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面对一天天长大的孩子,您回顾他的过去,记得的趣事多还是烦恼多?(趣事多打“1”,烦恼多打“2”)
您在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时,是欣慰多还是困惑多?(欣慰多打“1”,困惑多打“2”)
为了我们多有一些可供回味的“趣事”和“欣慰”,我们一起用心来探讨下面的问题——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正确地和孩子说话,和孩子说正确的话。“正确地和孩子说话”讨论的是说话的方法,“和孩子说正确的话”讨论的是说话的内容,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往往“怎么说”比“说什么”更值得关注。
我们围绕一些案例和故事来讨论。
案例1:我的宝宝两岁半了。前些时候还没有养成上马桶的习惯时,总是把家里当成一个大型卫生间,每次便后还似乎特别有成就感,经常对自己的排泄物大加欣赏:“好大啊!”“像巧克力!”“像鸡腿!” 现在终于愿意坐马桶了,昨天便后,他盯着马桶里面看了看,笑着说“像一锅汤”!看见冰箱上海尔兄弟手上的冰激凌蛋筒,又说“像便便”!
请问在座的家长朋友,对孩子的这种表现,你会对他说什么?
……
家长要对孩子的生长规律有所了解,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养孩子。2—3岁的孩子处于“肛欲期”,他的快乐来源于排便的体验。甚至有孩子专门会在大人们高高兴兴吃饭的时候要求大小便。这时候大人的强烈纠正、粗暴制止、苛责,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挫败感,严重的会让他在成年以后面临重大问题时产生内心矛盾冲突。
正确的做法是宽容和忽略——家长保持态度平静:只当什么也没有听见,或者温和地应答一声就可以。那些令人不快的行为,家长可以用转移孩子注意的方法,比如给他玩具、图书,或者把他带到一定的地方,让他把自己的“节日”过完。
还有小孩子尿床的问题,问“我从哪里来”的问题,说要和谁谁结婚的问题,都是不能用苛责、羞辱等简单粗暴态度对待的问题。
案例2:我的儿子五岁了,非常爱发脾气,当他发脾气时,我真想给他一巴掌……
请问在座的家长朋友,你的孩子如果是这种表现,你是“给他一巴掌”,还是仔细想想,应该怎样说,来疏导孩子的情绪?
……
五 岁的孩子面临情绪发展的重要阶段,而一个人的情绪能力是他个性、情感智慧、情爱能力发展的温床。这时父母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孩子的情绪成长,比如让孩 子对自己的情绪有识别,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情绪表达方式,促进孩子自我疏导与管理各种情绪的能力。最终帮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可以自如的在合适的 地点、合适的时间表达合适的情绪。
家 长想惩罚孩子,是自己头脑里认为无端发脾气是一个坏习惯,不制止它孩子会越来越糟糕,其实这是想当然。孩子乱发脾气是他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他的情绪,当他发 脾气时,感觉对父母牵制比较大,于是他就接着这样干,并乐此不疲。孩子这样的情绪现象是有心理学意义的,五岁孩子正处在与父母的依恋分离期,一方面他要随 心所欲、自行其是,不愿意再受父母管辖,一方面他又想继续依赖父母,恐惧父母离开自己。这是一种双向冲突,孩子出现情绪不稳,发脾气意味着一种对父母的关 系控制。对策是:
1、帮助孩子识别情绪。可以说:“你是为了什么事情生气吗?”“生气的感觉很难受对不对?”静静的着看他发一会儿脾气,最多两三分钟情绪就会结束。
2、鼓励孩子节制情绪。孩子情绪平复的时候,告诉孩子“太生气人就会没有精神”。和 孩子一起找找生气的原因——是什么愿望没有满足(饭前要吃冷饮,或者没人陪他玩)?是受到什么限制感觉不能适应(八点钟必须睡觉)?或者是做什么事情失败 了(积木总是搭不起来)等等。对孩子说哪些情况下发脾气是可以的,哪些情况发脾气也没有用。尤其要跟孩子说,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不发脾气好好说,愿望更容 易实现。
3、 教会孩子管理情绪。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如何合适的表达愤怒,如模仿孩子的情绪表达方式,让孩子来评价。当孩子乱发脾气时,妈妈可以走开,干自己的事(不让孩 子“通过发脾气来获益”形成习惯)。等孩子发完了脾气,父母装着什么都没有发生,也不要批评他。而孩子态度平和地要求什么,妈妈立即满足,哪怕要求稍微有 些过分,为了抑制他的脾气也可以满足,让孩子觉得好好说话更能达到要求(这个过程也叫“消退”)。
4、父母本人要做好孩子的榜样,有话好好说,不乱发脾气。
要 做“情感教导型父母”,帮助孩子抒发、调节情绪,建立情感智慧。早期教育中有许多可以帮助孩子发展情感智慧的机会,心细的、情感智慧高的父母,不会漠视孩 子情绪、压抑孩子情绪,而是及时抓住各种机会,帮助孩子用情感词汇来标明情绪、疏导情绪。这样,孩子如果再遇到痛苦和挫折时,就懂得自我抚慰。长大以后, 也因为能够了解自我和别人内在的情感世界,比较容易与人建立好的关系。
孩子到了学龄期,父母要逐步“放开”孩子,只在情感上保持联系,而在行为上要和孩子保持一定距离,给孩子足够的发展空间。好多父母正好相反:孩子越是长大,越是要想方设法控制孩子!
