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游戏与幼儿个性发展
一、关于游戏和亲子游戏
(一、)游戏定义
1、柏拉图的游戏定义:游戏是一切幼子(动物的和人的)生活和能力跳跃需要而产生的有意识的模拟活动。
2、辞海定义: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这个定义说明了游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性:
a、以直接获得快感(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愉悦)为主要目的。
b、主体参与互动 主体参与互动是指主体动作、语言、表情等变化与获得快感的刺激方式及刺激程度有直接联系。
3、索尼在线娱乐的首席创意官拉夫.科斯特的游戏 定义:游戏就是在快乐中学会某种本领的活动。
(二、)关于亲子游戏
亲子关系就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作为人际关系的一种,亲子关系具有特殊性。这是因为亲子关系最为久远、普遍和稳定。血缘的亲子关系是不能随意选择和改变的,是永久的;亲子关系的双方在生活上直接联系,经济上共同,情感上极为亲密。亲子关系是儿童人格形成过程中极其重要的构成因素,对儿童有着深远的影响。
亲子游戏就是亲子之间进行的游戏。表现为亲子之间平等交流,寓引导于平等愉快的游戏之中;它是孩子感兴趣的、保持活动有始有终的、适合孩子年龄段的活动。
二、孩子的天性和大脑
中国传统文化里误认为刚出生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孩子的大脑是空的,需要大人一点一点地去教育,其实“教育”二字有点贬义,有灌输的意思,是把被教育者看得什么都不懂,高高在上地往别人的脑子里塞东西。
人类的大脑一出生就足以令人敬畏。其实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就要算人的大脑了,它强大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存储能力是任何教育都望尘莫及的。
而且每一个新出生的孩子的大脑都不是空的,而是一个个等待点燃的智慧火把,等待发芽长大的种子,等待喷发的智慧火山。父母所做的教育不应该是在这些火山口上盖几个不起眼的小房子、栽几颗不起眼的小树来炫耀一下火山口的美丽,比如让孩子死记硬背几首唐诗来显示一下孩子的聪明,而是应该小心地看护、疏通、和激发这些火山的爆发,并观看远比自己想象得壮烈的火山喷发。
实际上每个教育成功的孩子,都往往超过他们父母的成就,比如我们知道大科学家和大艺术家而不知道他们的父母。
父母切不要自以为是地大包大揽地“教”孩子去成长,孩子完全可能是比你强百倍的人类,仅仅被两个人去教,岂不是遗误于他?
具体说,0-3岁的孩子没有什么推理的能力,他只是个强大的拷贝机,因为先要有存储,才能有智慧。所以0-3岁的孩子基本上只做存储,谈不上智慧。需要注意的是,0-3岁孩子的大脑的存储能力简直是疯狂的,贪婪的,一生中最强大的,简直是“掠夺式存储”。他们的大脑就象高速运转的复印机一样,一瞬间就把所看所闻的东西强行地掠夺到脑子里,并死死地记住,而此时他们的对外表现仅仅是死死地盯住一个东西不放。这个时期是往孩子的脑子里装东西的最好时期了,这时期的父母应该做孩子的“助手”,帮助孩子满世界去“装”东西,具体做法就是把各种东西都搬到孩子的眼前(或把孩子领到各种东西的前面),让他去死死地盯个够、看个够、摸个够、玩个够!
让孩子看到些什么呢?父母们千万不要把世界上的东西分成三六九等,认为数理化就是上等的知识,蚂蚁搬家就不是重要的。其实大千世界里的一切东西,不管是巍巍昆仑还是一粒尘沙,在孩子眼里都是平等的奇观,不管是列车滚滚还是老鼠打架,在孩子的眼里都是平等的奇迹。体验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比如让孩子静静地看一看农民工搬砖盖房子,对孩子的智力好处简直难以言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里,都有取之不尽的事情让孩子去体验,只需家长有心去寻找和发现。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在玩中发现未知的博大世界!
