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情商·个性
13年前 [05-03 15:23 周二]
智商(IQ)在近十余年时间里,成了极其热门的话题,教师们关心,家长们更关心。许许多多的家长在想:我的孩子智商高还是低?有什么好办法能提高孩子的智商?出版界出版了一大批有关智商的书籍,测查智商也成了一些大医院、心理研究所、教育科研组织的重要工作。在北京就曾经有两个区对一大批学生进行过智力测查。
90年代中期开始,情商(EQ)又热起来,出版的原著、编著摞在一起有几尺高。这个话题不仅吸引了教师和家长,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有关企业发展、经营谋划的情商著作已看到了十数种。
专家想,这是一种好的现象,说明人们在不断关注人的发展,特别是关注年轻一代的发展。人们在越来越快地把关于人的发展的各种研究成果宣传、普及开来,期望有更多的人受益。
然而,对于广大家长来说,由于时间、精力甚至经济的原因,不可能读很多关于智商和情商的书籍,即使读一本两本,也难以变成教育措施,落实到孩子身上。而且很有可能因为了解的信息不全,走进教育误区。事实上,前些年就有家长被智商问题牵着鼻子走,在教育孩子方面走了弯路。
专家想告诉家长,孩子的健康发展,成人成才,既不是单纯的智力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情商问题,应该是德、智、体全面素质的和谐发展。国外80年代以前,“智力成才”的观点影响很大;而90年代以来,“情商成才”的观点又占了上风。甚至有这样的说法:人的成功,20%靠智力,80%靠情商;还有一种说法:人的成功,20%靠智力,20%靠机遇,60%靠情商。这百分比是很难测查的,无非是强调情商之重要。
专家认为,情商这个概念是新的,是从国外引进的,但它所包含的许多内容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早就讲到了。比如,情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要认识自己,觉察自己,中国自古以来所讲的“吾日三省吾身”、“反躬自省”不就是讲的自我认识问题吗?情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在中国有几个人不知道“制怒”、“乐极生悲”的道理呀!情商的又一重要内容是要善于了解别人,学会移情,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早就告诫我们:“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群育”的概念也是孔子提出的,实质就是培养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合作。这也正是情商所讲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许多小孩儿都会背。因此,理解情商,应该联系我们的国情和实际。
关于情商的理论,有一个问题特别值得我们重视。美国人从生理心理学的角度,对理智与情绪关系进行了科学研究,他们发现,人的大脑中控制理智的部分和控制情绪的部分,各司其职又互相制约。一种生化物质产生的多少,影响着人的情反应,而情绪调控确实可以从小培养训练。这就使我们的教育工作有了新的科学依据。
中国一位心理学教授龚浩然先生在1985年前后提出一个关于人才成长的重要观点:“智力正常,个性成才。”一个人智力好,只是成才的一个条件,更重要的是他是否从小培养发展了良好的个性。有一些智商高的孩子,由于没有良好的个性,一生十分平庸。奥利弗·万德尔·赫尔姆斯认为,著名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智力水平中等,但是性格却是上等的”。(转引自[美]苏伦斯·沙皮罗著《EQ之门》中译本)一个孩子,只要他具有正常的一般孩子所具有的智力,就能培养成才,关键是良好个性的培养。这里的个性指的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包括情感、性格、气质、理想、信念、人际关系、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可以理解为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风貌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总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格,智商和情商都包括在内。这就启示我们,要从孩子小时候就高度重视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同开发,突出做人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