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语言对思维的促进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中会有新的发现和创造,本文试图探索多样式的语言活动,如以语言和多媒体手段的结合、语言和美术相结合、文学作品游戏化、个别化语言游戏等,激发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同时以语言活动为载体,从幼儿创新思维发展的需求出发,寻求不同的策略,使幼儿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得到充分展示,敢想、敢说、敢做,与众不同。因为在二期课改的今天,如何寻求到一种符合幼儿发展水平的教育模式来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其中策略是关键,老师运用策略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了教学的结果。所以本文试从环境渗透策略、提问引导策略、激励策略这三种不同策略加以论述,在这些策略的帮助下,老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做好幼儿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在语言活动中使幼儿的创新思维得以充分发展,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语言活动 创新思维 实践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
1、创新思维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21世纪,世界各国掀起了科技与教育竞争的热潮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当今的幼教事业地位与日俱增。科教兴国,人才为本。当今中国要发展,最缺乏的是人才,尤其是具有科技创新、知识创新的人才。江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思考教育问题就不能离开这个重大的课题,创新精神必须从娃娃抓起,但幼儿创新精神具有不同成人的特点。其主要特点是敢于大胆想象,不受客观事物的限制。幼儿创新则是动态的、发展的、更多地强调自身的发展,个体的价值。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因此,如何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培养出一批我国发展中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幼儿阶段迫切需要研究。
2、创新思维培养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
在《纲要》总则第五条中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因此,站在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高度来讲,儿童教育应该是一种平等的、民主的、愉快的伙伴教育,而不是灌输的、压抑的、痛苦的“家长制”教育。在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我们作为幼教工作者就应该着重培养幼儿敢于大胆想象、创新思维。其前提条件就是要给幼儿思考、选择、怀疑、设问、主动探索的权利和机会。如何以《纲要》为指导,让幼儿在轻松、平等交往的环境中学习,从而表现出创新思维的能力,这就要看我们教师能给幼儿提供什么样的机会、创造怎样的条件。
3、创新思维培养符合幼儿个性充分发展的需求。
由于受大脑思维定势的影响,思维定势在学习过程中使人的思表现了某种趋向性,这种思维定势可产生消极的作用,消极的思维定势常常阻碍了人们运用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使思维受到限制,难以发挥独创性。从而使幼儿的个性不能得到充分发展,而幼儿的个性又是创新的基础,是实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最重要因素。正如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所说:“尽管大多数人具有完整的智能光谱,但每个人也显示出独特的认知特征”,“大部分人只在某个特定的领域展现创意”,因此,老师如何引导幼儿展示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思维其教育策略极其重要,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挖掘自身的潜在创新思维。
4、创新思维培养符合幼儿园总体发展的需求。
我园的龙头课题为《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发与实践》。在龙头课题的引领下,我们先以语言活动为入手点,中班课题组在先期研究的基础上,成立了《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策略研究》的子课题研究机制,并且每班承担了一个子子课题,有的以语言和多媒体相结合来进行策略研究,有的以语言和美术相结合来进行策略研究,有的以文学作品游戏化的手段来进行策略研究,而又有的在语言区利用了不同的手段来进行策略研究,通过以上多种手段,让幼儿运用一切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为中介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思想,并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幼儿能在语言活动中进行大胆创新。为此,我们特进行此项研究,旨在研究符合二期课改精神的能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幼儿园语言活动的策略。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时间:2005、2----2006、2 (二)研究对象:本园中班幼儿
(三)研究目的:
1、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多样式的语言活动,以语言和多媒体手段的结合、语言和美术相结合、文学作品游戏化、个别化语言游戏等,激发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