三、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的要求
1、0—3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婴幼儿期即从出生到大约3岁,是个体神经系统结构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身高和体重均有显著增长;遵循由头至脚、由中心至外围、由大动作至小动作的发展原则,逐渐掌握人类行为的基本动作;语言迅速发展;表现出一定的交往倾向,乐于探索周围世界;逐步建立亲子依恋关系。
家庭教育指导内容要点【略】
2、4—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4—6岁是儿童身心快速发展时期,具体表现在:儿童的身高、体重、大脑、神经、动作技能等方面获得长足的进步;大肌肉的发展已能保证儿童从事各种简单活动;儿童直觉行动思维相当熟练,并逐渐掌握具体形象思维;儿童词汇量迅速增长,基本掌握各种语法结构;儿童开始表现出一定兴趣、爱好、脾气等个性倾向以及与同伴一起玩耍的倾向。
家庭教育指导内容要点【略】
四、亲子游戏与个性培养
【一、】家长的行为要求
1、游戏中家长要变成孩子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要“变成孩子”,与孩子共享欢乐。
家长的童心、游戏心会使幼儿备感亲切、自然、融洽,从而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有助于家长更深入细致地观察了解幼儿,更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
家长始终不能忘了自己的角色地位、参与游戏的目的所在,要把握好时机和分寸,以不干扰幼儿的游戏为前提,以幼儿游戏的快乐为根本,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家长要蹲下身来与孩子交流、要首先学习的“外语”是孩子的语言。
2、“懒家长”练出了“勤孩子”【举例】
3、家长在角色游戏中当好配角
角色游戏是幼儿以模仿和想像,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比如娃娃家庭游戏,医院游戏,商店游戏等等是不同主题的角色游戏,都有一定的主题,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游戏。它也是创造性游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游戏。
角色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游戏之一,它能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这也正是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所在。
通过幼儿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与模仿,有助于幼儿学习生活及社会行为,发展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带有很大的模仿性。幼儿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模仿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 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的角色,反映着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待人接物的态度,体验他们的情感。
幼儿在角色游戏的情景中,幼儿能够学习关心他人、尊重长辈等好的思想行为。共同的游戏意愿还可将多个幼儿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发展幼儿相互交往的能力,消除隔阂,发展正常的交往关系;另一方面,鼓励幼儿放开手脚,大胆游戏,对幼儿个性培养十分必要,并且有助于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幼儿活动半径逐步扩大的例子】。
由于角色游戏是由幼儿自定主题,自由充当角色,自行设计游戏情节,它可以充分表达幼儿的个人意愿,满足幼儿渴望参加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幼儿在这种游戏中有着极大的主动性。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为实现游戏的愿望,需要按照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去支配与控制自己的行动,按自己的意愿作用于周围的环境,这就要求幼儿积极地、独立地去从事活动。幼儿要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开动脑筋,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并为达到游戏的目的,不断地、独立地解决与克服遇到的种种障碍。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家长要采取“小步递进”原则,将指导建立在幼儿的发展上,选择相关主题,通过观察、介绍、讨论等手段增强幼儿对生活的认知与体验。【当老师上课的游戏】
4、做教育家不做课程辅导匠!
家长对幼儿的一句真诚贴切的赞美语言,可以使孩子保持一天或几天的良好情绪。或许使孩子在某一方面有个新的开端。当一个孩子回答问题神情胆怯时,一个赞许的目光或点头动作,那么他的信心马上就会倍增,同时对家长的信赖感也会增。家长和幼儿说话时总是面带微笑,在与幼儿交谈时,家长扶着他的肩膀或拉着他的小手;幼儿睡不着的时候,家长轻轻拍着他的后背;当幼儿改正错误或有一点小小的进步时,家长亲切的抚摸他们的头或拥抱他们,甚至亲亲他们的小脸蛋等等,都是完全必要的。
教育家式的家长能够用爱和智慧探究孩子的心灵世界,在解决问题时善于抓住“细枝末节”“追本求源”。
【二、】家长的引导要求
1、捕捉科学启蒙教育契机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问题不在于教孩子各种学问,而是培养他们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充分地增长起来的时候,要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所以家长要重视捕捉科学启蒙教育契机,做好随机指导。
以前的传统教育使孩子们形成了谨小慎微、思维定势、缺乏主见等个性问题。因此,张扬孩子个性,促进整体发展已势在必行。
我们要挖掘教育潜质,注意个别差异,为每个幼儿个性的塑造提供可能。
在“做中学”的活动正是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中介和桥梁,它能让儿童亲自参与物体和自然现象的发现,并通过观察与实验接触现实、激发想象力、扩展思维,改善交往和语言能力。
例如家长把“球放在平台上会到处乱滚”这一生活现象引入游戏。“球滚了!”“球掉下来了!”孩子对这一问题的发现,立刻活跃了他的思维。这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球是怎么掉的呢?”“想个什么办法让它不会掉下来呢?”这时孩子思维的火花就会不断地碰撞着、闪烁着。孩子的方案可能是:“用橡皮泥把球粘住,球就不滚下来了。” “用许多木头积木把球围住,让它不滚下来。” “把头上的帽子拿下来盖住球就不滚了。”......
