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叹《……此生未完成》(莳苡)

13年前 [06-06 09:02 周一]
 今晚,在看新闻时,偶然间看到一个刚刚病逝的年轻灵动的女子——于娟。她于2009年12月确认得了乳腺癌之后到现在是一年三个月的时间,也就是她在与病魔抗争的这些日子里,写下了七十二篇《癌症日记》。现在根据她写的这些日记选出五十一篇已编辑成书《……此生未完成》。    可以说,她的一生是一本没有完成的书。“博士,海归,复旦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家中的独女,有一个同为大学教师的丈夫和一个两岁多的儿子,她短暂的33岁人生留下了最灿烂的篇章;乳腺癌,三个字,让这个篇章在2011年4月19日,距离于娟33岁的生日刚过了17天,距离2009年12月被确诊患乳腺癌只有15个月时,戛然而止。”

   我在网络上搜到于娟的博客,并看了一些她写的日志,很感动,很触动,我希望在自己反思的同时,也希望家长们去反思一下我们究竟该怎样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书的封面上,这句朴实的话刺痛着每一个人的心,于娟的生命语录仍在敲击着我们心灵的最深处,这名灵动的女子曾这么说:我不想说我看穿生死,但生死由命,有时候漫想自己能活多久,后事如何,真的不如在活着的时候能帮别人就帮别人一点,能让大家快乐一点就快乐一点。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我的感悟:生命只是一条单行线,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而生命的宽度如果是建立在无休无止的追求上、学识上、名利上,我们可能永远追不到头。名利、学识、追求之路永无止境,我们人生的宽度也无法达到圆满,“神马都是浮云”。可是,在人生之路上能怀有感恩之心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我们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们可以放慢自己的脚步,浏览一下身边的景色,关注一下身边的亲人,扶一下摔倒的路人,这些是我们完全可以做到的,而且这些永远是充盈我们内心、建筑我们生命实际意义的所在啊!


   于娟在《出生入死的生日记事(2011-04-06 10:43:55)》里说:“心里无比自在,我从来没有如此放手过这般一件大事,但是事实却是我完全可以放下。”
    “文字的出版对我来说,是一件好事,至少,会有更多的人看到我拿命写的东西,防微杜渐,不再像我这样,健康任意挥霍,幸福任意挥霍,到时候只能敲着键盘望着屏幕追悔莫及。”
    我的感悟:读到第一句话真的很心痛!正像于娟在书的封页上写的: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我们拼了命在追求的东西,想一想有多少具有真正的意义?我们似乎放不下很多东西,因为这些东西正是我们希望得到,甚至认为是可以给家人、可以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可是我们在追求的过程中,往往就会丢下家人、丢下孩子,甚至丢下自己的健康。本末倒置啊!
    我们一直都想给孩子一个美好的人生,在现在这种环境趋势下,似乎只是学业是孩子的未来。从幼儿园的孩子就开始学习知识,从小升初的孩子就开始激烈的竞争,从适应竞争环境就开始无假日无游戏的补课,就好像行色匆匆的家长和孩子就已经赢了起跑,现在的孩子睡眠越来越少、身高越来越矮、眼镜越来越多、童年越来越失去感觉。学习似乎失去了实际的意义。
    于娟的同事说:“我们生存的社会弥漫着浮躁的气息,人人都希望在最短时间内有所成就。于娟的书里也在反思这个问题,是否要在那么早的时候就达到所有功利目标?什么才是最宝贵的东西?于娟用生命做出了解答。于娟告诉我们,对生活要保持乐观的态度,平衡的心态,人生应该努力追求目标,而目标无法实现时,更要有一种乐观的态度。”
    于娟在经历病痛之时,了悟出这样几点:一是一个人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生命就应该简简单单、快快乐乐;二是一个人的人生不需要通过外界的认同、世俗的功利来证明自己;三是如果能够活下去,追求一定不会改变,改变的只是生活的节奏和生活方式。
    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是不是应该从这三点去反思:我们是否给了孩子做他自己想做事情的权利?我们是否尊重了孩子简简单单、快快乐乐的生活的权利?我们是否抛却一切世俗对孩子的认同,只让他做他自己?请让我们深记并反思这句话:“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孩子的童年、孩子的快乐、孩子的权利、孩子的人生,走过了,真的就没有回头路。
    仅看了一些日记,记录下点点心情,并深深的感动于这位不同寻常的女子,她用最后的一段生命在努力地告诫世人珍惜,她用题目中的省略号在向人们无奈无尽的诉说……
    于娟,请一路走好!