2、以语言活动为载体,从幼儿创新思维发展的需求出发,寻求不同的策略,进行积极指导,使幼儿的好奇心和个性得到充分展示,敢想、敢说、敢做,大胆自信,敢于创新。 (四)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利用文献进行概念界定和理论搜集。 行动研究法:课题组针对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工作,解决研究中的实际问题。
三、研究实践
(一)环境渗透策略,为幼儿提供创新的机会。
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指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环境本身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语言活动中老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为幼儿创设舒适而宽松,并充满交流和互动气息的环境。 如在纸偶活动《家里高兴的事》中利用区域为幼儿创设几个温馨的小家,幼儿戴上纸偶后在“家”中表演,由于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家中的许多布置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一些美好的回忆就涌现了幼儿的脑海,孩子没有过多的思想束缚,敢想、敢说,这样也让“家”的环境成了指导幼儿的第三位老师。 又如:区域活动中发现幼儿对单纯的指偶不感兴趣时,老师就投入不同的纸盒,改变单一的语言环境后,孩子们就有了操作的欲望,一些孩子活动时把自己的手伸出纸盒的洞外、有的孩子把自己的手伸向角落,《捉谜藏》、《迷路的小羊》等故事就在边操作中边想象出来了。 我们还创设和追随流动的环境,支持孩子的表达表现。对于每个语言活动的开展都积极利用环境的功能,把环境不仅局限于语言活动中的教室内,还在走廊、楼梯、角落等多处挂有抽象画、故事连环画和幼儿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看看、说说、议议、想想,并将创新思维的培养渗透于美术活动中,将语言与美术表现相结合,形成一个环境是一道场景,是一个故事,是一个画面,以此激发孩子们表达表现的欲望,孩子们通过自主参与环境,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提问引导策略,为幼儿拓展创新的思维。
在语言活动中,幼儿能否成为活动的主人,积极参与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因此,在设计每一个提问时,首先把幼儿放在主体的地位,注意向他们提出多样性、启发性和能激发他们想象的问题,发展孩子的创新思维。
1、启发式提问,帮助幼儿搜寻以往经验,激发幼儿创新思维。 在活动中,当孩子们的兴趣被诱发出来后,我们不失时机的提出一些具有思考价值和启发意义的问题,激活幼儿的思维。如在主题“我爱我家”开展时,我们在语言区中,创设一些幼儿制作的全家福的照片图书,引导幼儿表达。刚开始孩子只会说“这是我的爸爸和妈妈”等一些短句,而且人云亦云,受到了思维定势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启发他们说:“这张照片是在什么地方拍的?你和爸爸妈妈在公园里做了些什么事情?”“你在公园里看到了些什么东西?”鼓励幼儿回忆,把做的事能用一小段话完整地说出来。这样一段时间以后,有许多孩子能用两、三句话把自己做的事情完整地说出来。通过语言孩子们把以往的生活经验进行了梳理,为发散性思维的发展进行铺垫。
2、开放式的提问,促使幼儿活跃思维,提高幼儿思维发展水平。 中班的孩子受思维发展水平的局限性,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经常要借用具体形象的事物予以表达与表现。而多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性和可重复性。以语言和多媒体相结合,孩子们会看到具体的事物,甚至自己的所想马上会变成现实,并不断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浓厚的兴趣支配下,当他们被某一现象吸引而兴奋时,思维便异常活跃,探索欲望也特别强烈。但是,如果这个时候教师提出具体的,封闭的问题,还是会束缚幼儿表达表现以及创新思维的发展。为此,教师的提问要“开放”,多鼓励孩子独辟蹊径,与众不同,甚至独立做到“一题多解”。例如《圆形宝宝变变变》活动中,我们在电脑上为孩子提供空白的圆形,引导他们通过增减圆形的数量与摆放圆形的位置来发挥想象。孩子们都跃跃欲试。我们运用开放式的提问:“圆形宝宝还会变成什么呢?想一想,五个圆形能变成什么?四个能变成什么?三个呢?两个呢?”有的孩子说:“可以用四个圆形宝宝拼成一把手枪。” 有的说:“五个圆形宝宝可以变毛毛虫。” 有的说:“我可以用两个圆形宝宝拼成一个雪人。”有的说:“四个圆形宝宝像是一个正在坐着的人。” 孩子们不断地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想象,在多媒体帮助下,开放式的提问活跃了思维,使幼儿在故事中也能进行丰富的联想。
(三)激励策略,为幼儿提供创新的基础。
“激励”主要指施教者运用言语、动作、神态、情感等诸因素充分调动、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师与幼儿的交往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的合作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参与活动,并不时地鼓励、表扬幼儿新的想法,能极大地增进师幼间的感情,帮助幼儿获得创新的成功感。
(1)情景激励:即通过教师创设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幼儿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性。在学习诗歌《家》时,我们从游戏方面挖掘语言的价值,创设情景来激励幼儿,给予充分的创新表达的机会。孩子们坐成马蹄形的位置后,我们用泡沫小垫子做成的筛子往地上一扔,出现了海洋的图片,孩子们就会觉得既兴奋又好奇,在游戏中孩子的思维最敏捷,提出的问题也最多。教师敏感地抓住时机,让幼儿边玩边学,同时也为幼儿创设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2)竞争激励:即运用竞争心理进行竞争激励,使学习者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在欲罢不能中表现得异常活跃,产生最佳学习效果。如:在手偶表演《在幼儿园里》时,要求幼儿能表演一些有关自己生活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我们可以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后让他们合作进行表演,然后评出表演的最好的一组加以鼓励,并说说他们想的哪些事与别人不一样,并好在什么地方,帮助幼儿体验到创新的成功,还激发了幼儿积极的情感。
