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学能二十 心智开发系列二:肢体-运动智能

13年前 [04-01 14:03 周五]

心智开发系列二:肢体-运动智能

在我们的咨询工作中,常听到一些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没有一刻消停的时候,只要孩子一醒,就好像上了发条一样,不停地动,不是摸摸这儿,就是踢踢那儿。有的孩子还喜欢摔打玩具,甚至破坏性地拆卸家中物品。家长感到大伤脑筋,不由得发出感叹:我的孩子是不是多动症?怎么就不能好好坐下来学习呢?

在学校教学中,我们也常发现,有的孩子不能很好的理解记忆老师在课堂教授的知识,但是如果同学将内容作为一个情景剧来表演,孩子就会很快消化。还有的孩子对老师讲的内容不感兴趣,可是对于音乐、美术、舞蹈以及球类兴趣十足,甚至做得卓有成效。为什么这样呢?其实这些都与肢体运动智能有关。

肢体运动智能是多元智能中的一种,而且是最早发生的智能。肢体运动智能就是善于动用整个身体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觉,能用双手灵巧地生产和改造事物。也就是说动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运动员、演员、舞蹈家、外科医生、宝石匠、机械师等。

这里有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外科医生也此行列呢?因为人们常常把肢体-运动智能和著名的运动员,像刘翔、乔丹联系在一起。没错,这些人拥有极佳的肢体-运动智能,但是,那些专门在小块区域内用放大镜来观察、解剖的神经外科医生同样也具有很强的肢体运动智能;还有造表匠的肢体-运动智能很厉害,能用敏捷的双手控制微小的部件。其实肢体-运动智能包括两种主要能力:一种是善于以技巧控制自己身体的动作,如运动员和舞蹈家所表现的智慧;一种是善于以技巧控制身体以外的物体,如前面说的造表匠、外科医生,还有画家、雕塑家所拥有的智慧。这项智能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支配全身的大小肌肉的控制技巧,表现为平衡、协调、敏捷、力量、耐力、柔韧、弹性、速度等以及由触觉所引发的能力,如:跑、跳、投、攀、爬等。不但如此,他们而且在果断、坚韧、合作、自信等非智力因素及观察、记忆、推理、判断、思维等智力方面也会表现不凡。

我想这个解释已经可以回答一些朋友的问题:我的孩子将来不想做运动员,运动与否不重要。其实不然,发展肢体-运动智能很重要,因为这种智能不只是可能会影响专业的运动技能,还会影响精细动作的实施;同时肢体-运动智能还能带来一个更健康和愉快的生活方式,并且许多在成人环境中必须具备的素质都在运动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因为那些爱好体育的孩子常发现自己很容易和队员发展和保持友谊。更重要的是,那些从事对抗赛性质运动的孩子,无论是玩团体运动或是二人对抗运动,或者自我挑战运动(比如体操或者潜水),常常能形成很好的思维:果断、坚韧、合作、自信以及自豪,而这些都会使孩子将来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肢体-运动智能杰出的孩子的表现:

  * 在很早的时候就很能动、爬和走

  * 喜欢亲历冒险,把他们自己置身于挑战性的环境中

  * 能控制东西,并进行堆砌和建造,如玩积木和拼图

  * 对球能够进行抚摸,滚动,和玩耍

  * 自己重复,一遍一遍的做相同的事

  在他们大一点以后,这些肢体-运动智能强的孩子会喜欢:

  * 进行运动队活动

  * 进行体育比赛并学习新的运动技能

  * 不停的练习一种特别的运动技能

  * 所有类型的比赛

* 喜欢模拟表演

对照一下,看看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具备很强的肢体-运动智能。如果觉得孩子的这项智能不够优异,怎样发展肢体-运动智能呢?

先来了解一些孩子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①从上至下,即从头部、躯干到脚,每个儿童动作发展总沿着抬头——翻身————————行走的方向发展成熟,②以身体中轴到远离中轴,即从身体中间部位(从头到躯干)为轴心先开始发展,逐渐延伸到远离身体中轴的各部位。以上肢动作的发展为例,总是沿着肩头——上臂————————手指的方向成熟的。因此儿童动作的发展,一般是粗大动作在先,精细动作晚些。这也就是我们常建议家长朋友不要过早让孩子写字的原因。如果生理还不够成熟时让他们做超出能力的练习,只是拔苗助长。

再来了解一下作为人类动作、行为的一个基本的感觉--本体感觉。它是指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肌腱、关节、韧带等来自自己身体的一种感觉,靠这种感觉人们进行动作和行为的调节、修正、有目的地行动。如果本体感觉有障碍,就不能很好地解纽扣、取物、抓物,不能根据对象的性质,掌握用力的轻重,常常将东西弄碎、弄坏。

据此我们给出肢体-运动智能发展的具体建议。从婴幼儿期到学前期,学龄期,我们都有相应的方法。

1、婴儿期:(略)

