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b166401018azq.html?tj=1
性教育可能是中国最落后的教育。2007年,全国妇联开展了全国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状况抽样调查。调查报告显示,关于“碰到性骚扰该怎么办”的问题,有54%的父母没讲过,29.5%的父母讲过一点;关于“青春期生理变化怎么应对”的问题,41.6%的父母没讲过,39.5%的父母讲过一点。由于一些父母担忧性教育会变相成为“性诱导”,教育部于2008年制定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在推广时遭遇困境。
随着孩子性早熟及进入青春期时间的提前,及时进行性教育的工作迫在眉睫。从《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书中的几个沉痛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目前这种羞答答的“性教育”实际上遗患无穷:
女孩颖颖,童年时,因为懵懂和好奇,在与几个要好的男孩玩游戏时,有过性接触的行为,这些幼稚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都逐渐忘却了。可就在她17岁那年,一男同学在与她无意的说笑中提起了童年的往事。尽管男孩并无恶意,也没有涉及性,但男孩的话还是勾起了颖颖的回忆。对性知识一无所知的她,开始对这件事耿耿于怀,一时间,羞愧、内疚和不安笼罩着她。由于性知识的匮乏,她觉得男孩肯定伤害了自己。后来母亲带她去看医生,医生说处女膜是完好的,但是她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开解,青春期对性的困惑和敏感,使她始终觉得还是有问题。在长期心理问题的压抑下,她甚至开始怀疑父亲和老师是否对她图谋不轨,这种不安使她强迫自己反复去回忆当年的事情,并忏悔和内疚,觉得自己是一个坏女孩。最后发展到把自己关在房里,拒绝与任何男子接触。
女生华子,15岁时,偶尔被同学拉去看了一次三级片,回来后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障碍,不敢独自下楼,不肯与父亲同桌吃饭。父母问她原因,她不说;老师问,她也不讲。在被这种焦虑和不安的情绪折磨了半个月后,她找到心理医生,讲述了前因后果。由于对性知识了解的空白,华子在接触性爱镜头后引起了严重的心理不适应。华子说是自从看了那片子后,只要见到男人就会想到男女肌肤之亲的镜头与场景,心跳便加快,情绪紊乱,一方面觉得自己的念头很邪恶,另一方面认为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包括父亲。最后不得不休学进行治疗。
一位男生,从小自尊心强,性格内向。读初二时,生殖器上长了红疹,对性知识的欠缺和对性的忌讳,让他认为这是一件奇丑的事情,不敢和父母说,也不敢到大医院看,找了家私人诊所。本来是湿疹,医生却讹他说是尖锐湿疣,且把病情说得非常严重。回家后,他更没有把事情告诉父母。后来父母发现他精神上有些不正常,问出原由后,便带他到大医院检查,结果他无论如何不相信大医院医生说的话,认为是骗他。由此他产生了妄想,总是在说有人害他,到处都是害他的人,得了精神分裂症。后来只得休学治疗。
在孩子性早熟和性资讯泛滥的今天,掩耳盗铃式的性教育,一方面会造成诸如以上案例中孩子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在性知识方面没有正确的引导,那些处在叛逆年龄的学生耳濡目染社会上、媒体上的成人生活画面,会带着对两性生殖器与性活动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以无知者无畏的态度,通过早恋等方式来实践这些未知的东西。那么紧接着所导致的问题就可能是早孕,所以近些年来,诸如堕胎后参加体育考试昏倒在跑道、怀孕后投河或服毒自杀、产下婴儿后摔死亲生子的事,屡见报端。这种早孕所给女生带来的精神伤害与身体残害往往又是结伴而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针对目前中小学生性教育极度缺失的情况,在《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一书中,孙云晓研究员给父母们提出了以下几条建议:
父母不要谈性色变,要以平常心对待性。家庭性教育是要家庭成员之间共同来学习与性有关的科学知识,保持一种健康进步的观念态度,并在家庭生活中培养一种理解、豁达、和谐的气氛。如果父母对孩子讲解性知识有困难,也可以在家中准备一些科学的性知识的书,让孩子们自己去了解。
家庭性教育要先从夫妻之间做起,父母在家庭中要保持一种良好的性形象。性,不仅指性生活,也不仅指性知识,它还包括性心理,包括亲密与爱的表达、体验。因此,夫妻应当经常地、有意地让孩子看到夫妻间问寒问暖、谈笑风生,这样可以使孩子初步形成对美好生活、爱情、婚姻的向往心理,为其未来的幸福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亲密不等于过分的亲热,夫妻可以让孩子看到彼此之间亲密的接触,但不宜在孩子面前无所顾忌。
关注孩子的性成熟,及时给孩子讲解与他们年龄、理解能力相符合的性知识。对孩子性生理的教育从小就应该开始,对孩子性心理的教育可以从青春期开始。男孩的遗精、女孩的月经都是孩子青春期来临的重要标志,在此前后父母都要注意做好引导,让孩子感受到成长的喜悦和自豪,同时也感受到长大的庄严。对于孩子的白日梦、手淫等现象,父母要给予充分的注意和理解,并及时给孩子讲解有关的知识,而不是对孩子进行责骂。
不要轻易地给孩子扣上“早恋”的帽子。 有些父母一看到孩子的信中出现了“爱”的字眼,就惊慌失措。实际上,青春期的孩子们往往盲目甚至错误地使用“爱”这个字眼,但这并不一定表明他们真的在恋爱。有时,他们会错把异性之间的吸引看成“爱”。如果父母轻易就说孩子早恋,要么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很罪恶,要么会使孩子弄假成真。
性教育的社会化程度是经验获得或慢慢习惯的行为。家庭、学校、社会大多注意文化知识教育,对性的话题欲盖弥彰,在心理卫生教育还极其虚化的条件下,性教育要逐步达到一种全开放式的社会化教育程度,还有比较遥远的一段距离。这需要从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做起。
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公益活动:http://event.t.sina.com.cn/event/80781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