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正面管教的力量(何锐敏)

13年前 [05-31 22:57 周二]

正面管教的力量

 

各位亲爱的老师,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晚上好!今天晚上我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正面管教的力量”。我们说爱是成长的能量,一个孩子只有在父母爱的滋润下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家庭教育需要管教吗?爱和管教矛盾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优质的、负责任的家庭教育一定是爱在左,管教在右!爱和管教只是家庭教育中教养方式的一些基本因素而已。那么我想和大家进行一个互动:管教这个词语,让您想到了那些与之相关的词语?(批评 责备 打骂 惩罚 严厉 威胁 羞辱等)诸如批评等等这样的管教有效吗?既然家庭教育需要管教,为什么这样的管教又没有效果?(或者说效果很差,)什么样的管教才是有效的呢?

 

1常见家庭教育教养方式及特点

家庭教育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育者,也就是父母的教育动机和教育内容,更重要的取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的社会化。美国心理学家鲍姆令德(Baumrind)针对家长的教养方式,提出了两个维度,即要求和反应性。要求,指的是家长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建立适当的标准,并坚持要求孩子去达到这些标准。反应性,指的是对孩子接受的程度及对孩子需求的敏感程度。根据这两个维度,鲍姆令德(Baumrind)把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四种。

1.1专制型

“专制型”——“高要求、低反应”:这类家长就是典型的“暴君”,只一味对孩子提出高要求,却不理会孩子的感受。“我要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

专制型家长经常采用的管教方式就是严厉,过度控制,惩罚、威胁甚至羞辱。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这样的管教方式在当时可能会立即制止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但从长期效果来看却是负面的,孩子们往往采取以下四种结果的一个或全部来回敬我们:

1.愤恨——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报复——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了!

3.反叛——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4.退缩

A.偷偷摸摸——我下次决不让你抓住。B。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下面我们通过两个案例来了解专制型教养方式的负面效果,

案例:视频《我的儿子怎么了》http://bugu.cntv.cn/life/humanities/jiatinggushihui/classpage/video/20101130/100735.shtml

(面对母亲的严厉和专制,阿凯选择了愤恨和反叛,而另外一个五岁的女孩选择了退缩)我们再来看一则来自于武汉晚报的报道:

学(面对 生(面妈妈脾气坏动辄施拳脚 5岁女孩长期恐惧夹肩侧走

20110402 10:23:59  

来源: 武汉晚报

  幼儿园的老师最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五岁的糖糖(化名)走路变得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了。

  糖糖今年5岁,除了吃饭睡觉,她总是夹着肩膀侧着走路,像是害怕被什么东西砸着似的,又像是她身上揣着什么害怕别人知道的小秘密,显得特别怪异。她的妈妈也发现了女儿的毛病,可不管怎么打她骂她,糖糖还是改不过来。昨天,心理咨询师询问其详情后得知,原来糖糖妈妈对女儿要求特别严格,而且最近自己情绪也不稳定,孩子任何事情稍微没做好就会骂她打她,有时候打脸,有时候打背,有时候干脆看到什么武器,直接扔过去。时间一长,糖糖不知不觉就变成那样的走路方式了。

  [心理点评]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张小平分析,糖糖的走路方式是防御性的。她的内心有一种强烈的恐惧,这种高强度的恐惧来源于妈妈,因为妈妈对她的要求很高,而她作为一个孩子的能力自然不能完全满足妈妈的要求,所以她要时刻处于恐惧之中,时刻要提防着妈妈的打骂。

  没有天生的坏孩子,也没有天生的怪孩子。每一个孩子行为的背后都站着一双合格或者不合格的父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是无法估量的,采取打骂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只能有两个结果:一个是孩子慢慢臣服于你,然而就像糖糖一样,她会恐惧,会变得退缩;另一个是孩子成为父母那样的人,学会了以打骂的方式解决问题,甚至有一天学会以这样的方式和父母对抗。糖糖的怪行为其实不难改变,办法只有一个,妈妈无条件地改正自己,给孩子温柔的爱。

 

