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儿子“偷钱成瘾” 妈妈带他去交巡警平台

13年前 [12-02 14:02 周四]

 

 

儿子“偷钱成瘾” 妈妈带他去交巡警平台

后来又和他约定:拿1元就用针刺一下手背

可孩子仍难改这个坏毛病,妈妈急坏了:我该咋教育他?

《重庆时报》程钰婷

 

 

  前天,家住南岸区上新街的赵女士向我们倾诉:她8岁的儿子小星(化名)拿钱成瘾,把他带到交巡警平台接受教育;甚至还想到拿针刺他的手,但孩子就是改不了这个坏毛病。近乎绝望的她,希望可以找到一个好方法教育儿子。

  这不,方法还没找到,昨天上午,正在朝天门上班的她又接到班主任李老师的电话,说同学小王的150元午餐费不见了,怀疑是小星拿的。

  同学钱不见了怀疑是小星拿的

  昨天上午9点,赵女士赶到小星就读的小学。李老师给她讲了早上发生的事:

  早上7点半,小王、小星跟其他3个同学先来到教室。小王拿出家人给的350元午餐费,押在书下面后,就到讲台前交作业,当时小星站在小王座位旁。等小王交完作业回座位时,小星却从教室里冲了出去,小王也随后发现自己的钱不见了。

  赵女士一脸严肃地拉过小星,严厉地问:“你有没有拿别人的钱?”小星说:“没有!”

  赵女士不知该不该相信儿子,最后还是把小星带去“搜了身”,什么都没发现。后来,她又把儿子带到附近派出所,希望再次让警察来吓唬他。但小星坚称自己没有拿。

  第一次发现就带到交巡警平台

  赵女士说,她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儿子,但这种怀疑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早在10月中旬的一天,她洗完澡走进卧室,看到小星紧张地将一个东西往被窝里塞。她感觉不对,走到小星跟前,拉开被窝看到自己的钱包和一张崭新的10元现金。她打开钱包,原本1410元的新票子,只剩了4张,马上问小星:“钱是怎么回事?”

  小星先是狡辩,说是平时积攒的零用钱。赵女士一气之下,把小星带到了交巡警平台接受“处理”。到了平台,民警对小星进行了开导。后来,小星承认了从9月份开始,悄悄从妈妈钱包里拿钱买零食的事。

  最后,小星跟妈妈道了歉,并跟妈妈约定,要是再偷钱,偷一块钱就用针刺一针手背。

  老师说他特聪明,就是淘气好吃

  但半个月后,小星的外婆发现放在衣服包里的30元钱不见了。小星望着妈妈和外婆,交出了20元,说是在地上捡的。赵女士一狠心,拿起针就扎了儿子的手背6下,小星痛得不行才认了错,承认是自己拿的。

  前天晚上8点,赵女士还接到了李老师电话,说小星又拿着10元钱请同学们吃零食,李老师将剩下的6.5元收了。“我问他钱哪来的,他又是说捡的外婆掉在地上的。”赵女士说,更让她生气的是,小星居然还没有表情地去找针让她扎。

  昨天,我们见到了可爱男孩小星,他只说“我没有拿”,然后就不愿说话。班主任李老师说,小星是个特别聪明的孩子,就是有点淘气和好吃,有了钱还请同学吃零食。

赵妈妈说,她今年8月离婚了,儿子出生后一直在铜梁长大,读了一年书就被送到湖北的妹妹家读书,今年春节后才把孩子接到主城。这一年,她每天都给儿子一块钱零花。

 

  “别给孩子贴上坏人的标签”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专家张仲明说,现在很多家长忽视了对孩子心理方面的教育。就小星的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分析,第一是他的成长环境,让他与妈妈有一种不亲近感,从而导致有物质方面的需求,也不敢提出来;第二是他面临的家庭教育,赵女士的方式都简单又粗暴,容易让孩子自己贴上坏人的标签;第三是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如果一味这样,可能影响孩子的成长,如自卑、自我放弃。

所以,当下最重要的,是对孩子的关爱和矫正。一是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增强母子间的亲近感,把吃零食、零花钱的多少都可以协议化,当然不是痛苦的,而是鼓励性的;二是和孩子一起分享钱应该怎样来?怎样合理地支配?比如做家务换报酬的方式;三是根据孩子的转变予以赞赏和鼓励,有耐心,绝不能放弃。

——《重庆时报》2010122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