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李群雄老师主讲《学会走进孩子的世界》
学会走进孩子的世界
----根据许宜铭讲座改编
各位老师、学员、家长,大家晚上好!
今晚,我们来共同探讨这个非常重要的主题,之前,我讲一个故事,在《庄子·九韶》中有这样一个寓言:
鲁国的郊外飞来一只很大的海鸟,鲁国国君很喜欢,就毕恭毕敬把这只海鸟迎进了太庙,演奏《九韶》之雅乐取悦它,准备了美酒给它喝,宰了牛羊给它吃,每天用这样的礼仪供奉海鸟。
而这只海鸟呢?目光迷离,神色忧郁,不吃一口肉,不喝一口酒,就这样郁郁寡欢,三天就死了。为什么?有谁能说说其中的道理。
一、玩与学
有个学员来咨询我:
李老师,我孩子6岁,从小我用很多种方式教他,可是孩子并不如我所愿地成长,现在甚至和我对抗起来,他学习很勉强,只做他感兴趣的事,看他爱看的书;两年前,我给他报了跆拳道和英语,去年开始又陆续报了画画、珠心算、电子琴、街舞等,他喜欢的课程现在也不想学了,只是想玩。所有的课程刚学时都名列前茅,是班里的主力,过一阵落下来了,便没有学习兴趣了,但只要是他专心听课,都反应很快、效果很好;玩具吗,只要喜欢的总是要求买很多,不同样子和色彩的,动手能力特强,这跟小时拼拼图和做手工有关吧,小的时候与他一起玩类似的游戏很多;孩子的精力充沛,我们应付不了,也知他缺少正确的引导,引导他做感兴趣的事,但怎么做呢?
我给了她这样的回答:
恭喜你,你有一个聪明的、潜力巨大的儿子,他有着惊人的精力和吸收力,我想也必有很强的调整能力;同时,因为得到父母及祖辈无条件的爱,他的自我价值感会很高,内在心灵的力量会很强,应当说,你的孩子在早期教育中(6岁前),是比较成功的。
但有一点,不知道你意识到了没有,你和孩子对学习的理解不同啊!孩子想玩,潜在的意思是孩子的自我成长不够。家长务必要使他的内在心灵继续成长,不然他一辈子就想玩,将来他对现实世界不会产生欲望,而他的聪明才智,也会在娱乐中、玩世不恭中消耗殆尽。从孩子的眼光来看,那些所有的学习,都是一种玩的尝试,试过之后,觉得好玩的,可以继续,觉得不好玩的,就放弃掉,实际的情况就是这样。
所以,在你那里看来是学习的,在他那里是玩。在他,生活中的一切,无不是玩的场合,他哪里有学习的概念?学习,都是你强加于他的。你要求他学,是因了你对人世的理解,对将来社会要求的理解,对现实严酷的理解,无论如何必须学,给我狠狠地学;孩子要玩,是因为他对世界的好奇,他试图要尝试一切,他就象一颗种子发芽,抽枝发叶,以致于开花结果,他是要按着老天给他的方式去成长。
你没有觉察吗?玩与学,你有没有觉知这两种理解之间的重大差距吗?!你有没有觉察到孩子还有一个自我成长的需要呢?(已经觉察的请打11)
二、亲子两个世界
我们常说,童言无忌。有一次,我四岁半的小侄女对着我奶奶说:“姥姥,你都快要死了哦!”她妈妈当时也在场,听了吓得面如土色,“胡说!”其实,我知道,当时,我们村上有个老人过世了,在轰轰烈烈地操办丧事,她去看了,觉得很热闹,白衣白服,锣鼓喧天,哭的哭,笑的笑,唱的唱,觉得挺有意思,才这样说的。
例:一个幼儿园的小孩,今天放学回家,突然在家里叫了一声,“王八蛋!”(指着妈妈),这时家里的大人以及妈妈立刻起反应,是什么样的反应?
---暴跳出雷,或严厉质问“跟谁学的!”
你对孩子这句话的反应,是以谁的世界为中心而反应呢?