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给我一个杠杆,我能撬起整个地球。”可想而知,一个条件、一个机会的给予,往往能使一个人做出意想不到的举措,孩子也是如此,我们给他提供大胆表述的机会,他会语出惊人。
在“做中学”的活动中,给孩子提供了表现的机会,使之打开思维的闸门,他们就会想出与众不同的方法。“做中学”活动以它独特的形式和魅力赢得孩子的爱,这样孩子就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解放了思维,张扬了个性。
2、抓好感统教育环节
创造性肢体表现活动是幼儿通过观察物体的形态特点、变化状态,结合生活原有经验进行思考、想象、创造后再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的一种运动活动。它是儿童借助于自己的身体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尝试运动技巧,体验运用身体表达的那种满足和愉快的过程,因此也就自然融入了“健康”和“艺术”两个领域的目标和内容。例如孩子参与体操训练、舞蹈训练就是实例。
3、环境游戏的熏陶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家长让孩子看“迎春花吹喇叭”、看“柳姑娘的长辫子”、“欢迎小燕子回家”的快乐中学习“小草醒了”、“花儿笑了”、“青蛙在唱歌”、“燕子在跳舞”等美好诗句;在炎热的夏季,孩子们在捉蚂蚁,找蚯蚓,捕蝴蝶,观看雨后彩虹的快乐中,争论着“蚂蚁到底是六条腿还是八条腿”?“蚯蚓没有腿到底是怎么走路的”?萌发了“到彩虹上走一圈”的奇想;凉爽的秋季,家长带着孩子们在捡落叶的快乐中学会分类、学会搜集、学会制作标本;在寒冷的冬季,孩子们在寒冷的风雪中感受堆雪人、打雪仗的快乐,体验着什么是克服困难?什么是勇敢?什么是坚强的意志......使孩子在一年四季中,从大自然里尽情吸吮大地母亲为他们提供的绝好知识。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扩大了孩子们的眼界,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性格,健康了孩子们的心理......
4、群体亲子游戏的熏陶
在良好的生活环境里,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可以被逐渐的激活起来;幼儿做事的自信心可以被不断地建立起来,幼儿克服困难的勇气可以被不断地激励起来。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过去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遇到一点事情就爱哭的男孩子,在玩滑梯的时候,不小心被同伴绊了一跤,小手划破了,出了一点血。许多小朋友都围上来“关心”他。一位家长这样唱:“好宝宝起床从来不哭闹,好宝宝走路不用妈妈抱,好宝宝摔倒自己爬起来,好宝宝手脏快去洗洗好”。于是这个孩子忍住了小手被划伤的痛苦,没有哭。引起小朋友向他投去了赞扬的目光。
从这个孩子的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在良好的生活环境里,培养了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还看到了由于一个孩子的坚强之举对同伴产生的积极影响。使孩子们在良好的生活环境里,越来越喜欢集体生活了,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中,认知、情感、能力、个性等越来越提高了。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在乐中愉悦了情绪,在愉悦中健康了自己的心理。
5、让习之于嬉的观念日渐入心
游戏,是幼儿自由意志的体现,这是游戏的本质特征,家长应确立幼儿在前、家长在后的意识,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在游戏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的,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活动。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幼儿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他们的学习活动蕴含在生活、游戏活动中,而幼儿游戏既是幼儿认知、个性、情绪、社会交往能力等发展的途径、手段,也是幼儿发展的真实写照。 因此,游戏被确定为孩子的的基本活动,成为家长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基本形式。在游戏中,幼儿既能操作各种材料,又能与家长交往,其动作、言语、思维、想像、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家长在把握“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原则的同时,要让游戏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让“习之于嬉”的观念日渐入心。因此家长在实践中要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善于抓住生活和游戏中的教育机会,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同时综合运用多种活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去感知、操作、探索、发展。
【三、】亲子游戏与个性培养
1、游戏对良好个性的熏陶
