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向内向外(陶道武)

13年前 [05-25 16:03 周三]

    心理学上说,人有内外向之分,这是对不同人比较而言。对同一个人,也会随着情境不同、年龄不同而发生变化。心情好的时候,就会外倾些,郁闷的时候,就会内倾些。年轻的时候,会外倾些,年龄大了,更多于反思,更内倾。心理学上还说,气质无好坏之分,但影响人的工作、学习效率和身体健康,看起来多少还是有好坏之分的,现在好多人一出事,往往归罪于内向,现实多数喜欢比较开朗的。

    内外倾说的是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虽然每一个孩子的个性有差异,但孩子没有多少内在的东西可言,于是更多地是向外索取,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认识世界的目的,这也恰好加快了小孩子成长的步伐。如果一个小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或是刚入学的时候就会思考很多,考虑是否对自己合适,考虑是否会出错或失败,那孩子成长的步伐肯定会慢很多。因此,小孩子没有太多的经历和体验,说话、做事,在成年人看来有些可笑或没脑子,实际则是成人对小孩子的误解。更为可笑的是,有些上过中学的家长看待自己正上幼儿园的孩子,甚至以为孩子应该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否则就是笨。你说,谁可笑?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是3岁左右的时候,一个是青春期,这是一个孩子自我意识发展比较迅速的两个阶段。但这两次自我的分离其意义不一样,前者更多的体现在身体的“我”与客观世界的分离,而后者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分离,孩子的身心都会闹独立。孩子在青春期,对于心理的“自我”显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觉醒,每个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想找回真正的自己,而不是任人摆布。

    经历越多,获得的体验和经验越多,人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有的人活了大半辈子,才发现自己活错了,有时也能觉察到自己过得不舒服,但不知道原因或无能为力。我想,可能是由于自己在向外索取的时候,没有考虑自己的感受,有一种放篮子就是菜的从众心理,放到篮子里了,才感觉并不合适,但又缺乏清除的勇气和毅力。

    向内有向内的好处,可以更好地觉察自我,取己所需。向外是个索取的过程,应有辨别。小孩子应偏外,成年人好内,这是自我经验不同。如果小孩子好奇心不足,成年人过于保守,都不可取。起初,小孩子要向成年人获得自己未曾经历的,以丰富自己,成长自己,向外的目标似乎是为了内心的丰富与心智的成熟。成年人一味内省,就缺少兴奋与刺激,或固步自封,或停止不前。其实,大人们有时要向孩子学习的,活得简单或少顾虑,时刻感受生命的成长。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