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学校 推删节版经典引起争议
14年前 [01-03 07:59 周一]湖北部分学校教材删“书中自有颜如玉”等语句
因为担心“带有糟粕性的内容”会“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山东省教育厅日前下发通知,严禁该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向学生“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这一消息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和热议。记者近日探访发现,此前湖北省已有部分学校专门对《三字经》等经典文本进行了删节,然后重新编排后再发给学生学习。
|
|
湖北省部分学校推荐删节版《三字经》
据了解,我省很多中小学都开展了《三字经》、《弟子规》等诵读活动。
一些学校给学生推荐的是删节版的国学内容。武昌区九龙井小学语文教研组主任魏贤佐介绍,该校在教学生读经典时,重新选择文章,对《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等经典文本进行了打印编排,“中国国学经典中大多数内容都是好的,但也有一些不科学或与时代发展相悖的东西,如封建思想严重,轻视女性、轻视劳动等”。
记者翻看该校重新编印的经典读本时发现,“昔孟母,择邻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句子被删掉。魏贤佐解释,他们认为“若孟母,择邻处”暗藏了“环境决定一切的意思”,而在现代社会,人要学会适应环境、学会与人和睦相处;《劝学诗》中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启示的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古代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但在现在,读书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功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学能,以投身社会,服务社会……
省实验小学副校长、“湖北名师”蒋卉介绍,该校在新编辑的校本教材中,也对国学经典中有争议的句子,如体现“惟师”思想的,进行了舍弃,“现在要求学生要敢于质疑,挑战权威,而不是盲目服从老师。”
专家批判部分作品是“道德利令”
湖北大学教授、评论家刘川鄂认为,《三字经》、《论语》等国学作品,是在农耕时代留下来的作品,其中有些内容是“道德利令”,是在一种不平等的身份和心态中进行的,它与现代意义上的人道关怀不可同日而语,也不利于现代个体人格、公民意识的培养。“学生应该辨证性地读中外经典。”刘川鄂说,“应先做具体分析,分清糟粕与精华,而且对精华还要结合实际,才能‘古为今用’。”
曾在央视《百家讲坛》解读过《弟子规》的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文忠,去年11月在第三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表示,有人问他这几年讲国学、讲《三字经》《弟子规》,你觉得最大的难处在哪里?他认为,最大的困难是如果按照《弟子规》《三字经》的标准培养出来的孩子,到社会上90%是会吃亏的。
也有人表示不能因噎废食
经典是否一定要“去其糟粕”,才能让学生阅读?一些校长、老师却对其表示质疑。
武昌积玉桥学校要求小学毕业生,必须能够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大学》等经典。校长祝正州认为,这些经典就应该通篇诵读,学习不能因噎废食,“阅读经典,是为了学习进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并了解文化发展的轨迹。如果担心学生把部分不适宜的内容误作好东西吸收,老师完全可以引导。”“湖北名师”、武汉中学特级教师萧兴国说,“若人为地把作为一个整体的经典割裂开,学生将无法吸收其精髓,也不知道什么是糟粕。对传统经典作品的切割容易给学生造成误解和误导,使学生失去自己探究和分析鉴别的能力。‘去其糟粕’同样是学习的过程。”
部分网友更指不少经典被断章取义,造成对全社会的误导。“一句‘以德报怨’,我们误解了那么多年!直到进了大学,我才知道孔子说的其实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不管古人观点是对是错,我们至少应该有了解原话和原著的权利吧?”一位网友说,正是因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话,孔老夫子被扭曲成了温婉的受气包形象。
还有网友无奈感叹,近年来孩子们的“阅读禁区”似乎越来越多,“鲁迅无奈地走了,朱自清的《背影》也越来越远,最终消失在地平线。现在轮到王应麟抱着他的《三字经》简,一脸忧郁……”
本报记者罗欣
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1/01-02/2762362.shtml
湖北部分学校推删节版经典引争议 孟母择邻被删
因为担心“带有糟粕性的内容”会“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山东省教育厅日前下发通知,严禁该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向学生“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这一消息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和热议。记者近日探访发现,此前湖北省已有部分学校专门对《三字经》等经典文本进行了删节,然后重新编排后再发给学生学习。
|
|
部分学校推荐删节版《三字经》