这里有两个故事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从中领悟到一些家庭教育的智慧,听完故事以后大家交流一下:
1、“我给你一个建议,你不妨试一试。”
丹丹上三年级了,贪玩到了极点,经常玩得忘了写作业,天黑了要父母到处去找,玩够了写作业时,又困的快没劲了。开始时爸妈告诫她,必须几点回家,或者作业做完再玩。但是丹丹放学早,父母下班晚,等他们回来,她早就不知跑哪去了。有一次老师打电话叫妈妈到学校去,老师说:“丹丹,当着你妈妈的面,你说你有多少天不完成作业了?”经老师一说,丹丹妈才知丹丹回家只做语文作业,还欺骗爸爸妈妈说没有数学作业。回家的路上,丹丹吓得不敢吭声,妈妈气得要命,但是一直忍着一言不发,回到家,妈妈才冷静了许多。
妈妈叫丹丹到她身边坐下,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妈妈首先相信你,你不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只是你又很喜欢和小朋友在一起玩。”
丹丹小声说:“我心里想就玩一会儿,谁知玩着玩着就忘了。”
妈妈说:“我给你一个建议,你不妨试一试。”丹丹抬起头看看妈妈。
“谁都有管不住自己的时候,这时候在人的头脑里就像有两个小人在打架是不是?”丹丹一听眼睛一亮,说:“就是,一个说不能玩先写作业,一个说就玩一会儿不要紧的。”
妈妈又说:“当 这两个小人打架时,你就要当法官,由你来做出正确的栽决。妈妈觉得,写作业毕竟最多就一个小时,你放学回来抓紧时间专心去写,写完作业你放心踏实地玩,爱 怎么玩就怎么玩,这时候的玩是放松、是休息。妈妈鼓励你多玩,还要会玩。但是作业没写完,玩的时候你心里踏实吗?是不是老惦记着作业没写?等玩够了回来写 作业又没精神又着急,心里一点儿都不快乐是不是?这是妈妈的体会和建议,你不妨试一试,体会一下。”
第二天,等爸妈下班回来一看,作业本整整齐齐放在桌子上,丹丹还留了一张纸条:妈妈的建议真棒,我今天是个好法官。
这位妈妈说话的智慧……(交流)
2、“你会有办法的,你一定行!”
晓轩是初二某班的学习委员。期中考试后,老师交给他一项任务:100元为班级同学买奖品,买什么自己定。晓轩从来没有单独购过物,他回家问妈妈说:
“买什么好呢?买的不好老师和同学埋怨怎么办呢?”
妈妈鼓励他:“你自己很爱读书,会有办法的,你一定行。”
一个星期之后,晓轩放学回家,脸上满是快乐和自信,对妈妈说:
“妈妈!今天老师把我买的奖品发给大家了,说‘这些书是杨晓轩同学为大家买的,都是很好的书,大家可以互相传阅一下’。”
妈妈笑着问:“是吗?你买奖品时是怎么想的?”
孩子说:“我想,既让老师满意又要同学高兴,只有买书。我先在同学中进行了调查,又到书店进行了考察,最后决定买几本诗集,奖给前3名同学,因为我们正在学诗歌,买了10本微型小说选集奖给3等奖,花钱不多,同学们爱看,最后选了一本青春期心理读本,老师说这书正适合我们这个年龄看,买书时还担心老师批评呢!怎么样?这件事我办的不错吧?”
从这个案例能学到的智慧……(交流)
尊重孩子——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父母本人的附属品或私有财产,放空自己——适当地表现出好奇和无知,把孩子推到问题面前,让他自己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和青春期的孩子交流,是绝大部分家长头痛的事情。为什么呢?一是孩子和此前有了很大不同,二是家长观念没有因孩子的改变而改变。
随着身体发育的趋于成熟,青春期孩子的内心也在经受着疾风暴雨的洗礼。专家指出,这个时期的孩子内心有四大矛盾:独立和依赖的矛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自负和自卑的矛盾,沟通和封闭的矛盾。处于这种自相矛盾、意识混乱状况的孩子,对家长的过多介入、干预是非常抵触的。
专家建议,和青春期孩子的交流要委婉、迂回、间接、巧妙——千万不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有一位妈妈发现上高一的孩子抽烟,妈妈把孩子大骂了一顿,孩子一言不发,后来说:“妈妈,我要是真的抽烟,你能阻止得了我吗?”
