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父母的爱与罚 (上)

13年前 [02-16 21:46 周三]

父母的爱与罚 (上)

《心理月刊》2009年10月刊“卷宗”

 

小巫按:这是2009年我参与的《心理月刊》一期大型卷宗策划,全篇主题共占版面大约30页,采访的专家还包括8名法国儿童精神科医生、儿童心理分析专家、心理分析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教授等,以及李中莹教授。因原文过长,此处仅转载我发表的观点。

 

是否应该惩罚孩子?

 

多数家长惩罚完孩子会有罪恶感

文:张茵萍调查支持:新浪网女性频道

 

当孩子实施了错误的行为,家长们会对孩子进行惩罚吗?会如何惩罚孩子?《心理月刊》与新浪女性频道合作,对此进行了调查,并请专家为我们进行解读。(参与调查的人群中,女性占 85.3% 男性占14.7% 。)

 

 

 

1.你是否曾对孩子进行过哪怕是极为轻微的惩罚?

偶尔  41.4%

很少  24.6%

经常  22.0%

从不  7.3%

其他  4.7%

 

绝大多数家长会对孩子进行惩罚,约占92.7%。对于怎样约束孩子的行为,家长们似乎没有太多的好办法。有7.3%的家长从不对孩子进行惩罚,他们当中也许有些人的孩子还没有到需要界限的年龄,也许有人找到了不用惩罚就能见效的方法,也有可能是比较溺爱孩子。

 

2.通常情况下,你采取以下惩罚措施的频率为

 

 

经常

偶尔

   很少

   从不 

打屁股

13.2%

37.5%

35.8%

13.5%

打一下脸颊、手心或屁股

7.6%

42.8%

34.6%

15.0%

扇耳光

2.6%

12.3%

17.9%

67.2%

不准看电视

16.4%

27.3%

39.3%

17.0%

禁止某项娱乐活动或外出

10.6%

24.3%

37.2%

27.9%

没收电子游戏机

12.0%

17.0%

22.9%

48.1%

不给零花钱

6.5%

15.0%

32.8%

45.7%

不准吃零食

10.6%

23.8%

36.6%

29.0%

关禁闭

0.6%

7.9%

15.8%

75.7%

停一顿饭,让孩子空着肚子去睡觉

1.2%

3.5%

7.0%

88.3%

 

其他惩罚主要包括:

指责/大声呵斥/语言上的攻击/批评/怒吼

不理睬/不与其交谈 /短时间内不理他/发脾气不理他

强迫孩子去自己房间反省 /关阳台/关房子里罚站/不准讲话

用拖鞋打/拧一下胳膊/用树枝抽他的手和脚

做家务活/不准玩电脑/不买玩具/

 

体罚仍是中国家长最常用的惩罚手段。86.5%的孩子被打过屁股(13.2%经常),85%的孩子被打过一下脸颊、手心或屁股,32.8%的孩子曾被扇耳光。相对来说,取消孩子娱乐享受的惩罚手段使用频率要低很多,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有些选项(看电视、电子游戏机、零花钱)是有些家长本身就不提供的。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家长填写的“其他惩罚”中,指责、不理睬等心理惩罚也很多。

 

 

3.通常情况下,惩罚完孩子后,你会

有罪恶感        46.0%

有罪恶感,同时感到放松 10.0%

既没有罪恶感,也不感到放松          24.3%

感到放松        1.8%

有其他感受   17.9%

其他感受主要包括:很难受/愧疚/内疚/非常难过非常自责/又后悔又心疼/和孩子一样很郁闷/心痛/失落/愤怒/有无法掌控的无助感 /有时感到无助

 

 

超过半数的家长在惩罚完孩子以后会有罪恶感,会难过、自责。对于是否应该惩罚孩子这件事,家长们抱着复杂的心情。

 

 

任何以惩罚为目的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小巫,美国Rutgers大学教育学硕士,两个孩子的妈妈,心理月刊网站亲子问题解答专家,著有《和孩子划清界限——成功训育儿童自律的法宝》等书。

 

心理月刊:这组调查中,有哪些数据令你感觉意外吗?

小巫:我都不吃惊。我接触的家长大部分都会采取一些惩罚措施。可能大部分家长没有更好的办法去解决问题。他们自己往往是被父母打大的,不懂得更加民主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也知道打孩子不对,对孩子有负面影响,也会极力克制,但是克制不了。当他们暴怒,往往是即时的反应。知道这样不对但是做了,所以他们会有罪恶感。而感觉放松,有可能是看到惩罚在当时见效了。

 

为何负罪感没能阻止父母们惩罚孩子?

因为父母的不自信。他们内心有恐惧、焦虑,不相信自己作为父母可以用正面的力量去影响孩子。父母常常不理解孩子不同年龄段会出现的正常行为,比如孩子编了个故事会被父母误解为学会撒谎了,被错误地扣上了道德的标签。有些父母特别急于让孩子知道世界的真相,尽早成为让社会接纳的人,出人头地。有些父母对自己生存状态不满意,就会特别焦虑:孩子可不要像我这样。父母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满意,就对孩子不满意;看孩子不顺眼的地方,往往就是自己身上的缺点。

 

惩罚一定不可取吗?

体罚肯定是不对的,尤其是扇耳光,这是侮辱性的!关禁闭,越小越不能做,上学以后懂些道理了,可以把他送进屋子平静一会儿——但这不是惩罚。任何以惩罚为目的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那只是滥用家长的权利,并不是孩子在内心服了道理:这是我要做的。要孩子自律、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需要付出更多辛劳,要想更多更巧的办法。可以取消一些孩子的娱乐享受,但应该与孩子的行为有逻辑联系,比如不吃饭就不能吃零食。只有在特别极端的情况下,才能因为孩子做错了采取惩罚。很多时候,你讲清楚道理,孩子意识到自己错了就行,没必要惩罚。

 

怎样才能把惩罚的伤害减到最小?

一定要在孩子小时候把亲子关系的基础打好,要不辞辛劳地照料孩子的生活,让他/她感受到你的爱。孩子信任你,本能地就知道“妈妈让我做的事情都是为我好”,就会比较容易听你的。虽然他/她有可能会反抗,你们中间会有矛盾,但他/她事后会知道这是对/她好。还有,要让孩子明白你为何这样做,心甘情愿地接受惩罚。

 

受到惩罚的孩子往往会很不高兴,会闹,这时你要留在他/她身边,倾听他/她,但是原则要坚持住。这要求家长有坚强的神经,不能对孩子发脾气。像斥骂、指责、吼叫或者发脾气时控制不住说伤害孩子的侮辱性语言,这些都不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孩子当时的注意力只有你的情绪,小孩子只会是吓坏了,却不知道你的情绪与自己的某个行为有关,继而会认为自己是个坏孩子,而大一些的孩子则会反感你。发脾气对于当时震慑住孩子可能有效,但是对于帮助孩子自律是无效的。脾气发得多,孩子越大就会越叛逆;也有可能孩子被你的情绪控制,压抑自我,导致与他人的交流中,不能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不过,像孩子在大马路上乱跑这样紧急的情况下,偶尔控制不住发了脾气,也不用太内疚,不用因此否定自己做家长的价值。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