据了解,湖北省很多中小学都开展了《三字经》《弟子规》等诵读活动。一些学校给学生推荐的是删节版的国学内容。武昌区九龙井小学语文教研组主任魏贤佐介绍,该校在教学生读经典时,重新选择文章,对《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等经典文本进行了打印编排,“中国国学经典中大多数内容都是好的,但也有一些不科学或与时代发展相悖的东西,如封建思想严重,轻视女性、轻视劳动等”。
记者翻看该校重新编印的经典读本时发现,“昔孟母,择邻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句子被删掉。魏贤佐解释,他们认为“昔孟母,择邻处”暗藏了“环境决定一切的意思”,而在现代社会,人要学会适应环境、学会与人和睦相处;《劝学诗》中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启示的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古代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但在现在,读书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功能,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以投身社会,服务社会……
湖北省实验小学副校长、“湖北名师”蒋卉介绍,该校在新编辑的校本教材中,也对国学经典中有争议的句子,如体现“惟师”思想的,进行了舍弃,“现在要求学生要敢于质疑,挑战权威,而不是盲目服从老师。”
专家:“道德利令”,删得有理?
湖北大学教授、评论家刘川鄂认为,《三字经》、《论语》等国学作品,是在农耕时代留下来的,其中有些内容是“道德利令”,是在一种不平等的身份和心态中进行的,它与现代意义上的人道关怀不可同日而语,也不利于现代个体人格的培养。“学生应该辩证性地读中外经典。”刘川鄂说,“应先做具体分析,分清糟粕与精华,而且对精华还要结合实际,才能‘古为今用’。”
曾在央视《百家讲坛》解读过《弟子规》的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文忠,去年11月在第三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表示,有人问他这几年讲国学、讲《三字经》《弟子规》,你觉得最大的难处在哪里?他认为,最大的困难是如果按照《弟子规》《三字经》的标准培养孩子,到社会上90%是会吃亏的。
质疑:不能因噎废食
经典是否一定要“去其糟粕”,才能让学生阅读?一些校长、老师却对其表示质疑。武昌积玉桥学校要求小学毕业生,必须能够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大学》等经典。校长祝正州认为,这些经典就应该通篇诵读,学习不能因噎废食,“阅读经典,是为了学习进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并了解文化发展的轨迹。如果担心学生把部分不适宜的内容误作好东西吸收,老师完全可以引导。”“湖北名师”、武汉中学特级教师萧兴国说,“若人为地把作为一个整体的经典割裂开,学生将无法吸收其精髓,也不知道什么是糟粕。对传统经典作品的切割容易给学生造成误解和误导,使学生失去自己探究和分析鉴别的能力。‘去其糟粕’同样是学习的过程。”(楚天都市报)
网友呼吁善待经典
对于山东、湖北学校的一些删除经典的做法,有网友评论《三字经》《弟子规》等之所以成为启蒙经典,是被历史所证明了的精华。
部分网友更指不少经典被断章取义,造成对全社会的误导。“一句‘以德报怨’,我们误解了那么多年!直到进了大学,我才知道孔子说的其实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不管古人观点是对是错,我们至少应该有了解原话和原著的权利吧?”一位网友说,正是因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话,孔老夫子被扭曲成了温婉的受气包形象。
还有网友无奈感叹,近年来孩子们的“阅读禁区”似乎越来越多,“鲁迅无奈地走了,朱自清的《背影》也越来越远,最终消失在地平线。现在轮到王应麟抱着他的《三字经》简,一脸忧郁……”
删除理由
昔孟母,择邻处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暗藏了“环境决定一切的意思”,而在现代社会,人要学会适应环境、学会与人和睦相处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启示的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古代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但在现在,应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以投身社会,服务社会……
(综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名词解释
经典诵读活动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是教育部、国家语委于2007年9月正式启动的, 在相关文件中显示,这一活动的目的要使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进一步加深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背诵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热爱中国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在弘扬中整合创新。(成都商报)
录入 陈应俊
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1/01-03/27624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