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
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哈尔滨的七期班家庭教育指导师朱洪艳。上几天在王慧辉老师的博客里看到了一篇《爸妈爱攀比 “别家孩子”成宿敌》文章,感触非常深,所以今天想和大家一起针对父母之间,孩子之间的攀比这个问题讨论一下。
里面有段话。说 “从小我就有个宿敌叫‘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从来不玩游戏,不聊QQ,不喜欢逛街,天天就知道学习。长得好看,又听话又温顺,回回年级第一,不让人操心。还有个有钱又正儿八经的男/女友。研究生和公务员都考上了,一个月七千工资。会做饭,会家务,会八门外语。上学在外地一个月只要400元生活费还嫌多。嗯,我在我妈嘴里是最差劲的。好像她恨不得生的是别人家的孩子……”这则广泛流传于网络和微博的热帖引发众多学生的共鸣,在人人网上,短短几天就被分享四千多次,浏览量破万。在新浪微博上,关于“别人家的孩子”的微博有一万六千多条。多数网友表示“恨透了”这个叫“别人家孩子”的虚幻的攀比对象。记者随机采访了各个年龄段的二十多位学生,仅有两位表示父母很少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而绝大多数学生都表示父母经常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教育自己。更有不少网友和学生表示,自己一路就是被父母“比”着长大的。上学时,比的是成绩,到了大学,比的是证书,而工作后比的则是职业、收入甚至是择偶。有网友给“别人家的孩子”找了不少形容词,比如:神通广大、虚无缥缈、宇宙中最强大、宿敌般的人物。
攀比成风!!
互动:请大家用简单的词语描绘一下什么是攀比?
所谓攀比心理,指不顾自己的具体情况和条件,盲目与高标准相比。将自己在智力、能力、生活条件等方面与别人进行比较,并希望超越别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攀比是现在普遍存在于父母、孩子之间的一种现象。
互动:请大家思考一下攀比是怎么形成的?
1.家庭教育方法的误区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长辈的溺爱之下,任性、刁蛮、懒惰、贪图享受,而家长总怕孩子受什么委屈,本着“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原则,于是孩子不开口则已,一旦开口,要星星绝不给月亮,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孩子的要求。有时家长明知孩子的要求是无理的,可还是咬咬牙答应了。这种放纵孩子的行为,促成了孩子的攀比心理。
例:六岁半的皓皓,因为家里有钱,奶奶常说,我们皓皓就是“小地主”,不愁吃穿。皓皓住在爷爷家,爷爷奶奶及其溺爱孩子。浩浩在幼儿园,皓皓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他每天都会带不同的玩具来上学,总是喜欢不停地炫耀他的玩具,但却不会给小朋友一起玩。他不爱学习,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碰到任何事情他总是会说:“老师,我不会!”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即使有钱,又有什么用呢!
有两种家长,一种是把孩子的优点放大。另一种是拿孩子的缺点和别的孩子的优点进行比较。
现代家长,攀比心理很重,攀比的主要诱因就是虚荣心过强引起的,不少家长喜欢把孩子的优点夸大炫耀,对缺点却避而远之,以获得别人的赞许和羡慕,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样等比较,不但不能让孩子好好学习,反而会让孩子也和父母一样,爱攀比、虚荣。
而拿孩子的缺点和他人比,只能产生孩子自卑和抵触情绪。因为,孩子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孩子不是不想努力,而是因各种原因达不到父母所期望的目标。拿别人的优势对比孩子的弱点,除了让孩子自惭形秽,抬不起头外,也极大地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当这样的比较多了,孩子听麻木了,自尊也没了,自然不会求上进了。
中国的家长是最爱孩子的家长,但中国的家长爱孩子更爱面子。经常拿孩子的不足之处与别的孩子的优点、长处相比,越比越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且父母是越比越伤心、越比越生气,一伤心、一生气就会训斥孩子。攀比一出现教育者的心态就会失衡。父母心态一失衡,孩子将会沦为父母失衡心态下的牺牲品。
看过《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义词?》这篇文章,原文大意是这样的: “中国妈妈”特别爱攀比,人家的孩子去学钢琴,自己的妈妈也要孩子去学钢琴。人家的孩子考上了哈佛、耶鲁,“中国妈妈”就会说,看看人家,你也要考哈佛、耶鲁。总之,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中国妈妈”永远是以别人为标杆,然后让子女去达成妈妈心中的目标。盲目的攀比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自己也是一种自卑的表现。孩子只有和他自己比,才有意义。同时也不会伤害孩子。
2.孩子自身认知
⑴发展特性
孩子在幼儿期就有表现的欲望,当他想得到别人的关注或者感到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时,就会用好看的玩具,漂亮的衣服或者受到奖励等行为,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另外孩子的模仿力和好奇心很强,喜欢新鲜事物,和小朋友在一起,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这些心理因素都会引发他的攀比行为。再有,孩子的虚荣心作祟。别看他们年纪小,可懂得在同伴面前摆阔:我的生活用品比你的好,我的学习比你强,我比你会玩,我比你时尚,我比你消费的多,我比你“抢眼” ……虚荣心作祟下的孩子,仿佛只有在一次又一次的攀比中才觉得自己更有实力,能征服别人。来自伙伴间的无形压力。伙伴们在自己眼前炫耀时得意的情形让他们受不了:你比我强,我就是不服,我就要与你拼个高低。这种孩子最危险,因为他们一旦比不过别人,就会陷入自卑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躁动和不安就会促使他们滑到理智的底谷:堕落、吸毒、上网、酗酒、打架,自认潇洒、不羁,这样的孩子,离犯罪还远吗?
