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开发系列五:人际智能
人际智能的定义是“理解他人和关系的能力”。较高的人际智能包括善于观察,从人们的行为中进行推断,读懂他们的脸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善于倾听和理解他人。顾问型人才需要很强的人际智能,如老师、心理咨询师等职业。人际智能可以增加工作效率,一位律师如果有很强的人际智能,他就能感觉到法官是怎么考虑的,然后做出及时的调整,最终在案子中获胜;一个领班或一位管理者如果能理解他的手下并能知道如何激励他们的话,就会把生产计划安排得更好;一位会计或软件设计人员如果能读懂客户的需要并能明白他们的目标,那么他们的工作会做得很到位;一位销售人员如果知道他的消费者的需要,他会很成功……也就是说在每个工作领域,具有较高的人际智能都很有价值,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人际智能。
具有较高的人际智能的孩子幼年时会有这样一些表现:喜欢 和别人待在一起玩,而不喜欢一个人待着;注意别人、照顾别人和教育别人;注重合作,而不在意竞争。这些孩子长大一些后,他们会喜欢组建团队,或者在同伴中推动关系的发展;解决冲突;推测别人的想法和动机;成为别人的顾问和建议者;在小组中扮演领导角色等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些情况:有的孩子在家里活泼好动、聪明伶俐,而一旦来到新的环境接触陌生人时,就会变得胆怯腼腆,呆板笨绌;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独自游戏、自言自语,显得很不合群;有的孩子则恰恰相反,与人交往处处逞强,横行霸道,显得盛气凌人;还有的孩子遇到熟人时,即使大人强迫其对人要讲礼貌打招呼,他也缄口不语,设法躲避,这就是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出了问题。
儿童的交往能力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影响。如果孩子不能主动与同伴交往,不能与同样友好相处,遇到问题也不敢去找老师反映或寻求帮助等,结果就是没有新的朋友。这样孩子就会感到孤单、心情沮丧,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学校的吸引力也随为消失。也就是说这些能力决定了儿童在社会环境中的成功与失败。如果这些能力不足时,儿童的社会生活便遇到了困难。具体来说,人际智能主要包括下述一些能力:
1.获悉技能。儿童在群体中觉察流行的事物,并能有效地表现适应该群体的行为。该技能差的儿童往往不理会同伴的意愿。
2.相互交流的行为。个人的行为与表现使他人产生好感。这一能力不足的儿童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与他人分享,不肯为他人做好事。
3.非语言的暗示。社会能力好的儿童有眼神交往,会调节自己的身体姿势,表现对同伴的友好,吸引同伴的注意。反之,有些儿童缺乏上述身体语言或使他人感到怪异。
4.合时宜的交往。该能力好的儿童能理解如何发展与他人的关系。有问题的儿童在交友早期表现得冒昧失礼,或在相互交往中冒犯他人。
5.社会反馈的敏感性。在社会情境中,反馈是很重要的。个体必须知道如何发展与他人的关系。有些儿童难以处理社会性反馈,他们没意识到自己会引起同伴的反感,或说了得罪同伴的话。例如,他们不能从他人的面部表情获得信息,反映其社会反馈的敏感性不足的问题。
6.察觉自己的影响,即正确估计自己在群体中的影响。某些儿童如该能力低下,则在教室、邻居等环境中,对自己的社会性状况认知不足。
7.冲突的解决。社会适应好的儿童能较好地处理人际冲突。社会适应不良的儿童则不能解决人际冲突,面对社会应激情境。他们常常反复无常、有进攻性或自我伤害的行为,缺乏友好解决社会冲突的能力。
8.社会控制水平。际智能良好的儿童常常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他们既不专制,也不胆小或被动。而有问题的儿童不能维持这种平衡,在交往中过分地要求别人。
9.恢复的策略。每个儿童都会受到社会挫折,有些儿童能够从中恢复而不过于忧虑,有些儿童则不能从挫折中恢复,留下伤疤,产生退缩或长期过度焦虑。
10.自我表现的技能。人际智能好的儿童能有意或无意地向外界展现自己,他们知道如何穿着、懂得个人卫生,发展个人兴趣,及以适当的表现引起别人的注意。但有些儿童则令他人讨厌而自己又意识不到这一点。
同时, 在儿童时期,语言能力在人际交往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备良好的语言应用能力使儿童在与别人接触时能说适合时宜的话;反之,语用能力不佳的儿童常常在社会情境下出现交流问题。语言应用功能及其障碍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的表达和解释的问题。语言交流常常是传递个人的情绪。语言应用好的儿童能驾驭情绪的表达;而“语用”困难的儿童却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因此会生气、产生敌意或与他人有磨擦。由于他们的语调、选择的词语及口气不当,容易引起他人的误解;而且也难以从他人的语言表达中理解其情绪,误以为他人生气或不赞成。