---以父母为中心
父母亲在解释孩子这句话这个行为的时候,是以自己为中心,把自己人生里面所受的文化、教育不自觉地提起,还有曾经看到的那些粗鄙的、粗俗的人,或者人在愤怒之间彼此攻击对方的时候那些污言秽语,所有经历过的生命中的类似的经验,就立刻把自己生命的经验,用来解释当下孩子的内心世界,当然就觉得不得了了,那里面所隐含的那些羞辱和攻击性,即刻之间,你没有觉知地把它投射到孩子的世界。然后根据你的世界,对孩子的世界进行一种无意识的嫁接,想当然地觉得孩子是那样子而起反应。我们说,这样的父母还没有苏醒。
---以孩子的世界为中心
当孩子呈现这个现象的时候,你第一个会想到的是,靠近他的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
你会带着好奇和敞开的心,你把爱的能量正确使用。你会试着去了解孩子的世界,你靠近他,带着一种好奇的心情,先把自己的世界抛开,然后蹲下来,渐渐开始说:“妈妈以前从来没有听到你说这句话,这句话你今天突然想讲,从哪里学的?”里面没有一点责备,不会带着任何意识,而孩子比我们更接近生物的本能,孩子这种本能的世界,孩子远远比为人父母强,因为他们还没有被污染,他们会很敏感地感觉到,于是,孩子就会跟你分享他这个世界。
他可能会跟你说:“今天在幼儿园上课的时候,那个老师正在忙,却没有管我们班上的同学,结果有一个同学就突然喊了一声‘王八蛋’,老师听到这话,我就看见老师赶快跑过去小朋友的身边,蹲下来跟他讲话,讲了好久。我回到家,我看到妈妈你也在忙,也不理我,我也就喊了一句,你看,我喊‘王八蛋’,你就跟那个老师一样,跑到我的身边来,蹲下来跟我讲话讲了好久!”
在孩子的世界里,可能只是这样子,可能。孩子的世界其实很单纯,也很清丽,不会象成人一样有很多的花花绕。但是如果我们以自己的世界去教导孩子,然后我们以为那个叫做爱,那么说,这个爱的使用者没有智慧,造成的结果,会对孩子的成长是滋润的还是相反的呢?---实则变成了伤害。
学员们,家长们,当你们与孩子打交道时,你每每是出于自己的世界而是尊从孩子的世界呢?
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些
有个班主任打电话给家长,说他的孩子总爱把别的孩子推倒,其他孩子一碰到他,他就把对方推倒,家长听到电话,不知如何是好,来向我咨询。
我问他:“你怎么跟老师沟通的呢?你的沟通为何只有讲到这里?有没有去问班主任,他是对每一个孩子碰到他都会把人推倒,还是只有针对某一个孩子呢?有没有问,只是这个礼拜是这样子,还是这个月、这个学期都这样?孩子们之间关系如何,发生了什么事情?班主任了不了解,如果不了解,你要质问班主任为什么不早些汇报?只有当事情发生了,跟这个孩子起冲突到这样了才来告知呢?
这位家长说:“啊呀,我怎么都没有想到这些!”
他当然没有想到这些,因为他一听到班主任打这样的电话的时候,他的头脑里第一个浮现出的只是他自己的世界!他有没有考虑到试着去了解孩子的世界是怎么样,没有!甚至,有的家长一听到这样的情况,他马上一个巴掌就过去了。
相反,一旦你走进了孩子的世界,一旦你的心灵有了成长,你对孩子的世界有了一些完全不同的看法,父母以及家庭,是孩子未来进入这个社会、进入他的人生的最巨大的根源。
大家要学会这个道理很容易,一旦进入生活状态就不记得了,为什么?
---因为你执着于自己世界,甚至达到了根深蒂固、不可动摇的程度。
三、学走路的孩子
一个孩子学走路,有很多父母,越爱他的孩子,他就会越小心翼翼地牵着他两只手,一步一步地学走路,然后那个孩子学会走路了,确实没错,他会走路了,可是过程当中,牺牲掉了孩子的什么?
可是,如果是让孩子是自己走的话,他会用他身体的每一根神经去感知,那时他对身体的感觉是全然敞开的、开放的,孩子在这个时候的自我调节系统是完全健康的,一点都没有受到污染,孩子在功能、机能健全的状况下学走路,如果他摔倒了,他会经验到摔倒的整个过程,他用他全部的神经、全部的肌肉、全部的感知,经验了那个跌倒的过程,还有他要经验从地面爬起来的过程,他要去感知全部状态恢复到站立,然后,他下一步在往前跨的时候,他会自动去修正,没有道理的、没有理论的、没有学术依据的、没有数据的,但他会自动地用他的潜能里面的自我调节功能,去修正下一步的路跨出去的时候比上一步更好一点,也许第二步又摔倒了,但是他又再一次地经验了整个过程,再一次从地上爬起来,再一次跨出去。
一个在这样的状况下学会走路的孩子,跟一个只有被两只手抓着学走路的孩子,你比较看看,这两个孩子当中,他们的功能的发展和学习,差了有多少?!
