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拖延症,从娃娃抓起
目前拖延症开始在中小学生之间流行,孩子们对于摆在眼前、迫在眉睫的事情一拖再拖,就是不去做。明明事情就摆在眼前,可就是一拖再拖不愿动手。有专家认为,这种病症应该从孩子很小的时侯就开始矫正。
什么是拖延症?
你家宝宝是否不到睡觉时间或者你火冒三丈时就是不肯做作业?是否你交代他今天要做的事情他拖到明天都不肯做?非但如此,他的理由还特别多,比如说不做作业,他的理由是作业很简单,一会儿就做完了,先玩够了再做也是一样的。诸如此类的行事的风格,已经被人冠以“拖延症”的名词。在豆瓣网上,“我们都是拖延症”小组的组员已经接近5万人,一个标榜要战胜拖延症的网站—“战拖会”也开始出现。有心理专家表示,这种病症虽然看似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却让人无法有效利用时间,对知识的接受和吸纳也大打折扣,要杜绝此病,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小矫正孩子这类不当行为。
他们为什么拖拖拉拉?
孩子年龄小,自主意识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件事情时,如果这件事情并非他主观意愿上想要完成,那么,他可能依赖外部的督促要多一些。另外,很多父母由于自己太忙或者没有耐心,在亲子互动上也出现了问题,比如说完成作业,孩子不会做的可能会询问于父母,然而父母如果也在忙着自己的事情,就不会及时为孩子解答,或者不耐烦之下干脆帮孩子直接把答案写出来,得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就会一再拖沓。
“其实没有绝对的拖延,也没有绝对的不拖延,只是每个人拖延的程度不一样而已。跟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一样,每个人都会有拖延,所以说拖延是一种病可能并不准确,而更多的是习惯所带来的。”青岛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会副会长王国梅这样认为。
在拖延过程中,孩子的内心并不轻忪,虽然有时贪玩,逃避难题的心态占据上风,但是他不会忘记他其实还有任务没完成,他是背着包袱在玩耍,情绪上会会伴随一种焦虑感,长久之后,不但拖延症会阻碍他的良性发民,焦虑感也会影响心理健康。
把孩子的拖延症治好
1. 不妨跟孩子来一次严肃的谈判,但是谈判不能变成指责和斥骂,你要给他制定事情的一些规则,比如在什么时间前完成作业等,这样,他的拖延症可以得到一些矫正,但是必须长时间坚持,不能这周他按时完成了,你一高兴一放忪,下周又故态复萌。
2. 想各种办法,增强孩子自身的主动性,把“要他做”变成“他要做”。从情绪上解决根本问题是上策。例如诱导他:你越快做完作业,你玩的时间就越长。甚至牵强一点都没关系,可能跟他来个设想:如果他拖着不做,玩累了想睡觉的时侯还睡不了,必须完成作业,明天上课可能会打瞌睡,还要被老师罚。
3. 督促孩子的时侯,你自己必须有时间观念,比如有意识你选择一次在交代给孩子任务后十分钟催促他一次,下一次则五分钟催促一次,并且很精确地告诉他距离你交代给他的任务过了多长时间,让他对时间有一个认知,明白珍惜时间的重要性,从而改掉拖沓的习惯。
转自《渝报》NO.511期
转者建议:
1. 家长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情时,要与孩子协商,最好由他自己决定工作量、强度、完成时间、奖惩条件等等,一经双方确立,就强调必须兑现。比如布置课外作业,由孩子自己选择做多少,哪种程度的,什么时间内完成。
2. 孩子完成了协定内容,家长要及时兑现。但是,不要觉的孩子完成的好,就不断地强加量,就变成了鞭打快牛,教会孩子的拖延。为了少做这些无休止的作业,消极怠工,渐渐养成了坏习惯。问题孩子的背后是问题家长造成的。
3. 孩子的能力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家长不要急于求成,要求完美。否则,他做不到,干脆不做了。先求速度,再讲质量,不断的给予鼓励。用词要真切,让他明白具体好在什么地方。比如,没想到今天完成的这么快啊(开心)、你的这个字写的像玄彬(韩国帅气明星,欣赏)、哇,你能玩的时间越来地越多了(羡慕)!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