⑵孩子自我剖析不够
年龄太小,认知能力差,很多孩子不能分辨是与非,不能明晰美与丑,只知道同伴有的自己不能没有,而且还要比别人的好。他们不知道这是一种攀比心理,还津津乐道自己追求的是时尚与完美。如果家长这时不加以引导,那么孩子很容易就染上了“攀比”的习惯。这会让父母和孩子都深受其害。
一位“抓狂”老爸打来电话,诉说了他的烦恼。
我天天开车去学校门口接送儿子。以前,放学铃声一响,儿子很快就能和伙伴们一起冲出来,有时还会吆五喝六地“点”上几个小家伙,一同“塞”进车厢;可是现在,我经常要等得眼睛都快变蓝了,全校人也差不多走光了,儿子才不紧不慢地一个人溜达出来。我问他,哪知这臭小子竟说:“老爸,以后别把咱家‘拓拓’车停在校门口了。那边有条没人的巷子,您就停那儿吧。我保证,一放学立马就奔过去。为什么?咱真丢不起那个人哪!您是不知道,我们班上有个同学,平时不咋地,成天臊眉耷拉眼的。可这段时间真‘捡到宝’了,甭提多‘拽’了,打‘嘴仗’谁都干不过他!没办法啊,谁让他爸开的是宝马呢!车牌号还挂了N多个8!再掰掰手指头数数,我们同学家里有帕萨特的,有本田的,个个风光着呢!再不济有辆普桑(普通桑塔纳),也勉强说得过去。可瞅瞅咱家的小奥拓,让我在同学面前一点脾气也没有,特跌份儿!”好家伙,我还没嫌弃他学习不好呢,他倒先埋怨起我了!照这样发展下去,成天比吃比喝比排场,就是不比学习成绩,可怎么了得啊?
这位爱攀比的儿子,确实把他的老爸气得够呛,也伤得够呛。
1.父母之间的攀比
比孩子的学习,别人家的孩子上重点学校、名牌学校,我的孩子也要上重点学校、名牌学校;别人的孩子上特长班,我的孩子也要上特长班;别人的孩子多么有出息,我的孩子也要多么有出息。父母之间的盲目攀比,最终受害的是孩子。
例如:我姑娘四周岁,和小朋友们一起学画画。其中有很多家长,总是在课堂上就训斥孩子。
2.孩子之间的攀比
概括起来主要有五大“狂比”。
第一是“狂比”穿的。套用一句老话“脚上没鞋穷半截儿”,所以看人先看脚,看谁脚上的鞋子牌子硬,用鞋来证明自己有身份。有个男生告诉我:“我们选鞋的标准主要是看广告,NBA明星科比、奥尼尔、姚明穿的都是名牌,他们穿什么,我们就买什么。一双鞋花上上百块,甚至一千多块,‘飙鞋’的时候,才不‘跌份儿’!”一位女生对“飙鞋”也特有看法:“在我们班上出现了一种特别奇怪的现象,你跟别人说话,他却会说,等你穿上‘阿迪达斯’才配跟我说话!有一次,坐在我旁边的一个男生故意踩我的新鞋,我让他别踩,可他居然说,‘阿迪达斯’踩‘安踏’是理所应当的!您说,他是不是特欠抽啊!”