在这里,我讲的不止一个案例,而是一种教育思维。从这一个案例可以引申到所有的家庭教育现状。
比如,最常见的现象是,孩子有一个行为出现了,你立刻告诉他应该怎么办比较好,用成人的世界立刻教导他、指导他,然后让他照着你的意思去做,很多的父母、祖父母、学校的老师,几乎没有给孩子以任何空间!越爱孩子的父母,越把教导孩子当自己的责任的老师,花越多时间在关注孩子的老师,就越会剥夺孩子的空间,孩子可能会完成没有自己的空间。
没有了空间,孩子减少了什么?---接触的经验,很多事情没有机会去经验。
因为自我的成长必须要探索、接触,接触了以后去感知,感知了以后去消化、去吸收,吸收了以后再去调整、调节,调节以后再进入信念、价值观,最后到行为中。
也许,孩子在父母师长的全程监控下可以完成社会化,但是他会牺牲掉了中间他应该具备有的、老天给一个孩子一颗种子照他自己的方式自己成长、要必须去经历、经验和学习的这个过程。
四、父母的神性
父母,对孩子来讲,像神一样伟大。
你想想看,他今天想吃桌上一个桔子,他拿不到,他要去求谁?求父母。如果父母愿意给他,他轻而易举就可以吃到;如果父母不想给他吃(因为某种原因,比如认为还没有吃饭,不可以吃桔子),那么孩子再怎么苦苦哀求,他吃得到这个桔子吗?
换了是你,你有一个什么样的心愿,去庙里拜拜菩萨,回家后你的心愿就实现了,你信不信那个神?下一次你又有什么匮乏,自己没有办法做到,然后又去拜一拜,又完成了心愿,这样的经验只要有三次以上,你信不信那个神?
---信!信死了!
如果有一个菩萨让你有求必应十次以上,却有人对你说,“那根本不是神,你不要听从他,不要上他的当”,你听得进吗?你会认为那人自以为是,不予理会。
如果那个神告诉你什么,而你的意见跟他不一样,你会去质疑那个神会错吗?你不会,你会放弃自己的意见,完全照抄。
那么,你对于你的孩子呢,也是一尊神!他的一切都掌控在你的手里,父母在孩子的心灵深处就是一尊神!但是,一个孩子是没有任何社会性体验为基础的,你在引着他上路,你可要当心啦!
反思一下:当你做得正确的时候,你的孩子很幸运;要是你做得不正确呢?更严重的是,当你做错了还不知道、还固执己见呢?你将给孩子一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真是难以想象啊!你爱孩子,却不去想一想如何使自己更正确,也不想麻烦自己去了解一下孩子的内心,你还有理由向孩子诉说你工作的辛苦或没有时间吗??
曾几何时,有的父母,因为自己的伪善、自私、自以为是、甚至是武断粗暴,而失掉了这种神性。从此,孩子再也不相信父母,把父母从自己的信仰中赶出去,不与采信。这就是亲子疏离。
如果你想尽量地减少这类失误的话,你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想办法了解孩子的世界,深入孩子的内心。
五、顺其道而教之
我们中国人最早就讲“天人合一”,讲顺天而行,凡事要合乎天道,逆天而行会自取灭亡。老庄思想讲的大道,而大道废了,才有仁义道德,使我们远离了大道。
我们对孩子也是一样,老天有给孩子一个属于他的道,孩子自有孩子的道,就象海鸟自有海鸟的道,为人父母者是否能够理解这个道?充分地去呵护他,用他自己生命去经验,而不是你试图去取代一个生命,代替他经验,一个生命有没有权力用他自己的经验去建立他自己人生的信念及价值观?有,他是一个个体,你对你的孩子没有所有权,只有管理权。
为人父母者的管理,是怎么样去为孩子创造(用你的力量和资源)一个滋养他的空间。
当一个孩子碰到一个老师待他不好,他有力量去改变吗?他有资源吗?没有,只有父母可以有所作为,你才有力理为孩子跟班主任沟通,你才有能力为他寻找一个愿意尊重孩子的老师。孩子在整个情绪的发展止面,让他有自由地去感受,让他的感官可以自由地去看、听、闻、嗅、尝,自由地接触,然后自由地决定。
所以在生理上、感官上,你能不能为孩子守护一个自由?在他的情感上、情绪上,你能不能为他守护他的世界?然后孩子拥有这个世界去碰撞、去接触、去学习、去消化、去吸收、去调整,相信老天给的任何一个生命都有他的自我调节功能。他会透过这些接触和学习,逐渐地发展老天给予的一切可能性和潜力。