1.2溺爱型

“溺爱型”(娇纵型)——“低控制、高反应”:这类家长总是尽可能地去满足孩子,而不对孩子提出任何的行为要求。即使有些家长会对孩子提出要求,但一看孩子的“脸色”,这些家长也会放弃或者改变要求。骄纵型家长使用的管教模式就是娇生惯养。那些被娇纵大的孩子习惯于呼风唤雨,他们唯我独尊,缺乏责任感,不顺心,总觉得全世界都欠他们的。溺爱型的案例在我们的周围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天下第一懒人杨锁就是这种教养方式的典型代表。

 1.3冷漠型

“冷漠型”(忽视型)——“低要求、低反应”:这类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教育不闻不问,无时间、无精力,也无能力教育孩子,与孩子很少沟通,感情冷漠。他们既不会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和行为标准,也不会表现出对孩子的关心。这种教养方式往往出现在单亲家庭孩子和留守儿童身上。

1.4权威型

“权威型”——“高要求、高反应”:这类家长不但对孩子能有合理的要求,对孩子的行为也总是做出适当的限制,会为孩子设立一定的行为目标,并坚持要求孩子服从并达到这些目标;同时,他们也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足够的关爱,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而且懂得恰如其分地激励孩子自我成长。简而言之,这类家长对孩子是“理性、严格、民主、耐心和关爱”。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有很强的自信和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并且会比较乐观、积极。

当然,在现实中,很多家长的教养方式属于混合型。并且,随着孩子的成长和家长本身观念的变化,家庭教养方式也可能会发生改变。

在这四种教养方式中,鲍姆令德(Baumrind)指出,相对权威型的家长是最利于孩子成长的。现代家庭教育论坛”“戒除网瘾全国行”在深圳展开了《深圳市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问卷调查,也发现青少年网络成瘾和家庭状况有很大关系,三种家庭最容易出现网瘾少年:一种是专制型的家庭,一种是溺爱型的家庭,还有一种是忽视型的家庭。

我们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权威型教养方式和其他三种教养方式的本质不同在于,权威型家长和孩子的互动更多的是建立在一种平等、理解、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的。如果说专制型、骄纵型、忽视型教养方式采用的是负面的管教方法,那么权威型家长使用的就是积极的、正面的管教方法。(回到刚才的互动,为什么批评 责备 打骂 惩罚 严厉 威胁 羞辱等这样的管教没有效果呢?因为他不是建立在尊重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他是一种负面的管教方法!)

2.正面管教

2.1认识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一种以平等、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的,既不用娇纵、也不用严厉的管教方式。我们也可以认为他是一种理念。正面管教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 ,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能力。正面管教的首要目标是让大人和孩子都能在生活和彼此的相处中体验到更多的欢乐、和谐、合作、分担责任、相互尊重和爱。正面管教并不神秘,当我们深入了解了他的真正内涵后,就会发现它就在我们身边,甚至可能之前我们就用过这样的管教方法。

2.2正面管教的基本原则

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是和善与坚定并行,和善就是永远用温和的态度来和我们的孩子说话。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当时情形的需要。缺少和善的坚定往往就变成了专制,而缺少坚定的和善往往就变成了娇惯。

互动:娇惯孩子是不是尊重孩子?为什么?

他剥夺了孩子学习、成长权利,剥夺了孩子培养抗挫折力的机会。

我们说的和善意味着既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看得出来你很失望(或者生气、心烦等等)”。这样用语言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是尊重孩子。然后,相信孩子能够经得起挫折并能由此培养出对自己的信心,也是尊重孩子。

那么我们该怎样尊重自己呢?允许孩子对你(或者别人)不尊重,并不是和善。我们不允许孩子以不尊重的态度对待自己(或者他人),并不意味着就要用惩罚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问题。惩罚是对人极大的不尊重。

案例:孩子跟你顶嘴。

和善而坚定的一种处理方式是你走开,到另一间屋里去。这样做的好处是:1.你虽然不能迫使别人以尊敬的态度对待你,但你可以自己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你自己。走开就是你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你自己;2.这样做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最好的榜样。你完全可以在稍后再找孩子谈,这样每个人都有机会让情绪平静下来。心情好了,事情才能得到圆满的解决。

你稍后可以跟孩子这么说:宝贝儿,很抱歉你生这么大的气。我尊重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刚才的做法。今后,每当你不尊重我时,我都会暂时走开一下。我爱你,愿意和你在一起,因此当你觉得你能够做到尊重我时,就来告诉我,我会很乐意和你一起找出处理你的愤怒的其他方法。然后,我们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找出对你我都尊重的解决办法上。当你和孩子都平静下来的时候,问题的解决就会变得更愉快、更轻松!