第二是“狂比”用的。谁用的东西最时尚,谁就最能代表潮流,在班里也就最有“地位”。一般来说,手机“拼”得最凶,看谁的价钱最贵、功能最全、内存最大。而且,什么都得比一比,比谁家的电脑高级、比谁家的汽车豪华……
第三是“狂比”吃的。12岁的园园过生日,妈妈就和她商量,不如请几位好朋友在家吃顿饭庆祝一下。可园园却不同意,还说:“那天同学过生日,请我们到大饭店‘暴撮’一顿,花了两千多块!可您却让我在家里请客,又寒碜又小气,我才不丢人现眼呢!”于是妈妈苦口婆心地说:“各家的条件不一样,礼轻情义重嘛!”园园听了嘴一撇:“您也太老土了!现在流行什么您都知道吗?钱本身并不重要,要舍得花钱才是硬道理!今儿多花点钱摆上几桌,立马挣足了面子;以后大不了吃他一个月的方便面,反正同学们又不会知道。”
第四是“狂比”花的。就是比谁家阔气,好像家里钱越多自己就越值钱。上数学课,老师教千位数,请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找找实际的千位数。一位女生刚说家里的洗衣机价值1000元,马上就被一位男生“压”了回去:“我们家那台4000多呢!”其他同学也抢着说:“我们家的电脑花了6000块……”“那叫什么破电脑?我们家的是品牌机,1万多块呢!”“我们家的背投电视也是一万多!”“1万块也叫钱?我们家的宝来汽车就值20多万!”“牛什么牛?说出来吓死你!我们家别墅……”
第五是“狂比”谁家父母的“官儿”大。在有些孩子眼里,父母的职业、职位成了为自己树立威信的“资本”。一个一年级的小男生曾经亲口对我炫耀说:“那天,班上一个同学和我闹别扭,居然敢对我说:‘我爸是警察!你要再惹我的话,我就让他来抓你!’我就马上告诉他:‘我爸是公安局长,专管你爸!借他仨胆儿,你爸也不敢来抓我!’您猜怎么着,那小子再也不敢‘乍刺儿’了。”
在北京电视台《知心家庭·谁在说》节目的录制现场,一位军人观众说:“今天我是和儿子一起来录节目的。来的时候,儿子硬是让我换上军装。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让您换您就换吧,就冲您肩上那么多的杠杠星星,上镜头特有面子!”
互动:您认为攀比的危害有哪些?
三、攀比的危害
1.父母之间的攀比: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老是拿别人的孩子长处与自己孩子的短处比,同时父母在比较中也会逐步感到失望,自己的孩子怎么总是不行呢!父母的表情、语言给孩子形成了一种自卑的心理,没有自信,觉得自己怎么做都不行,父母也不会欣赏自己,孩子就会破罐子破摔下去,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每个孩子都有长处就看父母怎么看待。看过一本书说,如果你发现不了你孩子的十个优点,那么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
孩子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在判断、分析、自我调节能力等方面都不成熟,盲目攀比,往往会演变为模仿和追随,甚至盲从,这必然会破坏孩子的心理平衡。如果父母不加以引导,长此以往,攀比心理会给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不利于孩子个性的发展、使孩子的自信心在攀比中逐渐丧失、导致孩子追求虚荣、分散孩子的学习精力、养成孩子不正确的的消费观念、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2.孩子之间的攀比
⑴物质生活攀比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
物质生活攀比使孩子丢掉了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古人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我们大多数家庭都是工薪家庭,家里的负担都很重,供养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成人所有的花销算起来是一笔巨款啊!如果孩子还在物质生活上与别人相比,那对于工薪家庭的父母来时负担是非常重的。攀比的心理如不加以制止,使孩子养成对物质方面过分追求的坏习惯,从而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严重的是不学无术、走上歧途、违法犯罪、危害社会、危害家庭的。
⑵严重者对孩子的心理和身体上造成伤害
社会上的攀比之风不可避免地对未成年人产生了影响,在北京市某中院审理的未成年人案件中,竟有近10%的案件与孩子们的攀比追风有关。家庭富裕的孩子与家境稍差的孩子在穿着、消费等方面的差异使一些未成年人的虚荣心受到了伤害,往往在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引发犯罪。这类案件约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12%左右。某中学生小强(化名)看到其他同学脚上的耐克鞋时,心生羡慕和嫉妒,但家里没钱满足他的要求,于是小强就伙同几名同学采取拦路抢劫的办法强行与穿名牌鞋的同学换穿鞋。在实施多起抢劫后,小强因使用暴力当场抢夺财物,最后以抢劫罪被判处两年有期徒刑。
案例:中学生不堪被比而自残