(3)评价激励:即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励幼儿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幼儿积极主动学习。如在区域活动讲评时针对图书区老师常常可以说些:“你讲得真好,啊连老师都没想到”“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故事)让老师也来学一学”等话来鼓励幼儿,在美术与语言结合时除了表扬幼儿的绘画作品外还可多说一些激励幼儿思维的话语。如“你画得真好,很漂亮,如果------你愿意再来试试吗?”等肯定幼儿创造成果同时,也大大激发幼儿创造的思维,促使幼儿大胆尝试。
四、研究结论
1、展示出了幼儿的个性 人的发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各方面特征以不同形式联系而组成的完整体系。但人有时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特质和个性,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个别差异。成功的教育必须正规儿童的差异,本次研究根据幼儿发展水平与需要,寻求其最近发展区、创造条件为每个儿童的创新发展提供机会,为其制定不同于一般教育的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不同策略,在以上这些策略的帮助下,老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做好幼儿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开阔其思路,使幼儿个性化的创新思维得以真正体现。
2、延长了幼儿积极参与的时间 在本次课题实践中,由于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不同能引发幼儿积极动脑思考的策略,发现幼儿在活动中探究意识强,他们愿意自己去尝试,去发现、去想象、去表达;因此幼儿对于语言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在活动中也就认真地观察,高兴地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与老师,长此训练,幼儿逐渐地都能培养出愿意动脑的好习惯,事实上,善于动脑才会善于发现,善于发现才会善于提问,善于提问才会有“创新”。
3、具有多变性的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 而创新思维,它最大的特点是相异性、差异性,非常突出。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他有不同的思维,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他有不同思维的。我们通过实践后帮助幼儿交流信息,通过交流信息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就如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个思想,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思想,交换一下,你的思想给我,你原来的思想还在,你原来一个思想,现在变成了两个思想,而在思想碰撞过程中,幼儿之间就可能碰出新的思想火花,就有3个思想,4个思想,5个思想出来,通过交流,创新思维就出来了,幼儿的思维具有了多变性。 总之,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思维对幼儿发展是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黄金时期。我们采取的各种策略认识、尊重和推动了他们在语言活动中的创新思维,能让他们积极思考,使他们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得到充分展示,敢想、敢说、敢做,与众不同。否则,这种可贵的思维将会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幼儿只能在模仿、顺从中长大,失去创新的机会、条件和信心,而且很可能最终成为平庸的、缺乏独立见解的人。但是创新教育的实施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而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实践、验证,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以下的一些问题:
五、思考
1、 要创新,必须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为基础,而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有时很难拓展其思维,因此,老师应在一日活动中充分挖掘各方面的教育价值,帮助幼儿积累相关经验。
2、 在创新过程中,幼儿的一些思考会产生与成人经验相违背的行为,(即幼儿的思维和想法不符常规),老师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自身的经验来引导幼儿,还是应该去顺应幼儿,如果是顺应,老师有时会被幼儿的这些“奇思妙想”弄得束手无策,还缺乏一些机智的、灵活的应对能力,老师的专业化水平还优待提高。
3、 家庭是幼儿最重要的生活场所,父母对儿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无处不在的,如何使家长也能积极地参与到创新教育活动中去,帮助幼儿积累一定的知识结构,掌握一定的创新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在创新教育上和幼儿园形成合力这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六、主要参考文献: 1`、《百家讲坛》 创新思维与创造力的发挥 曾国平 2、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赵寄石、楼必生主编 3、 《思维发展心理学》 朱智贤/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创新和创造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 5、《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