游戏和幼儿力所能及的劳动等实践活动,为幼儿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搭建了平台。健康的游戏和有兴趣的劳动,满足了幼儿渴望实践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能促进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例如:在玩《开汽车》的游戏中,虽然无人售票车上没有售票员,但是家长稍加提示和引导,孩子在游戏中就会模仿着无人售票汽车上的声音重复着:“本车4路,由安厦开往盟城方向,全程运行40分钟......”、“无人售票车,前门上,后门下,票价一元,上车的乘客请往里面走......”、“请哪位乘客为老人和抱小孩的乘客让个座位,谢谢您的合作...... ”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会了讲文明,懂礼貌,学会了与人交往。一位小朋友告诉老师:“我昨天跟妈妈坐4路汽车去学英语的时候,我给一个老爷爷让座了......”老师问他:“你年纪那么小,为什么还要给老爷爷让座”?他却爽快地回答道:“老爷爷年纪大,站不稳。我是小孩子,妈妈说我应该把座位让给老爷爷坐......”又如:在《开商店》的游戏中,性格内向的小朋友想当“售货员”。但是,他不好意思说卖东西的话。经过几次玩儿《开商店》的游戏之后,他的感性经验越来越丰富了。在当“售货员”的过程中,他不仅会卖东西了,而且还会主动向顾客介绍商品的名称和基本价格。不仅培养了活泼开朗的性格,还锻炼了他的口语能力和交往能力,更满足了他渴望参与大人们实践活动的愿望和需求。
幼儿的积极性是需要成人激励和保护的。一旦孩子们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孩子们的情绪就会饱满,接受教育就会有效果。为了给幼儿提供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家长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品尝“吃苦”的滋味,锻炼耐劳的意志,感受学本领的快乐,鼓励向上的精神。例如:在“我把玩具送回家”(收拾玩具的劳动)、“我帮椅子洗洗脸”(擦椅子的劳动)、“我给手绢洗个澡”(洗手绢的劳动)、“我给鞋子扎蝴蝶结”(学习系鞋带的劳动)以及“小椅子真听话”(饭后摆椅子的劳动)等趣味劳动中,孩子会感受到自己一双小手的价值。提高自我服务意识,增强爱惜物品的情感,改掉自私、懒惰的坏习惯,懂得劳动的意义,品尝经过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快乐,提高做事的坚持性,让家庭教育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幼儿的实践活动中,家长若能积极地参与他们的活动,并在活动中给予幼儿大力的支持,合作和引导,将有助于幼儿形成坚韧的性格和有“主见”的个性。比如孩子想玩儿“警察抓坏蛋”的游戏,可是孩子往往不想当“坏蛋”,这时家长应及时地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去,并在游戏中扮演“坏蛋”,不仅促成了幼儿玩儿“警察抓坏蛋”游戏顺利进行,而且还可以引导孩子在抓“坏蛋”的过程中,通过躲藏、追逐、周旋、抓捕、狙击等过程,就能培养孩子们的机智,锻炼孩子们的胆量,提高孩子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当孩子把“坏蛋”抓到手的时候,他对什么是爱?什么是恨?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等有了基本的认识和区分。如果是集体活动,他们对团结合作,齐心协力,不怕困难,夺取胜利就有更深刻的理解;游戏中谁都不想当“坏蛋”和敢于同“坏蛋”周旋、勇敢抓捕“坏蛋”的行为,就是孩子们良好个性逐渐形成的最好证明。
2、把爱、尊重和严格要求融入到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中
把爱、尊重和严格要求融入到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工作中,是幼儿的个性得以巩固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幼儿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也是有独立意识的个体;幼儿虽然单纯幼稚,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尊严;幼儿虽然体单力薄,但是,他们也有渴望参与成人活动的愿望......家长在与幼儿交往的时候,要注意与孩子们保持平等的关系,在孩子们发生“矛盾”的时候,要认真倾听孩子的争辩。引导幼儿在争论中明辨是非,学会友好交往和团结友爱,不断培养孩子们优秀的性格。
在爱与尊重的教育过程中增加“适度”的严格要求,有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小孩子都喜欢“慈”而害怕“严”。因为“严格”二字有着令人畏惧的特点,所以,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才显出“严格”二字的重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重视把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家长不要因为喜欢孩子而放松对孩子们的教育;不与因为孩子小而迁就他们的不良行为。在爱、尊重与严格要求中,使孩子们懂得了为什么要遵守规则?为什么不能“随心所欲”?通过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的有机结合,使孩子们感受到家长对他们的严格要求,就是在爱他们,就是在尊重他们。前面介绍了游戏和亲子游戏的概念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孩子的大脑有着惊人的潜力 ,家长要遵照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的要求 ,引导孩子投入丰富多彩的亲子游戏之中,培养孩子相对完善的个性。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引导孩子学做人,这是通过亲子关系正常化来实现的,其前提条件是家长应有健全的人格,具备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素质。基于此,建立学习型家庭,让亲子共同成长是完全必要的。
我要提醒的是,游戏是亲子沟通的重要载体,在婴幼儿主要依恋父母亲时期,为自己未来的人格奠基,以玩儿为主要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疯狂”“掠夺”式的探知未知世界的的时候,充满人格魅力的亲子游戏显得多么重要!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