互动:您认为在生气时适合解决和孩子之间的问题吗?为什么?

我个人的体验是当我生气时,我的智商几乎等于零!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情绪已经完全失控,我不能理性的思考,并且不能听从别人的意见,我会说一些过后就后悔的话,我认为这是最不适合解决问题的时候。所以在处理和孩子的问题之前,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直到能够用理性的大脑来思考时再来解决问题。我想这也是我们应该教给孩子的一项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技能。

所以,请记住:和善等于尊重。

2.3几个重要的概念

2.3.1要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而赢得孩子则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赢了”孩子使孩子成为失败者,而失败通常会导致孩子反叛或者盲目顺从,这两种结果都不是我们家长想要的,而赢得孩子则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

赢得孩子合作的基本步骤是: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如果能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3. 告诉孩子你的感受;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案例:乐乐是一个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天中午放学后,乐乐一改往日兴高采烈的样子,像霜打的茄子似的,拧着眉头,郁郁寡欢,一看就知道一定是挨老师批了。经过询问,原来是乐乐最后一节课问同桌借铅笔,被老师发现,狠狠的批评了一顿,并让乐乐站了一节课。

错误的做法:

妈妈(带着指责的口气):我早就告诉过你,让你多带几根铅笔,你就不听,现在该吸取教训了吧?你说说,以后该怎么办呢?

乐乐的委屈已经变成了生气,他大声的对妈妈喊道:不知道!

正确的做法:

妈妈用同情而友善的语气说道:“宝贝,妈妈理解你,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你,并且让你罚站,你一定觉得很丢人,觉得委屈、难过。(第一步,表达理解。)

乐乐抬头看着妈妈,眼睛里泛着委屈的泪花。

妈妈继续说到:“我记得我上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也被老师罚站,我也觉得又丢脸又生气。(第二步,表达同情,而不是宽恕——并且告诉孩子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

乐乐这时感兴趣了,“真的?”他说,“我就借了一支铅笔,老师也太过分了。”

妈妈说:“嗯,我理解你的想法。但是不管在哪,都要按规则办事,比如上课要遵守纪律,不能随便说话,不能做小动作;过马路要走斑马线,不能闯红灯等。你看看能不能想个办法,避免以后再出现这样事情?”(第四步,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第三部在这里没必要。)

乐乐回答道:“哦,那以后多带几只铅笔吧,这样就不用找别人借了。”

妈妈说:“嗯,这是个好办法!”

妈妈的目的是要帮助乐乐找到一个办法,避免以后再惹老师生气和批评,在错误的做法中,妈妈赢了孩子(我早就告诉过你,让你多带几根铅笔,你就不听,现在该吸取教训了吧?你说说,以后该怎么办呢?),而在正确的做法中,妈妈赢得了孩子,孩子感到了信任和亲近,并且愿意合作 想办法解决问题。

 

2.3.2犯错误是学习的大好时机

互动:在生活和工作中,您有没有犯过错误?                                                                                                                                                                                                                                                                                                                                                                                 

每一个人都犯过错误,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但是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家长的反应往往传达给孩子的是愚蠢、无能、坏蛋、没出息等等这样一些负面的信息。这样做的长期后果就是降低了孩子的自我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换一种做法,“哦,今天我犯了一个错误(承认),我向你道歉(和好),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吧!”家长首先要改变自己对于犯错误的所有负面观念。我们自己要学会,同时也要教给孩子学会把犯错误看成一个让人兴奋的学习机会。我想这样做对孩子未来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互动: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肯定有做的不对的地方,那么您有没有诚心诚意的对孩子说过“对不起”? 孩子的反应是什么?

 我曾经和我的同事讨论过这个问题,答案几乎都是一致的,当我们诚恳的像孩子们道歉时,孩子们几乎都会说:没关系,妈妈。可能孩子一分钟前还对大人的行为生气或憎恶 。而一旦大人说一声“对不起”,孩子就彻底原谅我们了。所以当大人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起责任时,孩子们通常都愿意效仿大人做出的榜样,他们也会学着承担责任。                                                                                                                                                                                                                                                                                                                                                                                                                      

2.3.3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

我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问题是,我知道你爱你的孩子,你也知道你爱你的孩子,但是你的孩子知道或者说感受到你对他的爱了吗?