华东师大心理咨询专家陈默老师就曾接触过一个真实案例,两个妈妈以前是同学,从小就喜欢暗地较劲,两人生的孩子又是同龄,同在一个班级念书。于是,两个孩子就成了妈妈们嘴里最爱比较的对象。妈妈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问别人家的孩子表现如何,考试成绩如何,生词默写出来没有?一听说别人家的孩子超过了自己的孩子,马上脸拉得老长,劈头盖脸地一阵乱骂。到了初三,其中一个孩子的成绩渐渐落后,便再也不愿去上学了,并一直喃喃自语,“我要去杀了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光明中学心理教师张静也碰到一个案例,高三学生小施成绩中上,有个表姐去年高考进了名牌大学,从此,表姐就常常被妈妈挂在嘴边,小施不堪忍受比较的压力,竟偷偷准备了一把小刀,当妈妈开始念叨“你那个姐姐如何优秀,你怎么不给我争气!”时,她就拿出小刀,在自己身上划几下,直到出血才收手,手上落下了难以修复的疤痕。
“十个父母中,有九个都是这样的,殊不知,这样的比较让孩子很受伤。”陈默老师表示,反复跟别的孩子比较容易造成一种“高竞争感”,这种“高竞争感者”属于心理问题高危人群,追根溯源都是家长的比较造成的。
总结:攀比五大害:
一害自己,比来比去,比没了自己。追求生活的高质量并没有错,但是,假如你们把名牌衣物看得比自身还重要,就会迷失了自我。我的一位朋友,应邀参加了某个电视明星与钻石大王的婚礼。婚礼一结束她就跑来告诉我,新娘戴的那颗大钻石漂亮极了,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我问她:“那新娘子漂亮吗?”她想了半天才说:“真不好意思,我没注意看,当时光顾看那颗大钻了。”这位明星难道不悲哀吗?由于钻石的昂贵,使原本耀眼的光彩黯然失色。当一个人过多注重身外之物是否名贵时,往往就会丢掉自身的价值。
二害家人,比来比去,比没了亲情。本来你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或许由于虚荣心作怪,和别人攀比,扮“酷”耍“派”,使原本收入并不高的家庭陷入经济拮据,加重父母负担,扰乱正常生活,使家人失去往日的温馨。
三害同学,比来比去,比没了朋友。朋友之间的关系是用友谊连结的,真诚的友谊是无价的;加入了“金钱”成分,友谊就会变质,交友更会变为交易。用金钱收买的朋友,永远不是真正的朋友。因为他们喜欢的是你们的钱,而不是你们这个人!
四害学习,比来比去,比没了志气。有个男生考试不及格,就花了500元请客。饭桌上,同学们嘴上不说,但心里压根就瞧不起他。可他依然误认为有钱就有了地位,整天无心学习,就想着怎么弄钱,结果荒废了学业,最终一事无成。
五害前途,比来比去,比没了幸福。人人都希望获得幸福,可幸福并不是金钱和地位,而是一种内心的感觉,一种经过努力奋斗获得快乐的享受。当你们用父母的钱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时,得到的只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快乐,那绝不是真正的幸福。
互动:如果您发现自己的孩子有攀比的心理,你会怎么做?
四、在攀比问题上应对策略
在发现孩子有攀比心理的情形下,有的家长手足无措,摇头叹息,听之任之,采取消极的态度。有的家长则采取多渠道的应对策略,让孩子正视人生,重走光明大道。一位幼儿教育专家认为:在人一生的发展当中,2至3岁和6岁左右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阶段当中,与孩子关系密切的成人的自身行为和对孩子的养育态度,都会直接地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上幼儿园的孩子正是处于这样的一个阶段,所以作为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家长和老师,尤其更重视这个问题。斯特娜夫人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作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的影响的结果” 。
为了避免孩子攀比的心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做好孩子的榜样表率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家长的一言一行就像一面镜子,孩子的心灵受父母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当发现因自己的因素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时,家长要认真反思自己的言行,做好孩子的榜样:多读好书、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不超前消费、不违法乱纪、不奢侈腐化……自己做到不攀比,孩子的心态自然也会平和许多。我们现在千万不要因为做家长的虚荣,在这种攀比中对孩子产生不好的腐蚀作用。
2.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
