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对照黄老师的《母与子》 (2)

13年前 [04-13 00:31 周三]

1. 黄老师智慧的语言,和孩子逗乐,很轻松,有乐趣。可我和孩子的生活中充满了小心翼翼,满意不满意。我们都在想自己的言行,对方是否会高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黄老师没把孩子的问题想得太严重,而是动脑筋寓教于乐。而我呢?只能看到孩子的缺点。像今天,孩子让我检查数学题。我高兴,但接下来想的就是,她这样做是为了让我高兴,而非自己有了目标。做题质量不太令人满意。孩子看电视《美人心计》,我焦虑、急躁。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她为什么学不进去呢?她没有自己的目标与计划。我该怎样帮助孩子呢?怎样寓教于乐呢?怎样隐藏教育目的呢?拿自己说事,拿别人说事?找机会吧。做事有目标、有计划的例子。

 2.一直坚信:这世界上只有小人而没有小孩!所以儿子出生,我就把他当做一个人来对待,因为我坚持:每个人的灵魂和尊严生来就是自由而平等的。我们应该遵循这个自然法则。因此,小小毛毛就可以有自己的喜欢和不喜欢,咿咿呀呀就可以表达自己的主张。我到现在才认识到这一点。但有时还是越位去管理。黄老师建议我:放弃教育。我还是不能完全放下。在给孩子的日记中,有时也会借助她爸爸间接进行管理。但效果呢?未必有什么明显的结果。还是听老师的。有时间就学习,争取早日提升自己的与人素养。不急于教育,而要开动脑筋,不着痕迹地寓教于乐。放手让孩子成长吧。也许是从小将儿子如朋友般的对待,常常平等的聊出自己的看法,我从他的视角出发,试着去体验他的感知。我也会将我的体会用故事和他能理解的方式告诉他。所以,我们对话渠道畅通。因为一大一小,所以往往撞出幽默的火花,自然一团欢喜。儿子的观察能力超强,思维能力也不错,比较有个性。我不知道这是否和我们相处的风格有关。孩子小时候教育方法错了。现在孩子的问题一大堆。需要时间去处理。我要理智的去面对这个烂摊子。从孩子的角度理解她,研究孩子,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寓教于乐。孩子现在学不进去,没有目标与计划。与孩子不会学习,学习习惯不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关系。孩子喜欢被肯定、被鼓励。争取在五一前和孩子把沟通渠道疏通。是孩子能听进去劝告。我要用的方法就是理解她,关心她,用不经意的方法教育她。不直接明确的针对她的问题。

 3.让孩子知道我是谁?我该去何方?让孩子觉得成长是快乐的!活着是有意义的!做到这一点好难呀。该怎样引导呢?要每天思考孩子。

 4.和孩子的对话的记录是很好了解孩子和反思自己教育方式、理念的方式。从今天开始我要做下面的事:1.每天找孩子的一条优点,写在日记里。改变自己看孩子的眼光,慢慢给孩子树立自信。2.每天写一条与孩子的对话,分析孩子,反思教育理念。3.每天写一篇博文,学习黄老师的理念。4.不再主动教育孩子,实在控制不住也要学会用故事隐性教育。今天就记录这样一个对话:孩子让我给她检查作业. 我检查后,无表情的说:“改错吧。” 孩子说:“我主动写了这么多题,你怎么不高兴呀?” 思考:孩子主动做题是想让我高兴。动机是错误的。怎样让她明白学习是她自己的事呢?我说:“我当然高兴了。不过我觉得你做题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你现在初三了,快毕业了。” 自评:给孩子说话能不能面带微笑。把“改错吧”改为“你再检查检查这几道题。” 孩子想让我高兴,也是孝的表现。把你现在初三了,快毕业了。这句话去掉。这句话又给孩子增加压力的嫌疑。

 5.任何一件事,都要回归它原本的实际。就破开迷雾见之地的本领,需要自己的灵性与理性。

6.宽容、不焦虑是黄老师的一大特点。什么事自然都有正负两面。不必焦躁。动脑筋改善。唯有这样,孩子才敢讲真话。孩子说一件事,看得很重。马上要批评、指责,纠正,太急了,孩子自然会封锁沟通。我的绝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小朋友和我们大人搞脑子,真的是玩游戏而已。对于这件事,欣赏儿子的是:有个性,敢于冒险尝试。需要提醒的是:要勇于面对和承担因此而来的“惩罚” 社会常模思维方式要告诉儿子,目的是让儿子明白“天空下雨,淋湿的并不是他一个人而已。”个人的快乐原则和社会的道德原则如何有机统合,是一门学问和艺术,只有让孩子自己去慢慢体验、修为。因为,我无法替儿学习,代他成长。惟将思维力有效传授,能真正吸收和消化多少则要靠儿子的灵气、悟性和造化、福分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