提供简单且形状相似的玩具,避免幼儿为争抢玩具而发生纠纷,满足幼儿平行游戏的需要;以平行游戏法指导游戏,也可以游戏中角色的身份加入进游戏中,在与儿童游戏的过程中达到指导的目的;教师还要注意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幼儿在游戏中逐渐学会独立;还可以通过讲评帮助孩子积累游戏经验。
    (二)对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观察与指导:
    中班幼儿由于认知范围的扩大,游戏内容、情节比小班儿童丰富多了,处于联合游戏阶段。他们想尝试所有的游戏主题,有了与别人交往的愿望,但却还不具备与别人交往的技能,常常与同伴发生纠纷。中班儿童在游戏中有较强的角色意识,有了角色的归属感,他们首先会给自己找到一个角色,然后带着这个角色去做所想做的事。表现出游戏情节丰富,游戏主题不稳定等特点。
    中班观察的重点应该是在幼儿与幼儿的冲突上,不管是规则上、交往技能上、还是使用物品上。教师应针对中班儿童的特点,根据儿童的需要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鼓励儿童玩多种主题的游戏。在游戏中注意观察儿童游戏的情节进展及发生纠纷的原因,通过讲评游戏让幼儿学会在游戏中解决简单的问题,掌握交往的技能及相应的规范。
    (三)对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观察与指导: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内容相当丰富,在游戏中能主动反映多样的生活经验。游戏主题新颖,内容丰富,能反映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游戏处于合作游戏阶段,喜欢与同伴一起游戏,能按自己的愿望主动选择并有计划地游戏。在游戏中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
    对大班幼儿游戏观察的重点大致有以下两点:
    1.运用已有经验在现有基础上的创新;
    2.相互交往、合作、分享、解决矛盾。
    教师根据大班幼儿游戏的特点,引导儿童一起准备游戏的材料及场地,用语言来指导大班幼儿的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鼓励幼儿以物代物,创造性地解决游戏发生的问题。通过游戏讲评,让幼儿充分地讨论问题、分享经验,学会学习和创造。
    总之,角色游戏是幼儿期的一种典型的游戏类型,也是幼儿最喜欢,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心理需要的一种综合性强的游戏方式。要真正实现角色游戏的教育功能,教师的指导是必要的,且是重要的,它能确保角色游戏教育作用的体现,促进幼儿多方面充分发展。适时的指导,不仅可以丰富幼儿游戏主题,增加游戏情节,促进角色交往,还能提高幼儿组织活动的能力,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能有力提高幼儿角色游戏水平,使角色游戏开展得更好。

转自:http://www.dyedu.cn/article/systemarticle_pkId_6435_aid_67217.html

                                  (崔伟华搜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