许多家长对孩子从小就提出高要求,致使孩子一直认为:我要做乖孩子就要按父母的要求去做,他们的高要求是对我爱的表现。于是,孩子在这种高要求的驱动下,凡事总求完美,他们总是无法接受缺点和不足,在生活和学习中争强好胜,不懂得缺憾也是生活的常态。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心理素质差,一旦受到挫败,便痛苦不堪,有的从此一蹶不振,甚至走上绝路。作为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要求。当孩子出现上述现象时应因势利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诉孩子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国家的法律在实施过程中都会出现纰漏,何况是人呢?从而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激发孩子的斗志,让孩子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3.消除孩子的高消费观
当孩子要求购买某奢侈品时,妈妈切不可轻易满足他们。妈妈可以先了解孩子想购买该物品的动机,如果孩子只是想显示自己或与别的同学攀比,这时,妈妈可以对孩子的要求采取冷处理。即对他的要求不做任何回答,给他几天冷静期,等他确定这个物品是否真的需要后,再和他一起讨论是否需要购买。妈妈也可借此机会对他进行深入教育,告诉孩子,生活的艰难,金钱是要靠劳动换来的;哪些消费是合理的,哪些消费是超标的,并适当教给他们一些经营知识;要控制孩子的零用钱;父母应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去判断这样做究竟合不合适。在深思熟虑之后对孩子的行为采取适当的纠正方法,鼓励孩子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肯定态度。这样的教导是恰到好处的,孩子不仅自尊心不会受到伤害,而且今后不会盲目地与别人攀比了;让孩子明白超前消费的害处,别让孩子在高消费的陷阱中不能自拔,造成无穷的后患。
4.将攀比转为动力
父母大可不必过于担心。因为攀比心是每个人都存在的心理现象,只要父母引导得当,攀比不会转化成虚荣,而且能成为孩子进步的动力。如何有效地利用好孩子的攀比心理呢?作为家长,首先要引导孩子在积极正面的地方有攀比心,例如学习、品行、技能等,要注意别让孩子往追求物质、不良行为等方向发展;其次,家长要鼓励孩子以正当方式,通过个人努力来赢过别人;同时要注意别令孩子压力过大,防止他钻牛角尖,必要时要安慰他,让他放松心情。
孩子与别人攀比,说明孩子的心理有竞争倾向,想要在某方面超越别人。这时,如果我们能抓住孩子的这种心理,让他们在学习、才能、意志力等方面进行攀比,正确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努力,将有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此外,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了解、认识更多东西,培养孩子对于文学、历史、自然、地理等多方面的兴趣,和孩子共同选择他真正喜爱的项目,如钢琴、舞蹈、绘画等,增强他在这些方面的造诣。孩子的关注点转移了,就不会局限于与其他伙伴攀比了。
5. 比别人不如比自己
‘爱比’的家长普遍陷入一种焦虑,这种焦虑是社会对孩子千篇一律的评价标准造成的。长期以来,成绩好、考进名牌大学、找到好工作就是好孩子的惟一标准。任何与之相悖的发展模式就会被视为失败的案例,家长们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个性,缺少成长道路的规划。
家长的出发点往往是为了孩子好,希望让孩子“知耻而后勇”,激发斗志,但因为方法不当产生误区。比如,家长喜欢比成绩,因为分数更直观。但是孩子班级的整体情况、卷子的难易度、考查重点,以及其他因素却被忽视。再比如,家长在比较时都喜欢“扬短避长”,将弱点无限放大,这些都可能强化孩子对这个弱点的逆反情绪。
父母应该多学习“如何进行科学的比较”——比别人不如比自己,少横向比较,多纵向比较,拿孩子这次成绩和上次比,比较孩子的新优点和改掉的坏习惯,这样来的更实际一些。
“同时,还要结合孩子自身的特点,不能‘刻舟求剑’,照搬成功模式。”任何别的孩子成功案例仅供参考,决不能试图拿来复制。建议家长多关注成功者的外部因素,努力营造与之相似的家庭环境,不要再让“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你孩子的“宿敌”。
面对攀比,好好想一想,人和人到底应该比什么?
“不比穿戴比学习,不比文具比志气,不比吃喝比成绩,不比家庭比能力。”这是沈阳市下岗职工子女的铮铮誓言相信对你对我都是一种鼓励。
相信通过我们今天等交流,在孩子攀比上、父母等攀比上。都会给我们一个提醒、一个借鉴!!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首歌的歌词《有用等人》
谁不希望自己是聪明的人
谁不希望什麼都能100分
谁会希望自己又呆又傻又愚蠢
谁会愿意听到「你真的好笨」
有些事情就是这样的残忍
有些道路没有直通那扇门
有些游戏结果不一定要获胜
有些收获不在终点只在过程
我们不会心灰意冷 我们会给自己掌声
我不是你想像的笨 我也有我自己的门
其实你不是不能 只是你肯不肯
给自己多一个机会 因为我们都是有用的人
http://www.zhjtjyw.com/kcms/blog/vblog?u_id=429&b_id=186416
朱洪艳收录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