孩子不小心把饮料杯碰到了,撒了你一身,你伸手就给了他一巴掌,同时厉声喝斥:没长眼睛啊,这点小事都干不好,笨死了你!

孩子晚上要去参加同学生日聚会,你大吼:“ 不行,绝对不可以,你懂得什么?给我好好呆家里复习功课。”孩子感受到了你对她的爱和担心了吗?

同样是同学聚会,另一位爸爸始终悄悄的跟着这群孩子。到晚上十一点半了,女孩给这个爸爸打电话:来接我!爸爸在车里故意等了10分钟,装作匆匆赶来的样子。父亲一直以为,女儿并不知道自己跟着她。多年后,女孩写了一篇《不知道幸福就在身边》,她说,自己其实知道那天父亲就躲在不远处保护着她,她感谢爸爸。

同样是打翻牛奶,另一位妈妈看到这个情景后,并没有对孩子大呼小叫、教训或者惩罚,而是温柔的对他说:“ 哇!亲爱的,你制造的混乱还真棒!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大的奶水坑。反正已经这样了,在我们清理他之前,你要不要在牛奶中玩几分钟?”

这个孩子真的那么做了,几分钟后,妈妈又对他说:“孩子,每当你制造这样的混乱时,最好还是你把它清理干净,你想这样做吗?我们可以用一块海绵、一条毛巾、或者一个拖把,你比较喜欢那一种?”

于是这个孩子选择了海绵,和妈妈一起清理打翻了的牛奶。妈妈又说:“孩子,我们如何用两只小手那大牛奶瓶,已经做了个失败的实验。现在让我们到后院去,把瓶子装满水,看看你是否可以拿动它。”

后来这个孩子学到了,如果用双手抓住瓶子上端靠近奶嘴的地方,就不会掉下瓶子了。再后来,这个孩子成为一个有着重要医学成就的科学家,他就是史蒂芬·葛雷。

 

每一位家长首先应该明确,孩子要比他们做的任何事情都重要!所以我们要随时把父母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重要,感受到家是一个永远充满着温馨和爱的港湾。

2.3.4关注于解决问题

关注于解决问题就是家长把思路从孩子的行为本身和结果中解放出来,而转向于解决问题,比如刚才的打翻牛奶事件,孩子的行为已经发生,结果就是牛奶被打翻了。指责、打骂、羞辱等惩罚性的管教都不会产生任何积极的意义,家长需要关注的是:被打翻的牛奶怎么处理?孩子能从这件事中学到什么?怎么样避免以后在发生类似的事情?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关注于解决问题的基本指导原则是: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只要你不责备孩子,并且把犯错误看作学习的大好时机,你就不但是在教会孩子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而且是在帮助他发展对自我能力的感知,同时你和你的孩子还在共享一段美好愉快的亲子时光。当我们的思路和行为方式发生改变时,就会发现,我们和孩子之间的相处更愉快,而且我们还会发现只要给孩子机会,孩子会比大人更善于解决问题                          

在关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不提到一个重要的概念:积极的暂停(在和善与坚定并行中,我们已经初步接触过他)。因为在试图解决问题之前,家长和孩子(特别是家长)都需要让自己先冷静下来,做一个积极地暂停(有时甚至是几次深呼吸),一直到自己的感觉好起来,才能更理性、更智慧的一起来解决问题。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家庭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并用心来做的事业,正面管教需要更多的爱心和耐心。相信正面管教是有力量的,相信我们自己是充满爱心并有智慧的,愿更多的父母学会使用有效的、正面的、充满了真爱的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立、自信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最后,一首纪伯伦的诗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送给大家: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纪伯伦

 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
他们是对生命本身充满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经由你来到这个世界,
但不是出自于你,
虽然他们和你在一起,
但他们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他们你的爱,
但不是你的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他们的身体居住在你的屋子里,
但是他们的灵魂却不是,           
因为他们的灵魂居住在明日之屋,
甚至在梦中你也无法前去那里探访。
你可以尽力使自己变的像他们,
但是尽力不要使他们像你。  

因为生命不会倒流,也不会驻足在昨日。

  

今晚的交流到此结束,恳请各位指正。谢谢大家!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