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孩子吸收的是情绪

13年前 [02-03 19:23 周四]

沙池里,两个三岁半的男孩ZJ和EM不知何故发生了冲突,EM抓起一辆小汽车砸向ZJ,ZJ哭了。于是ZJ的母亲过来抱住了哭泣的ZJ,EM的母亲去讯问EM。好说歹说,EM坚决不认错,还对妈妈的态度非常恶劣,妈妈忍住没有发脾气,(妈妈告知这样的情况EM时有发生,最后是被训斥后,以哭收场),EM妈妈无计可施,望着自己的儿子,又望望哭泣的ZJ,一脸愁苦。虽只是几面之交,我还是决定尝试解决问题。

走进沙池,我蹲下来,轻轻扶着EM的胳膊,问“EM,发生了什么事情,ZJ怎么哭了?”EM嘟着嘴,“不是我干的!”“哦,那是谁干的呢?”我望着EM。“是小汽车干的!”EM说。“没错,是小汽车干的,可是小汽车在哪里呢?”我追问。“小汽车在我的手上!”EM低下头来。“嗯,所以是拿小汽车的手干的,而这个手是谁的呢?”EM不出声。“是谁的手拿着小汽车呢,是EM的手吗?”我继续问。“是的,是我的手!”EM回答。我一直保持着平静的语气,让孩子们感受到,我只是来弄清这个事实,来帮助他们把这个问题解决罢了。于是要EM给ZJ道歉,EM不再强硬,ZJ也不需要道歉了,风波平息。EM妈妈感叹自己的手足无措。

其实更多的时候孩子吸收的是我们的情绪,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出来听的人感觉完全不一样,我们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情绪最重要。当孩子发生问题的时候,我们要保持平心静气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需要足够的常识做支撑。当我们自己的心态不够平和时,我们对孩子的话语无论尽力保持多么的平和,孩子还是会感受到我们的责备、埋怨,孩子的心思是很细腻、敏感的,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我们以为跟孩子讲了足够多的道理,其实孩子并没有按照我们所预期的那样完全吸收,于是我们和孩子之间的误解就一直存在,并不断延续下去。专家的方法专家使用有效,可是当我们很多的父母拿专家的方法去对待自己的孩子时,却无效,甚至还起反作用,是方法不好吗?肯定不是。

多留意孩子的情绪,很重要,我经常跟幼儿园的家长们这样说。孩子的状态一直是愉悦、快乐、向上的,那么孩子的心智是按照正常的轨道运行,否则就是孩子发生了偏离。为人父母以及教育工作者仅仅具有良好的意图和工作意愿是不够的,我们也需要正确的知识。幼儿的频道跟我们大人是不一致的,需要我们努力来调频达到跟孩子的一致,即使无法完全一致,我们也不应该用我们的权威去干扰孩子的频率,因为孩子的频率是我们永远无法掌控的,我们唯有追随。我们需要调适的是我们自身的心境和情绪。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