当他处在某种状态,如果整个世界都认为那个状态是不好的,如悲伤、沮丧、孤单、寂寞、痛苦、难受的时候,你有没有能力去陪伴你的孩子,让他也学会一个这样子去陪伴自己的方式?如果这样,他长大以后,他自己能在这种状态时照顾自己,甚至于有能力去陪伴他身边的人。你能不能给予他对未来的人生有一个选择权和决定权?如果你能给孩子以上资源,为他守护,愿意随时地在孩子的世界里学习,你也就学会了什么叫做爱。
因为,这种爱,使你进入到他的世界,与孩子心息相通、忧患与共。就象开头的故事,要以养鸟的方式来养鸟,而不是以养人的方式来养鸟。教育孩子,我们要遵从孩子的道。
六、生命的花开
现代教育的真实目标,就是培养孩子成为身心健康的、心灵和自我是健康的人。这样的观念,肯定会、绝对会逐渐的普及。
对于已经造成亲子两个世界疏离的教养状况,必定是家长在早期教养中远离了孩子的世界,甚或视孩子如草芥。在我咨询所遇到的案例中,尤其以初中生孩子为最明显,如果说小学阶段家长还可以视而不见的话,有的初中生孩子的疏离,更让家长不堪忍受,有的家长甚至会痛哭流泪,如捧红炭,恨铁不成钢;高中生便要么是家长早已望峰息心—放弃了,要么是家长让孩子信马由缰—逃避了。种种惨痛,难以尽述。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家庭教养关系的根本矛盾,就是家长与孩子两个世界的疏离,相互矛盾而产生种种状态。这种疏离的不同的程度、深度和广度,必定对应着种种不同的偏差现状。
出现了偏差现状:
一方面家长必须回归于孩子成长偏差的那个当初,回归亲和的亲子关系,走进孩子的心灵;另一方面,需要帮助孩子找到玩与学的界线。
所以家庭教育不止是一味的恻隐怀柔、宽容忍受,对于孩子明显的错误,必定要采取强有力的方式禁止的,至于是哪种方式合适,这又需要家长能看长看远、有心有智慧,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进入孩子的世界,并非要你对孩子百依百顺,而只是为孩子营造一种滋养的空间与环境,让孩子可以去成长自我;也不是要任孩子自产自消、放纵自流,而是根据孩子的世界加以引导,从孩子的具体问题中找到引导的方法;更不是可以取消他学习的使命,而是在你悉心的关怀中、在融洽的亲子关系中,使孩子进入到学习之境,使之乐其所学,玩其所学,这样孩子会很轻松地上路。
所以,滋养与溺爱之间,只有一纸之隔呀!溺爱就是不能把孩子培养出一种自主的灵动,而滋养则是使孩子自性变得灵光、自我成长壮大,生命的品质如同花开,将来孩子长大了,他还依稀可以辨认少时成长的痕迹。
使孩子入境,家长必先入境;使孩子开花,家长必先修炼。如果不是孩子,你并没有真的要修炼的理由。一切为了孩子,只有这个理由,使家长的生命走向成长。生命的品质,不是可以做作出来的,也不是通过一番理论学习就可以完成的,如同走进孩子的世界,必先走进你自己的内心,回归你一路走来的成长经历,找出那些当年没有具足的品质,现在加以修炼。其实,我们都是在行年四十的时候才来审视自己。修炼,不止是停留在表面,也不只是做做示范而已,而是要在你的行为习惯中和内在心灵中同时到达,使之成为你自己的一部分。做到了这一点,你的生命之花也就开了,你的人也整个地变了。
孩子是一个原料,老天给的绝对丰富、绝对完整,蕴藏着所有一切未来的可能性。家庭是工厂,学校是个加工厂,要把孩子教育好,有一个最直接的、最确定的方法,那就是给他一个更好的父亲和母亲,更有智慧,你去学习,在这个领域你去了解更多,很多问题随着你的成长,你一定会自己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而不是依赖指导老师,如果你开始走向自己的成长之路,相信你一定会拥有一个更好的孩子,这是一条比较切实、核心、重要、踏实的道路。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