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成为最好的自己: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凌志军)

13年前 [12-30 13:10 周四]

作者简介:凌志军,祖籍广东,生于上海,长在北京。15岁到工厂做工,16岁做农民,19岁当兵,25岁成为新华社记者。没读过中学,也没读过大学。30岁考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3年后获得法学硕士学位。现在是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资深记者。  迄今为止出版的8本著作,全部进入畅销书排行榜。他的著作还以英文、日文、韩文和繁体中文等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2003年所著的《成长》,即本书第一版,在众多学生和他们的父母中引发了极大共鸣,改变了许多人对教育的看法和他们的命运。直到今天,仍有很多读者写信给他。2003年的《变化》被中国大陆媒休评为“年度图书”,同时在台湾获得“开卷好书奖”。2003年底,他被新闻杂志《南风窗》评为“年度人物”。2000年的《追随智慧》,在大学校园里引起强烈反响,被评为当年“最佳纪实文学”。1998年和同事马立诚合著的《交锋》,在中国政坛引起轰动,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成为当年中国第一畅销书。《联想风云》入选“2005年最佳风云榜”,并获得“2005年度北京地区最佳版权输出图书奖”。

 

《成为最好的自己: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内容简介:
“成长”是一个关乎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的话题。本书谈的正是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成长的过程。他们并不拥有一个比我们更聪明的大脑,所经历的教育制度和我们的也没有什么不同。那么,他们凭什么变得和我们不一样。30个“微软小子”的成长故事证明一个道理;所有天才都是可以教育出来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作者把那些能够走向成功的学生概括为E学生;即ENJOY(快乐地学)、EQ(情商比智商更重要)、EXCELLENCE(卓越)。李开复、许峰雄、张亚勤、沈向洋、张宏江……书中每一个真实的故事 每一段生动的点评,每一句诚恳的话语都可以成为成长之路上的坚实阶梯,可以让学生、家长和老师知道自己该怎样做才能不断成功。

 

第一章 “起跑线”

“成长”是一个关乎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的话题。每个学生都渴望知道自己该如何走向成功,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材,每个老师都期盼自己教出的学生早日取得喜人的成绩。但是,成长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的人没能坚持到终点,有的人在挫折面前选择了软弱和妥协,也有的人用正确的方法和坚定的信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前 言(1) ·前 言(2) ·“E学生”(1) ·“E学生”(2) ·如果回到5岁以前(1) ·如果回到5岁以前(2) ·自由的天地(1) ·自由的天地(2) ·回忆(1) ·回忆(2) ·你上哪个年级都可以(1) ·你上哪个年级都可以(2) ·流放地 ·新“开复定理” ·我也有一种恐惧感 ·怎样对付小时候的发育不良 ·天才是教育出来的 ·新发现

第二章 相信你自己最聪明

2003年5月3日,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也是“非典”入侵北京城的最危险的时刻,冷清多日的香江俱乐部里,有一阵忽然热闹起来,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三位院长,张亚勤、张宏江和沈向洋,相约在一起,这一次他们不是讨论科研的方向,而是讨论教育的问题。

·相信你自己最聪明 ·灾难发生之后 ·不要小看自己 ·亚勤话题 ·一句话影响一生 ·历史性的时刻 ·你的潜力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消极的图像离他远去,积极的图像回来了(1) ·消极的图像离他远去,积极的图像回来了(2) ·如果有机会重新上学(1) ·如果有机会重新上学(2) ·自信的力量 ·自信是什么 ·新发现

第三章 我到底要什么?

2003年夏季的一天,在北京一个普通人家里,父亲和儿子之间有一段对话。当时父亲正在电脑上写一句话:“我们站在21世纪的入口处,世界千变万化,可是整个社会都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要求我们的后代成为一模一样的人。”

·“深蓝”是怎样炼成的(1) ·“深蓝”是怎样炼成的(2) ·“深蓝”是怎样炼成的(3) ·开窍 ·做最好的“你自己”(1) ·做最好的“你自己”(2) ·在美国读书很辛苦,但是不痛苦 ·因为不喜欢才烦恼,不是因为烦恼而不喜欢(1) ·因为不喜欢才烦恼,不是因为烦恼而不喜欢(2) ·美国孩子按照意愿读书,中国孩子把读书当志愿 ·排队的文化(1) ·排队的文化(2) ·我凭什么进入麻省理工 ·我不在乎总是“第二名”,但我在乎学什么专业 ·过坎的制度 ·“中国黑客”(1) ·“中国黑客”(2) ·“中国黑客”(3) ·新发现

第四章 爸爸和妈妈

对大多数孩子来说,父母的影响持续一生。可是我们仔细观察“微软小子”的成长之路,就会发现,父母的影响力,只是在他们的童年时代才会特别强烈。从那以后的漫长岁月里,他们谈起父母,十之八九都是自己童年时代发生的故事。有鉴于此,我们相信,“E学生”成长之路上第四个秘密,是他们的爸爸和妈妈。  我们对“爸爸和妈妈”研究曾经向很多方向延伸出去,有一度把焦点指向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父母的职业、性格,或者在社会各阶层中的地位,有一度又指向父母的“教育方式”。但是后来我们发现,那都是歧途。事实上,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不是取决于这些因素,而是取决于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否融洽。  这也是90%的“微软小子”都是出自平常人家的奥秘。


·离家时刻 ·父亲的遗产(1) ·父亲的遗产(2) ·儿子的价值

 

来源:http://www.du8.com/books/nov2913.shtml  楼雪莲收录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