妈妈无语。妈妈接受了咨询以后,找孩子沟通,和孩子约定:
第一:可以在外面抽不要在家里抽;
第二:每天少抽一点;
第三:在外抽烟时注意自己中学生的身份,不当众抽烟。
孩子考虑之后,答应了。而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不抽烟了。
——奇迹往往会在被尊重被接纳时发生!
孩 子在青春期这个年龄,父母想直接教育他是相当困难的。也许有家长会说:我怎么觉得某人家的孩子不是你说的这样?人家孩子听话着呢!青春期孩子是有听得进父 母教诲的。但是这是那些在早期教育中已经建立了良好亲子关系的家庭;那些从小被父母忽略的孩子,亲子关系有问题的孩子,到的青春期是“说不得”的!即使关 系好感情深厚的亲子之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要注意策略。专家提醒:对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原则是“孩子不求助,家长不施助”,孩子对某些事情拿不定主意,来 问“这样行不行”的时候,家长也要反过来问孩子一声:“我想先听听你的想法。”多倾听孩子的道理,让孩子在求助成功后还能产生一种感觉,这是我的选择,不 是家长的决定——家长这时候只能“站在孩子的身后”。
不 同年龄段的孩子都有特定的心身发展规律,家长要学习掌握这些规律,按规律办事,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和孩子交流,不仅要注意言语的交流,还有注意非言语的 交流——语气、语调、表情、眼神、动作。比如对小孩子说话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的语气要平和,身体适当前倾,说话的同时正确地传达情感——有四种情感是受 孩子们欢迎的:
1、信任——孩子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比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儿子,只要认真学,你一定能学会的。”
2、尊重——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当孩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孩子不听你的话,跟你对着干。假如你要求孩子学习,可是他还想再跟小伙伴们玩一会儿,你说:“好吧,那你再玩十分钟,然后就开始学习吧。”孩子可能会更乐于接受。
3、 赞赏——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经常给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宝宝把自己的毛巾拿出来晾,也许滴滴答答搞得满地都是水,但是孩子爱劳动就是最值 得表扬的优点,就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宝宝能做家务事了,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孩子被父母欣赏,对参与家务劳动会更有兴趣。
4、鼓励——孩子做错了事,或者不小心有什么过失,要少用批评责备,多帮助他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下一次做得更好。如孩子洗碗失手打碎了碗,学炒饭把饭烧糊了,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可以避免失误的做法,鼓励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
智慧的父母会创造机会多和孩子交流。这里介绍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的“12张纸牌”游戏——用游戏方式吸引孩子与孩子交流。所用的纸牌是12张事先写好的卡片。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拿两个骰子轮流掷,掷到哪个数,就取出这张卡片,回答上面的问题。
这12个问题是:
⑴讲一件你觉得自己做得最好的事。
⑵讲一件你最不快乐的事。
⑶评价一个你周围的人。
⑷今年你最希望得到什么(只限3个)?
⑸你对自己有哪些地方不太满意?
⑹哪件事,你努力了,但成效不大?
⑺深呼吸3次。
⑻拥抱一下你喜欢的人。
⑼讲一件你与朋友间的小故事。
⑽放假了,你最希望做什么?
⑾你最想去的一个地方是哪里?为什么?
⑿你最想家里有什么变化?
——卡片的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和更换。
全 家一起玩这种游戏,有助于家庭成员的互相了解,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侧重情感交流的家庭活动还有家庭读书会:父母和孩子分角色扮演书中人物进行表演, 和孩子交流各自读书的经验、体会,讨论书中的人物、情节、表达的感情等等。在这些交流中容易和孩子产生共同的话题,建立亲密的感情。
在孩子十岁之前,父母要舍得动脑筋、花功夫,与孩子建立广泛深入的情感联系。亲子之间建立亲密关系,是日后对孩子施加正面影响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形成理想的亲子关系,孩子将来出现一些偏激行为,家长想纠正也会感觉很无力、很困难!有人说:孩子到了18岁以后,父母想管也管不了;能管得了他的人,一个是心理医生,一个是强制性机构。想有个好孩子,您一定要趁早学会正确地和孩子说话,和孩子说正确的话。只要我们不断学习,掌握正确的沟通方法,我们与孩子的关系就会保持融洽与和谐状态,而这正是所有父母都希望的。
2011年1月8日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