2.专用语言的流利性问题。儿童在群体中常用一定的流行语言,诸如词语、语句结构,甚至语调。某些儿童在使用这些专门语言时有困难。
3.话题选择和保持问题。孩子要能懂得说什么、什么时候说、说多久等。有些儿童在不适当的情境和不适当的对象面前选择不适当的话题,有的甚至不懂说多少或多久,以致某些儿童说个不停却不能围绕一个话题。
4.幽默的应用和理解问题。在语言应用功能中,幽默的应用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语言应用能力缺陷的儿童常不适当的使用幽默,即使用幽默时也不考虑对象的水平。因此,他们讲的笑话或所作的评论没有趣味性。同时,这些儿童也不能理会他人的幽默,常会发生理解和反应的迟钝滞后。
5.语言方式的改变问题。 语言应用能力好的儿童能在不同的情境和不同的对象用不同的说话方式,能力差的儿童却难以掌握这样的规则。
6.正确的观察问题。这是指儿童知道听者的理解水平及他们的需求。如果这个能力好的话,儿童表达中不用别人不懂的术语或至少解释一下。此外,在表达时,不要过多地提供听者显然已经知道的信息。有些儿童该能力缺陷时,在与他人交流时不能正确估计对方的需求。
7.要求技能问题。在要求他人时,所提的方式不会冒犯别人也是很重要的。有些儿童在他们要求于人时会与他人产生磨擦,或采取某种不适当的行动,因此很容易被人否定。
8.交流补救技能问题。每个儿童都有偶尔说话不当而冒犯别人的时候,一个语言应用好的儿童能认识到这种交流中的分歧,并且能修正隔阂,发展良好的社会交往。然而,有这一能力缺陷的儿童不能意识到交流的错误,不能纠正交流中的隔阂。
9.相匹配的情感。如果他人说笑话,那么儿童也要能使用幽默的语言;如果两个人在对一件不幸的事表示同情,则第三个参与者也要产生同样的情绪并使用同情的语调。当儿童语言应用有问题时就很难正确地做出对应。例如当朋友们发怒时,该儿童却想开玩笑;当朋友们在动作激烈的笑闹中,该儿童却认真地表达自己的一些思想……总之,他的语言不能与周围人的情绪相匹配。
如何培养良好的人际智能?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语言能力,包括理解别人的能力和表达自己的能力。
首先来看正确接受、理解他人言语。在孩子刚上学时,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老师布置作业,让孩子回家写三个生字,每个生字写五遍。孩子会写成五花八门的格式,有三个字写三遍的,有的孩子干脆一个字不写,不知道老师曾布置过作业……之所以发生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是因为孩子不理解老师的语言,只有那些千叮咛、万嘱咐的重复提醒才能记住。另外,小朋友之间产生矛盾与冲突发生争执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然而,孩子之间发生争执除了语言表达能力表达不足外,不能正确理解他人言语也是原因之一。
因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如闲暇时可以和孩子多交谈,尽量不要用重叠词,如“饭饭”、“觉觉”等,语言要逐渐精炼、复杂。阅读故事时,不要每次孩子一问就停下来解释,要让孩子听完全文后自己体味其中的语句、词汇。多让孩子谈谈所见所闻,学着用多种方式表达一个事物,如“爸爸、妈妈和我在家”、“这是我的家,我家又有爸爸。妈妈和我”、“这座漂亮的房子就是我家”等,使孩子在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上都能得到提高。
在帮助孩子理解语言方面,多布置任务也是促进孩子水平提高的一种好形式。家长可以每天布置一项任务,由含一个条件的任务逐渐过渡到含有多重指令的任务,为孩子入小学后对语言,特别是任务性语言的理解打好基础。比如:请你去拿一张小凳;请你去拿高的小凳;请你去厨房的阳台拿小凳……这也是我们在学习能力训练课程中对听觉理解和序列化能力进行训练的内容。
再来看如何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1、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儿童3-6岁及8-9岁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家长除了要多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理解能力之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