后附:于娟《此生未完成》序 作者:周国平

 

我是在读这部遗稿时才知道于娟的,离她去世不过数日。这个风华正茂的少妇,拥有留洋经历和博士学位的复旦大学青年教师,在与晚期癌症抗争一年四个月之后,终于撒手人寰。也许这样的悲剧亦属寻常,不寻常的是,在病痛和治疗的摧残下,她仍能写下如此灵动的文字,面对步步紧逼的死神依然谈笑自若。我感到的不只是钦佩和感动,更是喜欢,这个小女子实在可爱,在她已被疾病折磨得不成样子的躯体里,仍蕴藏着多么活泼的生命力。

于娟是可爱的,她的可爱由来已久,我只举一个小例子。那是她在复旦读博士生的时候,一次泡吧,因为有人打群架,她被误抓进了警察局。下面是她回忆的当时情景——

“警察开始问话写口供,问到我是干什么的,我说复旦学生,他问几年级,我说博一。然后警察怒了,说我故意耍酒疯不配合。我那天的穿戴是一个亮片背心,一条极端短的热裤,一双亮银高跟鞋,除了没有化妆,和小阿飞无异。小警察鄙视的眼神点燃了我体内残存的那点子酒精,我忽的一声站起来说:‘复旦的怎么了,读博士怎么了,上了复旦读了博士非得穿得人模狗样不能泡吧啦?’”

她的性格真是阳光。多年后,在死亡阴影的笼罩下,这阳光依然灿烂,我也只举一个小例子。在确诊乳腺癌之后,一个男性亲戚只知她得了重病,发来短信说:“如果需要骨髓、肾脏器官什么的,我来捐!”丈夫念给她听,她哈哈大笑说:“告诉他,我需要他捐乳房。”

当然,在这生死关口,于娟不可能只是傻乐,她对人生有深刻的反思。和今日别的青年教师一样,她也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是体制内的职称升迁,二是现实生活中的买房买车,并且似乎不得不为此奋斗。现在她认识到——

“我曾经的野心是两三年搞个副教授来做做,于是开始玩命想发文章搞课题,虽然对实现副教授的目标后该干什么,我非常茫然。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拼了命扑上去,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的傻事。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后,我突然觉得一身轻松。不想去控制大局小局,不想去多管闲事淡事,我不再有对手,不再有敌人,我也不再关心谁比谁强,课题也好、任务也罢,暂且放着。世间的一切,隔岸看花、风淡云清。”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我相信,如果于娟能活下来,她的人生一定会和以前不同,更加超脱也更加本真。她的这些体悟,现在只成了留给同代人的一份遗产。

一次化疗结束后,于娟回到家里,刚十九个月的儿子土豆趴在她的膝盖上,奶声奶气唱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她流着泪想:也许就差那么一点点,我的孩子变成了草。她还写道:“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还有那个也是青年学者的丈夫光头,天天为全身骨头坏死、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擦屁股,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求老天让你活着让我这样擦五十年屁股”。多么可爱的一家子!于娟多么爱她的孩子和丈夫,多么爱生命,她不想死,她决不放弃,可是,她还是走了……

我不想从文学角度来评论这部书稿,虽然读者从我引用的片断可以清楚地看到,于娟的文字多么率真、质朴、生动。文学已经不重要,我在这里引用这些片断,只因为它们能比我的任何言说更好地勾勒出于娟的优美个性和聪慧悟性。上苍怎么忍心把这么可怕的灾难降于这个可爱的女子、这个可爱的家庭啊。

呜呼,苍天不仁!

 

周国平

2011年5月7日

http://www.zhjtjyw.com/kcms/blog/vblog?u_id=239&b_id=188006【晓岩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