2、幼儿期:4-5岁左右可以安排孩子到正规的运动班里去,学习规则和正确的技术是让他技能进步的好方法,同样在和同伴的游戏中习得社会交往能力。还有很多非对抗赛性质的运动中包含着肢体-运动智能中很重要的要素,如跳舞,溜冰,体操,健步,爬山,柔道,空手道,摔跤,越野跑,羽毛球和骑自行车都属于这个范围。一些戏剧的形式,特别是哑剧,也能发展肢体-运动智能。还有的孩子则从对小而老式的机器的拆拆合合以及拼图的解答中得益。

3、学齡期的孩子:我们细化了训练课程,来帮助孩子发展这些能力。针对粗大动作(大肌肉群活动)的训练:

1)粗大动作是指主要依赖身体大肌肉群的活动来实现的动作,如翻身、坐直、站立、爬行、行走、跑跳等等。孩子在入小学后,上课时分心是个常见问题。孩子的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大肌肉,尤其是腰背力量不足不足以支撑孩子40分钟的课时。有人曾经这样总结过:生命在于运动。若该动不让动,上学必多动。学前任其活动,动够上学不动。更为重要的是,儿童在运动中对神经系统的刺激,对大脑的发育有着积极意义。所以来我们工作室咨询的孩子,我一定会问他小时候的抬头、爬行和运动情况。并给出建议,让家长带孩子去补运动的课。

6岁孩子运动能力应该达到的标准:

 1、走跑:以脚尖行走4-5步,能在一条线上脚跟接脚尖地走;能连续走20-30分钟路程;能在马路牙上走10;能在指定范围内倒走,且不碰撞别人;跑的时候会躲闪;

2、投掷:能熟练掌握肩上、双手头上等投掷动作,且能全身较为协调地用力,速度与准确性较好;

3、跳: 会跳绳,能跳过25厘米的障碍物;起跳时已能有意识地摆臂助跳,蹬腿和摆臂比较协调,落地时能有意识地屈腿缓冲;单脚落地时能不停顿地继续向前跑;连续跳跃时动作连贯较好,且有较合理而平稳的节奏;对跳跃结果比较关心,并能根据跳跃任务主动调节用力的大小。

4、平衡:能在10-15厘米宽、30厘米-45厘米高的平衡木上跑动,跨越低障碍,可以双手或单手持物走(跑)过平衡木。

5、其他:滚圈或滚球时能较好地控制圈或球的滚动方向;握住单杠吊起来两分钟;汉字描红、静坐听故事15分钟等。

如果孩子不能达到这些标准,请多给孩子进行练习。这些练习包括:(1)基本动作。指人的正确的站立姿势和坐着时的正确姿势。(2)与整个身体有关的动作。指爬行、行走、上下楼梯、跑步、跳跃、翻滚等。(3)手臂与手的握放相配合的动作。指投掷、滚动、推拉、拍打等。(4)保持身体平衡的动作。指坐、卧、伏、跪、站立、行走等基本动作的练习,还有双脚踩着直线(或脚印)交替行走,头上顶着东西前进,身体双侧或一侧活动时保持平衡,以及在平衡木上做各种简单的练习等。(5)控制动作的力量。指恰当地运用大肌肉群并控制所使用的力度,如脚步的轻重,拉、推、举、提、扛重物、攀高等所使用的力量控制。 具体示例略。2)针对精细动作(小肌肉群活动)的训练。细动作则是指主要依赖身体小肌肉群的活动来实现的动作,如用筷子夹菜吃饭、用笔写字画图、用剪刀剪纸、用手指拣药丸、剥豆荚等。很多孩子在入小学后这些方面仍然会有欠缺,具体表现为握笔姿势不正确,写字费力,写字不漂亮等现象。

6岁的孩子精细动作应该达到以下指标:熟练使用筷子,会使用剪刀,自己能系鞋带、扣纽扣,能专注地、动作协调地将蜡烛一根一根插在蛋糕上,能用正确的方法桑被子,能用正确的方法将护肤霜擦在手上和脸上,能熟练地将衣服叠好、收放整齐,熟练地折纸、描红。如果孩子不能做好这些,也要及早多进行练习。我们的训练课堂里会用这样的游戏进行练习: (1)基本的动作。捡拾、翻揭、撕扯、用手指捻压与钻、搓揉、搓卷、夹取、旋开与拧紧、摺叠、捆缚等,这些动作主要依赖手腕力与手指力的训练来实现。很简单的一个办法,给孩子一张纸,先让他用笔来画画,或者按一定形状涂色,然后让他撕,感受不同纸张的质地、韧性,控制手指力量,撕出图形等。(2)利用指力和腕力进行工具的操作。如摺纸、手指画、用橡皮泥捏模型、用筷子、用剪刀、穿针引线等。(3)对足部的动作控制。如起步与停步的控制、转动身体时双脚动作正确配合等。穿线板、连点成线或者是对称画图都可以锻炼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及空间知觉能力。

3)神经系统的协调,见下个主题。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