判断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几个指标是:说话时声音响亮,态度自然,用词恰当,能比较完整连贯性、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对于即将上学的孩子,学会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一年级男孩蓬蓬,在和小伙伴一起坐着的时候突然打了同学一下,由此引发冲突。妈妈问他:“你为什么要打他?”蓬蓬说:“我想和一起玩。”那你可以告诉他,说你想和他一起玩啊!“可我在心里已经说了啊!”像这样,孩子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就会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如何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呢?首先要遵循“与孩子平等交流的原则。”多问孩子问题,然后由孩子自己来表述为什么他们会对别人的动作和情感做出这样的反应。“为什么你会这么做呢?”“还有别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为什么那些人不能在一起很好地工作?”“什么使他成为领导者的呢?”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孩子理解人们一些反常的行为。平常在看电视和看书时候问这些问题,也是很好的办法。当孩子表述出现困难时换个角度进行提问,或是给出一些提示,切记粗暴打断或自己代劳。例如。让孩子讲讲今天学到的故事,有些孩子在讲了一两句后就说不下去了。这时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提示:“那是谁啊,他们干了什么好玩的事?”站在孩子的角度,循循善诱,他们对语言的精细加工和组织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改善。相反如果家长若是面露失望,催促他“说啊,发生了什么事?”或者批评孩子“每回都这样,故事讲半截就没有。”这样会给孩子赞成巨大的压力,扼杀孩子自我表达的愿望。在咨询工作中常会遇到家长有这样的烦恼,说自己的孩子胆子太小,不敢在人前说话。其实就是这样的状况。
在达到“平等交流”以后,可以创设一些让孩子愿意表达的情境。对于学前孩子来说,游戏情境是最好的一种方法。孩子们需要学习怎样和他人相处,需要学习如何成为一个领导或员工。把他们放到这些问题发生的情境中去,就能发展这些技能。这样的情境游戏有很多。
2、大方地接受和委婉地拒绝他人。
孩子学会正确地理解他人语言之后,还会学会大方地接受和委婉地拒绝别人。当别的孩子想和你的孩子一起玩某个玩具或者游戏的时候,要教导孩子大方地接受别人:“好的,我们一起玩吧!”当孩子不愿意和别人一起玩或者不愿意答应别人的请求或要求时,他们往往会很简单地拒绝别人,这时家长的启蒙非常重要,要教会孩子委婉地拒绝别人。儿童提要求和拒绝别人的心理过程和成人没有根本区别,但儿童心理没有世俗的考虑,会比较简单和直接。和成人相比,儿童是一个心理的存在者而不是社会的存在者,交往对他的心理影响远远超过实际的交往内容。家长要教会孩子在交往中遵守秩序、调整自己,为将来孩子的人际关系智能打下基础。
3、致谢和道歉
有位母亲带孩子去亲戚家玩,表哥拿了一瓶饮料招待他,妈妈为了要提醒孩子说“谢谢”,就问他:“你要跟哥哥说什么?”儿子想了想,说:“吸管呢?”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尊重别人是人际关系的起点。不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甚至不可能信任他。这样,在人际交往中就会有许多摩擦,就会失去许多朋友,在人生的道路上,就会失去他人的帮助与扶持。因此,尊重别人不是件小事情,父母要从孩子幼小的时候教会他们:别人帮助了自己,要大声说“谢谢”,自己不小心给别人带来了麻烦要说“对不起”等。
要让孩子有礼貌,家长首先要尊重孩子。在与孩子日常交往中,父母实际上是在向孩子示范说话的礼貌。可是,很多父母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他们以为自己是家长,对晚辈就不必讲究礼貌。比如,让孩子给自己倒杯茶,便以命令的口气。待孩子到来茶,家长就一声不响地接过来,独自喝茶看报。于是,孩子从父母身上学会了这种冷漠无声的态度,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就以父母同样的态度对待孩子。如父母要孩子送来报纸,礼貌的说一声“谢谢你。我的小宝贝!”这就在语言行为上给孩子做了一个良好的示范。事实上,以礼貌对待孩子,不会失去父母的尊严,反而增加了孩子对父母的尊重。
对孩子的尊重应充满于日常生活,您可以在生活中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尊重他人的氛围。当您让孩子帮助做什么事时,要经常说“请你………”,不使用生硬的命令句。如果孩子做完了某件事,就说声“谢谢”。有什么事,您可以与孩子商量。例如,父亲想调一个电视节目,先与孩子商量:“儿子,我们调个频道看看好吗?”经过这样的家庭中的里礼貌交流,孩子在于他人交往的时候自然也会尊重别人,彬彬有礼。
二、掌握交往的规则和技巧。
三、与不同年龄、性别、社会阶层和国家的人交往的策略:尊重他人,不卑不亢。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